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测试)渡荆门送别测试训练(含答案).pptx

上传人(卖家):云出其山 文档编号:415617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PPTX 页数:2 大小:2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步测试)渡荆门送别测试训练(含答案).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同步测试)渡荆门送别测试训练(含答案).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渡渡荆荆门送门送别别测测试试训练训练 李李 白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这首诗的作者是。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它 交 代 了 远 渡 的 和 此 行 的。2.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答:3.下列对渡荆门送别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景象是诗人立足于行舟上的所见。B.“天镜”与“海楼”分别指的是水中明月和海市蜃楼。C.这首五言律诗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诗人送别友人。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诗想象大胆、奇特,被人誉为“

2、神来之笔”,试用 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这美妙的画面。答:5.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7.对于本诗,清人沈德潜曾评价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从全 诗来看,你同意他这种说法吗?为什么?8.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9.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 字 内)。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李白;记叙;地点、目的 2.“送”字直接点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 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3.C(写的是

3、诗人离开故乡。)4.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视天空,云 气簇拥而来,就像海面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5.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6.答题示例: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 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 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7.沈德潜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诗中确实无送别朋友的意思。从诗的内容来看,“送别”应该是作者告别家乡的意思,所以删去“送别”二字更为合适。8.作者移情于物,表面写江水送自己,实则是自己思念故乡。9.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 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 得开阔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同步测试)渡荆门送别测试训练(含答案).pptx)为本站会员(云出其山)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