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思路1、病例简介2、定义及功能3、病因及发病机制4、临床表现5、治疗方案(了解成功案例)6、护理护理7、出院指导病例简介 郭梦梦,25岁,因”头痛,呕吐2天”于7-9 00.05入院,查体神清,语利,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颈项强直,克氏征(+)生命体征正常。分娩2周。给予脱水抗凝,消炎等治疗。颅高压降低不明显。继续加用脱水剂应用。今日诉头痛好转,视乳头水肿好转。定义及功能 1、定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IVSA)是由于脑静脉回流堵塞或血流缓慢所引发的闭塞性脑血管病,是产褥期少见的危重并发症,多发于产后3周内,患病率为 1/25 000 1,致残和病死率较高。2、静脉窦的功能:引流脑脊液。40
2、0500ml/d。大部分通过静脉窦回收入血液。将脑内静脉血引流到颈内静脉的通路。病因 感染性(继发性):常见部位:横窦和海绵窦。非感染性(原发性):常见妊娠和围产期、口服避孕药、高凝血状态或DIC、红细胞增多症、重度贫血、颅脑外伤、先天或后天心脏病等。常见部位:上矢状窦。发病机理 高凝状态 纤溶活性降低 循环减少 血管内皮损伤 其它疾病或未知的机制思考题思考题产后2周内发病者为多数 妊娠期妊娠期:纤维蛋白原增加,凝血因子增多,血小板数目及粘附性增高,使血液呈高凝状态。产褥期产褥期:主要原因是分娩时血液浓缩呈高凝状态,在此基础上,因各种病理因素如大量排汗,使血容量减少,血液更加粘稠,增加了血栓形
3、成的不良因素。临床表现 缺乏特异性。主要取决于静脉窦阻塞的静脉窦阻塞的部位、数量、血栓形成的速度部位、数量、血栓形成的速度等。颅高压症候颅高压症候:如头痛、呕吐、视物模糊、黑蒙、视乳头水肿。甚至出现意识障碍、昏迷、死亡;局灶性神经功能受损局灶性神经功能受损:如肢体无力、偏瘫、脑膜刺激征、癫痫大发作或局限性发作、视力下降等。部位不同的临床表现 海绵窦血栓形成海绵窦血栓形成:多继发于眼鼻面部感染,表现眼球突出、眼睑眼眶眶周结膜充血水肿,眼底瘀血水肿,眼球运动受限,瞳孔散大,面部感觉障碍等。横窦与横窦与乙状窦血栓形成乙状窦血栓形成:多继发于化脓性中耳炎或乳窦炎,表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不清同侧眼
4、球外展困难等。上矢状窦血栓形成:颅高压症状、意识障碍突出,可伴癫痫(抽搐等)发作,出现对侧偏瘫、偏侧麻木。大脑皮质静脉血栓形成:多由静脉窦血栓扩展而来,表现头痛、呕吐、精神异常、部分性癫痫发作(一侧肢体抽搐等)、肢体瘫痪、感觉障碍、意识障碍甚至昏迷等。影像学检查 CT:直接征象:空三角征或空征 条索征 静脉窦高密度征 (4)静脉窦低密度影患者诊断依据 年轻女性 产后,产褥期 有妊高症病史 临床症状 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治疗方案降低颅内压降低颅内压抗凝抗凝溶栓治疗溶栓治疗介入治疗介入治疗1、病历摘要病历摘要 女女,29岁岁.因剖宫产术后因剖宫产术后7 d出现持续性头痛伴出现持续性头痛伴双眼胀痛、四
5、肢无力双眼胀痛、四肢无力3d于于2011-01-25以颅内静脉窦血以颅内静脉窦血栓收入院栓收入院.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精神烦躁精神烦躁,左上下肢肌力左上下肢肌力级级,头颅头颅MRI检查示上矢状窦、左侧横窦、乙状窦其颈检查示上矢状窦、左侧横窦、乙状窦其颈内静脉未显影内静脉未显影1.入院后给予抗凝、脱水降颅压补液等治入院后给予抗凝、脱水降颅压补液等治疗疗.2011-01-26患者癫痫发作患者癫痫发作,左上下肢肌力左上下肢肌力0级级,给予对给予对症治疗后症治疗后23 min症状缓解症状缓解.2011-01-27经家属签字同经家属签字同意意,患者在局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及经导管溶栓术患
6、者在局麻下行全脑血管造影及经导管溶栓术.DSA复复查示血管通畅满意查示血管通畅满意,术后继续抗凝治疗术后继续抗凝治疗.2011-01-29脑血脑血管造影示管造影示:上矢状窦、乙状窦、左横窦完全开通上矢状窦、乙状窦、左横窦完全开通,住院治疗住院治疗32 d,患者无头痛、恶心、呕吐患者无头痛、恶心、呕吐,四肢肌力正常四肢肌力正常,生命体征生命体征平稳平稳.于于2011-02-25痊愈出院。痊愈出院。介入治疗的成功病例介入治疗的成功病例目前护理重点?一般护理1、颅内压增高的护理急性期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预防和控制颅内压增高因素 严格遵医嘱应用脱水剂,观察用药效果。2、心理护理心理护理3、用药的护理4、产褥期护理5、安全护理应用甘露醇、呋塞米、甘油果糖抗凝、溶栓治疗前 出院指导出院指导1、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调整。、遵医嘱用药。不可随意调整。2、学会自我监测,用药的不良反应等。、学会自我监测,用药的不良反应等。3、定期复查、定期复查4、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