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第一章 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主讲人:秦红梅主讲人:秦红梅第一节第一节 德育概念德育概念一、德育概念的泛化一、德育概念的泛化(一)对德育概念的众说纷纭(一)对德育概念的众说纷纭 德育即道德教育的简称;德育即思德育即道德教育的简称;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或品德教育;德育即思想政想品德教育或品德教育;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即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治教育;德育即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生活指导教育、市场经济意纪律教育;生活指导教育、市场经济意识教育等等。识教育等等。(二)德育概念泛化的原因分析(二)德育概念泛化的原因分析 从社会角度看,德育由传统的道德教育为政从社会角度看,
2、德育由传统的道德教育为政治教育所替代,乃至后来演变成政治教育、思想教治教育所替代,乃至后来演变成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育和道德教育的“三位一体三位一体”,实际上是由于当时,实际上是由于当时社会的政治斗争、思想斗争的需要。社会的政治斗争、思想斗争的需要。从人们的主观认识上看,德育概念的泛化是从人们的主观认识上看,德育概念的泛化是基于一个貌似合理的假设基于一个貌似合理的假设;德育概念可以随着人们德育概念可以随着人们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变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变化。化。德育概念泛化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我国德德育概念泛化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我国德育理论形成过程中的
3、育理论形成过程中的“先天先天”的不足。的不足。二、本课程对德育概念的确定二、本课程对德育概念的确定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育者身心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通过教育者和受教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的互动,把一定社会所育者双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的互动,把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要求的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和心理品质,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素质的教育。范和心理品质,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素质的教育。
4、1 1、谈谈你对国家整顿低俗、谈谈你对国家整顿低俗网站这一做法的看法。网站这一做法的看法。2 2、谈谈大学校园里的不道、谈谈大学校园里的不道德现象。德现象。第二节第二节 古代德育与现代德育古代德育与现代德育一、中国古代的德育理论一、中国古代的德育理论(一)中国古代德育概念的界定及其内涵(一)中国古代德育概念的界定及其内涵 中国古代道德教育中国古代道德教育,也称德教也称德教,是指社会对其成是指社会对其成员的道德知识、道德品质、道德信念、道德情操、员的道德知识、道德品质、道德信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道德境界等诸多方面施加系统的影响道德行为、道德境界等诸多方面施加系统的影响,使之自觉地遵守道德行为
5、准则使之自觉地遵守道德行为准则,履行自己对社会和履行自己对社会和他人应尽的道德义务。他人应尽的道德义务。中国古代德育的基本原则一是德教为先中国古代德育的基本原则一是德教为先,二是志学志道。二是志学志道。(二)古代德育的基本原则及内容(二)古代德育的基本原则及内容(三)古代德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三)古代德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第一,关于德育的实施对象第一,关于德育的实施对象(客体客体)有有教无类思想。教无类思想。第二,关于德育的实施主体第二,关于德育的实施主体教师,有教师,有两种思想,即师道尊严和身教重于言教。两种思想,即师道尊严和身教重于言教。第三,关于德育的实施方法。第三,关于德育的实施方法。因
6、材施教因材施教 寓教于乐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循序渐进 教学相长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启发诱导二、西方德育理论二、西方德育理论(一)道德认知与发展阶段理论(一)道德认知与发展阶段理论 1 1、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研究、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判断发展研究 2 2、柯尔柏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研究、柯尔柏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研究(二)班杜拉的社会观察道德学习理论(二)班杜拉的社会观察道德学习理论(三)价值观澄清与直接价值观教育理(三)价值观澄清与直接价值观教育理论论1 1、价值观澄清理论、价值观澄清理论2 2、贝克的价值教育理论、贝克的价值教育理论 内容内容传统德育的观点传统德育的观点现代德育的观点现代德育的观点德育价值
7、德育价值德育为政治服务德育为政治服务,强调一元价值强调一元价值观导向的绝对性观导向的绝对性,构筑思想防线构筑思想防线,培养培养“螺丝钉螺丝钉”精神。精神。德育为生活服务德育为生活服务,将多元价值将多元价值观引入课堂观引入课堂,增强机体免疫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力,培养主体的首创精神。培养主体的首创精神。德育本质德育本质工具工具驯服性驯服性;物化与奴化的德物化与奴化的德育育,教人学会服从教人学会服从主体主体发展性发展性;以人为本的主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德育体性德育,教人学会选择教人学会选择理论基础理论基础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个体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统一个体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统一哲学依据哲学依据旧唯物论旧唯物论
8、实践唯物论实践唯物论培养规格培养规格“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谦谦君子的谦谦君子遵纪守法、敢于创新的复合遵纪守法、敢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型人才适用范围适用范围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调节与激励自身关系的调节与激励表现形式表现形式划一化、模式化、偶像化划一化、模式化、偶像化多样化、个性化、合作化多样化、个性化、合作化方法手段方法手段认知为主、情意陶冶为辅认知为主、情意陶冶为辅,注重注重道德知识的传授道德知识的传授知情并举、生活模拟、人格知情并举、生活模拟、人格建构、注重品德能力的提高建构、注重品德能力的提高教
9、育方式教育方式教师中心教师中心,灌输式灌输式,注入式注入式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主体学生主体,自我教自我教育育,实践锻炼实践锻炼,讨论式讨论式,启发式启发式特特 点点守旧性、专断性、片面性、约守旧性、专断性、片面性、约束性、封闭性、权威性束性、封闭性、权威性创新性、民主性、主体性、创新性、民主性、主体性、科学性、终身性、开放性科学性、终身性、开放性 (一一)德育地位日益强化德育地位日益强化 (二二)德育内容扩大化德育内容扩大化 (三三)德育实施早期化德育实施早期化 (四四)德育目标明确化德育目标明确化 (五五)德育过程中以培养民族精神为核德育过程中以培养民族精神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为重点心、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为重点 (六六)德育模式和方法的多样化德育模式和方法的多样化三、当代德育发展的特征三、当代德育发展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