2020年最新陕西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答案解析版).doc

上传人(卖家):卧龙小子 文档编号:409214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最新陕西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答案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0年最新陕西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答案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陕西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1 / 24 陕西省延安市吴起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 试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9 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 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 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 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2、。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 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 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 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 加上篇幅短小、 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 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 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 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 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 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 主流。另外,在

3、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 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 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 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 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 取陈子昂、 张九龄、 李白、 韦应物、 柳宗元五家, 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 可以略睹焉”( 古 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辨体中强调指出“唐 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铺陈充畅为特色,

4、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 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 五七言的区分, 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 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 五言字少, 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 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 陕西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2 / 24 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 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

5、口气何等自然平实, 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 绿”(杜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 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 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顿挫,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读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 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 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 这就是为什么 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 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

6、陈伯海唐诗学引论 ,有删改) 1. 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古诗不仅抒写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 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因此,唐人古诗表达的思想更深刻,情感更丰富。 B. 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 优势。 C. 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 “反律化”。 D. 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经过不断变化和拓展后的唐人古诗更具艺术 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7、A. 第 2 段中,作者从诗歌的表现范围和音节两方面比较了汉魏和唐人的古诗,认同了明代 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的观点。 B. 对“同属唐人古体, 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一分论点, 作者主要是引用杜甫的五言、 七言古体诗为例来进行证明的。 C. 本文第 3 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诗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调 感方面的不同。 D. 第 2 段后半部分引述李攀龙、王士禛等人的言论观点,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 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3. 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

8、品表现范围有较大的开 陕西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3 / 24 拓,这就促使古诗体的特长得到发挥。 B. 古体诗的形式上有四言、五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但与五言、 七言的绝句、律诗有别。 C. 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 与声律的特点。 D. 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名为“古体”,其实已 经与以往古体有所不同。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 题,明确题

9、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正确 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 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 项,“因此,唐人古诗表达的思想更深刻,情感更丰富”错 误,选项推论错误。文章第二段只是说“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 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 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排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 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C 项, “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错误, 文中是说“在 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

10、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 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据此可知选项说“继承汉魏古诗” 是错误的。D 项,“更具艺术性”错误,该信息在文中没有依据。故选 B 项。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 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 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 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D 项,“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 内容的异同”错误,从文中来看,引用的诗论部分,有的

11、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古诗有偏 见, 如引用清朝王士禛的“四唐古诗之望, 可以略睹焉”就是为了说明王士禛对唐代古诗有 偏见。故选 D 项。 【3 题详解】 陕西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4 / 24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这是要 求选出“不符合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 辨明检索区间, 确定对应语句; 联系上下文体会, 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 连贯、恰当。本题中,C 项,“古体诗

12、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 韵自由灵活, 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错误, “因而”强加因果, 由文中内容可知, “格 律限制并不严格”“篇幅可长可短, 押韵自由灵活, 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皆是古体诗的特 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故选 C 项。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 漏掉

13、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 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 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 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都”“所有”“人人”等), 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 程度词、 时间词(如“或 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 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 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 文意思,

14、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 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 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 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 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 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尤其看 因果关系, 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 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 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 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

15、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 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 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 一看 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 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 “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 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陕西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5 / 24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5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文后各题。 高一手 蒋世平 菜市场后街来了一个流浪老人。 他整天醉意昏沉, 一醒来, 就向路人和店家讨钱买酒喝。 问他情况,老人说不清楚,大家就

16、都叫他“醉酒爷爷”。 这天, 郑晓亮买菜经过, 醉酒爷爷伸出黑糊糊的手说: “哥, 有钱没有, 给点买酒喝。 ” 郑晓亮说:“大爷,您跟我走,我请您喝酒。”郑晓亮在建筑工地做钢筋工,几个工友看见 脏兮兮的醉酒爷爷,都指责郑晓亮。 郑晓亮说:“他是我离家出走多年的爷爷。”郑晓亮带他洗了澡,换了干净衣服。吃饭 时,醉酒爷爷问:“酒呢?”郑晓亮拿出半瓶酒,喝时问大爷情况,醉酒爷爷只说姓高。第 二天, 老板林勇问包工头, 喝酒的老人是谁。 包工头说是郑晓亮的爷爷。 郑晓亮笑着说: “那 个不是我爷爷。我看他在外流浪遭罪,就带他来照顾几天。”林勇对包工头说:“留下管理 工具吧,工资每月 2000 元。”

17、又对郑晓亮说,“老人的生活,你就多关照了。” 郑晓亮对高大爷照顾很周到。高大爷虽不多说话,但没有醉过酒了,不过,高大爷对自 己的身世还是守口如瓶。 那一天,郑晓亮被钢筋架砸断了腿。 高大爷飞一样跑来, 手指疾点血海、 髀关、足三里、 解溪等几个穴位,郑晓亮疼痛马上缓解。接着,高大爷一手轻按断骨处,一手握着小腿,往 后一拉,然后迅雷不及掩耳地往前一送。 一旁民工和包工头都看得目瞪口呆。高大爷笑道:放心吧,我包他一个月就好。30 天 后,郑晓亮真的就好了。郑晓亮对高大爷又钦佩又感激,待高大爷如同亲爷爷一般。可是, 高大爷酒后总唉声叹气。郑晓亮想问,但又怕问到高大爷伤心处。 有一天,林老板出车祸了,

18、右腿粉碎性骨折,医院要进行截肢。高大爷听说了,马上来 到医院, 说: “林老板这么好, 那条腿无论如何我也要给他保下来。 ”高大爷让林老板躺好, 然后推、 摁、 掰、 揉, 林老板只觉有一股柔力渗入体内, 可清晰地听到骨头对接时轻轻的“嚓 嚓”声。 林勇大惊: 这高大爷果然是江湖异人。 足足忙了一个多小时, 高大爷道: “好了。 ” 林勇瞧着高大爷问:“高大爷,您是否认识高一手?”高大爷淡淡地说:“我就是。” 林勇大喜,说:“高大爷,我就是您资助读书的林勇呀!”原来,高一手年轻时就是名震一 方的骨科郎中。看见邻居林家贫困,便出资让林家小孩读书。后来,医院各种设备更新,来 找高一手推拿接骨的人越

19、来越少。高一手心灰意冷, 快 70 岁时,便不再开诊所了。老伴 陕西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6 / 24 去世后,他伤心过度,便离家出走了。 从医院回来后,郑晓亮见人就称赞高大爷,照顾他尽心尽力,高大爷反而不高兴了,总 是唉声叹气。那天,高大爷生气地把酒杯重重一磕,叹息道:“晓亮,你说我这正骨医术怎 么样?”郑晓亮说:“好,好啊!”高大爷“哼”了一声,说:“有什么好?你也不喊一声 师父! ”郑晓亮一听, 慌忙双膝着地磕头, 恭恭敬敬地喊: “师父!”高大爷“哈哈”大笑, 端起酒杯,一口干了说:“我这绝技,终于有了传人!” 一个月后,林勇痊愈。他的腿行动如初,高一手的

20、名声也传遍了城乡。林勇给高大爷一 笔丰厚的酬金,但高大爷却分文不取。半年后,林勇带高大爷参观一栋两层小白楼:“这栋 小楼是专为您和晓亮行医设计建造的,楼上生活起居,楼下行医煎 药,你们搬进来吧。” 郑晓亮中途学艺,却技压四方。接骨、正骨的人渐渐多了起来,高大爷还叫郑晓亮在门 头挂了一块牌子:郑一手。 (选自 2017 年 8 期小小说月刊 ,原载故事林 )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先从高大爷是一个流浪汉, 并且整天醉醺醺的, 连自己的情况也说不清楚写起, 目的是设置悬念,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B. 高大爷先是因为可怜得到郑晓亮照顾,

21、后来治疗晓亮和林勇之后,更是得到晓亮的悉心 照顾,但他还是唉声叹气,是因为晓亮不明白他的心意。 C. 小说写了郑晓亮帮助高大爷和林勇留高大爷管理工具这些事情,都能反映他们的善良, 接着写他们都得到了高大爷的救助,反映了好人有好报的主旨。 D. 小说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方法,最后又用插叙的手法,介绍高大爷的身世,既使故事情节 曲折离奇,又有着世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喟。 5. 文中的郑晓亮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对写高大爷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6. 从“高一手”到“郑一手”,中间有许多曲折。请找出有哪些曲折,并说说作者这样写 的匠心。 【答案】4. D 5. 形象:心地善良,照顾流浪的高大爷。为人

22、正直,勇于担当,收 留流浪的高大爷。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愿意学习高大爷的正骨技术。医术高超,成 为“郑一手”。作用:对高大爷起衬托作用,高大爷是善良的,他选中了郑晓亮,说明高大 爷 有眼光。 6. 曲折之处:高大爷由“高一手”变成流浪汉。流浪汉得到郑晓亮和林勇 的照顾。 郑晓亮和林勇不幸受伤得到高大爷的救助。高大爷由“流浪汉”重新成为“高一手”。 陕西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7 / 24 “高一手”把自己的技能传授给郑晓亮,使他成为“郑一手”。匠心之处:弘扬了优秀 的传统文化必须传承的精神,传统绝技不能失传,高大爷找到了合适的传人,把接骨绝技传 承下去。揭示了善良

23、必将得到善良人的帮助的主旨,有教育意义。郑晓亮照顾流浪汉高大 爷,高大爷把自己的绝技传给郑晓亮,反映了好人有好报的思想。 【解析】 【4 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 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D 项,“既使故事情节曲折 离奇, 又有着世事变迁, 物是人非的感喟”, 错误。 故事情节没有到离奇的程度, 也没有“物 是人非”的感喟。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 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 种是对文章

24、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 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 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 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5 题详解】 试题分析: 题干是“文中的郑晓亮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对写高大爷有什么作用?请作简 要分析”。本题考查对小说中人物形象及其作用。认真阅读,梳理文章内容,回答有关“作 用”的题目,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分析人物形象是,要关注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 描写的语句。首先要阅读小说找

25、到有关郑晓亮的故事情节,结合郑晓亮的言谈举止,以及小 说中其他人物的评价来概括她的形象特征。小说中,郑晓亮请高大爷喝酒,带他洗澡,换上 干净衣服。 郑晓亮笑着说: “那个不是我爷爷。 我看他在外流浪遭罪, 就带他来照顾几天。 ” 郑晓亮对高大爷照顾很。介绍了郑晓亮好心收留流浪的高大爷,周到照顾流浪的高大爷,愿 意学习高大爷的正骨技术, 最终学成为“郑一手”的事情。 这些事情把郑晓亮塑造成一个心 地善良、为人正直、勇于担当、医术高超、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形象。作用:郑晓亮这一 人物形象是对高大爷这一人物起到了衬托作用。高大爷是善良的,他选中了郑晓亮,说明高 大爷有眼光,接班人选对了。 【6 题详

26、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从高一手到郑一手,中间有许多曲折。请找出有哪些曲折,并 陕西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8 / 24 说说作者这样写的匠心”。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安排的艺术手法。本题是两个小问。要分 开来回答,先回答小说中情节安排上的曲折之处,再回答作者这样写的匠心。阅读小说,找 到情节的曲折之处:郑晓亮和林勇不幸受伤得到高大爷的救助; “高一手”由正骨名医变 成流浪汉高大爷; 郑晓亮和林勇照顾流浪汉; “高一手”把自己的高超的正骨技能传授给郑 晓亮,使他成为“郑一手”。作者这样写的原因要结合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设置 来回答。作者安排这样曲折的情节,是想

27、通过高大爷找到了合适的传人,使接骨绝技得以传 承下去的事情,揭示了善良必将得到善良人的帮助的主旨,反映了好人有好报的思想,弘扬 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传承的精神,传统绝技不能失传。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6 月 25 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 46 颗北斗导 航卫星。截至目前,北斗三号已成功发射 21 颗卫星,包括 18 颗 MEO 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 因小巧灵活加之英文简称谐音而被网友称为“萌星”;1 颗 GEO 卫星,这一轨道的卫星被北 斗人称

28、为“吉星”;以及两颗 IGSO 卫星,被北斗人称为“爱星”。“萌星”是全球组网的 主力,不辞辛劳地绕着地球满场跑,以求覆盖到全球更广阔的区域;“吉星”则始终随着地 球自转而动,以便时刻聚焦祖国;“爱星”则像辛勤的蜜蜂一样,让自己的星下点轨迹始终 聚焦亚太地区跳 8 字舞。此次发射的第 46 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二颗“爱 星”。 (摘编自 2019 年 6 月 27 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网站) 材料二 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 5 月 22 日在北京召开,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最新成 果得到全方位展示。据了解,我国今年还将发射 6 至 8 颗北斗三号卫星,继续加快全

29、球组网 步伐。20 余年来,我国北斗导航实现“三步走”。去年,北斗三号卫星更是以一年 19 星的 佳绩在太空中刷新了“中国速度”。 在北斗背后, 是一支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主的研 发团队,他们秉持“北斗精神”为国家托举国之重器。 北斗一号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范本尧回忆,国产化从北斗一号的太阳帆板做起, “当时很多卫星都不敢上,北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硬着头皮上。”以总指挥李祖洪、 总设计师范本尧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北斗人逐一攻克难题,于 2003 年建成了北斗一号系统, 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陕西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9 /

30、24 北斗二号研制在国产化的道路上迈出更大步伐。 为实现快速形成区域导航服务能力的国 家战略,以谢军、杨慧等为代表的北斗人设计了国际上首个以 GEO/IGSO 卫星为主、有源与 无源导航多功能服务相融合的卫星方案, 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 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 为代表的多项关键技术,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五院卫星团队在谢军、迟军、王 平、陈忠贵等的带领下,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 (摘编自 2019 年 5 月

31、 27 日经济参考报 ) 材料三 作为一个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北斗直接牵引带动着数百家单位、上万名研制人员。 北斗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谢军告诉记者,“这是一项团队工程,在过去 20 多年的研制过程 中,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谢军说,即便是团队中的泰斗和 “明星”人物, 也不“藏着掖着”。 他们相信“教会徒弟才能解放师傅, 一代更比一代强”, 从而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 (摘编自中国北斗的自主创新之路将“命脉”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 材料四 北斗系统被称为“太空丝绸之路”。英国皇家联合军种防务与安全研究所的亚历山德 拉斯蒂金斯表示: “这期间肯定有涉及扩大影响力

32、的因素, 但更多则是关于经济安全的。 ” 他认为,能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匹敌的全球导航系统,是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全球领导者 雄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年 9 月 25 日网易科技报道BBC:中国北斗导航系统走向全球 )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斗三号的三种卫星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我国发射的第 46 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的 第 21 颗卫星。 B.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并跑到领跑,体现了中国速度,目前,已经全面领先世 界其他导航系统。 陕西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10 / 24 C. 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

33、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这和北斗团队的接 力奋斗密不可分。 D. 北斗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团队工程,它的研制发展走过了 20 多年的历程,对国家的发 展意义重大。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年是北斗卫星高密度发射期,2019 年再发射 6 至 8 颗卫星之后,将开启北斗导航系统全 球组网的时代。 B. 太阳帆板是北斗卫星国产化的开端,这之后北斗卫星国产化步伐逐渐加快,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成果不断出现。 C. 由材料二和材料四可知,从北斗一号到北斗三号,北斗“三步走”的规划是由区域覆盖 到全球覆盖,为全球提供服务。 D. 随着北斗系统由区域导

34、航发展到全球导航,西方有人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发展卫星导航系 统的目的作出自己的判断。 9. “北斗精神”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A 9. 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精神:不断攻克难题,提高国产化率,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突破。 团结协作、顾全大局的精神:培养人才,对技术毫不保留。自主创新的精神:北斗团队 敢于创新,产生了一批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最新成果。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 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 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

35、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本题,B 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无到有,已经全面领先世界其他导航系统”于文无据, 原文信息是“北斗三号更是一马当先, 开始了从并跑到领跑的征程”, 可见选项把北斗三号 替换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偷换概念。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时, 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 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 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 陕西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11 / 24 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本题,A 项,“将开启北斗导航

36、系统全球组网的时代”错误,原文说的是“继续加快全球组 网步伐”可见,选项有故意拔高之嫌,未然说成已然。 故选 A。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 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 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一般做此类题时要立足全文,而不应只从某一段找答案。分析 可知,解答此题的语境主要在材料二和材料三,与“北斗精神”内涵有关的信息有:“老一 辈北斗人逐一攻克难题”“攻克了以导航卫星总体技术、 高精度星载原子钟等为代表的多项 关键技术, 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37、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 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间链路网络协议、自主定轨、时间同 步等系统方案,填补了国内空白”“醉心于推进知识转移和人才培养”“是一项团队工程, 在过去 20 多年的研制过程中,没有个人英雄,航天事业的成功是一个团队的成功”。据此 概括即可。 【点睛】 材料题的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 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 或一则材料的局部, 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 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 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 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8、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 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 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 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 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 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 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434 分)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 辄能语其要。比冠 ,博通经史,属文

39、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 判官。关中自元昊 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 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陕西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12 / 24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 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 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 版。轼庐于其上

40、,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 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 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 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 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 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 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

41、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 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 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 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 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B.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吾侪小人当效命。 C.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

42、/太守犹不避涂潦/ 吾侪小人当效命。 D.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吾侪小人当效命。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后代冠礼 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 B. 元昊,党项族,西夏的开国皇帝,在位时对北宋作战,连续夺得胜利,扩展、确立了西 陕西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13 / 24 夏的疆域。 C. 苏轼的赤壁赋中,“七月既望”的“既望”是指农历的十五日。 D. 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

43、,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 12.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 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 B. 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 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 C. 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 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D. 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在杭州首次任职时,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 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

44、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2)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 【答案】10. C 11. C 12. D 13. (1)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 (2)苏轼二十年中第二次到杭州, 对百姓有功德, 家家有他画像, 人们饮食时一定向他祝福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 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 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

45、容的变化等。“武卫营”为名词,作“诣”的宾语,其 后断句,排除 B、D;“事”为名词,作主语,谓语为“急”,其前断句,排除 A。句子翻译 为:苏轼到武卫营去,对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给 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 故选 C。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官职的变 陕西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14 / 24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

46、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 项,“既望是指农历的十五日”是错误的。“既望”是指农历的十六日。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 “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 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D 项,“在杭州首次任职时”错,不是首次任职,从“再莅杭”可以看出来;“用来作为只 积蓄湖水的枢纽”错,根据原文“以为湖水蓄泄之限”可知,还用来排泄湖水。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

47、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 注意重点实词、 虚词、 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 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 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 第一句话的得分点: “庐”, 建造房屋, 住; “使”, 派; “分堵”, 分段防守; “全”, 保全。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再”,第二次;“莅”,到;“有德于民”,对百姓有功德; “饮食”,吃饭时。 【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 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 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 注意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 另外, 像比较

48、生僻的文章, 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 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译文: 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 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 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从元昊叛乱后, 百姓贫困差役繁重,岐山下每年输送到南山的木筏,从渭河进入黄河,经过砥柱的险处,衙 门役人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衙规,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 或停止,从此害处被减少了一半。 陕西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

49、册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15 / 24 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流入南清河,汇集于徐州城下, 水位上涨如不及时排泄,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避水。苏轼说:“富人出去 了,百姓都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一定不能让水冲塌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 去。苏轼到武卫营去,对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给 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他就率领兵卒拿着畚 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直到城墙。雨日夜下个不停,城墙没有被淹没 的仅有三版。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 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 又用木头筑堤岸, 以防水再来 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 调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又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而不敢说,用诗来讽刺,以求有 益于国家。御史李定等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说是诽谤皇上,逮捕进 御史台监狱,想置他于死地。罗织罪名很久不能判决。神宗独自怜惜他,把他作为黄州团练 副使安置。 苏轼与农夫老翁, 一起在溪谷山林间生活, 在东坡建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最新陕西延安吴起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答案解析版).doc)为本站会员(卧龙小子)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