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第1页/共45页第2页/共45页第3页/共45页第4页/共45页第5页/共45页第6页/共45页9kb,编码8种蛋白(7+1)。埃博拉暴发疫情和散发病例报告地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渗出物而感染;塔伊森林型(TAFV):对黑猩猩致病性强,对人似较弱;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包括鼻、口腔、结膜、胃肠道、阴道、皮肤出血或咯血、血尿等,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埃博拉出血热暴发疫情和狐蝠科家族成员果蝠的地理分布人间传播是埃博拉病毒流行的主要特点。TKM-Ebola:对灵长类动物身上的埃博拉病毒有效。接触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多器官可见灶性坏死,以肝脏、淋巴组
2、织为重;报告埃博拉出血热暴发的国家潜伏期:221天,平均512天;有包膜,包膜上仅含一种糖蛋白;狐蝠科的果蝠,尤其是锤头果蝠、富氏前肩头果蝠和小领果蝠,其在自然界的循环方式尚不清楚。关于埃博拉病毒首次如何从其他物种传至人类,如何引起人间传播以及流行,目前知之甚少。医院内传播是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死亡率极高,可达5090%;第7页/共45页第8页/共45页第9页/共45页第10页/共45页第11页/共45页第12页/共45页第13页/共45页第14页/共45页第15页/共45页第16页/共45页埃博拉病毒生态循埃博拉病毒生态循环环蝙蝠间循环蝙蝠间循环最新证据有力地表明埃博拉病毒的自然
3、宿主为蝙蝠,但其在蝙蝠之间的存在和循环方式尚不清楚埃博拉病毒偶尔发生物种间的传播,灵长类动物和小羚羊感染后,病死率很高,且往往是人间埃博拉暴发的先兆。埃博拉病毒感染人,除Reston的其他亚型都导致急性严重疾病,Reston亚型不会使人发病。关于埃博拉病毒首次如何从其他物种传至人类,如何引起人间传播以及流行,目前知之甚少。物种间循环物种间循环通过接触感染的蝙蝠或其他野生动物,人感染埃博拉病毒后,往往会发生人间传播。人间传播是埃博拉病毒流行的主要特点。扎伊尔苏丹塔伊森林本迪布焦雷斯顿(对人不致病)埃博拉病毒亚型:埃博拉病毒亚型:第17页/共45页雷斯顿亚型引起动物埃博拉疫情报告地区埃博拉暴发疫情
4、和散发病例报告地区狐蝠科家族成员果蝠活动范围存在埃博拉感染血清学证据是国家出现埃博拉输入性病例的国家报告埃博拉出血热暴发的国家从菲律宾进口猴子发生雷斯顿亚型埃博拉疫情的国家报告猴子和家猪发生雷斯顿亚型埃博拉疫情的国家埃博拉出血热暴发疫情和狐蝠科家族成员果蝠的地理分布埃博拉出血热暴发疫情和狐蝠科家族成员果蝠的地理分布地图所示的边界和名称,并不代表WHO就任何国家、领土、城市或地区及其主权的法律地位和边界的划定持任何观点。地图中的虚线是近似标注,可能有持不同观点者。第18页/共45页第19页/共45页第20页/共45页第21页/共45页人际传播形式n 家庭内感染感染庭内感染 护理理 葬礼礼n 院内
5、感染 治疗、护理治疗、护理 不安全注射不安全注射第22页/共45页第23页/共45页第24页/共45页第25页/共45页多器官可见灶性坏死,以肝脏、淋巴组织为重;每日新增感染及死亡病例数多器官可见灶性坏死,以肝脏、淋巴组织为重;此次疫情爆发的是目前为止致病性及病死率最高的扎伊尔型病毒。由此导致机体不能发生有效的免疫反应清除病毒。埃博拉出血热暴发疫情和狐蝠科家族成员果蝠的地理分布死亡率极高,可达5090%;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医院内传播是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多器官可见灶性坏死,以肝脏、淋巴组织为重;第26页/共45页第27页/共45页第28页/共45页第29页/共45页第30页/共
6、45页第31页/共45页第32页/共45页第33页/共45页第34页/共45页第35页/共45页第36页/共45页第37页/共45页第38页/共45页第39页/共45页第40页/共45页第41页/共45页第42页/共45页埃博拉病毒生态循埃博拉病毒生态循环环蝙蝠间循环蝙蝠间循环最新证据有力地表明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为蝙蝠,但其在蝙蝠之间的存在和循环方式尚不清楚埃博拉病毒偶尔发生物种间的传播,灵长类动物和小羚羊感染后,病死率很高,且往往是人间埃博拉暴发的先兆。埃博拉病毒感染人,除Reston的其他亚型都导致急性严重疾病,Reston亚型不会使人发病。关于埃博拉病毒首次如何从其他物种传至人类,如何引起人间传播以及流行,目前知之甚少。物种间循环物种间循环通过接触感染的蝙蝠或其他野生动物,人感染埃博拉病毒后,往往会发生人间传播。人间传播是埃博拉病毒流行的主要特点。扎伊尔苏丹塔伊森林本迪布焦雷斯顿(对人不致病)埃博拉病毒亚型:埃博拉病毒亚型:第43页/共45页第44页/共45页第45页/共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