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优秀作业设计.pdf

上传人(卖家):阳光灿烂杨老师 文档编号:4139496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2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下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优秀作业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优秀作业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优秀作业设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优秀作业设计.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优秀作业设计.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初中初中化学化学单元作业设计单元作业设计一、一、单元信息单元信息二、二、单元分析单元分析(一一)课标要求课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相关实验。3、认识酸和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4、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5、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6、会用 pH 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过程与方法:1、学习研究酸(碱)的性质的大致顺序,通过实验探究酸(碱)的性质思考其用途的科学方法。2、通过酸(碱)的化学性质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回

2、忆、类推,归纳总结的能力。3、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真观察、分析探究酸(碱)的性质的有关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2、通过了解中和反应及溶液酸碱度的实际意义,培养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3、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化学九年级第二学期人教版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常见的酸10.1 常见的酸和碱2常见的碱10.1 常见的酸和碱3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0.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2(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1 1、知识网络知识网络2 2、

3、内容分析内容分析本单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的原因。第二部分在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本单元在内容安排上,应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选择学生日常生活或平时实验中常见的物质,通过实验来说明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三)学情分析(三)学情分析学生在新授课中已基本了解酸和碱的有关知识,但还没有系统掌握,学生有兴趣和欲望掌握本部分

4、知识。我认为教学起点应定位于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设计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和创造的化学学习情境。让他们去观察、去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并探索出规律来,在学习化学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三、单元学习作业目标1、知道常见的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知道常见的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区分碱溶液和碱性溶液、碱和纯碱(易错点);3、认识酸、碱的腐蚀性;4、理解酸、碱的概念以及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实质(难点),并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5、理解溶液的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区分酸碱性与酸碱度 pH。6、能根据酸、碱的性质和用途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四、单元

5、作业设计思路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层设计作业。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 2-3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题量 1-2 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根据知识需要个别课时还设计“实践性作业”(体现实践性、应用性,题量 1 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具体设计体系如下:3五、五、课时作业课时作业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酸常见的酸课时目标:课时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从微观角度认识酸的构成;知道酸碱指示剂与酸的显色关系;对比盐酸和硫酸的性质差异,归纳认识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基础性作业基础性作业(

6、必做必做)作业作业 1 1:下图是物质 M 溶于水发生解离的微观示意图。能说明 M 一定是酸的是()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B、D,对酸的微观构成认识不清。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微观离子的角度,测评学生对酸的定义的理解。作业作业 2 2:为加深对酸的主要性质的认识,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老师组织同学们完成了以下实验活动。【实验内容与分析】实验一:按如图所示完成实验。实验二:往生锈的铁钉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实验三:往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实验四:往 5.3g Na2CO3粉末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1

7、)实验一中,观察到石蕊溶液变色。(2)实验二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请解释出现这两个现象的原因。(3)实验三中,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由此现象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4质成分的可能组合有(不考虑酚酞)(用化学式表示)。(4)请计算,实验四中理论上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g。(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Cl35.5)【应用与拓展】(5)结合以上实验内容,请设计实验方案除去铜粉中混有的氧化铜,得到纯净的铜:。1.参考答案:(1)红;(2)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此时溶液变为黄色,氧化铁反应完毕后,内部未生锈的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看到气泡

8、产生;(3)NaCl 或 NaCl 和 HCl;(4)2.2;(5)混合固体加入足量盐酸,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固体,得到纯净的铜;2.时间要求:5 分钟。3.评价设计(1)错写可能是对石蕊与酸的显色关系认识不清。(2)错写,对酸的化学性质认识不清。(3)错写,可能是对反应原理认识不清,往往会忽略多余的反应物。(4)错写,可能是不会计算或者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等。(5)错写,可能对酸的化学性质认识不清,或者语言书写不规范。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拓展结构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认识酸类物质性质相似认识酸的通性能符号表示酸的通性理解酸的通性和特性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的理

9、解,通过学生对题目的解答加深学生进一步理解酸的化学性质,并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发展发展性作业性作业(选做选做)作业作业 3 3:某同学在家吃妈妈做的凉拌紫甘蓝时,惊奇的发现加醋后紫甘蓝会变成红色。他对此产生浓厚兴趣。请网上调查制作酸碱指示剂的方法,用家中的蔬菜水果等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此指示剂验证在白醋、小苏打溶液、食盐溶液中的变色情况。具体方法:(1)将新鲜的蔬菜(如紫甘蓝)用清水洗净,将紫甘蓝切成小块备用。(2)将切好的紫甘蓝,放在榨汁机里榨出紫甘蓝汁,榨出后的紫甘蓝汁进行过滤。(3)准备注射器代替吸管,更好地控制酸碱指示剂地使用量。(4)准备等量的白醋、小苏打溶液、食盐溶液,作为待检

10、测试剂。(5)将等量的紫甘蓝汁分别注入上述溶液中,记录显色情况。1.时间要求:30 分钟。2.实施建议(1)蔬菜水果可选用紫甘蓝、红萝卜皮、红叶卷心菜、火龙果、蓝莓等。(2)如果炸出的蔬菜汁偏稀,可在步骤 2 中加入 1-2ml 的酒精。3.评价设计5评价内容ABC会查阅资料全面真实资料较全面资料不可信会记录详细认真,总结到位较详细认真,总结较全面不记录会观察全面细致观察整个过程较全面细致观察整个过程自己不会观察会思考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有求知欲和探究欲没有求知欲和探究欲会展示完整清晰地展示每一步基本展示每一步对每个步骤模糊不清4.设计意图实践创新题通过课外拓展素材设计综合实践作业,学生利用

11、课外时间完成实践创新活动,从查阅、记录、观察、思考、展示五个方面考查学生对整个综合实践过程的考量,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实验的探究精神,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第第二二课时课时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碱常见的碱课时目标: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常见碱的性质和用途;结合实例体会碱的保存、选择和使用与其性质的重要关系,知道碱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对比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差异,归纳认识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基础性作业基础性作业(必做必做)作业作业 1 1:氢氧化钠广泛应用于制取肥皂,以及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关于氢氧化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显碱性,俗名是烧碱、火

12、碱、纯碱。B.有强烈的腐蚀性,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浓硫酸。C.固体易潮解,可干燥 O2、H2、CO2等。D.能去除油污,可用于制作炉具清洁剂。1.参考答案:D2.时间要求:1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对氢氧化钠俗名认识不清。错选 B,不知道氢氧化钠腐蚀皮肤的处理方法。错选 C,对碱的性质认识不清,不知道氢氧化钠能与 CO2反应。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基于教材,测评学生对氢氧化钠的俗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等信息的识别。作业作业 2 2:小明同学在自主学习碱的知识时,设计了以下实验报告,请将实验报告补充完整。实验目的: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

13、液、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等。实验步骤:实验现象(1)石蕊溶液由_色变成(2)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6及原理:_色;酚酞溶液由_色变成_色。A:_;B:_。实验结论:碱能与指示剂作用。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作用。【反思评价】(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能力提升】(4)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是实验室常用的碱,鉴别氢氧化钠稀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相关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加入碳酸钙B.分别通入二氧化碳C.分别滴加稀盐酸D.分别加热原溶液至 80。1.参考答案:(1)紫;蓝;无;红(2)CO2+2NaOH=Na2CO3+H2O;CO2+Ca(OH)2=CaCO3+H2

14、O(3)都能在水溶液中电离出 OH-(4)AC2.时间要求:5 分钟。3.评价设计:(1)颜色填写错误,可能是混淆了不同指示剂的变色规律。(2)易出现化学式错误,配平错误或忘记标注沉淀符号。(3)不会写可能是不能从微观角度认识碱的构成,离子符号书写时易漏写电荷符号“-”。(4)错写可能是对碱的性质及实验现象认识不清。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拓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认识个别指示剂的颜色认识指示剂的颜色及部分变色规律认识两种指示剂的变色规律能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并结合变色规律判断指示剂颜色变化(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写出文字表达式能写出个别物质的化学式能写出方程式中的所有物质的化学式能

15、完整写出化学方程式,并理解方程式的意义(3)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写出个别物质的化学式能写出两种碱的化学式会判断碱的离子构成能正确写出离子符号,理解碱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4.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借助实验报告,先研究碱的个性,再归纳碱的共性,促进学生逐步掌握多角度认识物质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物质的共性和差异,总结认识一类物质性质的方法。发展发展性作业性作业(选做选做)作业作业 3 3:下列溶液在空气中敞口久置,因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溶液质量减小的是()A浓盐酸B浓硫酸C石灰水D烧碱溶液1.参考答案:C。2.时间要求:2 分钟。3.评价设计:错选 A,对浓盐酸的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认识不清;错选 B,

16、对浓硫酸有吸水性,久置溶液质量增大认识不清;错选 D,对 NaOH 与 CO2反应的原理及产物的溶解性认识不清。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7综合测评学生运用酸、碱的性质分析物质变化的能力,重点考察两种碱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实验现象。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选做)(选做)主题:大自然的美丽总是转瞬即逝,怎样留住这美好呢?植物叶的叶脉由坚韧的纤维素构成,我们可以利用氢氧化钠对树叶叶脉和叶肉的腐蚀差异,腐蚀叶肉,留下叶脉,制作“叶脉书签”。请你查阅资料,用家中常见的材料制作一根叶脉书签。具体方法:1.准备叶面宽阔平整、大小适中、具有网状叶脉的树叶(桂花树叶或茶树叶最佳),厨房强力除油剂(主要成分氢氧化

17、钠)。2.取 5 片冲洗干净的树叶放入锅中,加 1 茶匙除油剂和适量水,盖上锅盖,先大火煮开再用小火慢煮。当叶肉变黄后取出树叶,用流水将树叶上的碱液洗净。3.将树叶平铺在瓷砖上,用软牙刷轻轻刷去叶肉。将剩下的叶脉清洗好后晾干,夹在厚书里压平。1.时间要求:100 分钟。2.实施建议:(1)使用碱液时不要用手直接摸,可借助塑料手套、夹子完成。(2)刷叶肉时要轻柔,刷不掉可以继续用碱液加热,同时尽量保留叶柄上的叶肉。(3)可用吸水纸或烘干机加速叶脉晾干的速度,压平成型后可以用红墨水浸泡上色,制作有色叶脉书签。3.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拓展素材设计实践作业,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实践活动,在真实情景

18、中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践并最终得到成品。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发展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第三课时第三课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时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其它方法。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提高自身科学素养。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基础性作业基础性作业(必做必做)作业作业 1 1:运用中和反应,可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胃酸分泌过多

19、的病人遵医嘱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以中和过多胃酸;工厂用氨水(NH3H2O)处理废水中的硫酸,能得到一种氮肥硫酸铵。分别写出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参考答案:Al(OH)3+3HCl=AlCl3+3H2O;2NH3H2OH2SO4=(NH4)2SO42H2O。2.时间要求:1-2 分钟。3.评价设计:化学式书写错误,配平错误,考察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准确性及配平。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以中和反应应用实例考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掌握原理,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实际生活的关联,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作业作业 2 2:如图是室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 pH 的变化曲线。下列

20、说法不正确的是()8A实验是将稀盐酸逐滴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Ba 点到 b 点 pH 变化的原因是 H+和 OH发生反应Cb 点时,参加反应的 HCl 与 NaOH 的质量比为 36.5:40Dc 点时,溶液中的 Na+个数大于 Cl个数1.参考答案:D2.时间要求:2 分钟。3.作业评价设计(1)错选 A,B,C 在于不理解中和反应过程及实质。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拓展结构无意义或空白答案把握中和反应“关键点”知道中和反应的酸碱性变化,pH 变化等能用符号表示中和反应的实质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及过程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以中和反应过程中 pH 的变化曲线考察学生对中和反应概念

21、及变化过程的理解。作业作业 3 3: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稀盐酸、氢氧化钠恰好都完全反应的是()A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B加氢氧化镁固体,固体全部溶解C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D测定溶液的 pH,刚好显中性1.参考答案::D2.时间要求:1 分钟。3.作业评价设计:错选 A,考虑不全面。错选 B、C,对恰好完全反应概念认识不清。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以选择题形式考察如何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发展发展性作业性作业(选做选做)作业作业 4 4:酸碱中和反应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类反应,请你一起参与探究。【实验探究】在 50 mL 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

22、加 50 mL 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到溶液的温度,由此现象小李同学得出两者能发生反应的结论。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后,小张同学发现此结论不够严谨,设计了下列 3 个对比实验:50 mL 一定浓度的盐酸与 50 mL 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50 mL 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 50 mL 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50 mL 一定浓度的盐酸与 50 mL 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 3 个实验,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9(1)由图可知,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均(填“放热”或“吸热”),但它们稀释时温度的变化量远(填“

23、高于”或“低于”)溶液混合时温度的变化量。(2)从微观角度分析,此中和反应的温度变化主要是由于(填离子符号)两种离子发生反应放出热量的缘故。【实验探究】(1)在 50 mL 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 23 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溶液颜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时,可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无色溶液加热蒸发,在蒸发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溶液由无色又变成红色。同学们对红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酚酞除外)进行再探究。查阅资料:酚酞在 pH8.2 的溶液中呈无色,在 8.2pH14 的溶液中呈红色。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猜想二:Na

24、Cl、NaOH猜想三:NaCl、NaOH 和 Na2CO3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实验验证:取样,滴加,无气泡产生,猜想三错误。原因分析:反应后无色溶液中仍存在少量 NaOH,加热蒸发,当溶液的 pH 在范围内,溶液的颜色变红。总结反思:向某碱性溶液中滴加 23 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填“一定”或“不一定”)变红。1.参考答案:【实验探究】升高(1)放热低于(2)H、OH【实验探究】(1)NaOHHCl=NaClH2O(2)作出猜想:一氯化钠溶液显中性实验验证:足量稀盐酸(或稀硫酸)原因分析:8.214总结反思:不一定2.时间要求:5 分钟。3.作业评价设计(1)

25、【实验探究】答案错误在于审图不清,不理解中和反应实质;(2)【实验探究】后两空错误率较高,原因是忽视查阅资料提供的信息。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以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溶液温度变化的情况为背景。要求学生从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pH 的变化、指示剂颜色的变化等角度,分析酸碱中和反应的变化过程。在实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化学变化,加强了化学思维的训练,提高了认知水平。作业作业 5 5: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是否发生了反应呢?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开展探究,采用无色酚酞试液作酸碱指示剂,并用传感器分别测定溶液pH、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请根据上

26、述实验数据绘制曲线,在坐标图中画出溶液的 pH 和溶液的温度随稀盐酸体积变化的曲线。(2)请分析该曲线的变化情况。判断该反应发生的依据是。稀盐酸体积(mL)02468101214161820pH13.112.8 12.3 11.5 10.47.02.72.32.22.12.00温度()25.5 25.8 26.1 26.4 26.8 27.0 26.9 26.8 26.7 26.626.610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请分析反应前后溶液 pH 的变化。当稀盐酸 16 mL 时,溶液的 pH7,酚酞显色。因此,可以依据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消耗来证明反应的发生。(4)请分析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

27、化。根据实验数据可知,该反应是(填“吸热”、“放热”或“无变化”)的反应。当稀盐酸mL 时,温度达到,酸碱中和反应恰好完成。(5)请查阅资料,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如果含有 2 mol NaOH 的氢氧化钠溶液和含有 1mol HC1 的盐酸溶液充分反应,最终酚酞显色。(6)反思总结:右图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和碱中的结合生成的反应。请写出一个与上述反应实质相同的化学方程式。1.参考答案:(1)(2)pH 减小,温度升高。NaOHHCl=NaClH2O(3)无色NaOH(4)放热1027.0(5)红色(6)HOHH2OH2SO4+2NaOH=Na2SO4+2H2O2.时间要求

28、:5 分钟。3.作业评价设计(2)(3)(4)(6)错误在于误判表格中数据规律,提取信息能力不足,化学方程式书写不熟练,(5)查阅资料不准确,计算错误。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拓展结构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中和反应放热中和反应发生的判断依据判断中和反应后溶液溶质能正确写出离子符号;能完整写出化学方程式,理解中和反应实质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以传感器测定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 pH 和温度变化的实验分析素材为背景。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测定的数据绘制变化曲线,并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然后,要求学生从反应前后溶液 pH 的变化、温度的变化、指示剂的变化等角度,分析酸碱中和反应的变化过程。最

29、后,引导学生从定性到定量角度分析反应变化的程度,从宏观到微观角度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在实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化学变化,加强了化学思维的训练,提高了认知水平。实践实践性作业性作业(选做选做)主题:结合中和反应应用实例及原理,请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对你家附近农田的土壤酸碱性和改良方案进行研究。具体方法:1.准备好 pH 试纸;2.取测试土壤少许(半匙)放入容器中,用凉开水掺和,得其浑浊液,静置过滤;113.取过滤后清液,再用试纸测其 pH 值,观察显色情况,记录数据并得出结论。若土壤偏酸性,结合所学,撒入适量熟石灰(根据土壤酸碱性,可对熟石灰进行适当稀释)调节 pH 直至中性;若

30、土壤偏碱性,查阅资料,研究几套合适方案,尝试滴入适量米醋(可对米醋进行稀释)调节 pH 直至中性,体会中和反应。1.时间要求:30 分钟。2.实施建议:(1)如果测定点的土壤太干燥或肥份过多,无法测土壤的酸碱度时,须先泼水在测定点位置上,半小时后再测定。(2)土壤的密度、湿度和肥份过多都可能影响测定值,故必须在不同的位置测定数次,以求平均值。(3)使用熟石灰改良时不要用手直接摸,可借助塑料手套、药匙完成。(4)调节 pH 值时可采用 pH 计。3.作业评价评价内容ABC会查阅资料全面真实资料较全面资料不可信会记录详细认真,总结到位较详细认真,总结较全面不记录会观察全面细致观察整个过程较全面细致

31、观察整个过程自己不会观察会思考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有求知欲和探究欲没有求知欲和探究欲会展示完整清晰地展示每一步基本展示每一步对每个步骤模糊不清4.设计意图:通过课外拓展素材设计综合实践作业,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实践活动,从查阅、记录、观察、思考、展示等五个方面考查学生对整个综合实践过程的考量,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会生活处处有化学。六、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一)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基础基础性作业性作业(必做必做)作业作业 1 1:从 O、H、Ca、Cl、Na、S 元素中选择合适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1)易潮解的碱:;(2)人体胃液

32、中可帮助消化的酸:;(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4)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的酸:。1.参考答案:(1)NaOH(2)HCl(3)Ca(OH)2(4)浓 H2SO42.时间要求:12 分钟。3.评价设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拓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认识常见的酸和碱认识常见的酸、碱的性质和用途能用化学式正确表示出酸、碱能按要求正确写出酸、碱的化学式并能理解酸、碱的通性和特性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难度不大,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见酸、碱的性质、用途、组成以及化学式的书写,解题时应注意只能从给出的元素中选择来组成物质。12作业作业 2 2: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曲线判断,该反

33、应是将(填“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中(填“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2)该反应的实质是:。(3)c 点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为:。(4)当滴加溶液质量为 15g 时,向此时的溶液中添加氯化铜溶液,实验现象为:。1.参考答案:(1)稀盐酸、氢氧化钠(2)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或 H+OH=H2O)(3)NaCl 和 HCl(4)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2.时间要求:3 分钟。3.评价设计(1)错写可能对酸和碱的 pH 值认识不清;(2)易把“H+OH=H2O”错写成“O2-2H+=H2O”;(3)易出现只写生成物,对反应的真实情况认识不清;(4)易出现不知道氢氧化铜是沉淀。前结构

34、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拓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从溶液的pH 值降低的角度分析从溶液的酸性增强导致pH 值降低的角度分析从碱性溶液中滴加酸的过程中 pH 值变化的角度分析能理解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 pH 值的变化(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从中和反应的角度分析从盐酸的组成、氢氧化钠的组成上分析从酸的共性和碱的共性上分析能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和实质,(3)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从图像上直接分析从中和反应的终点分析从溶质的成分上分析能判断中和反应过程中各点溶液中溶质成分(4)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从图像上直接分析从中和反应的终点分析从溶质的成分上分析能判断中和反应过程中各点溶液中溶质成分,知道酸、碱的化学性质

35、,并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 pH 值的变化图像,考查学生对中和反应过程以及实质的理解,测评学生能否准确描述各点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否具备利用图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作业 3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你吃过木糖醇口香糖吗?木糖醇(C5H12O5)为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吸收大量热,甜度与蔗糖相当。木糖醇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谷类中,但含量很低。商品木糖醇是将玉米13芯、甘蔗渣等农作物进行深加工制得的。我国木糖醇生产工艺路线如下:原料水解中和.加氢、结晶包装。其中原料水解时用硫酸做催化剂,再用碳酸钙将硫酸除去。龋齿病是人类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

36、,其发生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微生态环境是牙菌斑。目前普遍认为,牙菌斑中的细菌在代谢食物中糖类的过程中产生酸性物质,酸性物质导致牙釉质溶解,进而形成龋齿病。牙菌斑 pH 变化可反映牙菌斑内产生酸性物质的情况。木糖醇不致龋齿病且有防龋齿的作用。第三军医大学韩旭对木糖醇防龋齿过程进行了研究,部分内容如下。研究 1:用 10%的蔗糖、葡萄糖、木糖醇溶液漱口,牙菌斑的 pH 变化研究 2:用蔗糖溶液漱口后咀嚼口香糖,牙菌斑的 pH 变化研究表明,饭后咀嚼木糖醇口香糖可以起到防龋齿的作用,可以明显降低患龋齿率。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木糖醇入口后往往伴有微微的清凉感,其原因是。(2)木糖醇充分燃烧的

37、化学方程式。(3)根据研究 1,木糖醇不致龋齿的原因是。(4)根据研究 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5)下列元素能够预防龋齿的是_(填序号)。A.铁元素B.碘元素C.锌元素D.氟元素1.参考答案:(1)木糖醇溶于水吸热降温(2)2C5H12O511O212H2O 10 CO2(3)木糖醇代谢过程中不产生酸性物质(4)饭后咀嚼木糖醇口香糖可以起到防龋齿的作用(5)D2.时间要求:6 分钟。3.评价设计(1)错写本空,不仔细阅读材料信息;(2)易漏写“O2”,易把条件写成燃烧或者没有条件;(3)易写错,不能根据文章中相关内容组织答案;(4)易写错,不能从文章中正确提取信息。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

38、构抽象拓展结构(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书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能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能书写有机物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能意识到各要素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性14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以生活中的口香糖为背景,通过对科普知识的阅读,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提高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本题通过对文章的阅读理解,测评学生对知识的分析、理解以及迁移应用的能力。发展发展性作业性作业(选做选做)作业作业 4 4:某兴趣小组对物质的性质进行相关探究。提出问题氯化氢(HCl)气体显酸性吗?进行实验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用三朵由紫甘蓝的汁液染成蓝紫色的纸质干燥小花进行如图 1 的三个

39、实验:实验现象:和中小花不变色,中小花变成红色。查阅资料图 2 是同学们查阅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的示意图。实验结论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交流反思(1)结合图示说明氯化氢气体有没有和水发生化学反应。(2)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原因是。(3)已知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按照如图 3 装置进行实验,会发现在玻璃管中形成白色烟环,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4)请再设计一个实验说明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1.参考答案:(1)没有(2)在氯化氢气体中,氯化氢气体是由氯化氢分子构成的,没有解离出的氢离子,所以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3)HClNH3=NH4Cl化合反应(4)把干燥的碳酸

40、钠粉末放入氯化氢气体中,没有气泡生成,说明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合理即可)2.时间要求:5 分钟。3.评价设计(1)易联系二氧化碳能跟水发生化学反应而错误判断;(2)不知道氯化氢气体是由分子构成的,在溶液中才解离出“H+”;(3)易把氨分子的化学式写错,不会写生成物 NH4Cl,特别是“NH4+”写不对;(4)不知道酸有哪些化学性质,不能正确描述实验现象。15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拓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从图像上直接分析从物质种类的变化角度分析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分析能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并能判断是否为化学反应(2)无意义或空白答案从图像上直接分析从物质溶解的微观过程分析从物质溶

41、解的微观过程以及酸的概念分析知道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3)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写出参加反应的物质化学式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综合化学反应类型等信息写出化学方程式能意识到各要素对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重要性(4)无意义或空白答案知道酸能和金属反应知道酸能和活泼金属及碳酸盐反应知道酸的五条化学性质知道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并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类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考察氯化氢气体和盐酸的区别,使学生能更深刻的理解酸的化学性质,同时考察了学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作业作业 5 5:中和反应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有些中和反应有明显现象,如难溶性的碱与酸

42、反应,而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为了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该组同学设计了如图 1 所示实验,先在烧杯中加入 50g 溶液,再向烧杯中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9.8%的液体 B,传感器测定的 pH 和温度随溶液质量变化的情况见图 2、图 3。(1)图 3 中的 M 与图 2 中 50、100、120 中的数值相等。(2)计算实验前烧杯中液体的溶质的质量分数;1.参考答案:(1)100(2)解:恰好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100g9.8%=9.8g设实验前烧杯中液体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H2SO42NaOH=Na2SO42H2O98809.8 g50gx98809.8 g50gxx1

43、6%答:实验前烧杯中液体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6。2.时间要求:5 分钟。3.评价设计(1)易把相关的量写错,对反应的真实情况不理解;(2)易写错,对中和反应的终点判断不对16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抽象拓展结构(1)无意义或空白答案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会综合图像信息,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多个量的计算能根据化学反应的具体情况,写出方程式并计算能从中和反应的实质上认识化学反应的意义,理解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从没有现象的中和反应出发,通过对反应过程的理解和对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让学生知道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通过本题的计算,可以使学生对中和反应的具体情况了解得更清晰。(二)(二)单元质量检测单元质量检测属性表属性表序号类型对应单元作业目标对应学习水平难度来源完成时间了解理解应用20 分钟1填空题1、2、3易原创2简答题4、5中等原创3科普阅读6中等改编4实验题1、4较难改编5计算题4、6中等原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化学 > 人教版 > 九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优秀作业设计.pdf)为本站会员(阳光灿烂杨老师)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