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讲自然 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导航思维导图考点一自然灾害概况考点二主要的地质灾害考点三主要的气象灾害1.概念概念: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系列事件。2.形成条件形成条件3.自然灾害的危害自然灾害的危害 有自然变异作为诱因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环境破坏考点一自然灾害概况考点一自然灾害概况天文灾害太阳活动气象气候灾害干旱、洪涝、台风 、寒潮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海洋灾害海啸、赤潮生物灾害病害、虫害、鼠害4.自然灾害类型自然灾害类型5.自然灾害的特点自然灾害的特点 特点表现广泛性与区域性分布范围很广;
2、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 又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频繁性和不确定性自然灾害非常多,且发生次数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周期性和不重复性发生都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不确定性、损害结果具有不可重复性联系性区域之间、灾害之间均具有联系性危害的严重性造成的损失严重不可避免和可减轻性自然灾害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随着科技 不断发展,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破坏是可以降低的不同地区,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地区人类活动对灾情的“影响”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来建设防灾系统,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救援,恢复灾区的生产生活能“缩小”灾害的影响社会经济基础薄弱、时局动荡、人心失稳的地区减灾不
3、得力,防灾无措施“放大”灾害效应,进而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天灾人祸并行命题视角一自然灾害的区域性命题视角一自然灾害的区域性1.(2018北京密云阶段检测)读下图,回答下题。太平洋沿岸地带的主要自然灾害是()A.地震、沙尘暴B.地震、风暴潮 C.台风、洪涝 D.寒潮、干旱B答案答案 B环太平洋沿岸为火山地震带,因此地震灾害多发;其次太平洋沿岸受台风和温带气旋影响易形成风暴潮。命题视角二自然灾害的危害命题视角二自然灾害的危害2.(2015北京西城二模)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简述该省洪涝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答案答案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于夏季);雨季长、雨量大(降水量大);河道弯曲(
4、河流众多),排水不畅(地势低,易积水);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快速发展(写“经济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不得分),受灾损失严重。(10分)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洪涝灾害。从气候(降水量、降水的季节变化)、排水情况(河道)、经济发展水平(水平越高受灾程度越重)等方面分析。考点二主要的地质灾害考点二主要的地质灾害1.主要的地质灾害主要的地质灾害 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原因内力作用内力作用重力作用、人类活动破坏表现岩层突然破裂,内能强烈释放,引起地面震动岩浆沿地表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斜坡上的岩体、土体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饱含泥沙、石块、巨大砾石的特殊洪流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火山灰和熔岩
5、破坏田园、建筑,威胁生命财产安全,有可能诱发地震或引起气候异常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分布规律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大陆裂谷地震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和东非、大西洋洋底山地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大、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植被覆盖差、多暴雨的山区东部沿海地区处在环太平洋地震带,西藏、云南处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目前我国活火山分布较少西部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云南、四川西部,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也会出现多为构造地震: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岩层活动频繁。也有陷落地震和人为诱发
6、地震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岩浆活动剧烈自然因素:多高原、山地,地形起伏大;多地震;暴雨集中人为因素:对植被破坏严重;不当的工程建设防御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地震);护坡固坡,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滑坡、泥石流)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地质灾害的关联性(1)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分析(2)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危害3.灾害救助灾害救助(1)灾害救助的三个核心环节(2)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地震是最不可预知且最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掌握地震中相关的自救与互救知识,可以减少自己及周围人在
7、地震中的伤亡。具体图解如下:(3)泥石流的自救与防范措施下雨天不要在河谷中劳作。一旦听到连续不断雷鸣般的响声,应立即向两侧山坡上转移。在穿越沟谷时,应先观察,确定安全后方可穿越。去野外劳作前要了解、掌握当地的气象趋势及灾害预报。在遇到泥石流时,向与泥石流流动方向垂直的两边山坡高处逃生。方法技巧方法技巧地质灾害的分析思路(1)地震的成因及防御形成原因: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多,人口集中;震源浅;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差;发生的时间在夜间;震区交通不便;诱发其他灾害;等等。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8、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和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加强国际合作;等等。(2)造成滑坡的主要原因组成山体的岩石是一些古老的岩系,如千枚岩、片麻岩等,经过多次地质构造运动的作用,破碎严重,容易发生滑坡。岩层的倾斜方向和山坡方向一致,往往会造成顺岩层滑坡的现象。地下水和地表水浸湿坡面物质,使其软化,降低了黏聚力,所以在大雨后和地下水丰富地区容易发生滑坡。此外,风化作用、人为因素和地震等也会促使滑坡发生。(3)形成泥石流的主要条件山坡上有松散的土层和风化物质覆盖,为形成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有陡峻的地形,沟谷上游有一定的汇水面积,
9、下游窄小,沟床纵剖面坡度较陡直。在中、上游地区有暴雨或冰雪大量消融及湖泊的溃决等形成补给水源。此外,强烈的地震、植被的严重破坏等都可以引起泥石流的暴发。命题视角一泥石流的分布、成因及防御命题视角一泥石流的分布、成因及防御1.(2018北京海淀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中,云南鹤庆至四川布拖之间的金沙江河谷地带被称为“泥石流天然博物馆”。该区域年降水量为600800mm,其中68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80%,年均温为2023,最冷月均温大于14,河谷两侧坡地沙土广布。(1)与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相比,该区域年降水量较少、冬季气温较高,说明其原因。(4分)(2)分析该区域泥石流多
10、发的原因。(4分)答案答案(1)降水量较少:位于西南季风(或夏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较少。冬季气温较高: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不易受寒潮影响,气流下沉增温(或地处河谷,空气不易流通,保温性好)。(2)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植被较少,沙土广布,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强度大;地处地震多发区,山地断裂发育,岩石破碎(或地质条件复杂)。解析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当地以山地为主,而同纬度的东部地区为平原地区,因此从地形角度分析该地降水少的原因。冬季气温高的原因要联系影响我国冬季气温的特殊因素来分析。第(2)题,泥石流多发的原因要从地形和地质、植被覆盖、降水等方面分析。命题视角二地震及其预防命题视
11、角二地震及其预防2.(2018北京海淀期中)2017年8月8日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地震。读图回答下面两题。(1)此次地震()A.震源位于地幔的中部B.发生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C.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D.九寨沟景区各处的地震烈度相同(2)本次地震中,地震预警系统给成都、绵阳等地发出了地震预警,同时3S技术也在地震监测及救援中发挥了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震源深度是由全球定位系统直接测定的B.地震预警借助于遥感系统的监测功能C.震级越高,市民收到的预警信息越早D.地理信息系统可用于震后的灾情评估CD答案答案(1)C(2)D第(1)题,由图可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20千米,因此
12、位于地壳,A项错误;此次地震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B项错误;地震发生后岩石破碎,易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C项正确;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很多,不同地点的烈度可能不同,D项错误。第(2)题,全球定位系统主要应用于定位和导航,不能直接测定震源深度,A项错误;遥感简单地说是对遥远事物的感知,但不能预测,B项错误;收到预警信息的早晚与震级无关,与地震波传播的速度有关,C项错误;地理信息系统可对震后的灾情进行评估,D项正确。考点三主要的气象灾害考点三主要的气象灾害1.气象灾害气象灾害(1)主要的气象灾害比较内容气象灾害 形成原因灾害特点主要防御方法台风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起来的热带气旋
13、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给生命财产带来危害加强预报,及早防护暴雨锋面、气压系统造成短时间的集中降水过程连续性的暴雨,短时间的大暴雨:来势迅猛,雨量集中,易产生洪涝灾害加强预报,加强绿化,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洪涝暴雨、大暴雨造成的地表水泛滥水位急涨,大面积大量积水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加强绿化干旱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大气缺少水汽,地表水少,土地干燥,严重缺水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加强防护林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寒潮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降温幅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加强预报,及早准备(2)气象灾害的相关性我国气象灾害成因的相关性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
14、因(3)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分布时间分布规律温馨提示温馨提示 我国旱涝频发与季风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夏季风强的年份,往往北涝南旱;夏季风弱的年份则是北旱南涝。同一地区旱涝频度不同,大致为东北地区涝多于旱;华北地区则旱多于涝,尤以春旱最为严重;长江下游旱涝相近,中游涝多于旱;台湾西部平原旱多于涝。空间分布特征2.水文灾害水文灾害(1)我国主要水文灾害的对比分析类型时空分布成因分析影响洪水灾害暴雨洪水49月;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台风、锋面等引起,降水多且集中;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人类活动不合理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易导致涝灾发生融雪洪水45月融雪洪水,78月冰
15、川融水;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北高纬度山区随气温升高,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水对农业影响最为严重冰凌洪水初冬和初春;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及松花江部分河段初冬时下游河段先封冻,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从而引起上游河水越过下游冰面,溢出两岸,形成洪水影响城市、交通、工业等风暴潮灾害 台风风暴潮710月(8月、9月最为集中);东南沿海台风(热带气旋)引起影响东部沿海地带的城市、工业、交通、海洋渔业等温带风暴潮春季和秋季;渤海和黄海沿岸地区温带气旋和冬季风引起(2)洪水中的救助洪水一般与连降暴雨有关,具有可预报性,因此做好防洪准备,在洪水发生过程中的自救与互救
16、非常重要。具体如下:防洪准备洪水应急 关注汛期天气预报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准备逃生物资洪水中的救助方法技巧1.流域洪涝灾害问题的分析方法(1)河流洪涝灾害发生原因的分析方法来水量大。影响因素:气候降水多,降水变率大,如季风气候;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入海口少;植被植被覆盖率低。排水不畅。影响因素:地形地势低洼,不易排出;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河道淤积;占用河道。调洪蓄洪能力差。影响因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2)洪水治理问题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思考,具体要求是:上游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分洪工程;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
17、道,加快分洪、泄洪。但治理黄河水患还要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相结合,治理长江水患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3)长江洪灾的原因自然原因a.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含沙量增大;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b.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c.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人为原因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
18、峰能力下降。2.自然灾害分布、成因与防御的答题方法自然灾害分布、成因与防御的答题方法(1)自然灾害的分布分析角度答题方法空间分布集中分布在地区,由向减少(或增加)时间分布主要发生在季节,季节多发,季节较少分析角度答题方法自然原因地形复杂,地质构造运动频繁;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气候异常(久旱或持续性降水)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加剧了灾害的发生,如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2)自然灾害的成因分析角度答题方法非工程措施加强灾害的宣传教育,树立减灾、防灾意识;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建立灾害应急机制,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等等工程措施修建各种防灾减灾工程,如在河流沿岸建防洪大堤、建
19、防护林、建设护坡工程等(3)防灾措施命题视角一气象灾害的判读命题视角一气象灾害的判读下图是我国20112015年洪涝、旱灾、台风灾害应急响应次数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题。1.(2017北京西城二模)图中代表的依次是()A.旱灾、洪涝、台风B.洪涝、旱灾、台风C.台风、洪涝、旱灾D.旱灾、台风、洪涝答案答案 A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台风出现在夏秋季节,应该是;旱灾出现时间最早,应该是;洪涝主要出现在夏季,应该是。选择A。A命题视角二中国的洪涝灾害命题视角二中国的洪涝灾害2.(2017北京东城二模)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社会实践活动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武汉位
20、于长江流域的重要地段,自古就有“为政之要,在于江防”。分析主汛期时,长江武汉段洪水“易进难出”的原因。(10分)答案答案武汉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洞庭湖湖区调蓄能力减弱);(2分)汛期时上游河段干流和支流来水量大,落差大,流速较快;(4分)武汉段支流多,汇入干流水量大,下游水位较高,落差小,排水速度较慢。(4分)解析解析读图可知,武汉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上游地区落差大,流速较快;下游水位较高,落差小,排水速度较慢。栏目索引以下为附加内容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栏目索引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刘天金刘天金20130507
21、陕西栏目索引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创新性工作,要大抓特抓、坚持不懈。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目标)生产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供给社会(方向)栏目索引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三、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栏目索引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人走村空人走村空”问题愈演愈问题愈演愈烈烈 2012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62.6亿亿,每年新增900-1000900-1000万万。四川抽样调查:26%26%举家外出农户20%20%留守农户转移比例平均60%60%,高的70-80%70-80%
22、栏目索引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人农老人农业业”“”“妇女农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小学农业”问题日益凸显问题日益凸显陕西抽样调查:72%72%“80后”“90后”青壮年劳动力(农民工)5555岁岁 务农农民平均年龄63%63%妇女83%8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栏目索引 四川抽样调查:务农农民50岁以上54%,60岁以上30%,70岁以上13%;妇女60%;初中及以下90%。栏目索引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意愿强烈,农业后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意愿强烈,农业后继乏人问题步步紧逼继
23、乏人问题步步紧逼新生代农民工76%76%不愿再回乡务农85%85%从未种过地(国家统计局2010年10省调查:90%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从事过一天的农业生产活动)栏目索引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紧迫课题“谁来种地谁来种地”“”“地如何种地如何种”?栏目索引党的党的十八大:十八大: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一部分年轻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
24、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2013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年中央一号文件: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聚焦聚焦“谁来种地谁来种地”“”“地如何种地如何种”栏目索引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紧迫课题“谁来种地”“地如何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农村劳动力结构性不足:“不是不是没人种地,而是这地由什么人来种没人种地,而是这地由什么人
25、来种”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是不是种不过来,而是怎么种得更好种不过来,而是怎么种得更好”栏目索引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历史使命回答好回答好“谁来种地谁来种地”“”“地如何种地如何种”的问的问题,历史性地落在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题,历史性地落在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上。上。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力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完善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栏目索引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现代)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 =
26、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现代农业栏目索引 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伴随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完善产生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基本细胞细胞,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支撑基本支撑,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力量基本力量。栏目索引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身份向职业一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身份向职业的转变,的转变,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加快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具有相应社会保障和社会地位的职业化路子,解决有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的问
27、题;栏目索引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转变,产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转变,在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的现代化路子,解决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的问题;栏目索引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小农生三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转变,产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转变,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28、中加快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组织化路子,解决保供增收长效机制的问题。栏目索引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就是激活农民自身活力和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过程,就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者的过程,就是培育“三农”事业发展未来的过程。栏目索引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应对农业后继乏人问题的挑战,必须在稳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基础上,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栏目索引世界性课题世界性课题比如在英国,农场主平均年龄达到59岁。欧盟一直关注农民老龄
29、化和培养青年农民问题,在CAP新一轮改革议案中提出,将2%的直接支付专门用于支持40岁以下的青年农民从事农业。栏目索引世界性课题世界性课题法国经验 统筹农村劳动力转留 加强农业后继者培养 重视农业劳动力教育培训栏目索引 切实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放在三农工作突出位置予以推动落实。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是伴随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供求结构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新阶段,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日显普遍,“谁来种地”“地如何种”事关13亿人的饭碗。栏目索引 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和基本任务,积极争取当地政府
30、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将其放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的原则,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推动落实,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壮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栏目索引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一)基本表述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必然要求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从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业生产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看,新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代农业从业者。栏目索引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二)主要类型生产经营型:生产经营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技能型:专业技能型: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社会服务型:社会服务型:农村信息员、农产品经纪人、跨区作业农机手、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