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换个方式读换个方式读大学大学浙江杭州富阳市富阳中学浙江杭州富阳市富阳中学陈陈 琴琴四书之前需要哪些铺垫?v中国古代的蒙学教育绝对不会一开始就让孩子捧中国古代的蒙学教育绝对不会一开始就让孩子捧读四书五经,会有一两年的蒙学期,诵读的内容读四书五经,会有一两年的蒙学期,诵读的内容多是孩子们喜欢的韵语、对句。目的是先识字,多是孩子们喜欢的韵语、对句。目的是先识字,打通句读关,积累一定的常识。由常识进入理性打通句读关,积累一定的常识。由常识进入理性文字的坡度一定要放低。文字的坡度一定要放低。因此,在四书之前孩子们要先诵读如因此,在四书之前孩子们要先诵读如三字经三字经千字文千字文百家姓百家姓声律启蒙声律
2、启蒙幼学琼林幼学琼林等等这些我们今天看似古代的识字读本。等等这些我们今天看似古代的识字读本。当学生有过很扎实的当学生有过很扎实的“素读素读”功底时,功底时,长短句式的诵读不成为障碍时,诵读长短句式的诵读不成为障碍时,诵读大学大学这样的文字自然不会有难度。这样的文字自然不会有难度。大学大学首重夫明新,小于莫先于应对。首重夫明新,小于莫先于应对。其害固宜有度,出言尤贵有章。智欲圆其害固宜有度,出言尤贵有章。智欲圆而行欲方,服欲大而心欲小。阁下足下,而行欲方,服欲大而心欲小。阁下足下,并称人之辞;不佞鲰生,皆自谦之语并称人之辞;不佞鲰生,皆自谦之语。幼学琼林幼学琼林v大学大学这样的文字,孩子应该怎样
3、读?这样的文字,孩子应该怎样读?v儿童重视文字的形式甚于重视内容儿童重视文字的形式甚于重视内容v 陋室铭陋室铭(唐)(唐)刘禹锡刘禹锡v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v吟诵与歌谣的妙用:吟诵与歌谣的妙用:v儿童儿童“先入为主先入为
4、主”的观念非常强烈,我们最初给予的观念非常强烈,我们最初给予他的是什么方式,他就会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是什么方式,他就会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吟诵与歌谣不可替代朗读,但在基本诵读熟练的吟诵与歌谣不可替代朗读,但在基本诵读熟练的基础上,加入吟诵或歌谣对记忆有莫大的帮助。基础上,加入吟诵或歌谣对记忆有莫大的帮助。比如比如诗经诗经中最长又最难记忆的中最长又最难记忆的七月七月,加,加入吟诵之后会成为孩子们最入吟诵之后会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诗歌喜欢的诗歌大学大学这种文本的特征是理性文字、逻辑缜密,但句式这种文本的特征是理性文字、逻辑缜密,但句式相对整齐,有相对整齐,有“顺势而下顺势而下”的行文特征的行文
5、特征,只要通过反复诵只要通过反复诵读,抓准关键字词,一定能促进学生的悟性。读,抓准关键字词,一定能促进学生的悟性。初读求正音,速读求流畅,品读求理解,静读求熟记,复初读求正音,速读求流畅,品读求理解,静读求熟记,复读求牢固。读求牢固。五读原则五读原则v选择好的导读本:选择好的导读本:v由于历史的原因,几代的中国人极少有一揭开经由于历史的原因,几代的中国人极少有一揭开经典读本就能畅读无阻的,因此,学者及前人的注典读本就能畅读无阻的,因此,学者及前人的注释本就是很好的拐杖,能帮助我们步入经典的殿释本就是很好的拐杖,能帮助我们步入经典的殿堂。堂。劳思光的译注劳思光的译注大学译注大学译注南怀瑾南怀瑾原
6、本大学微言原本大学微言朱熹的章句集注朱熹的章句集注v 第一课(明德章)第一课(明德章)v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止而后而后有定,有定,定定而后能静,而后能静,静静而后能安,而后能安,安安而后能虑,而后能虑,虑虑而后而后能能得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v古之欲明明德于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天下者,先治其者,先治其国国;欲治其国者,先齐;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其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欲正其心者,先诚
7、其意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知;致知;致知在在格物格物。物格而后。物格而后知至知至,知至而后,知至而后意诚意诚,意诚而,意诚而后心正后心正,心正而后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身修而后,身修而后家齐家齐,家齐而后,家齐而后国治国治,国治而,国治而后后天下平天下平。v自天子以至于庶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v 记记 忆忆 导导 图图1明德章明德章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德在明德在新民在新民在在知止知止定定静静安安虑虑得:物有得:物有事有事有知所
8、知所明德天下者明德天下者治国治国 齐家齐家 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修身、正心、诚意、致知、格物 结论结论自天子、庶人:自天子、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乱其所厚其所厚者者v 第二课(康诰第二课(康诰盘铭章)盘铭章)v康诰康诰曰:曰:“克明德。克明德。”v太甲太甲曰:曰:“顾天之明命。顾天之明命。”v帝典帝典曰:曰:“克明峻德。克明峻德。”皆自明也。皆自明也。v汤之汤之盘铭盘铭曰: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v康诰康诰曰:曰:“作新民。作新民。”v诗诗曰: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无所
9、不用其极。v 第三课(邦畿章)第三课(邦畿章)v诗诗云: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邦畿千里,惟民所止。”v诗诗云: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子曰:“于止,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v诗诗云: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v诗诗云: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
10、,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兮!终不可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也。v诗诗云:云:“於戏前王不忘!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v 第四课(听讼第四课(听讼诚意章)诚意章)v子曰: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
11、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v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不尽也。是以大学大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
12、大用无不明矣。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v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十手所
13、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其意。v 第五课(正心修身章)第五课(正心修身章)v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v 第六课(齐家第六课(齐家治国篇)治国篇)v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
14、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v v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
15、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康诰诰曰:曰:“如保赤子,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
16、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其家。v诗诗云: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后可以教国人。诗诗云: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v诗诗云: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此谓治国在齐其家。v 第七课(絜矩章第七课(絜矩章1)v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
17、: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v 第八课(絜矩章第八课(絜矩章2)v诗诗云: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诗云:云:“节
18、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僇矣。诗诗云: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则失国。v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财散则民聚。是
19、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悖而入者,亦悖而出。v 第九课(絜矩章第九课(絜矩章3)v康诰康诰曰:曰:“惟命不于常!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之矣。v楚书楚书曰: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秦誓曰:曰:“若有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
20、尚亦有利哉。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是谓拂人之
21、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以得之,骄泰以失之。v 第十课(絜矩章第十课(絜矩章4)v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