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康复训练中心康复训练中心 陈飞浩陈飞浩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又称耳石症(管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耳石症的定义:耳石症的定义:是头部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所是头部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所激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激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眼震具有潜伏期、短暂性和疲劳性特眼震具有潜伏期、短暂性和疲劳性特点点 耳石由碳酸钙结晶组成,有特征性的形状和大小。至今还不知道什么因素能够控制其形状与大小。发病机制耳石的发病机制:变性的耳石碎片漂浮于半规管的内淋巴液中碎片移动时推动内淋巴牵引壶腹嵴使其末梢受刺激而兴奋引起眩晕发作。BPPV的临床类型 后半规管后半规管BP
2、PVBPPV (PC-BPPVPC-BPPV)水平半规管水平半规管BPPVBPPV (HC-BPPVHC-BPPV)上半规管性上半规管性BPPVBPPV (SC-BPPVSC-BPPV)混合型混合型BPPVBPPV(C-BPPV)(C-BPPV)可双侧发病可双侧发病,以单侧多见以单侧多见临床表现及特征 BPPV好发于中年人 典型发作患者在仰头或翻身时突然发作眩晕,瞬间即消失重复诱发头位时眩晕可再度出现无听力下降和前庭功能障碍偶有耳鸣 临床症状 这种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是一个或多个半规管的耳石松动。原因可能是头部外伤、耳石变性或者其他的内耳疾病所致。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患者常常在夜间床上转头或者
3、体位变化、快速卧床或站立时发生眩晕。患者自述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眩晕,有潮起潮落的感觉,一般不超过1分钟。临床症状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症状有多种变异,它取决于哪个半规管发生耳石的松动,和哪一侧。绝大多数发生于后半规管,原因是尾侧的脚在所有半规管的位置最低。水平半规管和上半规管少见。临床症状 耳石症也可以双侧发病,特别是颅脑外伤后。也可以发生于一侧2个不同的半规管,但很罕见。这种情况下诊断非常困难。这个时候应该想到,如果眼震反应不典型,可能是容易与良性震发性位置性眩晕相混淆的位置性眩晕的不典型的变异。位置诱发试验A:患者坐于检查床上,检查者位于病人身旁,双手把持其头部向右转45B:保持上述头位不
4、变,同时将体位迅速改变为仰卧位,头向后悬垂于床外,与水平面呈30注意观察眼震和眩晕情况。1.变位性眼震试验(是后半规管BPPV诊断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检查)位置诱发试验2.滚转试验是确定HC-BPPV最常用的检查取平卧位头部及身体向左侧做90度桶状滚动平卧位 头部及身体向右侧做90度桶状滚动 平卧AB诊断 定位后半规管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典型的一侧后半规管的病变,在经过数秒的潜伏期后,出现朝向地(下)性眼震,持续时间少于1分钟。伴随的眩晕感觉是逐渐增强-又逐渐减弱。重新恢复体位后眼震的方向相反(眼震)。头位突然静止能够增加出现眼震的可能性,并且能够提高眩晕的强度。诊断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
5、患者反复重复诱发试验可以出现疲劳(适应),不再出现眼震,数小时后才可能恢复。因此如果病史特点明确,即使位置性眼震未引出来,诊断仍应首先考虑此病。如果短时间内刚刚发作;多次眩晕发作,可以出现眼震疲劳,位置试验可能不能引出眼震。耳石症的诊断必须借助其他前庭功能检查方法来避免适应的因素。由于症状大多在患侧更为明显,常常通过试探才能发现。可疑的患侧首先要进行体位检查。诊断 用后半规管体位检查方法也可诊断上半规管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其表现与后半规管正好相反,垂直的眼震不是向地性的,而是向天(上)性。诊断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很少见于水平半规管,其表现有一定的特殊性。眩晕的症状是在平卧时,在身体纵轴转
6、头时发生。诊断时让病人仰卧,头向可疑的患侧快速转动90度,如果是水平半规管的耳石症则会出现单纯的水平性眼震,方向超向患侧。症状比后半规管的耳石症明显,但是潜伏期较短。几乎没有或者很少有疲劳的倾向。因此检查时要先做后半规管的检查,然后再作水平半规管的检查。诊断 诊断依据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的位置出现短暂眩晕的病史;变位性眼震试验显示上述眼震特点。疗效评估痊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有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无效:眩晕位置性眼震无变化,加剧或转为他型不同BPPV的诊断与鉴别 表现表现 PC-BPPV SC-BPPV HC-BPPV 诱发体位诱发体位 变位试验变位试验 变位试验变位试验
7、 滚转试验滚转试验眼震方向眼震方向 向地性向地性 向天性向天性 水平向地或离地性水平向地或离地性持续时间持续时间 30s 30s 潜伏期潜伏期 515s 515s 3s疲劳试验疲劳试验 阳性阳性 阳性阳性 阴性阴性物理治疗 对于所有类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都应该进行物理治疗,即所谓的手法复位。所有治疗的目的是让迷失的耳石从半规管进入椭圆囊。使用加速力和重力的作用来复位。耳石复位治疗1.后半规管手法复位:患者取坐位,向患侧转头45度并迅速变换为仰卧位,头稍伸出床沿做30度半悬垂位,患耳向下;然后缓慢向健侧转头45度,使健耳向下;患者身体由仰卧位转换为向健侧卧位;缓慢向健侧转头45度,保持此头位
8、回到坐位,头转向正中同时头前倾30度。后半规管耳石复位法 A:从起始坐位改变为平卧位B:头伸出做悬垂位,向患侧转头45度C:头转回中线位,头向健侧转 45度D:身体转动至健侧卧位同时头向下转与水平面呈45度E:保持此头位回到坐位,含胸低头30度*上述每个位置均保持到眩晕和眼震消失后半规管耳石复位法Keep head turn and to sittingTurn forward chin down 20 degreesHead and body rotated to 135 degrees from supineRotate 45 degrees contralateralReclined head hanging 45 degree turn2.水平半规管翻滚复位法患者从仰卧位向健侧连续翻转3个90,头位转换过程要求迅速,变位后每一头位保持不变,直至眩晕消失后30s-60s。全部复位过程反复进行多次,任意头位均无眩晕及眼震出现,即可认为耳石颗粒自水平半规管内完全排出,其后再重复上述复位程序1-2次。水平半规管翻滚复位法水平半规管翻滚复位法(“”表示患耳)每次均迅速将头位转动90,每种体位保持30s-60s 直至眼震消失。A 起始位:仰卧;B 头向健耳侧转90;C 保持头位不变,身体变为俯卧位;D 头向健耳侧 转90,面朝下;E 头向健耳侧转90;F 端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