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目标1.理解批判性评论文的内涵。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交际语境式写作方式学习批判性评论文创作。3.结合探究成果,拓展思维,完善思路,投入激情,独立完成写作任务。什么是批判性评论文?评论:对于人或事理的评判和议论批判性:即批判性思维,是在思维中秉持坚定的理性和客观。基于公正与事实,非感性与传闻批判性评论文:运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评判人或事理的文章批判性评论的意义与技法批判性评论的意义是反思,非粉饰;是说服,非打倒不仅是否定,更是建设与创新批判性评论的技法1.对其事实(表象)的解读与评估2.对其真相的猜想与推断3.对其性质的探究与归类批判性评论文的基本写法表态鲜明表明其正确或
2、错误,赞同或反对理由充分正面现象原因,实质原因反面反驳对手的理由意义提升对完善人生或促进社会进步的启迪批判性评论文的训练方式交际语境式写作:核心理念写作即交流强调在具体交际活动中学语言树立对手意识、论辩意识课堂训练“你老年痴呆吧!你老年痴呆吧!”“”“神经病!神经病!”一个年仅一个年仅八八岁的小女孩在公交车上多次冲着一位七旬老人岁的小女孩在公交车上多次冲着一位七旬老人大吼,引来旁边女乘客的不满,当场出手狂扇了大吼,引来旁边女乘客的不满,当场出手狂扇了小女孩好几个耳光。事后小女孩脸肿了好几天,小女孩好几个耳光。事后小女孩脸肿了好几天,引发小女孩的妈妈的愤怒:孩子出言不逊,就应引发小女孩的妈妈的愤
3、怒:孩子出言不逊,就应该下这样的重手殴打吗?该下这样的重手殴打吗?对对“小女孩妈妈的愤怒小女孩妈妈的愤怒”你怎么看?表明你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学习小组讨论成果第一组:支持(第七组驳)第一,暴力不是处理问题的首要办法。第二,暴力不是教育的方式。第三,暴力进行的教育往往是反面的。逻辑问题:1.理由都没有围绕“愤怒”谈,而这一点是最重要的。2.这三条实际是一条。第二、三条都是从反面(选项角度和效果角度)来解说第一条。驳:面对文明不能把控的暴力,以暴制暴不可或缺。驳:暴力也是教育方式,只是不算好的教育方式。驳:既是“往往”,就有“特别”,当头棒喝也能令人起 到刻骨
4、铭心的警醒功效。学习小组讨论成果第三组:反对(第四组驳)首先,女孩的言论具有侮辱性,缺乏道德素养。其次,女孩妈妈没有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处罚,反而撒气于他人,是不对的。逻辑问题:第一条偏离话题。建议改成:母亲的“愤怒”有偏颇,应当更多的指向女儿的错误。驳:未成年人的错误能用暴力来纠正吗?道德素养是靠暴力来提升的吗?驳:女孩受到身心双重伤害,妈妈的“愤怒”指向加害者理所当然。这与是否处罚孩子并不矛盾。学习小组讨论成果第五组:支持(第二组驳)首先,女孩妈妈的愤怒,是人类正常的情感(绪)。其次,或许错误的源头在老人身上。再者,就算女孩有错,也不能用这种过激的行为来教训。逻辑问题:第二条理由逻辑不成立。即
5、使“错误”存在源头,也不能证明“错误”本身不存在。驳:情绪终究要回归理智,愤怒解决不了问题。驳:这是无端的甩锅。用瞎猜方式能为女孩洗清错误吗?驳:女乘客的作法实为“非常规手段”。女孩“过激”在先,无“非常规手段”就无法制止其“过激”行为。学习小组讨论成果第六组:反对(第八组驳)首先,女孩妈妈是转移问题焦点,应该让孩子道歉。其次,犯了错应当受到惩罚。再者,这是别人帮她管教孩子,母亲却用愤怒来对待。驳:问题焦点是孩子身心受到严重伤害。孩子道歉问题可以另外再议。驳:惩罚不等于暴力伤害,暴力伤害未成年人违反法律。驳:这是暴力伤害,严重超越了“管教”范畴。逻辑问题:1.第一条话题不够明确。建议“妈妈”后
6、加“的愤怒”。2.第三条后半句误用表事实,其实要表态度。后半句建议改为:母亲不应该“愤怒”以对。活动小结一、谈理由注意事项1.要践行“就事论事”的原则。细节入手,即抓关键词及关键词间的逻辑关系妈妈的愤怒女乘客的狂扇耳光,女儿脸肿了好几天 女乘客的不满女孩多次辱骂与吼叫老人2.需要逻辑自洽。合乎逻辑。不反常理,不跑题,不伪证,前后不矛盾等等3.理由分点之间要具有相对独立性。避免重复、交错或从属二、交互论辩的目的1.通过对手帮忙找错,修正己方观点的逻辑2.内容体现对立面,突出思维的论辩性3.说理体现正反结合,增强说服力理由参考细节关联:妈妈的愤怒(重手殴打,承认女儿有错)女乘客的狂扇耳光,女儿脸肿了好几天女乘客的不满女孩多次辱骂与吼叫老人支持角度:反对角度:不良后果(伤情+亲情)溺爱暴力违法失控与制控文明教化警醒效果语言暴力中心论点的提炼示例:支持 以狂暴制小错,焉能不怒?反对 “护犊子”的怒火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