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唐五代建筑, 隋 代 (公元581年618年) 唐 代 (公元618年907年) 五代十国 (公元907年960年),61隋、唐、五代建筑概况 一 历史文化背景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发展高峰,也是中国 传统建筑的成熟期 从世界建筑史看,西欧尚处在割据状态,拜占庭 帝国走向没落,中国的建筑成就,从世界建筑史 看,也是领先的。于是流传到日本、朝鲜.,1 隋 代 ( 公元581年618年) 隋代虽然仅存了37年,但上承北魏,下启盛唐, 取得了开拓性的成就: 城市建设 隋文帝建造了规划严整的大兴城,为以后的唐长安奠定了基础,大业元年(605年)又营建东都洛阳., 开凿了大运河 南起杭州, 北到
2、涿州郡(今北京)长 1794公里。从隋代到清代, 始终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 动脉,对沟通南北经济文 化,推动社会繁荣,起了 重大作用, 建筑技术方面 大业年间(605-618)李春修建了世界最早的敞肩拱桥,跨度达37米,线型优美,受力合理 .,2 唐 代 (公元618年 907年) 唐代前期百余年统一和相对稳的局面,为社会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条件。唐中叶开元、天宝年间达到极盛时期。虽“安史之乱”后开始衰落,但终唐之世,仍不失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高潮。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和提高,主要特点有:,城市、宫殿建设 在隋代大兴城基础上扩建唐长安,使之成为当时世界最宏大繁荣的城市。长安城的规划是我国
3、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它甚至影响到渤海国东京城,日本平成京(今奈良市)和后来的平安京(今京都市)。唐长安大明宫规模也很大,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清明故宫紫禁城总面积3倍多。其他府城、衙署等建筑的宏敞宽广,也为任何封建朝代所不及,宗教建筑 保存了中国最早的木构大殿南禅寺、佛光 寺和大量的佛塔 道教建筑的发展 文化上开放 导致艺术风格上浪漫、雍容大度,以诗歌艺术为代表,3 五代十国 (公元907年960年) 从公元907年唐哀帝逊位,到公元960年北宋建 立,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 、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
4、和北汉十个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开国之君,都是前朝的方镇,靠军事割据发展起来的,故这一时期频频的兵戎相见,政权屡有更迭。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 十国之中,除北汉在北方(约今山西、陕西和河北的一部分)外,其它诸国皆在南方,少受中原干戈的影响,政局相对稳定。这对中国南方的开发起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吴越,就曾于公元910年修筑了捍海塘,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吴越走上了富裕之路。由于北方战争频仍,不少中原士族移徙南方以避祸乱,带去了北方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对南方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二 建筑成就与特征 1从建筑技术看: 木构建筑体系自汉代成熟,发展到唐代,达到高峰。突出表现于解决了大面积、大
5、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 如大明宫麟德殿,面积5000平米,采用了面阔11间进深17间的柱网布置。 定型化反映了施工管理水平的进步,加速了施工速度,对建筑设计也有促进作用,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主要是造塔促进。佛塔采用砖石者增多,目前我国保留下来的唐塔均为砖石塔。出现了砖城 2从建筑设计和施工看: 建筑群处理趋于成熟。隋唐时,不仅加强了城市总体规划,宫殿、陵墓等建筑也加强了突出主体建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这种手法正是明清宫殿、陵墓布局的渊源 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一般在墙上画图,按图施工。有专职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都料”,3从建筑艺术风格看: 唐风: 粗旷、雄浑、
6、瑰丽、柔和,以气格取胜,气质雍容大度 如屋顶舒展平远,给人庄重,大方的印象, 艺术加工和结构的统一:唐代木构的斗拱、柱、梁等构件,与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有内在的联系,达到了力与美的统一 而色调简洁明快,门窗朴实无华,4佛教建筑逐渐中国化 佛寺 中国的殿堂式 佛塔 楼阁式塔 密檐式塔取四边形平面 石窟 石窟寺 三 建筑细部特征 1屋顶 坡度 1:5-4 出檐深远 线型(举折法) 递减急、有力 装饰 朴实,数量适中,主要有鸱尾、悬鱼, 生起(或无生起) 收山 歇山顶(九脊殿)的一种特殊做法 , 将歇山顶上部的山墙面向内收缩,减少屋顶的沉重感,推山 庑殿顶(四阿顶)的一种特殊做法,将征脊向两端推出
7、,从而使四条捶击从45度斜线变为柔和曲线。推山后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不架距离都不一致 2斗拱 出现成组出挑斗拱 既是结构件,也是装饰件,斗拱硕大,3梁架 梁(栿) 明栿 露明可见的梁。常于天花下,或不设 天花(称彻上露明造)时 草栿 没有经过艺术加工的梁,常于天花上 乳栿 檐柱与内檐柱之间的短梁. 明乳栿 草乳栿,平梁、四椽栿、六椽栿、八椽栿 月梁,枋 普拍枋 替木,叉手 托脚 驼峰 4柱 侧脚 5门、窗 乌头门 牌坊,6柱础,7台基、平座、栏杆, 6 2 斗栱 斗栱是中国传统木构架体系建筑中独有的构件,用于柱顶、额枋和屋檐或构架间,也称“斗拱”、“枓”。宋营造法式中称作铺作,清工部工程作法
8、中称作科 1起源与演变 目前对斗拱的起源有三种说法: 由井干结构的交叉出头处变化而成; 由穿出柱外的挑梁变化而成; 由擎檐柱演化为托挑梁的斜撑,再演化成斗拱,斗拱的演变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西周 南北朝 西周铜器上已有大斗的形象,战国中山国墓出土的铜方案上有斗和45斜置拱的形象。汉代的石阙、明器、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有大量斗拱的形象.,唐代 元代 这个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在于柱头斗拱所承托的梁多插入斗拱中,使斗拱和梁架拉结在一起,顺,屋身左右横出的拱也和井干状的柱头方(即枋)交搭在一起。建筑的一圈柱头枋和同它成直角的正、侧两面的梁交织成一个分为若干井字格的水平框架,斗拱成为各交叉处的加强节点。这时斗
9、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的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不可分的一部分。这个水平框架称铺作层。它对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起关键作用。,明代 清代 自明代开始,柱头间使用大、小额枋和随梁枋。清式建筑的梁不再像宋式那样穿插在斗拱中,而是压在斗拱最上一跳之上,直接承挑檐桁。因此,斗拱发展到明清以后便不再起维持构架整体性和增加出檐的作用。它的用料和尺度比宋式大为缩小,间距加密。,2斗栱的主要类型 转角铺作(角 科) 柱头铺作(柱头科) 补间铺作(平身科) 平座斗拱,3唐宋斗栱的构造 朵 一组斗拱称作一朵 栌 斗 每朵下部托住整组斗拱的大斗 昂 斗拱中用于出跳的构件。 昂很尊贵,较高等级的建筑才能用昂。类型:批竹昂
10、、琴面昂 华 拱 前后出跳的拱 华拱可挑出1- 5层,每层称一跳,跳数反映了建筑等级的高低,跳数与铺作数之间的关系 营造法式: 出一跳谓之四铺作,出两跳谓之五铺作, 出三跳谓之六铺作, 铺作数 = 跳数 + 3 横 拱 与华拱垂直的拱 泥道拱 最底部左右向的横拱 令 拱 除了泥道拱外,最外层的横拱 耍 头 与令拱垂直相交的构件 瓜子拱 泥道拱与令拱之间的横拱 衬头枋 耍头上的枋。,计心/偷心 “凡铺作逐跳上安拱,谓之计心” ,反之为偷心 杪(抄)华拱出跳数,宋营造法式中绘制的斗拱, 63 宗教建筑,一 佛寺 1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 正殿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 平面
11、 :面阔3间,进深3间(4椽) 殿内无柱,3根方柱为原物, 构造分析 屋顶: 单檐九脊殿 (歇山) 收山 脊饰:鸱尾 风格:出檐 深,坡度平缓 斗拱分析 侧脚,收山,2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 虽然经过多次修葺,大体仍保持唐代原来 面貌。为唐代木建筑的典型范例, 平面 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椽 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殿堂式 大木构架中 ,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 组成时,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金厢 斗底槽”,梁架分析 第4版,作了如下修订:, 斗拱分析:柱头铺作 、补间铺作(直斗造) 叉手、托脚、无蜀柱(中国建筑孤例)、明 乳栿月梁、草乳栿、 柱身都是圆形直柱,仅上
12、端略有卷杀、侧脚 造型 单檐四阿顶,大殿屋面坡度较平缓,举高约 1/4.77 正脊及檐口都有逐渐升起曲线,鸱尾, 大殿建在低矮的砖台基上 阑额上无普拍枋 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 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粗壮的柱身、宏 大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显得沉雄大 度, 空间: 对比 平闇,3 福州华林寺大殿 建于北宋于五代交替,建成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 建成于营造法式前近200年;较浙江宁波 保国寺大殿和福建莆田的元妙观三清殿约早半个世纪。是长江以南最为古老的木构建筑 抬梁式木构建筑:大佛样 对日本镰仓时期 ( 12世纪末 ) 的建筑风格有着巨大的影响 单檐九脊殿顶 收山 面阔3间(15.
13、84米),进深4间八椽(14.70米) 高15.5米,3福州华林寺大殿 建于北宋于五代交替,建成于北宋乾德二年(964年) 建成于营造法式前近200年;较浙江宁波的保国寺大殿和福建莆田的元 抬梁式木构建筑:大佛样 对日本镰仓时期 ( 12世纪末 ) 的建筑风格有着巨大的影响 单檐九脊殿顶 收山,妙观三清殿约早半个世纪。是长江以南最为古老的木构建筑, 外观:出檐深、斗拱硕大、脊饰简朴 (鸱尾、悬鱼)、生起、侧脚 华林寺大殿1982年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4 山西平遥镇国寺万佛殿 万佛殿建于五代北汉年间 殿内存彩塑11尊,塑像面部丰润,体态优美,堪 称我国早期彩塑的精华,也是五代唯一彩塑 形象:单檐
14、九脊殿顶,出檐深远,5形象资料 西安大雁塔石雕门楣中建筑形象,敦煌莫高窟第148窟壁画 唐代建筑组群,二佛塔 塔是南北朝时石佛寺组群中的主要建筑。唐代,塔虽已不是佛寺的中心,但仍是佛寺中重要建筑。 现存唐塔有楼阁式、密檐式、单层塔3种类型,全为砖石结构 ,平面多为四边形。 楼阁式 楼阁式塔采用砖石结构后,受密檐式塔影响,出檐浅,很容易与密檐式塔混淆。它的特征:塔身有仿木结构形象,檐相对疏朗。典型实例:,1西安兴教寺玄奘塔 兴教寺塔坐落于西安市 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玄奘圆寂,埋葬在 西安东郊浐河东岸的白鹿原上,唐总章二年(669年)迁葬在兴教寺内,并修建墓塔,兴 教寺塔就是玄奘的墓塔, 墓
15、塔全部由砖砌筑而 成,塔通高21米,是 较大型的墓塔 塔的平面呈四方形, 五级,楼阁式,每层 的边长5.2米,向上 各层逐级内收,收分 较大,因此塔身稳重 坚固, 塔的各层隐砌八角形倚柱和简洁斗拱。 第一层塔身的南面辟有砖砌拱门,内有方室, 供奉着玄奘的塑像;北面镶嵌着石刻唐三藏 大遍觉法师塔铭,铭文详细记载了玄奘的生 平事迹。,2 西安香积寺(善导)塔 净土宗二世祖善导和尚的弟子怀恽为祭祀善 导园寂于公元680年而建,安葬着善导和尚 遗骨。 塔高33米,四边形。原13层,残高ll层。塔 系青砖砌成,壁厚二米,为仿木结构。,3苏州云岩寺塔(俗称虎丘塔) 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至北宋建隆
16、二年(961),曾七次遭受火焚。塔身也倾斜开裂。 残高48米余,向东北倾斜偏心距约2.34米,七层 八边形平面,砖结构为主。 呈现出唐宋过渡时期的特点和风格。,密檐式 4 西安荐福寺小雁塔 位于西安市荐福寺内 建于唐景龙年间 (707709) 密檐式塔,15级,残 高43.3米 塔南北两面各开有门,5 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 建于南诏劝丰佑时期(公元823年859年) 三塔组群,大塔千寻塔为主塔。南北两个小 塔的距离都是70米 塔高度是69.13米,16级,为现存最高的唐塔 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 唐塔风格,与两翼的宋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上下,设有木质楼梯,可 以登上塔顶从小孔中了望
17、。,单层塔 6 神通寺四门塔 位于济南历城县 高约13米 塔全部用青石块砌成 根据内部题记,最迟建于 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 塔平面呈正方形,每面宽 7.38米,中央开圆拱门 塔室有石块砌成的方形塔心柱,柱四面皆有 一个圆雕的佛像, 塔檐挑出叠涩五层,然后 上收成四角攒尖顶。顶部 有方形须弥座,四角置山 花蕉叶,中央安雕刻巧的 塔刹 风格朴素简洁,6 3 城市、宫殿、陵墓 一 城市 1 隋大兴(唐长安) 公元582年,隋代在汉代长安城南方建新都大 兴,唐代续建,易名长安。 面积 84平方公里,中国古代最大的都市。(明清北京为60平方公里), 由高颎和宇文恺负责 宇文恺(555-612) 隋
18、代城市规划和建筑工程专家。字安乐,朔方夏州人,后居长安。隋文帝时,任营新都副监。曾征民工开凿广通渠,决渭水以流入黄河,籍通漕运。隋炀帝建东部时,任东都副监,转升将作大匠。主持建造隋朝新都大兴城、东都洛阳城,及宫殿衙署。包括隋宗庙、仁寿宫(唐九成宫)、隋文帝陵等重大工程。宇文恺还曾对周明堂进行了研究,绘制了明堂的建筑设计图,制作了立体模型(木样);在明堂建筑图和木样中都使用了比例尺。 宇文恺著有东都图记2O卷、释疑1卷和明堂图议2卷。除明堂图议的部分内容保存在隋史中流传到现在外,其余都已失传。,二宫殿 1 大明宫 公元634年始建 位于长安东北部高地, 主要建筑: 大典殿堂位于正门后600米,左
19、右有对称廊 庑 栖凤阁含元殿翔鸾阁 北300米 二进宫殿: 紫宸殿 北95米 麟德殿(西) 寝宫,2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 隋文帝命宇文恺等人修建的一座离宫,唐太宗时改建为九成宫。位于海拔1100米的山谷中,夏季凉爽,是隋文帝、唐太宗等避暑之地 近年在陕西麟游县发掘 青山环绕,绿水穿流,风景极佳,属山地园 林格局,三陵墓 1唐代陵墓的特征 利用天然山地,因山为穴。大多不用秦汉人工夯筑封土的方法 继承了北朝沿神道设阙、石人、石马、石狮、华表等 陵区植柏树,文献称为“柏城”。用松柏作为纪念祭祀场所 绿化树种,见于文字制度则始于唐代 沿袭汉朝的格局,兆域(陵区)严整的规划。以砖砌成多个隔间的墓室,2实例 李治(高宗)与武后陵 平面 礼制格局 四周为神墙,近方形平 面。四面正中辟门,各 设门狮一对。神墙四隅 建角楼(角阙) 风水格局, 神道与石像生 陵南端入口有双阙 东西乳峰上置乳阙 南神门外列石象, 自南往北:华表、飞马、 朱雀、石马(五对)、 石人(十对)、碑,永泰公主墓, 王建墓(永陵) 王建,五代前蜀国国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