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龙吟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辛弃疾 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1 1)辛弃疾字)辛弃疾字 ,号,号 ,山东,山东济南人,济南人,时期爱国词人,其词抒时期爱国词人,其词抒写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写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与与
2、 共共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为豪放派的代表合称“苏辛苏辛”。幼安幼安稼轩稼轩南宋南宋苏轼苏轼 辛弃疾辛弃疾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收复中原,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21岁参加抗金义军曾经是踌躇满志的意气风发少年,不久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但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一带。文武双全辛弃疾 绍兴三十一年(1161
3、),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21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五岁。写作背景 水龙吟水龙吟 登
4、建康赏心亭登建康赏心亭 作于淳熙元年作于淳熙元年(1174)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辛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官时。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感受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山,反而是无限
5、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1.1.直译上片。直译上片。2.2.思考: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思考: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情?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想象一下:想象一下:遥看辽阔无边的楚天之遥看辽阔无边的楚天之下,千里弥漫清爽秋气,横无际涯的下,千里弥漫清爽秋气,横无际涯的秋色,浩浩汤汤的滚滚长江流向天边,秋色,浩浩汤汤的滚滚长江流向天边,秋色无边无际秋色无边无际。开篇写景,凄清,萧条凄清,萧条,营造了宏大壮宏大壮阔阔的意境的意境 哪些意象?有哪些
6、特点?哪些意象?有哪些特点?。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此三句,是写山。此三句,是写山。“遥岑遥岑”即远即远山。山。忧愁和愤恨。忧愁和愤恨。此三句写什么?诗人的情感如何?为何如此呢?举目远眺,那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螺旋形的发髻,景色算上美景,但只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3、诗人见如此壮美的远山,又是秋高气爽之时,为何诗人说远山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词人的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那么词人的愁恨为何,又何因而至?词中没有正面交代,但结合登临时地情景,可以意会得到。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
7、,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志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却力不得伸,报国无门。以上种种,是恨之深、愁之大者。借言远山之献供,抒发内心愁苦之情。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直把杭州作汴州!4、“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哪些意象?这些意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深意?象有何深意?这三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无一语不是喻情。本是日日皆见之景,辛弃疾用“落日”二字,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
8、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通过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以有声有色的景物更进一步写出词人的孤寂和悲苦。“落日落日”“断鸿断鸿”这里的“游子游子”又是指谁呢?游子指辛弃疾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冶集团根本无北伐收复失地之意,也不把像辛弃疾一样的有志之士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自喻为“江南游子”,表现出他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内心苦闷酸楚。2.2.词人除了写景,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又表
9、达了吗?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词人怎样的情感呢?把吴钩看了,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栏杆拍遍,无人会,无人会,登临意。登临意。看、拍、会、登看、拍、会、登 “吴钩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却闲置身旁,却闲置身旁,烘托烘托出出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栏杆拍遍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就展现在了读者就展现在了读者面前面前。“无人会、登临意无人会、登临意”
10、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知己。己。无人能领会,表达出内心凄怆、悲苦无人能领会,表达出内心凄怆、悲苦心境。心境。上片上片:景色景色:江天、山景、江天、山景、落日、断鸿、游子落日、断鸿、游子 动作:动作:看、拍、会、看、拍、会、登登 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景交融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张翰张翰 弃官弃官归隐归隐(否定)(否定)许汜许汜 谋取私利谋取私利(否定)(否定)刘备刘备 雄才
11、大略雄才大略桓温桓温 时光流逝时光流逝思考思考用典用意何在?用典用意何在?西晋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西晋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的味美的鲈鱼,于是弃官回风起,想到家乡的味美的鲈鱼,于是弃官回乡。乡。晋书晋书张翰传张翰传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反用其意。既表明。既表明自己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还写了有家难归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乡思”与前面的与前面的“游子游子”呼应,是呼应,是“落日
12、落日”、“断鸿断鸿”背景里背景里“游子游子”的真情流露。的真情流露。(1 1)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季鹰归未?归未?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怕应羞见”中的中的“怕应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达了对英雄的
13、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后来许汜把这事告诉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后来许汜把这事告诉刘备,刘备说: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高楼,叫你睡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呢?”三国志三国志陈登传陈登传(2 2)求田问舍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可惜流年流年,即,即感慨时光飞逝感慨时光飞逝;风雨,指
14、国家在风雨,指国家在政治政治风雨飘摇之中。风雨飘摇之中。忧愁风雨忧愁风雨,即为国家衰微现状而忧,即为国家衰微现状而忧愁。愁。“树犹如此树犹如此”指辛弃疾指辛弃疾抒发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抒发自己不能为抗击敌人、收复失地而效力,且徒然虚度时光的感慨收复失地而效力,且徒然虚度时光的感慨。世说新语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经过言语载,桓温北伐,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粗,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粗,便感慨地说:便感慨地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意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老呢?(3 3)可惜流年
15、,忧愁风雨,)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树犹如此!从从“休说休说”“”“怕应羞见怕应羞见”可以看出辛弃疾对可以看出辛弃疾对张翰和许汜是张翰和许汜是不赞同不赞同的,辛弃疾希望去收复的,辛弃疾希望去收复失地,抗击金兵,洗雪国耻。用失地,抗击金兵,洗雪国耻。用桓温的典故桓温的典故,词人表达了自己已经渐渐衰老词人表达了自己已经渐渐衰老,感慨时光飞,感慨时光飞逝逝,祖国仍处在飘摇的风雨中,自己,祖国仍处在飘摇的风雨中,自己想要想要杀杀敌报国的壮志却难以实现的痛苦心情。敌报国的壮志却难以实现的痛苦心情。3.3.在前两个典故中,辛弃疾是怎样的态度?在前两个典故中,辛弃疾是怎样的态度?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16、辛弃疾借用桓温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辛弃疾借用桓温的典故想要说明什么?典故想要说明什么?“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壮志难酬、壮志难酬的悲愤的悲愤,又叹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又叹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寂孤寂痛苦痛苦。思考思考下片:下片:张翰张翰 弃官弃官归隐归隐 许汜许汜 谋取私利谋取私利 刘备刘备 雄才大略雄才大略 桓温桓温 叹时光流逝叹时光流逝 用典用典 为国为民为国为民 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
17、所见,从中引出引出孤寂一人孤寂一人、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悲悲愤愤、苦闷苦闷。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的特而复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的特色。色。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抒发作者想抗金杀敌,想抗金杀敌,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却却功业功业未成未成、壮志难酬、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归纳总结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