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第4讲习题课: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综合应用目标定位1.进一步熟练掌握气体三定律,并能熟练应用.2.熟练掌握各种气体图象,及其它们之间的转换.3.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几个推论.1 预习导学 梳理识记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深化探究3对点练习 巩固应用反馈预习导学 梳理识记点拨 1.气体三定律(1)玻意耳定律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 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体积V成 .公式:或.(2)查理定律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 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热力学温度T成 .公式:或 .温度反比pVCp1V1p2V2体积正比(3)盖吕萨克定律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 不变的情况下,其体积V与热力学温
2、度T成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对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或 .压强正比课堂讲义 理解深化探究一、相互关联的两部分气体的分析方法这类问题涉及两部分气体,它们之间虽然没有气体交换,但其压强或体积这些量间有一定的关系,分析清楚这些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1)分别选取每部分气体为研究对象,确定初、末状态参量,根据状态方程列式求解.(2)认真分析两部分气体的压强、体积之间的关系,并列出方程.(3)多个方程联立求解.例1如图1所示,内径均匀的U形管中装入水银,两管中水银面与管口的距离均为l10.0 cm,大气压强p075.8 cmHg时,将右侧管口封闭,然后从左侧管口处将一活塞缓慢向
3、下推入管中,直到左右两侧水银面高度差达h6.0 cm为止.求活塞在管内移动的距离.图1取左侧气柱为研究对象,由玻意耳定律得答案6.4 cm借题发挥两部分气体问题中,对每一部分气体来讲都独立满足 常数;两部分气体往往满足一定的联系:如压强关系、体积关系等,从而再列出联系方程即可.二、变质量问题分析变质量问题时,可以通过巧妙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使这类问题转化为定质量的气体问题,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求解.1.打气问题向球、轮胎中充气是一个典型的气体变质量的问题.只要选择球内原有气体和即将打入的气体作为研究对象,就可以把充气过程中的气体质量变化的问题转化为定质量气体的状态变化问题.2.抽气问题从容器内抽
4、气的过程中,容器内的气体质量不断减小,这属于变质量问题.分析时,将每次抽气过程中抽出的气体和剩余气体作为研究对象,总质量不变,故抽气过程可看做是等温膨胀过程.例2氧气瓶的容积是40 L,其中氧气的压强是130 atm,规定瓶内氧气压强降到10 atm时就要重新充氧,有一个车间,每天需要用1 atm的氧气400 L,这瓶氧气能用几天?假定温度不变.解析用如图所示的方框图表示思路.由V1V2:p1V1p2V2,由(V2V1)V3:p2(V2V1)p3V3,答案12天三、气体图象与图象之间的转换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的过程,可以用不同的图象描述.已知某个图象,可以根据这一图象转换成另一图象,如由p-V图象
5、变成p-T图象或V-T图象.例3使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按图2中箭头所示的顺序变化,图中BC是一段以纵轴和横轴为渐近线的双曲线.图2(1)已知气体在状态A的温度TA300 K,求气体在状态B、C和D的温度各是多少.(2)将上述状态变化过程在V-T中用图线表示出来(图中要标明A、B、C、D四点,并且要画箭头表示变化的方向),说明每段图线各表示什么过程.解析由p-V图可直观地看出,气体在A、B、C、D各状态下的压强和体积为VA10 L,pA4 atm,pB4 atm,pC2 atm,pD2 atm,VC40 L,VD20 L.TBTC600 K(2)由状态B到状态C为等温变化,由玻意耳定律有:pBVB
6、pCVC在V-T图上状态变化过程的图线由A、B、C、D各状态点依次连接,如图所示.AB是等压膨胀过程,BC是等温膨胀过程,CD是等压压缩过程.答案见解析四、汽缸类问题的处理方法解决汽缸类问题的一般思路:(1)弄清题意,确定研究对象.一般来说,研究对象分两类:一类是热学研究对象(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另一类是力学研究对象(汽缸、活塞或某系统).(2)分析清楚题目所述的物理过程,对热学研究对象分析清楚初、末状态及状态变化过程,依气体实验定律列出方程;对力学研究对象要正确地进行受力分析,依据力学规律列出方程.(3)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几何关系等,列出辅助方程.(4)多个方程联立求解.对求解的
7、结果注意检验它们的合理性.例4如图3所示,汽缸质量为m1,活塞质量为m2,不计缸内气体的质量及一切摩擦,当用一水平外力F拉活塞时,活塞和汽缸最终以共同的加速度运动.求此时缸内气体的压强.(已知大气压为p0,活塞横截面积为S)图3解析以活塞m2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pSp0Sm2a由于方程中有p和a两个未知量,所以还必须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列出牛顿第二定律方程F(m1m2)a借题发挥求解封闭气体的压强时,必须转换为以活塞等为研究对象,由于本题中系统处于加速状态,因此还必须以整体为对象进行研究,列动力学方程,求解结果.对点练习 巩固应用反馈相关联的两部分气体问题1.如
8、图4所示,一个密闭的汽缸,被活塞分成体积相等的左、右两室,汽缸壁与活塞是不导热的,它们之间没有摩擦,两室中气体的温度相等.现利用右室中的电热丝对右室加热一段时间,活塞达到平衡后,左室的体积变为原来的 ,气体的温度T1300 K,求右室气体的温度.图4解析根据题意对汽缸中左右两室中气体的状态进行分析:解得T2500 K.答案500 K2.某种喷雾器的贮液筒的总容积为7.5 L,如图5所示,装入6 L的药液后再用密封盖将贮液筒密封,与贮液筒相连的活塞式打气筒每次能压入300 cm3,1 atm的空气,设整个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求:变质量问题图5(1)要使贮气筒中空气的压强达到4 atm,打气筒应打压
9、几次?解析设每打一次气,贮液筒内增加的压强为p由玻意耳定律得:1 atm300 cm31.5103cm3p答案15(2)在贮气筒中空气的压强达到4 atm时,打开喷嘴使其喷雾,直到内外气体压强相等,这时筒内还剩多少药液?解析设停止喷雾时贮液筒内气体体积为V由玻意耳定律得:4 atm1.5 L1 atmVV6 L故还剩贮液7.5 L6 L1.5 L答案1.5 L3.如图6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B、C、D再回到A,问AB、BC、CD、DA分别是什么过程?已知在状态A时体积为1 L,请把此图改画为p-V图象.图6解析AB过程是等容升温升压;BC过程是等压升温增容,即等压膨胀;CD过程是等
10、温减压增容,即等温膨胀;DA过程是等压降温减容,即等压压缩.已知VA1 L,则VB1 L(等容变化),由pDVDpCVC(等温变化)得改画的p-V图象如图所示.答案见解析汽缸类问题4.如图7所示,汽缸长为L1 m,固定在水平面上,汽缸中有横截面积为S100 cm2的光滑活塞,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温度为t27,大气压强为p01105Pa时,气柱长度为l90 cm,汽缸和活塞的厚度均可忽略不计.求:图7(1)如果温度保持不变,将活塞缓慢拉至汽缸右端口,此时水平拉力F的大小是多少?解析设活塞到达缸口时,被封闭气体压强为p1,则p1Sp0SF由玻意耳定律得:p0lSp1LS解得:F100
11、N答案100 N(2)如果汽缸内气体温度缓慢升高,使活塞移至汽缸右端口时,气体温度为多少摄氏度?解析由盖吕萨克定律得:解得:t60.3 答案60.3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抓住老师的思路。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
12、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2022-11-21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372022-11-21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38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