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会动的线条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三课会动的线条 。 二、教学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从题目上力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 现力, 引导学生在观察、 分析、 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 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用古代敦煌壁画、中外的现代雕塑和摄影作品丰富学 生的文化内涵。 (二)理论依据: 线条是绘画的重要造型语言。用线条造型是人类最早、最简洁的绘画表现形 式。线条是中国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段,是形成国画风格的一个要素。画家笔下的 线条包含着艺术家的情感,以及对所表现物象的理解。 (三)教学思路 1、从
2、题目入手,力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对能动的东西很感兴趣,题 目入手,学生会很想知道线条究竟是怎么动的,但以他们的能力,还不能理解。 因而挑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2、比线条。让学生对比上节课的静态线条作品,我们看到的新的线条作品 与上节课的艺术作品有什么不同。在对比过程中,复习上节课的知识,为本课由 浅入深的教学进行铺垫。 3、赏具有动感的艺术作品。通过欣赏具有动感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不 同线条带来的不 同动感,在欣赏中国作品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的教育。充分体验艺术作品的感染力,练习观察、学会分析、掌握表现方 法,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 4、挑战自己、表现动
3、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表现出具有动感的作品,提 高了难度,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自己?关注学生的不同层次,激励学生自我表 现的热情,可以临摹或自主创作。 5、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度评价。自我展示,相互评价。如你最欣赏的 具有动感的同学作品、有进步的作品、在学习过程中谁和同学合作比较好、谁的 作品既有动感又有创意? (四)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训练,所以他们已具备了 一些基本的美术素养。能够欣赏美术,进行一些简单的评述。但是,这只是初步 的,并没有达到一个高的层次,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这 一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画画有了自己的观点,有了
4、一些个性化的东西。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 养学生线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 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线造型活动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 如何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2、教学难点: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五、教学准备: 运用中国的敦煌壁画飞天 、罗马市的雕塑、画家吴冠中的荷花、凡高的 星月夜 、马蒂思的女像和学生等作品做课件。
5、 六、教学过程: (一) 、温故导入(2 分钟) 1、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画中的线条 ,你还记得欣赏过哪些画家的作品? 2、下面我们来对比马蒂思的女像和黄胄的新疆舞 ,比较一下,这两 幅作品给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马蒂思的女像感觉很静,黄胄的新疆舞感觉人在动,很 热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引发兴趣。通过比 较,让学生感受会动的线条。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10 分钟) 1、为什么黄胄的作品会给人以动感。 因为他表现的是在跳舞的人。 2、黄胄用什么线条表现的动感? 通过用直线表现裙子,让人感觉到舞者在快速旋转,给人以强烈的动感。象 是会动的线条。 (师板书课
6、题) 3、小组欣赏课件上的图片,组织学生讨论。 小组讨论:课件上的图片用什么线条表现出了什么样的动感? 组际交流: 1、直线表现快速移动的事物(如火车、流星等) 2、 曲线表现柔和的事物(如水纹、沙丘等) 3、 折线表现强烈的震动感。 4、 螺旋线表现旋转的事物。 学生汇报,师板书: (1) 快速移动 (2) 柔和 (3) 震动 (4) 旋转 小结:从古至今,艺术作品中常利用富有动感的线条表达作者的感受。 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方式: (1)能否与小组同学合作学习。 (2)能否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线的表现力,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3)能否在画面上用线表现出有动感和一定美感的作业。 8、教
7、学反思 (1)走向自主学习成为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理解教学是课程改革追 求的崭新的教学方式。从这儿也体现出了“授之予渔” 。因此,在教学中,让学 生通过比较和观察,发现线条带给人的动感和不同线条的不同表现。让学生知道 线条不是真的会动,而是带给人动的感受。让学生通过理解线条,而掌握线条的 运用。 (2)教学是对学生精神的引领,它是生活中进行的。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 知识只有跟学生的精神世界发生关联,跟学生的人生经验发生关联,才能对学生 的精神形成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对于我校的三年级学生,他们的知识量有限,搜 寻知识的途径也有限,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观察一些画家和学生 作品,在学生的
8、理解范围内,开阔他们的眼界。这也体现了因材施教。 (3)教师是学生的理解者、课本的理解者,也是自身的理解者。只有教师 自己真正理解了这三方面,才能更巧妙、更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理解知识,而掌 握、而爱学。 (4)学生是理解的主体,包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作者的理解、对教师 的理解和对自身的理解。学生理解是教学根本,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 展,如果学生不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教师就应该 树立 以学生为主体人的学生观,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放权给 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理解知识,体悟人生,从而生成新的意义。在设计 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不同线
9、条的不同动感,学生之间的语言更便 于学生理解,从情感、知识、意义上进行理解。用课件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艺术作 品中会动的线条。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突出教学重点。 4、放课件。 学生观察、体验、感受艺术作品中如何用线条表现动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开阔艺术视野。 5、织研讨。提问:你想用会动的线条画什么? 研讨:如何运用线条使画面具有动感和美感? 6、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学生发言:要动脑筋,巧妙构思,并注意线的粗细和疏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线造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三)学生美术实践活动(22 分钟) 1、上节课同学们的作品画得都不错,下面,我们来挑战自己,在上节课的 基础上,我们来完成一幅有动感的作业,你们行吗? 2、师巡视辅导。 学生作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四)展示评价拓展(5 分钟) 1、组织学生评价。 2、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会动的线条,学会了在生活中去寻找这些 美丽的线条。线条虽然只是一根线,但是在画家和小朋友的笔下,可以组成丰富 的画面,可以装饰美化各种物象。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创作中,大胆使用各种线 条,去表现你们精彩的世界。有信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