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八章第十八章 两栖纲两栖纲AmphibiaWelcome to general zoology course!GENERAL ZOOLOGYContent 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两栖纲的分类两栖纲的分类 两栖类的起源与演化两栖类的起源与演化 两栖类的生存与环境两栖类的生存与环境第一节第一节 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一、水陆环境的主要差异:一、水陆环境的主要差异:水中的湿度要较陆地大的多水中的湿度要较陆地大的多空气中的含氧量比水充足,为水中的空气中的含氧量比水充足,为水中的20倍倍水的密度比空气大,约为空气的水的密度比空气大,约为
2、空气的1000倍倍水中的温度较空气中恒定水中的温度较空气中恒定陆地环境的多样性较水中高陆地环境的多样性较水中高第一节第一节 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二、从水生过渡到陆生面临的主要矛盾:二、从水生过渡到陆生面临的主要矛盾:浮力消失与动物体承重的矛盾:浮力消失与动物体承重的矛盾:支撑身体并完成运动:鳍型附肢支撑身体并完成运动:鳍型附肢五指型附肢五指型附肢生活介质与气体交换器官的矛盾:生活介质与气体交换器官的矛盾:呼吸方式:鳃呼吸呼吸方式:鳃呼吸肺呼吸肺呼吸空气湿度减少与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矛盾:空气湿度减少与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矛盾:防止水分散失:体表裸露防止水分散失:体表裸露角质化角质化
3、繁殖问题:体外受精发育繁殖问题:体外受精发育体内受精发育体内受精发育维持体内生理生化活动所必需的温度条件维持体内生理生化活动所必需的温度条件适应于陆上的感官和完善的神经系统适应于陆上的感官和完善的神经系统第一节第一节 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从水生到陆生的转变三、两栖类对陆生的初步适应和不完善性:三、两栖类对陆生的初步适应和不完善性:初步解决了:初步解决了:在陆地上支持身体并完成运动在陆地上支持身体并完成运动用肺呼吸空气中的氧气用肺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出现了初步适应陆生的神经系统和感官出现了初步适应陆生的神经系统和感官不完善性表现在:不完善性表现在:肺呼吸不完善,必须要有皮肤辅助肺呼吸不完善,必须要有皮
4、肤辅助皮肤的防水性和防蒸发性不完善皮肤的防水性和防蒸发性不完善必须在水中受精,幼体必须在水中发育必须在水中受精,幼体必须在水中发育仍为变温动物,过冬时必须冬眠仍为变温动物,过冬时必须冬眠在盐分高的地区生活困难,无海生种类在盐分高的地区生活困难,无海生种类第二节第二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一、进化地位:一、进化地位:是脊椎动物中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中间类群,由硬骨鱼类中的古总是脊椎动物中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中间类群,由硬骨鱼类中的古总鳍鱼进化而成,初步完成了由水栖向陆栖的转变,基本具备了陆鳍鱼进化而成,初步完成了由水栖向陆栖的转变,基本具备了陆生的结构,但仍不能摆脱水环境的束缚,属四足动
5、物中的低等类生的结构,但仍不能摆脱水环境的束缚,属四足动物中的低等类群。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少、分布范围最狭窄的一个类群。群。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少、分布范围最狭窄的一个类群。第二节第二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二、外形:二、外形: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尾和四肢四部分身体可分为头、躯干、尾和四肢四部分蚓螈型:尾短,四肢退化,适于穴居蚓螈型:尾短,四肢退化,适于穴居鲵螈型:四肢短,尾发达,水栖鲵螈型:四肢短,尾发达,水栖蛙蟾型:体宽短,无尾,四肢强健,适于跳跃蛙蟾型:体宽短,无尾,四肢强健,适于跳跃双带鱼螈双带鱼螈Ichthyophisglutinosus墨西哥钝口螈(美西螈)墨西哥钝口螈(美西
6、螈)Ambystomamexicanum红眼树蛙红眼树蛙Agalychniscallidryas第二节第二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三、皮肤:裸露三、皮肤:裸露由表皮与真皮组成由表皮与真皮组成,具角质层与色素细胞具角质层与色素细胞富于腺体及血管,某些种类的粘液腺特化为毒腺富于腺体及血管,某些种类的粘液腺特化为毒腺,以利于防御以利于防御皮肤对化合物具有选择透性:钠可以自由通过,尿素不能皮肤对化合物具有选择透性:钠可以自由通过,尿素不能色素细胞色素细胞第二节第二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栖纲的主要特征四、骨骼系统:四、骨骼系统:脊柱脊柱分化出颈椎、躯干椎、荐椎、尾椎:陆生特征分化出颈椎、躯干
7、椎、荐椎、尾椎:陆生特征颈椎与枕髁关节,使头部转动灵活颈椎与枕髁关节,使头部转动灵活荐椎与腰带髂骨关节,使后肢获得稳固的支持荐椎与腰带髂骨关节,使后肢获得稳固的支持椎骨数目在不同的种类变异很大椎骨数目在不同的种类变异很大(10200)椎体:少数种类双凹型,多数前凹或后凹椎体:少数种类双凹型,多数前凹或后凹椎弓的前后方具有前、后关节突,这是四足类动物的特征。椎弓的前后方具有前、后关节突,这是四足类动物的特征。枕髁枕髁髂骨髂骨棘突棘突横突横突锥间孔锥间孔第二节第二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栖纲的主要特征四、骨骼系统:四、骨骼系统:头骨头骨宽扁、颅腔小,具两个枕骨髁宽扁、颅腔小,具两个枕骨髁眼周围的膜性
8、骨大多消失,脑背面减少,颅底部的骨片面积缩小,眼周围的膜性骨大多消失,脑背面减少,颅底部的骨片面积缩小,眼可下陷到口腔中眼可下陷到口腔中颌弓与脑颅的连接方式为自接式颌弓与脑颅的连接方式为自接式额顶骨额顶骨前颌骨前颌骨上颌骨上颌骨齿骨齿骨副蝶骨副蝶骨枕髁枕髁听囊听囊梨骨梨骨前颌骨前颌骨副蝶骨副蝶骨上颌骨上颌骨前耳骨前耳骨前耳骨前耳骨鳞状骨鳞状骨外枕骨外枕骨方轭骨方轭骨方轭骨方轭骨隅夹板骨隅夹板骨外枕骨外枕骨翼骨翼骨鳞状骨鳞状骨梨骨齿梨骨齿第二节第二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栖纲的主要特征四、骨骼系统:四、骨骼系统:首次出现了胸骨,但成体无肋骨,不构成胸廓首次出现了胸骨,但成体无肋骨,不构成胸廓带骨和
9、肢骨带骨和肢骨五指(趾)型附肢。五指(趾)型附肢。肢骨均通过带骨与脊椎发生联系。肢骨均通过带骨与脊椎发生联系。肩带:由乌喙骨、肩胛骨、上乌喙骨、锁骨组成,肩带不与头骨愈肩带:由乌喙骨、肩胛骨、上乌喙骨、锁骨组成,肩带不与头骨愈合,从而使前肢的多样性活动有了可能合,从而使前肢的多样性活动有了可能腰带:由髂骨、坐骨、耻骨组成的腰带,腰带与股骨形成髋关节,腰带:由髂骨、坐骨、耻骨组成的腰带,腰带与股骨形成髋关节,并与脊柱的荐椎相关节以支撑体重并与脊柱的荐椎相关节以支撑体重匙骨匙骨肱骨肱骨尺骨尺骨桡骨桡骨指骨指骨掌鳍鱼掌鳍鱼 棘螈棘螈肱骨肱骨桡骨桡骨尺骨尺骨腕骨腕骨尺侧腕骨尺侧腕骨鱼螈鱼螈 矮脚龙矮脚
10、龙 骨盆骨盆股骨股骨指骨指骨肱骨肱骨桡骨桡骨尺骨尺骨趾骨趾骨跗骨跗骨腓跗骨腓跗骨腓骨腓骨胫骨胫骨腕骨腕骨五趾型附肢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五趾型附肢及其在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陆生动物不仅要具有能支持身体的强壮的四肢,陆生动物不仅要具有能支持身体的强壮的四肢,而且四肢要多支点,使之可在陆地上完成复杂的而且四肢要多支点,使之可在陆地上完成复杂的运动。运动。五趾型附肢不仅使脊椎动物登陆成为可能,而且五趾型附肢不仅使脊椎动物登陆成为可能,而且使之向陆生生活的不同方向进化成为可能使之向陆生生活的不同方向进化成为可能第二节第二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五、肌肉系统:五、肌肉系统:躯干肌:水
11、生种类分化不明显,陆生种类分化明显躯干肌:水生种类分化不明显,陆生种类分化明显最大的特点是出现了适应于陆生的四肢肌最大的特点是出现了适应于陆生的四肢肌鳃部肌肉退化,少部形成管咀嚼、舌喉运动的肌肉鳃部肌肉退化,少部形成管咀嚼、舌喉运动的肌肉运动是由作用相反的肌肉群协调作用的,这种作用相反的肌肉,叫运动是由作用相反的肌肉群协调作用的,这种作用相反的肌肉,叫颉抗肌颉抗肌躯干肌躯干肌前肢肌前肢肌后肢肌后肢肌下颔舌骨肌下颔舌骨肌颏舌骨肌颏舌骨肌桡侧屈腕肌桡侧屈腕肌胸大肌胸大肌外斜肌外斜肌舌骨舌肌舌骨舌肌三角肌三角肌桡侧伸腕肌桡侧伸腕肌尺侧伸腕肌尺侧伸腕肌尺侧屈腕肌尺侧屈腕肌肱三头肌肱三头肌肱三头肌肱三头
12、肌白线白线外斜肌外斜肌皮肤胸肌皮肤胸肌腹直肌腹直肌股三头肌股三头肌大收肌大收肌长收肌长收肌大股薄肌大股薄肌小股薄肌小股薄肌小股薄肌小股薄肌腹部皮肤腹部皮肤缝匠肌缝匠肌腓肠肌腓肠肌腓肠肌腓肠肌胫骨后肌胫骨后肌胫骨前长肌胫骨前长肌胫骨前长肌胫骨前长肌小腿伸肌小腿伸肌股三头肌股三头肌腓骨肌腓骨肌半膜肌半膜肌尾肠肌尾肠肌跟腱跟腱股二头肌股二头肌臀肌臀肌梨状肌梨状肌肠肌肠肌背最长肌背最长肌髂腰骨肌髂腰骨肌背阔肌背阔肌肩胛背肌肩胛背肌三角肌三角肌指总伸肌指总伸肌颞肌颞肌下颌降肌下颌降肌第二节第二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栖纲的主要特征六、消化系统:六、消化系统:消化管:消化管:口、口咽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13、、泄殖腔、泄殖腔孔口、口咽腔、食道、胃、小肠、大肠、泄殖腔、泄殖腔孔牙齿与鱼类相似,为同型齿,无咀嚼功能牙齿与鱼类相似,为同型齿,无咀嚼功能出现了肌肉质的舌和口腔腺(四足动物的共同特征)出现了肌肉质的舌和口腔腺(四足动物的共同特征)舌根在前,舌尖多分叉,可弹出捕食舌根在前,舌尖多分叉,可弹出捕食成体多肉食性,肠道短;无尾类幼体植食性,肠道长成体多肉食性,肠道短;无尾类幼体植食性,肠道长消化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脏消化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脏声囊声囊下颌下颌犁骨齿犁骨齿上颌齿上颌齿瞬膜瞬膜鼓膜鼓膜咽鼓管咽鼓管第二节第二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七、呼吸系统:七、呼吸系统:幼体用鳃呼
14、吸幼体用鳃呼吸幼体前期:羽状外鳃,幼体前期:羽状外鳃,3 3对对幼体后期:内鳃,三对幼体后期:内鳃,三对成体用肺和皮肤呼吸成体用肺和皮肤呼吸肺囊状,结构简单,呼吸面积小,无分枝的气管肺囊状,结构简单,呼吸面积小,无分枝的气管皮肤可辅助呼吸,其呼吸量占总呼吸的皮肤可辅助呼吸,其呼吸量占总呼吸的3030无肋骨和胸廓,呼吸方式为咽式呼吸,有声带无肋骨和胸廓,呼吸方式为咽式呼吸,有声带第二节第二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栖纲的主要特征八、循环系统:八、循环系统:幼体:用鳃呼吸,一心房一心室的单循环幼体:用鳃呼吸,一心房一心室的单循环成体:用肺和皮肤呼吸,二心房一心室不完全的双循环,动脉中含成体:用肺和皮肤
15、呼吸,二心房一心室不完全的双循环,动脉中含有混合血有混合血心脏:由静脉窦、心房(心脏:由静脉窦、心房(2 2个)、心室(个)、心室(1 1个)和动脉圆椎(发达个)和动脉圆椎(发达,内有螺旋瓣)组成其中内有螺旋瓣)组成其中淋巴:具淋巴心(淋巴:具淋巴心(2 2对,能搏动推动淋巴循环),无淋巴结,皮下对,能搏动推动淋巴循环),无淋巴结,皮下淋巴间隙发达淋巴间隙发达第一对淋巴心:在肩胛骨下,第三脊椎骨横突的后方第一对淋巴心:在肩胛骨下,第三脊椎骨横突的后方第二对:尾杆骨末端的两侧第二对:尾杆骨末端的两侧颈动脉颈动脉体动脉体动脉肺皮动脉肺皮动脉动脉圆椎动脉圆椎房室瓣房室瓣动脉圆椎动脉圆椎颈外动脉颈外动
16、脉颈外静脉颈外静脉肝门静脉肝门静脉后腔静脉后腔静脉锁骨下动脉、静脉锁骨下动脉、静脉腹腔肠系膜动脉腹腔肠系膜动脉尿道动脉尿道动脉股动脉、静脉股动脉、静脉前肠系膜动脉前肠系膜动脉肾门静脉肾门静脉腹腔静脉腹腔静脉腹腔动脉腹腔动脉髂总动脉髂总动脉臀动脉、静脉臀动脉、静脉动脉圆椎动脉圆椎颈外动脉颈外动脉动脉干动脉干动脉干动脉干肩胛下静脉肩胛下静脉无名静脉无名静脉颈动脉弓颈动脉弓体动脉弓体动脉弓肺皮动脉弓肺皮动脉弓皮动脉皮动脉肺动脉肺动脉前大静脉前大静脉后大静脉后大静脉皮静脉皮静脉第二节第二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九、泌尿生殖系统:九、泌尿生殖系统:泌尿:泌尿:肾一对,输尿管通泄殖腔,其腹面具
17、膀胱肾一对,输尿管通泄殖腔,其腹面具膀胱生殖:生殖:雄性:精巢雄性:精巢1 1对。精子对。精子肾脏肾脏输尿管(精尿管)输尿管(精尿管)泄殖腔泄殖腔体外体外雌性:卵巢雌性:卵巢1 1对。卵子对。卵子输卵管输卵管泄殖腔泄殖腔体外体外雌雄都有脂肪体雌雄都有脂肪体(贮备营养贮备营养)在雄性个体,精巢之上有一特殊的器官在雄性个体,精巢之上有一特殊的器官毕氏器,如摘除精巢,毕氏器,如摘除精巢,毕氏器可发育为卵巢毕氏器可发育为卵巢输卵管系膜输卵管系膜卵巢系膜卵巢系膜睾丸系膜睾丸系膜第二节第二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九、泌尿生殖系统:九、泌尿生殖系统:体外受精体外受精雌雄两性在生殖季节具有抱对现象
18、,精子和卵子同时排在水中,并雌雄两性在生殖季节具有抱对现象,精子和卵子同时排在水中,并完成受精作用。完成受精作用。受精卵在水中发育:变态发育受精卵在水中发育:变态发育豹蛙豹蛙无尾类无尾类有袋类蛙:雌蛙育儿袋有袋类蛙:雌蛙育儿袋 蝌蚪蝌蚪 有袋类蛙:雌蛙育儿袋有袋类蛙:雌蛙育儿袋 幼蛙幼蛙 雄毒蛙将蝌蚪黏附在其背上雄毒蛙将蝌蚪黏附在其背上 达尔文蛙在声囊里孵化幼蛙,幼达尔文蛙在声囊里孵化幼蛙,幼蛙发育好后父亲张口让其爬出蛙发育好后父亲张口让其爬出 绿红东美螈绿红东美螈蝾螈蝾螈第二节第二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栖纲的主要特征十、神经系统:与鱼类相似十、神经系统:与鱼类相似大脑较鱼大,出现原脑皮;中脑
19、发达,构成中枢大脑较鱼大,出现原脑皮;中脑发达,构成中枢小脑不发达小脑不发达,与运动简单有关。与运动简单有关。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10对,脊神经因种而异,数目不同。对,脊神经因种而异,数目不同。自主性神经系统较鱼类进步自主性神经系统较鱼类进步松果体松果体视顶盖视顶盖臂神经臂神经桡神经桡神经尺神经尺神经臂神经丛臂神经丛坐骨神经坐骨神经坐骨神经丛坐骨神经丛第二节第二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栖纲的主要特征十一、感官:十一、感官:视觉:调节能力增强,可以视远视觉:调节能力增强,可以视远角膜凸出,晶状体扁圆,晶体距角膜较远,适于远视角膜凸出,晶状体扁圆,晶体距角膜较远,适于远视水生种类
20、与鱼相似水生种类与鱼相似听觉:除内耳外,出现中耳听觉:除内耳外,出现中耳内耳结构与鱼类相似,内耳结构与鱼类相似,中耳包括鼓室、听小骨(耳柱骨)、鼓膜中耳包括鼓室、听小骨(耳柱骨)、鼓膜嗅觉:仅嗅觉:仅1对嗅囊,内有嗅粘膜。开始有犁鼻器对嗅囊,内有嗅粘膜。开始有犁鼻器(味觉感受器味觉感受器),但尚,但尚不发达,它到蛇类趋于完善。不发达,它到蛇类趋于完善。侧线:水生类群、蝌蚪和少数无尾类有,构造与鱼类相似侧线:水生类群、蝌蚪和少数无尾类有,构造与鱼类相似晶状体悬韧带晶状体悬韧带晶状体晶状体虹膜:有环肌和纵肌虹膜:有环肌和纵肌角膜角膜上眼睑上眼睑下眼睑:可活动,具下眼睑:可活动,具泪腺泪腺瞬膜瞬膜视
21、网膜视网膜骶软骨骶软骨椭圆囊椭圆囊耳咽管耳咽管/咽鼓管咽鼓管/欧氏管欧氏管鼓室鼓室鼓膜鼓膜耳柱骨耳柱骨卵圆窗卵圆窗第二节第二节 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两栖纲的主要特征十二、内分泌系统:十二、内分泌系统:甲状腺:位于舌的两侧,主要作用是调节新陈代谢;对变态发育也甲状腺:位于舌的两侧,主要作用是调节新陈代谢;对变态发育也有重要作用有重要作用胸腺:位于鼓膜的后下方,促进幼体生长,抑制性器官成熟;发育胸腺:位于鼓膜的后下方,促进幼体生长,抑制性器官成熟;发育成熟后,胸腺消失成熟后,胸腺消失肾上腺:位于肾脏腹面,调节黑色素的集中,使体色变淡;调节水肾上腺:位于肾脏腹面,调节黑色素的集中,使体色变淡;调节水盐平
22、衡;影响变态发育盐平衡;影响变态发育 脑垂体:位于间脑的腹面,主要功能是分泌促激素;影响黑色素的脑垂体:位于间脑的腹面,主要功能是分泌促激素;影响黑色素的扩散;调节水盐平衡扩散;调节水盐平衡第三节第三节 两栖纲的分类两栖纲的分类全世界现存两栖动物约全世界现存两栖动物约5500种。分为种。分为3个目:个目:无足目无足目Apoda:165种种四肢退化,眼退化,以触须代之,尾极短,有肋四肢退化,眼退化,以触须代之,尾极短,有肋骨,无胸骨,形似蚯蚓,有护卵习性,穴居生活,骨,无胸骨,形似蚯蚓,有护卵习性,穴居生活,生活在热带或南温带,鱼螈生活在热带或南温带,鱼螈无尾目无尾目Anura:4800种种成体
23、无尾,具尾杆骨,有胸骨无肋骨,蛙类成体无尾,具尾杆骨,有胸骨无肋骨,蛙类有尾目有尾目Urodela:500种种具长尾,有分离的尾椎骨,有胸骨和肋骨,大鲵具长尾,有分离的尾椎骨,有胸骨和肋骨,大鲵吻蚓科:双条吻蚓吻蚓科:双条吻蚓Rhinatremabivittatum鱼螈科:版纳鱼螈鱼螈科:版纳鱼螈Ichthyophisbannanica真蚓科:粗线真蚓真蚓科:粗线真蚓Caeciliapachynema盲游蚓科:扁尾盲游蚓盲游蚓科:扁尾盲游蚓Typhlonectescompressicauda无足目(蚓螈目)无足目(蚓螈目)极北鲵极北鲵Salamandrellakeyserlingii商城肥鲵商
24、城肥鲵Pachyhynobiusshangchengensis新疆北鲵新疆北鲵Ranodonsibiricus巫山北鲵巫山北鲵Ranodonshihi龙洞山溪鲵龙洞山溪鲵 Batrachuperus longdongensis副趾鲵副趾鲵 Paradactylodon persicus义乌小鲵义乌小鲵Hynobiusyiwuensis安吉小鲵安吉小鲵Hynobiusamjiensis楚南小鲵楚南小鲵Hynobiussonani有尾目:小鲵科有尾目:小鲵科星斑螈星斑螈Neurerguskaiser火螈火螈Salamandrasalamandra冠北螈冠北螈Trituruscristatus山欧螈
25、山欧螈Euproctusplatycephalus蓝尾蝾螈蓝尾蝾螈Cynopscyanurus东方蝾螈东方蝾螈Cynopsorientalis眼斑螈眼斑螈Salamandrinaterdigitata细瘰疣螈(红瘰疣螈)细瘰疣螈(红瘰疣螈)Tylototritonverrucosus贵州疣螈贵州疣螈Tylototritonkweichowensis有尾目:蝾螈科有尾目:蝾螈科隐鳃鲵隐鳃鲵Cryptobranchusalleganiensis隐鳃鲵隐鳃鲵Cryptobranchusalleganiensis大鲵(中国大鲵、娃娃鱼)大鲵(中国大鲵、娃娃鱼)Andriasdavidianus日本大鲵
26、日本大鲵Andriasjaponicas有尾目:隐鳃鲵科有尾目:隐鳃鲵科三趾两栖鲵三趾两栖鲵Amphiumatridactylum虎纹钝口螈虎纹钝口螈Ambystomatigrinum红背无肺螈红背无肺螈Plethodoncinereus陆巨螈陆巨螈Dicamptodontenebrosus南部急流螈南部急流螈Rhyacotritonvariegatus洞螈洞螈Proteusanguinus大鳗螈大鳗螈Sirenlacertina双色棱皮树蛙双色棱皮树蛙Thelodermabicolor黑掌树蛙黑掌树蛙Rhacophorusnigropalmatus橙腹树蛙橙腹树蛙Rhacophorusaur
27、antiventris 白斑小树蛙白斑小树蛙Philautusalbopunctatus侧条跳树侧条跳树蛙蛙Chirixalusvittatus无尾目:树蛙科无尾目:树蛙科斑小狭口蛙斑小狭口蛙Calluellaguttulata安东暴蛙(番茄蛙)安东暴蛙(番茄蛙)Dyscophusantongilii花姬蛙花姬蛙MicrohylapulchraElachistocleis piauiensis无尾目:姬蛙科无尾目:姬蛙科第四节第四节 两栖类的起源与演化两栖类的起源与演化两栖类是在泥盆纪早期由总鳍鱼目的鱼类进化而两栖类是在泥盆纪早期由总鳍鱼目的鱼类进化而来:这 些 早 期 的 两 栖 动 物 被
28、 称 为 迷 齿 亚 纲来:这 些 早 期 的 两 栖 动 物 被 称 为 迷 齿 亚 纲(Labyrinthodontia),名称源于它们牙齿的结),名称源于它们牙齿的结构构现代两栖动物合起来成为无甲亚纲,它们与迷齿现代两栖动物合起来成为无甲亚纲,它们与迷齿亚纲具有争议的关系。亚纲具有争议的关系。至石炭纪,两栖类得以迅速地辐射发展,产生了至石炭纪,两栖类得以迅速地辐射发展,产生了多样化的种类,总称为坚头类(多样化的种类,总称为坚头类(Stegocephalia),),分为迷齿类和壳椎类(分为迷齿类和壳椎类(Lepospondyli),在三叠),在三叠纪前绝灭。在侏罗纪出现的现生两栖类,据推测
29、纪前绝灭。在侏罗纪出现的现生两栖类,据推测可能是从坚头类中的迷齿类产生。可能是从坚头类中的迷齿类产生。第五节第五节 两栖类的生存与环境两栖类的生存与环境休眠:动物对外界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当环境休眠:动物对外界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当环境条件恶化时,动物降低新陈代谢水平,进入麻痹条件恶化时,动物降低新陈代谢水平,进入麻痹状态,俗称休眠。状态,俗称休眠。冬眠冬眠:低温引起低温引起夏眠夏眠:干旱或高温引起干旱或高温引起日眠日眠:食物短缺引起食物短缺引起变温动物多有休眠现象,是由于其产热、散热机变温动物多有休眠现象,是由于其产热、散热机制不完善所致。制不完善所致。本章教学要求本章教学要求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与进化压力两栖纲的主要特征与进化压力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掌握两栖纲的主要特征掌握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掌握两栖纲的分类掌握两栖纲的分类 理解水生动物登陆面临的选择压力理解水生动物登陆面临的选择压力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两栖动物登陆面临的困难与对策两栖动物登陆面临的困难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