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Human and environment1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2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大气圈大气圈水圈水圈生物圈生物圈岩石圈岩石圈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环境环境社会环境社会环境 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经济、文化经济、文化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社会心理社会心理城市、交通城市、交通家庭家庭人口人口3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环境环境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生活环境生活环境生产环境生产环境环境介质环境介质化学因化学因素素物理因物理因素素生物因生物因素素按按性质性质分分 类类空气空气水体水体土壤土壤食物食物生物生物4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2、微生物微生物寄生虫寄生虫支原体支原体原虫原虫生物毒素生物毒素环境中能引起健康危环境中能引起健康危害的的生物病原因子害的的生物病原因子 老传染病与新传染病共存:老传染病与新传染病共存:霍乱、伤寒、鼠疫、炭疽霍乱、伤寒、鼠疫、炭疽HIVHIV、疯牛病、非典、禽流感、人疯牛病、非典、禽流感、人-猪链球菌感染猪链球菌感染5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人为原因人为原因自然原因自然原因:洪水、地震、风景、火山爆发洪水、地震、风景、火山爆发生活性三废排放生活性三废排放生产性三废排放生产性三废排放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化学组成变化化学组成变化空气空气 水水 土壤土壤 食物食物硫氧化物硫氧化物SOxSOx 氮氧
3、化物氮氧化物NOxNOx 一氧化碳一氧化碳COCO 烟尘烟尘挥发性烃类挥发性烃类CHxCHx 重金属化合物重金属化合物PbPb,MnMn 苯并芘苯并芘B(a)PB(a)P6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燃料废气:烟、燃料废气:烟、COCOx x、NONOx x、SOSOx x 汽车汽车 尾气、火车废气、废渣尾气、火车废气、废渣 金属与重金属:镉、铬、汞、金属与重金属:镉、铬、汞、铅、锌、砷、铅、锌、砷、农药化肥:有机磷、有机氮农药化肥:有机磷、有机氮 其他有机物:氰、酚、塑料、洗涤剂、其他有机物:氰、酚、塑料、洗涤剂、环境雌激素、二噁英、持环境雌激素、二噁英、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久性有机污
4、染物(POPsPOPs)对人类健康有对人类健康有损害的化学物损害的化学物7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气象因素:气象因素:温度、湿度、气流、温度、湿度、气流、气压、热辐射气压、热辐射 电离辐射电离辐射:X X线和线和射线射线 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红外线红外线、紫外线、激光、紫外线、激光微波、超短波、短波、中波、长波微波、超短波、短波、中波、长波噪声、振动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电磁辐射:雷达站、手机、微波炉雷达站、手机、微波炉、电磁灶、电视、电脑电磁灶、电视、电脑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人类环境人类环境8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经济水平经济水平文化程度文化程度生活方式生活
5、方式卫生服务卫生服务心理心理人类健康人类健康9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Ecosystem and ecological balanceEcosystem and ecological balance10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定义:定义:生物群落与非生物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称为生态生物群落与非生物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称为生态系统系统 要素:要素: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功能: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生态系统11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二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分解者分解者无机界(空无机界
6、(空气、水、土气、水、土壤、太阳辐壤、太阳辐射等)射等)生产者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一级消费者无机物无机物光能光能有机物有机物化学能化学能有机物有机物矿物质矿物质12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在一定的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在一定的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学种群和数量,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学种群和数量,以及各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以及各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称之为生态平衡。衡关系,称之为生态平衡。13卫生学
7、(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系统健康(ecosystem health)(ecosystem health)具有具有活力、自调节能力和结构稳定的生态系活力、自调节能力和结构稳定的生态系统称为健康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健康统称为健康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健康的基础。类健康的基础。生态平衡生态平衡14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水水水生浮游生物水生浮游生物鱼鱼贝类贝类鸟鸟禽类禽类畜类畜类空气空气土壤土壤昆虫昆虫植物植物人人食物链15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对人类重要性对人类重要性正面:在生态系统
8、中维持物质能量流动,正面:在生态系统中维持物质能量流动,保持生态平衡保持生态平衡负面: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生物放大负面: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生物放大生物放大作用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biomagnification):环境中某些污染物环境中某些污染物含量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逐级增高,含量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逐级增高,使生物体内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使生物体内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16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17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环境化学物质易为各种生物体吸收环境化学物质易为各种生物体吸收 进入生物体的环境化学物质较难分解和排泄进入生物体的环境化学物质较难
9、分解和排泄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和逐渐积累时,尚不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和逐渐积累时,尚不 会对该生物造成致命性的损害会对该生物造成致命性的损害 在生物放大过程中是通过食物链进行在生物放大过程中是通过食物链进行18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19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通过物质、能量、信息交换通过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保持动态平衡,保持动态平衡,形成统一体形成统一体人体血液中和地壳中元素含量的相关性人体血液中和地壳中元素含量的相关性20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适适应应长期适应长期适应短期适应短期适应长期进化,形成了对环境的适长期进化,形成了对环境的适应。在不同纬度,人肤色
10、差异应。在不同纬度,人肤色差异很大。人的大拇指两节很大。人的大拇指两节,便做便做精细动作,猩猩大拇指三节,精细动作,猩猩大拇指三节,便握持攀援。便握持攀援。生理生化调节,与不利环因素保持生理生化调节,与不利环因素保持平衡,在进入黑暗的空间后,瞳孔平衡,在进入黑暗的空间后,瞳孔会扩大。从事高温作业一段时间后,会扩大。从事高温作业一段时间后,汗液的分泌会减少。汗液的分泌会减少。“久入芝兰之室,不闻其臭久入芝兰之室,不闻其臭”21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主动依赖、适应环境,人类生存、发展。主动依赖、适应环境,人类生存、发展。适者生存的定律被破坏。适者生存的定律被破坏。22卫生学(第7版)第
11、一章 人类和环境日本四日市污染状况(日本四日市污染状况(19611961年)年)中国某城市大气污染中国某城市大气污染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o l l u t i o n a n d i t s e f f e c t o n h e a l t h23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环境污染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构成发生 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破坏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
12、的有害影响。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environmental pollutant)进入环境并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自然污染和进入环境并能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后者为主。人为污染,后者为主。概概 念念24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公害公害(public nuisance)严重的环境污染叫公害。特点:区域性,多为人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叫公害。特点:区域性,多为人为,连续污染,受害人数多,动植物同时受害。连续污染,受害人数多,动植物同时受害。公害病公害病(public nuisance disease)公害病是严重环境污染造成的地区中毒
13、性疾病。公害病是严重环境污染造成的地区中毒性疾病。25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它是由环境污染所引起的疾患。它是由环境污染所引起的疾患。损害健康的环境污染因素复杂。损害健康的环境污染因素复杂。长期陆续发病:远的可能累及胎儿长期陆续发病:远的可能累及胎儿危害后代危害后代也也可能出现急性暴发型的疾病,大量人群在短期内发可能出现急性暴发型的疾病,大量人群在短期内发病。病。公害病在疾病谱中是新病种,有些发病机制至今还公害病在疾病谱中是新病种,有些发病机制至今还不清楚,因而也缺乏特效疗法。不清楚,因而也缺乏特效疗法。26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27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28
14、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一、环境污染及其来源一、环境污染及其来源29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废水废水 生产性污染生产性污染 废气废气 工业性工业性“三废三废”废渣废渣 污水污水 生活性污染生活性污染 粪尿粪尿 生活性生活性“三废三废”垃圾垃圾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EED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POPs)来来源源30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Productive pollutant)1.1.能源大规模使用;能源大规模使用;2.2.资源大规模的开发;资源大规模的开发;3.3.新物质的大规模合成:新物质的大规模合成:现有
15、现有960960万种新的化万种新的化 学物质,人工合成学物质,人工合成200200万种,增加万种,增加10001000种种/年。三大合成(塑料、纤维、橡胶)。年。三大合成(塑料、纤维、橡胶)。特点特点:有组织排放、量大、毒性强、易治理有组织排放、量大、毒性强、易治理31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Domestic pollutant)污水:污水:医院污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生活污水 垃圾:垃圾:成分复杂,含致突变致癌物成分复杂,含致突变致癌物 粪尿:粪尿:主要是生物性污染主要是生物性污染 煤烟:煤烟: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灰尘。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灰尘。19991999年九届人大年九届人大1
16、111 次会议提案:在大城市禁止烧煤。次会议提案:在大城市禁止烧煤。特点:片污染、无组织排放、难治理特点:片污染、无组织排放、难治理生活性三废生活性三废32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随意乱倒的生活垃圾堆积如山随意乱倒的生活垃圾堆积如山33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Other pollutant)交通污染交通污染 噪声污染噪声污染 光污染光污染 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 农药化肥农药化肥34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35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一一)环境污染物的迁移环境污染物的迁移 污染物在空气中迁移污染物在空气中迁移 污染物在水中迁移污染物在水中迁移 污染物在
17、土壤中迁移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 污染物在生物间迁移污染物在生物间迁移36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二二)环境污染物的自净环境污染物的自净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 物因素作用下,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环境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低经过一定时间,环境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低 自净是运用环境自身能力消除污染物的重要途径自净是运用环境自身能力消除污染物的重要途径 环境的自净能力有限环境的自净能力有限环境:结构、状态环境:结构、状态污染物:性质、数量污染物:性质、数量影响影响因素因素37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三、环境污染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
18、排泄三、环境污染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 and excre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吸收吸收分布分布代谢代谢排泄排泄38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肺泡总表观面积大肺泡总表观面积大,壁薄,毛细血管丰富:吸收迅速壁薄,毛细血管丰富:吸收迅速 不经肝,直接进入大循环不经肝,直接进入大循环 肺泡肺泡/血液浓度血液浓度(分压分压)差大,吸收快差大,吸收快 血血/气分配系数大,易吸收入血气分配系数大,易吸收入血 颗粒大小、分散度、溶解度颗粒大小、分散度、溶解度 活动强度、肺通气量活动强度、
19、肺通气量 环境气象因素环境气象因素1.1.呼吸道:气体、蒸气、气溶胶呼吸道:气体、蒸气、气溶胶特点特点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一一)环境污染物的吸收环境污染物的吸收39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污染物经肺吸收与转运模式图污染物经肺吸收与转运模式图胃胃肠肠道道 鼻鼻 咽咽气管支气管气管支气管肺肺 泡泡淋淋 巴巴40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主要经小肠吸收主要经小肠吸收 绒毛增加吸收面积绒毛增加吸收面积600600倍倍 扩散方式为主,也可经载体扩散方式为主,也可经载体 可在肠肝循环过程中反复被吸收可在肠肝循环过程中反复被吸收 pHpH值值 胃肠道内容物多少、排空时间、蠕动状况胃肠道内容
20、物多少、排空时间、蠕动状况 消化道吸收:水与食物中的有害物质消化道吸收:水与食物中的有害物质特点特点影响因素影响因素2.2.消化道吸收:水与食物中的有害物质消化道吸收:水与食物中的有害物质41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主要经表皮,少量经毛囊、汗腺、皮脂腺主要经表皮,少量经毛囊、汗腺、皮脂腺 透过三层屏障透过三层屏障 表皮角质层:阻止分子量表皮角质层:阻止分子量300的物质的物质 连接角质层:阻止水、电解质、水溶性物质连接角质层:阻止水、电解质、水溶性物质 通过脂溶性物质通过脂溶性物质 基膜基膜(表皮与真皮间表皮与真皮间):阻止少数物质:阻止少数物质 不进入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不进入肝
21、脏,直接进入大循环 脂脂/水分配系数水分配系数 易溶于脂、难溶于水、易挥发:吸收少,如苯易溶于脂、难溶于水、易挥发:吸收少,如苯 易溶于脂、水、不易挥发:吸收多,如有机磷易溶于脂、水、不易挥发:吸收多,如有机磷 皮肤完整性皮肤完整性特点特点影响因素影响因素3.3.皮肤吸收:皮肤吸收:水溶性同时具脂溶性环境毒物水溶性同时具脂溶性环境毒物42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二二)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分布与贮存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分布与贮存 器官或组织血流量大,灌注速率高,如肝脏器官或组织血流量大,灌注速率高,如肝脏 化学物与器官亲和力:化学物与器官亲和力:90%铅盐沉积在骨骼铅盐沉积在骨骼 屏障作
22、用屏障作用(血脑、胎盘、血眼、血睾血脑、胎盘、血眼、血睾):甲基汞易通过血脑和胎盘屏障甲基汞易通过血脑和胎盘屏障1.分布:分布:环境污染物通过吸收后,随血液和淋巴环境污染物通过吸收后,随血液和淋巴液分散到全身各组织的过程液分散到全身各组织的过程 非均匀分布非均匀分布43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2.2.贮存贮存(storage)(storage)靶器官:靶器官:多数情况下污染物贮存的部位就是毒物直接作多数情况下污染物贮存的部位就是毒物直接作用部位,称为靶部位(靶组织或靶器官)用部位,称为靶部位(靶组织或靶器官)贮存库:贮存库:化学物含量高,但不显示明显毒作用的部位化学物含量高,但不显示
23、明显毒作用的部位 血浆蛋白血浆蛋白(白蛋白为主白蛋白为主)是暂时贮存库是暂时贮存库 肝、肾、脂肪组织是多数污染物的贮存库肝、肾、脂肪组织是多数污染物的贮存库 硫蛋白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etallothionein)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分布与贮存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分布与贮存44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三三)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转化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转化生物转化生物转化:进入机体的环境化学物,在体液或组织内参进入机体的环境化学物,在体液或组织内参与机体固有的复杂生化过程,使其本身的化学与机体固有的复杂生化过程,使其本身的化学结构发生一系列变化。结构发生一系列变化。45卫
24、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1.1.经肾随尿排出:主要途径经肾随尿排出:主要途径污染物或其代谢物污染物或其代谢物肾小球肾小球被动过滤被动过滤肾小管肾小管解离解离.水溶性水溶性未解离未解离.脂溶性脂溶性被动被动扩散扩散尿尿重吸收入血重吸收入血不易排除不易排除 (四四)环境污染物的排泄环境污染物的排泄46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2.2.经肝、胆通过肠道随粪便排出经肝、胆通过肠道随粪便排出肝脏生物转化肝脏生物转化代谢物代谢物肝肝细胞细胞胆胆 汁汁肠肠 道道随粪随粪排出排出肠肝循环肠肝循环47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3.经呼吸道排出经呼吸道排出气态或挥发性物质气态或挥发性物质(
25、CO、SO2、HS、C4H6)可经肺呼出可经肺呼出以下因素可加速排出以下因素可加速排出血中溶解度低血中溶解度低肺泡分压小:移至空气新鲜环境肺泡分压小:移至空气新鲜环境肺通气量大肺通气量大48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4.4.其他排除途径其他排除途径毛发、唾液、乳汁、月经毛发、唾液、乳汁、月经生物监测指标生物监测指标(生物标记物生物标记物):血液、尿液、呼出气、毛发及脂肪组织等生物血液、尿液、呼出气、毛发及脂肪组织等生物样品中某些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可作为评样品中某些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可作为评价体内该化学物量的生物检测指标,即生物标记物价体内该化学物量的生物检测指标,即生物
26、标记物49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五、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五、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Effect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s to mankind healthy 痛痛病痛痛病铊中毒铊中毒海豹畸形海豹畸形水俣病水俣病50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一一)环境致病因素的健康效应环境致病因素的健康效应Health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pathogenic factors生理反应的异常变动生理反应的异常变动机体代偿状态机体代偿状态生理反应正常范围内的变动生理反应正常范围内的变动患患 病病死亡死亡作作 用用 强强 度度预防
27、医生预防医生临床医生临床医生健康效应谱健康效应谱51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二二)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特点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影响的特点广泛性广泛性(university)多样性多样性(diversity)复杂性复杂性(complexity)长期性长期性(long-term)52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三三)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主要表现形式环境污染对健康危害的主要表现形式水俣病水俣病癌癌 症症胎儿畸形胎儿畸形53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1.1.急性危害急性危害特点特点事故性泄露事故性泄露一次大量排放一次大量排放 不良气候条件、特殊的地形不良气候条件、特殊的
28、地形成因成因常常是事故性排放常常是事故性排放易感人群发病率高易感人群发病率高常为多种污染物联合作用常为多种污染物联合作用54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2.慢性危害慢性危害 1)慢性中毒:水俣病、痛痛病)慢性中毒:水俣病、痛痛病 2)致癌作用(化学、物理、生物因素)致癌作用(化学、物理、生物因素)3 3)对免疫功能影响(免疫抑制、变态反)对免疫功能影响(免疫抑制、变态反 应、自身免疫反应)应、自身免疫反应)55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致癌物分类:致癌物分类:第第1类:类:对人类致癌:对人类致癌证据充分对人类致癌:对人类致癌证据充分
29、第第2类:类:2A类类 对人类很可能致癌对人类很可能致癌 2B类类 对人类可能致癌对人类可能致癌 第第3类:对人类致癌性尚不能予以分类类:对人类致癌性尚不能予以分类 第第4类:对人类很可能不致癌类:对人类很可能不致癌3.3.致癌作用致癌作用56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已确认对人类致癌的物质、混合物及接触环境已确认对人类致癌的物质、混合物及接触环境致癌物质致癌物质 致癌混合物致癌混合物 致癌的接触环境致癌的接触环境 57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常见致癌物质、混合物或接触环境及其癌症部位常见致癌物质、混合物或接触环境及其癌症部位58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常见致癌物质
30、、混合物或接触环境及其癌症部位常见致癌物质、混合物或接触环境及其癌症部位(续续)59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常见致癌物质、混合物或接触环境及其癌症部位常见致癌物质、混合物或接触环境及其癌症部位(续续)60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对人类致癌的辐射及癌症部位或癌症对人类致癌的辐射及癌症部位或癌症 61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致突变作用:致突变作用:引起生物体细胞遗传物质发生可遗传引起生物体细胞遗传物质发生可遗传 改变的作用改变的作用4.遗传毒性遗传毒性突变突变类型类型基因突变:基因突变:DNADNA的碱基组成或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的碱基组成或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染色体畸变
31、: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基因组突变:基因组中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基因组突变:基因组中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致突变性:致突变性:化学物或其他环境因素引起遗传物质发化学物或其他环境因素引起遗传物质发生突变的能力生突变的能力62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某些可引起人类发育毒性的化学、生物和物理因素某些可引起人类发育毒性的化学、生物和物理因素 63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6.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环境毒物对免疫功能的抑制环境毒物对免疫功能的抑制化学物作为致敏原引起机体变态反应化学物作为致敏原引起机体变态反应 少数环境化学物可引起自身免疫反应少数环境
32、化学物可引起自身免疫反应 64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 引起免疫抑制或超敏性反应的部分常见环境化学物引起免疫抑制或超敏性反应的部分常见环境化学物65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7.干扰内分泌功能干扰内分泌功能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能够改变内分泌系统功能,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能够改变内分泌系统功能,从而对整个机体或其后代,或其(亚)群体引起健康而对整个机体或其后代,或其(亚)群体引起健康效应的外源性物质或混合物效应的外源性物质或混合物 66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四四)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1.公害病公害病(public nuisance disease)
33、2.职业病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3.传染病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4.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67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第三节第三节 环境污染的防治环境污染的防治68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是我国我国基本国策基本国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造福人民”。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法69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一)组织措施(一)组织措施 1.1.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严格执法 2.2.卫生监督和卫生管理卫生监督和卫生管理 (二)规划措施(二)规划措施 1.1.城乡建设和改造规划城乡建设和改造规划 2.2.工业企业规划和布局工业企业规划和布局 (三)技术措施(三)技术措施 1.1.改革工艺、综合利用、化害为利改革工艺、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2.2.净化处理净化处理 3.3.制定、完善卫生标准制定、完善卫生标准 环境污染的防治环境污染的防治70卫生学(第7版)第一章 人类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