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与发展 知识点与练习题汇编一、知识点知识点1 环境问题知识点2 可持续发展知识点3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二、知识梳理知识点1 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类型(1)环境污染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噪声污染等。(2)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包括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3)生态破坏问题: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4)自然资源衰竭问题:包括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2.人类面临的主要的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1)资源短缺:矿产枯竭、水资源短缺、耕地减少、森林蓄积量降低等。(2)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
2、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3)环境污染:河湖污染、雾霾、酸雨、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等。3.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影响因素具体表现自然原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使水体流速缓慢,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人为原因人口压力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对物质资料的需求、消耗增多,排放废弃物增多,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资源不合理利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用损害环境的生产方法,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片面
3、追求经济增长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前的经济增长,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4.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环境问题防治对策环境污染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生态破坏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资源短缺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习题1.“烧芭”属于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农耕方式,林区山民采用
4、燃烧的方式将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变成“空地”,利用燃烧的灰烬作为“天然”肥料。由于山民的无休止耕作,若干年后土地转为贫地,山民便弃之,另寻他处持续“烧芭”行为。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土地的增值,有许多企业为了降低开发土地成本,通过“烧芭”行为达到“平地”的目的,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林区山民烧荒种植企业“烧芭”获得土地资源洪灾频发使大量原始森林被淹没人口激增使大量居民迁居雨林深处A.B.C.D.(2)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沙尘暴急剧增加,风沙危害严重珍稀
5、野生动植物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引发大规模人口流动,该地人口急剧增加A.B.C.D.2.读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B.不合理的灌溉C.过度开采地下水D.过度樵采和乱垦滥牧(2)该环境问题对该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B.影响京广铁路线等重要交通线路的安全C.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使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D.该地的降水增加,形成涝灾习题答案及解析1.答案:(1)A;(2)B解析:(1)由材料可知,印度尼西亚林区的山民采取“烧芭”的传统农耕方式,使得热带雨林逐渐减少,正确;随着经济的发展
6、和土地的增值,许多企业通过“烧芭”行为获得土地资源,使得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正确;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常年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季节差异极不明显,所以大量原始森林因为洪灾被淹没的可能性很小,错误;热带雨林深处一般不适宜人类居住,错误。(2)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正确;热带雨林地区降水多,气候湿润,一般不会出现沙尘暴,错误;热带雨林是诸多珍稀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其消失速度加快会导致大量生物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正确;该地经济相对落后,热带雨林消失速度加快,生态环境恶化,该地人口不会急剧增加,错误。2.答案:(1)C;(2
7、)A解析:(1)图中反映了地面沉降,过度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从而导致地面沉降。故选C。(2)地面塌陷,地下水水位下降,会导致河水渗漏,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A项正确。京广铁路线未经过图示地面沉降地区,B项错误。地面沉降对河流的泄洪能力影响小,C项错误。与涝灾没有关系,D项错误。知识点2 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3.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1)循环经济的原则与特点(2)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
8、度,通过清洁生产可以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其已成为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普遍采用的一项基本策略。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生态农业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的生产相结合,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5.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知识拓展】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低碳经济1.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项目循环经济传统经济资源利用方式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粗放利用资源利用率资源再利用,利用率高一次性利
9、用,利用率低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再生资源化污染和废弃物大量排放物质流动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物质单向流动结果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2.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项目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不同点提出背景应对经济高速发展引发的全球资源环境问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关注重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定位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强调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共同点发展要求:应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根本目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基本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习题3.随着工业生产系统日趋复杂,解决污染排放问题也越来
10、越难,“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模式应运而生。下图为制糖工业流程改进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与原流程相比,图示制糖工业流程改进的意义是( )A.实现废弃物零排放B.简化生产工艺流程C.提高了产品的质量D.增加了产品的种类(2)实施“循环经济”的积极作用是( )利于实现非可再生资源的再生利用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促进资源充分利用使生产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转变A.B.C.D.4.农牧耦合是指合理配置农作物秸秆、牧草等资源,有效转化为粮食和农副产品,带动农牧业发展,实现农产品持续增值。农牧耦合的生命力在于具有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协调性。下图为我国某省
11、级行政区种植业生产层和畜牧业生产层的耦合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该省级行政区农牧业耦合的优势表现在( )土地类型多样,植被资源丰富地势起伏大,开辟冬夏季牧场草牧沼果模式促使物质循环有机肥返还避免农业土地污染A.B.C.D.(2)为促进该省级行政区各地区农牧耦合发展,当地应( )充分发挥草山草坡优势,优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防治水土流失,有效提升土地生产力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保证各地区人均粮食生产量A.B.C.D.习题答案及解析3.答案:(1)D(2)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制糖工业原流程为甜菜经过加工后得到糖,废弃物经过好氧处理后
12、排放废水。改进后的制糖流程增加了废水和浆料的处理过程,将废水进行处理后得到甲烷,并将甲烷与浆料一起经过干燥器处理后制成动物饲料,提高了废弃物的利用率,增加了产品的种类,D项正确;改进后的流程仍然有废水排放,并未实现废弃物零排放,A项错误;改进后的生产工艺流程与原流程相比更加复杂,B项错误;改进后的流程主要是对废弃物进行加工处理,对糖的质量没有影响,C项错误。(2)本题考查“循环经济”的积极作用。“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物质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据此可知,“循环经济”模仿自然生态系统,可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生
13、产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转变,正确;“循环经济”不能实现非可再生资源的再生利用,且对产业结构影响不大,错误。综上可知,C项正确。4.答案:(1)B(2)B解析:(1)循环经济+循环示意图 该地农业用地类型有草地、林地、耕地等,利用类型多样,草、树等植被资源丰富,正确;该地冬季在闲田种牧草,没有开辟冬季牧场,错误;将农业废弃物用于食用菌生产、沼气生产,蘑菇培养基、沼渣、沼液返还耕地、林地等,形成了物质循环,正确;有机肥返回到农田有利于减少化肥施用量,减轻对土地污染,但不能避免土地污染,错误。故选B。(2) 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 大牧场放牧业养殖规模大,优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会占
14、用大量土地资源,种植业、林果业用地面积减少,不利于农牧耦合发展,错误;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有利于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也有利于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正确;防治水土流失,有效提升土地生产力,有利于农作物和牧草生长,促进农牧耦合发展,正确;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会挤占林地、草地面积,引发水土流失,不利于农牧耦合发展,错误。故选B。知识点3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1.建设主体功能区(1)主体功能概念我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2)面临的问题现存问题内容措施适宜开发的土地少今后可用于开发的土地面积不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集约利用土地,减少对土
15、地的占用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区域开发受自然资源实际情况制约节约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陆地面积的一半以上提高已开发区域的空间利用效率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3)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依据地理国情和国土开发状况,我国的主体功能区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优化开发区域,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镇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但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已经接近饱和,需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镇群的协调发展。重点开发区域,如兰州
16、西宁地区,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人口较为密集,城镇体系初步形成,虽然目前开发基础较弱,但未来的开发潜力大,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限制开发区域所限制的是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而不是所有的开发活动。限制开发区域分为两类:一类是农产品主产区,一类是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域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散布在上述三类开发区域之中。2.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长江经济带为例(1)长江经济带概况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11个省级行政区,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2)长江经济带的优势和潜力交通便利,区位优
17、势明显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城市密集,市场广阔(3)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格局,建立区域协同合作机制,更好地推进长江上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拓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问题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发展条件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三地推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发展目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控制北京人口规模,着力推进京津冀交
18、通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发展内容以生态型都市圈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发展成果京津冀形成1.5小时交通圈,推行公交一卡通和高铁互联互通;司法、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一体化正在加速推进。这里正在建设国际一流航空枢纽、世界级现代港口群和环首都公园。2022年北京将携手张家口举办冬奥会3.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我国的海洋国情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自北
19、向南纵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季风特征显著,热带气旋影响大。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冬季海面有结冰。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油气资源和金属矿物储量较多;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渔场面积广阔;还有可转化为动力的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海洋灾害种类多,包括风暴潮、海冰、海水入侵等。拥有多种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包括入海河口、珊瑚礁、红树林等。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海洋污染蔓延的势头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海洋环境质量恶化的总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河口、海湾以及大中城市邻近海域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破坏加剧。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举措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是建
20、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拓展蓝色空间的基础拓展蓝色经济空间,要立足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清晰规划海洋空间利用格局,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提升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4.维护海洋权益(1)海洋权益的概念海洋权益是指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利和利益。(2)海洋权益的范围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本国的内水和领海,还包括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在国家的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称为“公海”。(3)维护海洋权益的意义维护海洋权益不仅可以为海洋开发活动提供和平、稳定的周边及外部环境,而且能够巩固海防,打击海上恐怖活动、走私和跨国犯罪,营造和
21、平、良好的国际海上安全秩序。习题5.昌九一体化是江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南昌是江西省的行政中心城市,九江是江西省的门户城市,两城市地缘相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双核”。读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关于昌九区域经济发展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南昌市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B.九江市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C.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D.生态蓝肺应发挥空气质量优势,发展光伏产业(2)下列关于昌九一体化积极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有利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有利于全省均衡发展,
22、增强区域辐射力A.B.C.D.6.202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海南省三沙市设立西沙区、南沙区。三沙市西沙区管辖西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代管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西沙区人民政府驻永兴岛。三沙市南沙区管辖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南沙区人民政府驻永暑礁。读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海南省三沙市设立西沙区、南沙区的主要意义或职能是( )A.开发南海矿产资源B.推进海南省城镇化进程C.应对南海周边形势变化D.加强对岛屿和海域的管理(2)为促进海岛的开发,特别是无居民海岛的开发,首先要完善的设施有( )交通运输设施能源供应设施淡水供应设施休闲娱乐设施A.B.C.D.习题答案及解析5.答案:(1)D;
23、(2)A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协调发展。南昌市是江西省省会城市,有资金、技术优势,应发挥资金、技术优势,进行产业升级,A合理;九江市位于长江沿岸,应发挥交通区位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B合理;昌九发展轴应发挥地缘优势,承接产业转移,C合理;生态“蓝肺”侧重于湿地环境的保护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因此不适合发展光伏产业。故选D。(2)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协调发展。昌九一体化有利于区域产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化,正确;与构建长江下游城市群关系不大,错误;有利于发挥集聚效应,提升区域竞争力,正确;昌九一体化是区域内合作发展,不是全省均衡发展,错误。故选A。6.答案:(1)D;(2)B解析:(1)海南省三沙市设立西沙区、南沙区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岛屿和海域的管理,而不是为了开发南海矿产资源和推进海南省城镇化进程,且三沙市的陆地面积较小,对推进海南省城镇化进程意义不大,A、B项错误,D项正确;海南省三沙市设立西沙区、南沙区的主要意义不在于应对南海周边形势变化,C项错误。(2)为促进海岛的开发,特别是无居民海岛(不作为常住户口居住地的岛屿、岩礁和低潮高地等)的开发,首先要完善交通运输设施、能源供应设施、淡水供应设施等,正确;休闲娱乐设施不需要首先完善。故选B项。第 16 页 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