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欢迎走进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流派1234第一节 成熟势力说第二节 行为主义学说第三节 社会学习理论第四节 认知发展理论代表人物:格赛尔 1、“双生子爬梯”实验(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2、自然成熟后天教育3.评价优点:u突出了成熟机制对于发展的重要性。u为研究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u提供了一系列育儿观念。缺点:u过分夸大生理成熟的作用,忽视其他条件的作用。一、华生的行为主义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经典名言:?环境遗传评价优点:v华生将行为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v消除了心理学研究的主观性,取得了客观性。缺点:过分强调环境和教育对个
2、体发展的影响,忽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仅仅关注行为,研究方法过于单一,将心理学简单化。二、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斯金纳: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1.应答性行为 即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2.操作性行为 是由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反应强化反应(一)操作性条件反射(二)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斯金纳箱斯金纳箱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强化刺激既不与反应同时发生,也不先于反应,而是随着反应发生。内容页(设计好之后可以删掉这个文本框哦)1.什么是强化?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而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
3、任何刺激。(三)强化理论2.强化的分类(几个核心概念)A.正强化 即获得强化物以加强某个反应,如鸽子啄键可得到食物。B.负强化 是去掉可厌的刺激物,是由于刺激的退出而加强了那个行为。C.惩罚 即如果某一行为会带来使行为者不快乐,或使行为者感到快乐的东西被取消,行为者就会倾向于终止或避免该行为。(四)评价1.贡献:对学习理论的研究有重大发现,在实践上,对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纠正儿童的不良行为是有效的。2.不足:只注重描述行为,不注重解释行为,忽视了儿童作为主体在心理发展中的主动作用。第三节 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主要理论:三位一体的交互决定论 替代强化 观察学习(一)三位一体的交互决定论
4、三位是指个体的行动或行为、周围环境以及个体的认知、动机及其他因素。这三者互相决定,共同起作用。(二)替代强化 儿童的许多行为并未直接受到强化,而是在观察别人行为时,别人所受到的强化会影响儿童去学习或抑制这种行为,这个过程被称为间接强化或替代强化。(三)观察学习1.行为习得有两种过程:(1)通过直接经验获得行为反应模式的过程,即我们所说的直接经验的学习。(2)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习得行为的过程,“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即我们所说的间接经验的学习。班杜拉所强调的是这种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2.社会学习理论的经典实验:实验第一阶段:让若干名4岁儿童单独观看一成年人攻击娃娃表现的录像,录像有三种结尾
5、。将孩子分为三组,分别看到的是结尾不同的影片。(1)奖励攻击组:儿童看到的是在影片结尾时,进来一个成人对主人公进行表扬和奖励。(2)惩罚攻击组:儿童看到另一成人对主人公进行责骂。(3)控制组:儿童看到进来的成人对主人公既没奖励,也没惩罚。看完电影后,将儿童立即带到一间有与电影中同样的充气娃娃的游戏室里,实验者透过单向镜对儿童进行观察。实验结果:看到榜样受到惩罚的孩子表现出的攻击行为明显少于另外两组,而另外两组则没有差别。实验的第二阶段:让孩子回到房间,告诉他们如果能将榜样的行为模仿出来,就可得到橘子水和一张精美的图片。结果,三组孩子(包括惩罚攻击组的孩子)模仿的内容是一样的。实验说明:儿童已学
6、习了攻击的行为,只不过看到榜样受罚,而没有表现出来而已。3.观察学习包括四个部分:(1)注意过程。能够引起人们注意的榜样,才有可能去模仿他们的行为。(2)保持过程。人们往往是在观察榜样的行为一段时间后,才模仿它们。(3)动作再生过程。观察者只有将榜样的行为从头脑中的符号形式转换成动作以后,才表示已模仿行为。(4)强化和动机过程。(四)评价 1.优点:强调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社会环境对儿童的影响作用;提出了观察学习、间接经验、自我调节等概念,对学习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2.不足:忽视了儿童自身的发展阶段会对观察学习产生影响代表人物:皮亚杰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因研究儿童智力和认识发展而闻名。提
7、出了发生认识论。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 认知发展理论家。第四节 认知发展学说123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观点: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45评价(一)心理发展的实质:内因和外因的相互作用,即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二)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表现:1.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2.相互转化 3.个体主观能动性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即认知结构,有组织的思考或行动的模式,用来了解周围世界。指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之中。改变原有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二、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图式同化顺应平衡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三、影响儿童心理发
8、展的因素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物理经验数理逻辑经验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和语言等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平衡四、儿童认知发展的四阶段(重难点):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探索周围的世界 靠感觉和动作(口尝、手抓、敲打等)去认识周围世界的2.前运算阶段(26、7岁)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形成了运用符号表征客体的能力。这一阶段其思维特点有: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等。前运算阶段特点一:泛灵论 无法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常把人的意识活动、意向推广到无生命的事物上。前运算阶段特点二:自我中心性 “三
9、山实验”儿童还不能明确区分主体和客体,自我和客体还处在笼统的一体。前运算阶段特点三: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研究发现,儿童能把握整体,也能分辨两个不同的类别。但是,当要求他们同时考虑整体和整体的两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时,儿童多半给出错误的答案。前运算阶段特点四:思维不可逆转性,缺乏守恒。可逆性指思维反向进行的过程。知道AB,但不知道BA。把两杯同量的水当着儿童的面倒入一个瓶身较窄的容器,然后询问儿童两个容器的水是否相等。此阶段的儿童大多数都认为不相等。皮亚杰认为,由于缺乏可逆性,这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形成“守恒”的概念。前运算阶段特点四:缺乏守恒。客体永久性实验3、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
10、)特点(1):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可逆性。面积守恒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A B 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B更大”(不守恒)“一样大”(守恒)体积守恒基本原理:不管放入水中的东西形状如何改变,杯中水的体积不变 向儿童呈现()向儿童呈现()两颗球放入杯中,杯中水的数 将橡皮泥球B改变形状,量是一样的,儿童看到水平面 准备放入水中 上升到一样的高度。A B A B 问儿童:若将B放入杯子中,水平面会高出A杯?一样高?低于A杯?“高一些”或“低一些”(不守恒)“一样高”(守恒)具体运算阶段特点(1):守恒性、可逆性。特点(
11、2):掌握类包含概念特点(3):能完成序列化的问题 如:A比B高,A比C矮,谁最高?特点(4):思维去自我中心特点(5):掌握群集的概念 如男生人数+女生人数=学生总数 男生人数=学生总数-女生人数 特点:儿童不受具体内容的束缚,而是通过通过假设、演绎、推理等抽象的逻辑思维来解答问题。4、形式运算阶段(11、12)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儿童心理发展可分为几个具有质的差异的连续阶段2、阶段的先后顺序是恒定不变的3、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的过程4、发展的阶段不是阶梯式的,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优点:l提出一套完整的富有辩证法思想的发展论。l通过大量观察、谈话、实验,研究了儿童从出生到青年初期思维发展路线。缺点:l把人的本质生物学化的倾向。l理论的概念过于抽象l还有许多儿童发展中出现的现象无法解释。评价:感感 谢谢谢谢,精品课件资料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