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说课稿(含反思).doc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425529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93 大小:35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说课稿(含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3页
2022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说课稿(含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3页
2022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说课稿(含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3页
2022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说课稿(含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3页
2022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说课稿(含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苏教版小学科学六级上册说课稿第一单元 物质的变化1.蜡烛的变化2.铁钉生锈3.制作汽水4.化学家的研究第二单元 遗传与变异5.生物的遗传6.生物的变异7.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第三单元 化石的奥秘8.消失的恐龙9.化石告诉我们什么10.用化石作证据第四单元 探索宇宙11.太阳系大家族12.观察星空13.冲出地球14.探索宇宙第五单元 科技改变生活15.影响人类文明的里程碑16.人造肥料与现代农业17.钢筋混凝土与现代建筑业18.电动机与现代工业第一单元说课稿1.蜡烛的变化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的蜡烛的变化。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

2、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 说教材蜡烛的变化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一课。本课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蜡烛为主要研究对象,进一步探究物质的变化,发现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两大类(不提专业名词)。本课教学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做一支蜡烛。本环节让学生亲手做一支蜡烛,在感受制作快乐的同时,认识到蜡烛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产生新物质。第二部分,先做蜡烛燃烧实验,通过观察干燥的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和白瓷碗底部的变化,认识到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水、二氧化碳、炭黑等新物质

3、。再通过对蜡烛熔化和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比较,认识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如条件允许,可以再做纸片燃烧实验,让学生加深认识)。第三部分,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判断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属于哪一类,加深对物质两类变化的理解,同时意识到物质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已经认识了大量的诸如水、空气、土壤、动植物、天体等物质变化的具体事实,对蜡烛液、固态的变化以及点燃后的变化也有一定的认知,但仅限于感性认知,对燃烧后产生的物质缺乏关注,缺少深层次探究物质变化规律的意识。三、说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搜集物质

4、变化证据,能从蜡烛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科学知识:知道物质变化有两类:有新的物质生成,没有新物质生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物质不断变化。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物质两种变化难点:物质两种变化五、说教学法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1、其中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最后归纳总结。设疑观察(实验)

5、思考总结应用。2、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3、本节课还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理论性的知识: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提高兴趣。)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

6、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获取相关知识,并得出科学结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2、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3、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最大程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六、说教学过程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本第1页的一首小诗:树叶慢慢变色,烛火轻轻摇曳,老

7、屋门上的锁,长满锈斑,诉说着时光一切变化,就在我们的身旁,悄然呈现。2.学生认真朗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写了哪些物体?这些物体发生了什么变化?这首小诗写了树叶、烛火、老门上的锁三种物体。树叶慢慢的变了颜色,烛火慢慢地燃烧,老门上的锁长满了锈斑。3.教师引导:其实我们身边的很多物体都在慢慢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是不是一样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一单元的内容,探索物质的变化。4.这一课,我们先来探索蜡烛的变化。5.板书课题:1.蜡烛的变化环节二、学习新课活动一:做一支蜡烛1.教师引导:你们会做蜡烛吗?下面让我们动手来做一支蜡烛吧。2.出示课本第2页的4幅图片,学生观察这些图

8、片,并读一读相应的文字,初步了解做一支蜡烛所需的材料以及方法。全班交流3.所需材料:蜡块、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烧皿、试管夹、蜡烛模子、棉芯等。4.制作方法:将蜡块切成碎屑。加热蜡屑成蜡油。在模子里放入一根棉芯,将蜡油倒入模子里。等蜡油凝固,蜡烛就制成了。5.教师强调:在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正确的方法,在制作蜡烛过程中,不要用手去触摸烧热的东西,以防止烫伤。6.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按照步骤制作蜡烛,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蜡烛的制作情况,并适当的加以指导。7.全班交流,展示同学们制作好的蜡烛。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发生了哪些变化?蜡烛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经历了由固体到

9、液体再到固体的形态变化。始终没有发生变化的是什么?蜡烛这种物质本身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蜡烛。活动二:做实验,观察蜡烛和纸点燃后发生的变化实验一:点燃蜡烛,观察燃烧后的现象1.教师引导:我们刚刚制作了一支蜡烛,虽然蜡烛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是蜡烛本身没有发生变化。下面我们来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燃烧后的现象。2.出示课本第3页上面三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这三幅插图,并读一读相应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以及实验方法。全班交流3.所需材料:烧杯、抹布、蜡烛、火柴、澄清的石灰水、白瓷碗等。4.实验方法: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内壁的情况。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

10、察烧杯内壁的变化。将一只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烧一会儿,观察它的底部有什么。5.实验注意点:将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时,要用一块干抹布,以免烫手。将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烧的时候也要用一块干抹布,以免烫手。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用火安全。6.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按照步骤进行操作,仔细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制作情况,时刻注意学生的实验安全。7.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时,烧杯内壁会有变化吗?烧杯内壁上会有水雾出现。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时,烧杯内壁上会有变化吗?会有变化,本来透明的烧杯会变得模糊,烧杯内壁上会有一层白色固体出现。将一只白瓷碗放在火焰

11、上方烧一会儿,它的底部会有什么现象出现?白瓷碗的底部会被熏黑了,用手抹一抹,是一层黑灰。8.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在实验中产生了一些新的物质,这些新物质分别是水、二氧化碳、炭黑等。实验二:点燃一小张纸,观察纸的变化1.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点燃一小张纸,看看纸点燃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出示课本第3页点燃纸的实验图片,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了解实验方法。3.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点燃一小张纸,仔细观察纸的变化。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提醒学生燃烧纸张时注意安全。4.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这一小张纸在燃烧前、燃烧时、燃烧后分别是怎样子的?预设:这张纸在燃烧前是白色固体,片状。燃烧时出现红色

12、的火光和黑色的烟雾,白色固体片状慢慢转化为黑色固体,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燃烧后就全部转化成黑色粉末状固体。5.教师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这张纸在燃烧后变成了不一样的物质,同时还发出了大量的光和热。纸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纤维,纸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植物纤维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炭黑,剩下的灰烬大多是植物纤维中的无机盐。活动三:探讨物质的变化分类1.教师引导:通过刚才制作蜡烛的活动,以及燃烧蜡烛和纸张的实验,我们发现物质的变化是不一样的。那么物质的变化又分为哪些类型呢?每一种类别又分别有什么特点呢?2.出示课本第4页上面的一段文字: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

13、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可以表现为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如蜡烛的燃烧。3.学生认真朗读这段文字,初步了解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哪两大类?每一类物质变化都有什么特点?4.全班交流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哪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两大类物质变化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区分的标准是什么?这两大类物质变化的不同之处在于一类是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物质。区分的标准就是有没有产生新物质。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表现为什么现象呢?表现为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者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活动四:下列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1.教师引导:在

14、日常生活中,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在慢慢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又属于哪一类变化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2.出示课本第4页下面的6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这6幅插图,看一看这6幅图中是什么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理由是什么?预设:图片1,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因为盐溶解在水里,只是形态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图片2,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因为烟花绽放时有气体、粉尘产生,伴有发光发热现象。图片3,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水的三态变化只是形态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图片4,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铁水变成钢锭,只是形态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图片5,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因为火柴燃烧产生灰烬,伴有发光

15、发热现象。图片6,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因为石灰石遇盐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3.除了书上列举的这6种现象之外,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的变化?他们又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理由是什么?4.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物质变化并且进行分类说明理由。环节三、课堂总结今天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变化有的是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有的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课后,请同学们观察周围的物质变化,看看他们究竟属于哪一类物质变化。七、板书设计: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蜡烛的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颜色 沉淀 气泡 发光发热

16、没有新物质生成:形态发生变化八、教学反思:首先,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是以课堂和学生为主体的,没有丝毫做戏的成分,是基于课堂,立足于学生的。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整个结课过程都交由学生操作,学生评说,教师只做必要的引导工作。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蜡烛变化的研究认识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种。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使用教材提供的典型物体蜡烛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因为蜡烛在燃烧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现象:一种是形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由固体变为液体,又由液体变为固体,变来变去还会变回来。另一种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当然,本课的实验很多,活动量大,不过大多数都很简单,易于操作,因

17、此我把每一个实验的主动权都交给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经历和体验。个别地方稍嫌不足。比如课堂语言不够精练;细节贯穿略有瑕疵。特别是最后一个环节,结课有些匆忙,另外,评价语言也稍嫌单调,总之,我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始终遵循科学的要求探究,这个要求来设计教学过程。始终将自己放在引导者的角色上,通过与学生的对话,指导学生来展开研究。2. 铁钉生锈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的铁钉生锈。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铁钉生锈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2课。

18、通过本单元第1课蜡烛的变化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物质变化的种类。本课带领学生具体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进一步理解铁钉生锈产生了新物质,并通过控制变量实验,提升学生科学探究水平。钢铁生锈是一个普遍现象,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生产的钢铁大约有1/4被锈吃掉。不仅如此,还会因为设备锈蚀,引起停工停产,产品质量下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铁生锈的原因及防锈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课以学生熟悉的铁钉生锈为例,让学生探究铁钉生锈的过程,明白铁钉生锈的原因,进而理解各种防锈方法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本课教学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以铁钉为引子,让学生用眼看手摸的方法,初步认识铁锈在颜色、光滑度、软硬等方面的特

19、征,知道铁锈是红褐色、比较松软、容易脱落的一种物质。其次, 引导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生锈的铁制品, 从而了解生锈现象厂泛存在及生锈与铁制品所处的环境有关。第二部分,研究铁锈和铁的不同。教材提供了用锤子敲、用砂纸磨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发现铁锈与铁的不同,从而确定它们不是同一物质。第三部分,运用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铁生锈的原因。这部分内容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探究铁生锈的条件,第二个活动是做铁锈生成实验。教材提供了范例,意在引导学生按照科学探究的过程进行,即从提出问题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开始,到作出假设铁在水里容易生锈,然后制定实验方案,在观察现象和交流研讨的基础上,得出结论铁在有水和空

20、气的条件下容易生锈。这个活动非常重要,它不仅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更重要的是落实本单元科学探究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第四部分,教材提供五幅图片,介绍各种防锈方法及蕴含的科学道理。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已经认识了大量的诸如水、空气、土壤、动植物等物质变化的经验和认知,但这些对物质变化的认知大多停留在表面。本单元将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知进一步引向深入,在对蜡烛变化的研究中,学生已经总体认识了物质变化可以分为两类 一种是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另一种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本课要引导学生对铁钉生锈现象的探究,进一步认识产生新物质的变化。铁生锈虽然是学生日常生活

21、中的常见现象,但学生对铁锈的认识非常笼统、模糊。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锈铁制品,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对铁锈和铁进行比较,明确认识铁锈是不.同与铁的一种新物质,从而理解铁生锈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实验设计和探究的能力,在研究铁钉生锈的原因时,要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设计方案一搜集证据一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特别是实验设计过程,要让学生充分交流,积极反思,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实验设计,充分体会合作、交流、分享的重要意义。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持续观察,认真记录实验现象,积极表达分析结果,从而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养成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的科学态

22、度。联系对生活中防锈方法的观察,分析其中的防锈原理,体会关于物质变化的知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积极作用。三、说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对同伴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并会完善自己的方案。科学知识:知道钢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水和空气接触。了解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与防锈有关的科学知识,愿意参与评价。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钢铁生锈的原因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难点:钢铁生锈的原因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五、说教学法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

23、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1、其中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最后归纳总结。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2、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3、本节课还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

24、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理论性的知识: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提高兴趣。)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获取相关知识,并得出科学结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2、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5、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3、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最大程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六、说教学过程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蜡烛的变化,知道蜡烛在燃烧后产生了新物质。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探讨铁钉生锈后的变化。2.板书课题:2.铁钉生锈环节二、学习新课活动一:观察并描述铁钉上的锈1.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铁钉是我们常见的一样东西。铁钉很容易生锈。2.教师相机出事几根生锈的铁钉,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观察并描述铁钉上的锈是什么样子的?3.学生用肉眼或者借助放大镜等工具仔细观察铁钉上的锈,看一看铁钉上的绣是什么样子的。预

26、设:铁钉上的锈呈红褐色,非常松软。生锈的铁钉表面有一层粉末状的红褐色,用手一摸,这些红褐色的铁锈就会粘到手上。铁锈的主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4.除了铁钉上的锈之外,你在日常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生了锈的铁制品?出示课本第5页下面4幅插图,学生观察这些插图,想一想这些图中的什么东西生锈了?预设:图片1中的斧头生锈了。图片2中的铁栏杆生锈了。图片3中的自行车的轮毂生锈了.图片4中的铁锁生锈了。5.学生再列举一些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生锈的铁制品。预设:铁锅、铁锹、破旧机器、报废的汽车、河道中的铁管、沉没的船只等。6.教师相机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生锈的铁制品,学生看一看,了解更多的生锈的铁制品。活

27、动二:研究铁锈与铁的不同1.教师引导:铁生锈了,铁锈和铁一样吗?是同一种物质吗?如果不是同一种物质,那么铁和铁锈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下面我们来比较一下铁锈和铁的不同。2.出示课本第6页上面的两幅插图,学生观察这两幅插图,初步了解比较铁锈与铁不同之处的方法。预设:方法1:分别敲击锈铁块和铁钉,听一听铁和铁锈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之处。方法2:用砂纸摩擦铁锈块和铁钉。3.学生分小组进行研究,使用不同的方法区别铁锈和铁的不同之处。4.全班交流分别敲击铁锈块和铁钉,发现有什么不同之处?分别敲击铁锈块和铁钉,发现铁锈块比较脆,容易断裂。用力敲击铁钉,铁钉除了微微变形之外,没有其他变化。用砂纸摩擦铁锈块和铁钉,

28、发现用砂纸摩擦铁锈块会有红褐色的粉末出现,摩擦后的铁锈块就会恢复原来的金属光泽。用砂纸摩擦铁钉,铁钉没有什么变化。5.讨论经过刚才的比较,你认为铁锈和铁是同一种物质吗?为什么?预设:铁锈和铁不是同一种物质。首先他们的成分不同,铁锈的主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铁的成分就是铁。其次铁是灰色固体,铁锈是红褐色固体。铁锈和铁除了在颜色、光泽、软硬方面的不同外,在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等方面也不不同。铁与潮湿的空气接触就会生锈,铁经过化学变化就会生成铁锈。活动三: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1.教师引导:刚刚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铁和铁锈不是同一种物质,铁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铁锈,那么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呢

29、?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2.在进行实验之前,先请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做出自己的假设。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预设:假设1:把铁放在水里,铁容易生锈。假设2:把铁放在空气中,铁容易生锈。3.出示课本第6页“探究铁钉生锈条件”的实验图片,学生观察实验图片,并且认真阅读旁边的实验资料,初步了解本次探究实验的材料及方法。全班交流4.实验材料:铁钉、试管、蒸馏水、食用油、干燥剂等。5.实验方法:把铁钉放在三种不同的环境中。每天观察铁钉生锈的情况。6.教师指导:这三个试管中的铁钉,实验条件不一样在什么地方?预设: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在有水、有空气的环境里。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在没有空气、只有水的环境里。第三

30、支试管中的铁钉在只有空气、没有水的环境里。7.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说明:这个实验所需的时间比较长,在课堂中不可能得出实验结论。因此教师可以提前一个星期做这个实验,然后把已经产生变化的铁钉展示给学生看一看。而学生在课堂上所做的实验,则要求学生回家每天坚持观察,坚持记录。8.全班交流教师出示盛有铁钉的三个试管,引导学生观察三个试管中的铁钉,看看铁钉生锈的情况,说一说自己看到的现象。预设:第一支试管:在有水、有空气的环境里,铁钉生锈最快,尤其是水面与空气接触的地方,红褐色锈最多。第二支试管:在没有空气、只有水的环境里,铁钉不生锈。第三支试管:在只有空气、没有水的环

31、境里,铁钉不生锈。9.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实验结论:铁在有空气和水的环境里容易生锈。活动四:做铁锈生成实验1.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把铁钉放在有水、有空气的环境里,铁钉容易生锈。那么铁锈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我们继续通过实验来探究。2.出示课本第7页上面的一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及方法。全班交流3.所需材料:细铁丝、量筒、试管夹、烧杯、水等。4.实验方法:将一小团细铁丝塞入量筒底部,倒扣在加水的烧杯中,让量筒内外的水面平齐,记下水面位置。每天观察铁丝的变化和量筒内的水面位置。说明:本次实验所需的时间也比较长,需要学生坚持每

32、天仔细观察铁丝的变化和量筒内的水面位置。在课堂教学上,我们可以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铁锈是是怎样生成的。5.播放铁锈生成的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铁锈是怎样生成的。预设:一般来讲,与环境中的水分和氧气反应,铁金属便会生锈。只要我们把一块铁放在潮湿的地方,放置一段时间,在它上面就会慢慢形成一层铁锈。6.为什么量筒内的水面位置会发生变化呢?铁丝慢慢生锈,量筒内水面略有上升。因为铁丝在潮湿环境中消耗了量筒内的空气,省出的空间被烧杯里的水补充。活动五:生活中的防锈办法1.教师引导:既然铁在有空气和水分的环境中容易生锈,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铁生锈的这一原理来预防铁生锈。2.出示课

33、本第7页下面的5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这5幅图片,想一想在这5幅图片中,人们使用什么方法防止铁生锈?你知道这些方法有什么科学原理吗?预设:图片1、3、4抹油、喷漆、喷釉,都是为了在铁制品表面覆盖保护层,达到隔绝空气和水分的目的。图片2在铁制品表面镀上耐腐蚀的金属,达到隔绝空气和水分的目的。图片5是改变钢铁内部结构,制成不锈钢,增强抗腐蚀能力。3.除了我们书上列举的这5种方法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铁制品防锈的方法?预设:防锈方法有很多,如:将铁锅、刀、勺、铲等晾干或擦去水分。用橡胶或者塑料包裹在铁制品的表面来防止生锈,如:铁丝衣架或回形针用塑料包裹。缝衣针用锡纸包装。在水管漆上沥青,可以在一定

34、时间内防止水管外部的锈蚀。环节三、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铁锈和铁的不同之处,知道铁和铁锈不是同一种物质。通过实验探究了铁钉生锈的条件,知道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很容易生锈。知道人们根据铁生锈的原理想出了很多防锈的办法,运用在生产生活中。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观察我们周围的铁制品,了解这些铁制品的防锈办法。七、板书设计: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铁钉生锈铁:银白色、有光泽、硬、光滑铁锈:暗红色、无光泽、软、粗糙八、教学反思:铁生锈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的变化,学生对此已经有一定的认识。这一课是在学生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目标为了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

35、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与水和空气有关。 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铁生锈的原因。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有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在教学中,我首先用铁质的实物进行导入,让学生说说铁的性质。但是,由于学生的思维受铁锤的限制,并未说出许多性质,未达到很好的效果。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端,最重要的就是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所以我认为如果我将两件工具摆到学生面前让他们进行选择,一个是新的,另一个已经生锈,学生自然会选择新的,然后请他们说出选择理由,效果应该会更好。铁和铁锈是不是同一物质呢?我直接要求观察铁锈,同学们从外观上

36、找出了很铁的性质,但由于我并未要求学生同时观察比较铁和铁锈的性质,所以导致学生在得出结论时有些茫然。而此处我的第二个疏忽就是实验指导上,教师的实验指导是否到位对学生的实验是否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我却在此处忽略了,实属教学失败。在选取材料上我也伤透了脑筋。铁的材料容易找,但是,很多铁制物质都镀上了一层其它金属,这样就容易让人误解铁的颜色是银色,所以我找来一些铁钉。铁锈很常见,可是一般的铁锈都没有锈透,看着已经生锈了,可是无论是导电性还是被磁铁吸引都不成问题。最后我找到了一块全锈的铁,敲打下来后任然可以被磁铁吸引,只是力量较小。我后来查阅资料,了解原因是铁锈里还含有铁。一节课下来,让我明白,

37、老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只有正确的引导,学生才能快速的正确的完成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3.制作汽水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的制作汽水。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制作汽水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三课,本课是在前面总体认识了物质变化的种类的基础上,以自制汽水为载体,通过探究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二氧化碳的现象,进一步认识和巩固物质的变化,通过自制汽水,也让学生逐渐体会到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很多活动其实都是利用了对物质变化的认识,以此激发学

38、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初步认识汽水。通过在炎热的夏天最想做些什么?,引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与汽水有关,通过交流了解汽水的特点,为后面的研究做好铺垫。第二部分,研究汽水中的气体。先让学生观察汽水里面有没有气体,接着让学生思考哪两种物质混合能产生像汽水里那样的气泡,引发学生对气泡产生原因的猜想,最后通过两个探究性实验,发现白醋和小苏打混合能产生气泡,并鉴别出气泡里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从而明白制作汽水的原理。第三部分,自制柠檬汽水。通过介绍制作柠檬汽水的方法,引导学生在有趣的体验活动中,发现制作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发生了什么变化、有没有产生新物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类变化的特征

39、,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变化的奇妙,体验制作的快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品尝的方式比较自制汽水与买来汽水的不同,为后续了解工厂制造的汽水做铺垫。第四部分,探究工厂生产的汽水。通过视频、文字等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工厂制造汽水与自制汽水的不同,知道汽水中含有调味剂、咖啡因、色素、香料等添加剂,明白经常饮用会影响身体健康。第五部分,拓展。通过介绍发现汽水秘密的人,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要善干观察、敢干尝试,并鼓励大家课后继续制作健康美味的汽水。二、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经常喝汽水,他们知道汽水的一些特点,也积累有一定的关干物质变化的经验和认知,但基本停留在表面,并无深入的研究和发现。他们从未想过自制汽水,也没有认真

40、思考过其中发牛了哪些物质变化,审没有意识到汽水是物质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而初步认识的物质变化的种类和特点基础上,重点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作汽水,并能够分辨汽水制作过程中产生了哪类变化。三、说教学目标1.能用实验证明汽水中的气泡是二氧化碳,知道白醋和小苏打混合产生二氧化碳。2.知道制作汽水的原料和方法,学会自制汽水,感受制作的快乐。3.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工厂制造汽水的方法,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汽水的原料和方法。难点:制作汽水的原理。五、说教学法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

41、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1、其中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最后归纳总结。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2、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改进教学

42、方法。3、本节课还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理论性的知识: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提高兴趣。)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获取相关知识,并得出科学结论的探究式学习

43、方法。2、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3、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最大程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六、说教学过程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环节一、初步认识汽水1.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天你最想做些什么?2.学生回答游泳,教师点评但要注意安全,要去正规游泳池吹空调也要适当的运动,不要得了空调病吃冰棍也要控制好量,否则肠胃受不了果汁、西瓜你的生活方式很健康喝汽水汽水是什么?3.(出示雪碧、芬达、可乐)老师最喜欢在夏天喝这种饮料,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汽水(板书汽水)为什么把它们叫做汽

44、水呢?4.学生交流里面有气体(二氧化碳)教师追问喝过汽水吗?喝汽水的时候有什么感觉?5.学生交流爽、有气、很刺激、打嗝。教师追问为什么会感觉很爽很清凉呢?6.学生交流喝完汽水后气体会从口中和鼻中排出,会带走身体里一部分的热量。教师小结难怪喝完会这么爽。环节二、研究汽水中的气体1.今天老师给每个小组也准备了一瓶汽水,观察一下,里面有没有气体?2.学生观察,交流没有,教师追问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生没有看到气泡。3.我们打开瓶盖,再来看看有什么发现?老师提醒大家打开观察的时候要保持安静,学生操作并交流发现有声音(说明什么?有气体跑出来了-气体的流动产生了声音)看到了气泡(哪里?在瓶壁上;说明什么?有

45、气体-气体在水里会形成气泡)。4.老师这里有四种物质(PPT),都是可食用的,哪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也能产生像汽水里这样的气泡?糖白醋能产生气泡吗?(小苏打+醋、小苏打+水、糖+水)。5.学生猜测,每个小组里各有两种物质,分别倒入空杯中混合,我们来看看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适量、仔细观察。6.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7.学生交流发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在一起也能产生气泡,说明它们混合后产生了气体,这个气体是产生的新物质。8.那气泡里的是什么气体呢?如果是二氧化碳,你有办法来鉴别吗?9.科学家发现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我们可以怎么做?10.学生交流,教师补充小结在装有

46、小苏打的锥形瓶中倒入白醋,迅速盖上橡胶塞,导管的另一头插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11.怎么来有序的进行这个实验呢?老师建议小组里分工合作(小组分工合作)。12.30秒钟时间小组里先进行分工。你们准备怎么分工合作?学生交流我们小组准备我做.他做.13.那我们开始鉴别吧。学生实验观察,交流发现澄清石灰水慢慢变浑浊,说明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活动一、自制柠檬汽水1.同学们,制作出了二氧化碳,那能不能来制作汽水了呢?(板书制作)在家里我们一般用柠檬代替白醋,和小苏打产生二氧化碳,小组里想一想,制作这样的柠檬汽水,你们还需要哪些材料?你们准备怎么做?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

47、巡视指导3.还需要什么?水放多少?4.刚才一个小组说还要加点糖,这是为什么(让汽水有甜味)?放多少?要加颜色?(我们可以使用食用色素,比较漂亮,而且是安全的)?放多少?5.教师出示制作方法(PPT)老师给大家提供的材料都是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6.方法都已经知道了,等会边制作边思考以下问题(PPT),完成实验记录表。每一步都要进行观察和思考,观蔡什么?混合后什么发生了变化。思考什么?这个变化有没有产生新物质。7.学生领取材料,开始活动,教师巡视指导8.都制作好了吗?展示给大家看放入物质后有什么变化?有没有产生新物质?柠檬水的味道改变酸没有糖水的味道改变甜没有色素水的颜色改变红没有小苏打水中产生了新物质气泡有。9.我们自制的柠檬汽水味道怎么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科学 > 苏教版(2024) > 六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说课稿(含反思).doc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