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15092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8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血液科 范丽霞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患者的血清或血小板表面常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寿命缩短,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临床上根据发病机制、诱发因素、病情和病程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二者发病机理及表现有显著不同。概 述病因及发病机理病因及发病机理 急性型多发生于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痊愈之后,提示血小板减少与

2、对原发感染的免疫反应间有关,可能感染后,在体内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其抗体分子上的FC片段与血小板上FC受体相结合。附有免疫复合物的血小板易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被破坏,而导致血小板减少。这一现象在体外已得到证实,故可认为是一种免疫复合体病。另一种理论认为,感染因素改变了血小板膜的结构,使其具有抗原性,致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抗病毒抗体对血小板膜抗原有交差免疫反应。这些假说尚待证实。慢性型患者中约半数可测出血清中有抗血小板抗体,该抗体分别属于免疫球蛋白G、M、A、C3、C4等,而以IgG最多见。血小板表面亦可结合免疫球蛋白,称血小板表面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一般认

3、为PAIgG可能是真正的抗血小板抗体,通过其IgG分子上Fab片段与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结合,然后通过其FC片段与巨噬细胞受体结合,致血小板被吞噬和破坏。若血小板表面结合的IgG量多时,则可形成IgG双体,并激活补体,巨噬细胞上的FC和C3b受体起协同作用,血小板更易被破坏。PAIgG量与病情呈正相关。血小板和巨核细胞二者有共同抗原性,巨核细胞亦可直接受破坏。ITP患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的相关抗原,可能为血小板膜糖蛋白(GP)b/a。细胞免疫细胞免疫 在发病机制中具体作用尚不清楚。TS的功能缺陷可能在本病中起一定作用。脾脏因素脾脏因素 通过体内闪烁扫描技术,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之抗体作用于血小板,发现

4、约59的结合抗体和血小板在脾内破坏;约14在肝内破坏,以破坏结合抗体量多的血小板为主,故后者多见于重症病例。此外,脾脏也是自身抗体合成的主要部位。雌激素的作用雌激素的作用 雌激素对血小板生成有抑制作用,并能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对结合抗体血小板的吞噬作用。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一、急性型一、急性型 二、慢性型二、慢性型 一、急性型一、急性型 多为10岁以下儿童,两性无差异。多在冬、春季节发病,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风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种后。感染与紫癜间的潜伏期多在13周内。成人急性型少见,常与药物有关,病情比小儿严重。起病急骤,可有发热。主要为皮肤、粘膜出血,往往较严重,皮肤出

5、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龈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合膜下出血,少数视网膜出血。脊髓或颅内出血常见,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表现,可危及生命。二、慢性型二、慢性型 占ITP的80,多为2050岁,女性为男性的34倍。起病隐袭。患者可有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有的表现为局部的出血倾向,如反复鼻衄或月经过多。瘀点及瘀斑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肤与粘膜,但以四肢远端较多。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外伤后也可出现深部血肿。颅内出血较少见,但在急性发作时仍可发生。脾脏在深吸气时偶可触及。表 急性型和慢性型ITP的临床特征 特征 急性型 慢性型 发病高峰

6、龄 24岁 1540岁 性别 无差异 女 男=3-4 1 感染史 通常有 无 起病 急骤(大多2个月)口腔血疱 严重病例有 通常无 血小板记数 常20*109/L (30-80)*109/L 与形态 形态正常 可有异形及巨大血小板 嗜酸性粒及淋 常见 少见 巴细胞升高 病程 4-6周,罕见更长 数月到数年 自发缓解 83%2%最终完全恢复 89%64%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一、血象 急性型血小板明显减少,多在20109L以下。出血严重时可伴贫血,白细胞可增高。偶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慢性者,血小板多在3080109L,常见巨大畸型的血小板。二、骨髓象二、骨髓象 急性型 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

7、多,多为幼稚型,细胞边缘光滑,无突起、胞浆少、颗粒大。慢性型,巨核细胞一般明显增多,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多,但胞浆中颗粒较少,嗜碱性较强。三、免疫学检查三、免疫学检查 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直接结合试验,如核素标记、荧光标记或酶联抗血清的PAIg检测法。国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ITP患者PAIgG,PAIgM和PAC3阳性率分别为94、35、39。其增高程度与血小板计数负相关。急性型时PAIgM多见。巨核表面细胞亦可查出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四、其他四、其他 出血时间延长,束臂试验阳性,血块收缩不佳,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减弱,51Cr或111In标记血小板测定,其寿命缩短。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及鉴别诊断

8、国内诊断标准(1)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减少;(2)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3)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正常增多,有成熟障碍;(4)具备以下5点中任何一点:强地松治疗有效;脾功除有效;PAIg增高;PAC3增高;血小板寿命缩短;(5)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急性型须与某些严重之细菌感染,尤其是脑膜炎球菌感染;急性白血病,药物过敏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相鉴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尚可见于红斑狼疮、结核病、结节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慢性甲状腺炎及自身免疫性贫血(Evans综合征)。治治 疗疗一般治疗一般治疗 急性型及重症者应住院治疗,限制活动,加强护理,避免外伤。禁用阿斯匹林等一切影响血小板聚集的

9、药物,以免加重出血。止血药物对症处理也很重要,如止血敏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管收缩、缩短出血时间,还可加强血小板粘附功能,加速血块收缩。每次250500mg,肌肉或静脉滴注,每次250750mg加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23次日。安络血,可稳定血管及其周围组织中的酸性粘多糖,使血管脆性减低。1020mg,每日三次口服,或601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抗纤溶药物,如6氨基已酸46g,加入510葡萄糖水250ml静脉滴注,后每次用1g维持,一日量最多不超过20g。止血芳酸,每次0.10.3g加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每日最大量0.6g。止血环酸0.25g,每日34次口服,或0

10、.25g 静脉滴注,每日12次。可酌情选用。慢性型女性患者月经过多时,于月经来潮前1014天起,每日给予肌肉注射丙酸睾丸酮50mg,至月经来潮时停用,常有较好疗效。一、一、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 急、慢性型出血较重者,应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提升血小板及防治出血有明显效果,然而停药后,半数病例可复发,但再发再治仍有效。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作用,从而使抗体被覆的血小板的寿命延长;改善毛细血管的渗透脆性,改善出血。常用强地松,剂量;急性型时为防止颅内出血,需用剂量较大,23mg/kg/d,至血小板达安全水平为止。慢性型0.51mg/kg/d,一般需23周始能显效,然后逐

11、步减少剂量,510mg每日或隔日口服,维持期46个月。出血较重者静脉滴注氢化可地松或地塞米松疗效好。肝功能差或长期服强地松无效者,改用强地松龙有时可以奏效。长期用药者应酌情加同化类激素(如苯丙酸诺龙)。二、二、脾切除脾切除 脾切除是ITP的有效疗法之一。指征:慢性ITP,内科积极治疗6个月无效;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差,或需用较大剂量维持者(3040mg/d);对激素或免疫抑制应用禁忌者;51Cr标记血小板检查,若血小板主要阻留在脾脏,则脾脏有效率可达90,若阻留在肝脏,则70的脾切除无效。脾切除有效率可达7090,术后复发率9.622.7%。长期效果为5060。三、三、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 环磷

12、酰胺50150mg/d口服,一般26周才可奏效,缓解率3040%,对骨髓抑制作用强。硫唑嘌呤50150mg/d口服,缓解率40,需长期用药。长春新碱(VCR)0.025mg/kg,每次1mg,或长春花碱(VLB)0.125mg/kg,每次不超过10mg,溶于500100ml生理盐水,缓慢静滴812小时,每710天一次,34次为一疗程,疗效较好。(长春胺生物碱可选择性地与单核巨噬细胞的微管球蛋白结合,抑制它们的吞噬作用和C3受体功能。)硫唑嘌呤 100-200mg/d,口服,3-6周为一疗程,随后以25-50mg/d维持8-12周。本药不良反应较小,相对安全。环孢素 主要用于难治性ITP的治疗。

13、250-500mg/d,口服,3-6周为一疗程,维持量50-100mg/d,可持续半年以上。四、四、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 作用: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的FC受体的功能;保护血小板免被血小板抗体附着。适应证:并发严重出血的急性重症ITP;慢性ITP患者手术前准备;难治性ITP。疗效60左右,能快速升高血小板,但不能持久。首次剂量400mg/kg静脉滴注,连续5天,维持量400mg/kg每16周一次。皮质激素能影响免疫球蛋白对巨噬细胞的阻断作用,不宜合用。五、达那唑五、达那唑(danazol,炔羟雄烯异恶唑)是一种合成雄激素,但其雄性作化用已被减弱。其作用可能是与恢复抑制性T细胞功能

14、使抗体减少有关。剂量为每日口服400800mg,疗程2个月,孕妇禁用,定期查肝功能。六、六、输注血小板输注血小板 用于有危及生命的出血患者或术前准备。620U日,每输血小板2.5U(每单位相当于200ml全血所含血小板),可使血小板升高10109L。如先输注免疫球蛋白再输注血小板,可使血小板寿命延长。输注血小板易使受者产生同种抗体,影响以生输注效果。七、血浆置换七、血浆置换 适用于急性重症患者,以图在短时间内除去部分抗血小板抗体。每日交换血浆35单位,连续数日。慢性ITP一般无效。八、促血小板生成药八、促血小板生成药 目前尚无有效的促血小板生成药。可用肌苷200600mg,每日三次口服;或20

15、0600mg静脉注射或滴注,每日12次。氨肽素1g,每日三次口服。核苷酸100200mg,每日三次口服。九、九、中医中药中医中药 慢性ITP的中医辩证大多属气虚出血,宜用养气止血法,代表方为归脾汤。病程及预后病程及预后 急性型的病程短,有自愈趋势,约80患者可以缓解。50患者可在6周内恢复,其余的在半年内完全恢复,620可转为慢性,病死率1,多在发病12周时。慢性型有1020可以自愈,多数病程较长,发作与缓解相间隔,有的呈周期性发作。个别严重患者,血小板极度减少,有颅内出血危险,后者为本病的致死原因。病例分析病例分析 患者女,41岁,一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出血点,无发冷、发热,无关节疼痛,尿

16、便正常。平素月经量多,有血块,持续时间约一周。体格检查:体温36,轻度贫血貌,巩膜及皮肤无黄染,全身皮肤散在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痛,两肺检查无异常,心尖部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软,肝脾均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Hb 80g/L,RBC 3.2*1012/L,RC 0.02,MVC 67fl,MCH 18pg,WBC 8.2*109/L,中性杆状3%,中性分叶62%,淋巴35%,PLT30*109/L。尿、便常规,肝功能、BUN检查均无异常。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粒 红为0.9 1。全片可见巨核细胞206只,其中幼巨20只,颗粒型巨核细胞173只,裸核巨13只,

17、无产血小板巨核细胞,可见颗粒巨体积小,胞浆量少,颗粒形成较少,血小板罕见,并可见畸形血小板。粒细胞系占0.43,各阶段比例、形态均正常。红细胞系增生活跃占0.45,中幼红0.26,晚幼红0.16,可见同期幼红细胞大小不等,以小为主,部分幼红细胞体积小,胞浆量少,边缘不整齐,并有核浆发育不平衡,呈“老核幼浆”,成熟红细胞大小不等,部分成熟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淋巴细胞占0.12。铁染色细胞外铁(-),细胞内铁阳性率0.08。血清铁6.2umol/L,总铁结合力90umol/L,血清铁蛋白4ug/L。分析思考:1、诊断及其依据?2、诊断该疾病的骨髓象?3、治疗原则及首选药物?4、该疾病的临床表现?5、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时,其用药时间如何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