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议朗读在儿童阅读中的意义及方法阅读是教育的核心,每一个科目的学习都要通过阅读实现。儿童阅读作为阅读的启蒙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儿童阅读的方式数不胜数,朗读相比较其他阅读方式而言,操作起来较为方便、有效。朗读法,指儿童或家长用自然的气息、清晰而响亮的声音、正确而流畅的读音,把图文念给儿童听的方法。朗读可以通过声音刺激大脑的相关区域,帮助儿童储备听力词汇,为后期的语言输出打好基础。由此可见,朗读者如何有效开展朗读,至关重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何时开始朗读什么时候开始朗读?是大家都很关注的问题。答案是:越早越好。为什么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生在中国的婴儿,家长自出生起一直对
2、婴儿说中国话,当他咿呀学语时发出的字音是中国话的字音。出生在泰国的孩子,家长一直对婴儿说着泰国话,因此当他们学着说话时,语音则是泰国语音。为什么这些犹如白纸一样的孩子后来都学会了自己家长的语言?因为他们从出生起,父母就在“朗读二长时间的语音输入,使婴儿的大脑建立了丰富的词汇储备,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言环境。当家长能给孩子创建一个稳定的朗读环境时,孩子的听力词汇会慢慢丰富起来。所以,越小、越早开始朗读,效果越好。如果时间允许,尽可能多地为孩子朗读。二、如何选择读物因为儿童在成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心智特点,从而使朗读产生了不同的阶段。因此,儿童在不同的朗读阶段,其读物选择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3、为0至2岁的孩子选择的书籍,要有丰富的彩色画面和活泼又童趣的声音,这样才能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进而通过朗读活动刺激孩子的视觉及听觉发育。1岁至2岁阶段,孩子大脑飞速发展,开始利用手、眼、口等尽可能多的方式认识日常生活及环境中的人或物,这个阶段孩子模仿能力较强,对色彩及新奇事物较为敏感。此时,选择读物可以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有关家庭活动及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绘本。重复的、押韵的文字更能激发孩子语言模仿的欲望,因此,简短的儿歌童谣配以彩色图画的韵律绘本有利于满足孩子的需求。3至6岁阶段,孩子的阅读已经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一阶段的读物内容更加的丰富且具有较强的引导性。行为习惯养成、认识自己、和同
4、伴友好相处等内容的绘本都可以成为孩子朗读的素材。小学阶段,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可以从绘本朗读逐步过渡到经典章节短篇小说的朗读。学生四年级时,完全可以开展章节小说的朗读。尤其是中高年级阶段,可以开展专题阅读活动,就是选择同一类型或者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朗读。一般情况下,到小学中年级阶段,儿童已经具备一定的自读能力,随着学习能力的提升,慢慢就不再需要家长朗读,开始主动去阅读。三、如何完成朗读朗读前,朗读者一定要把即将朗读的内容先读一遍,明确哪些地方需要调整语调,哪些地方需要带上动作,哪些地方需要设置悬念,或者内容要缩减、词句要详细解说等等,要做到心中有数。朗读前,选择安
5、静的、舒适的、便于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朗读环境,要给孩子一个调整姿势及心理状态的时间,平稳情绪。确保朗读者能够全面关注到孩子的所有反馈,包括情绪、语言以及神态变化。在教室为学生朗读时,教师要能看到每一个学生的眼睛,随时观察他们是否集中注意力聆听。可以和孩子选择感觉都很舒服的姿势。有关童年最温暖的记忆,就是妈妈或者姥姥把我抱在怀里,听她讲有趣的故事,什么时候睡着的都不知道。亲子共读时,这样的阅读,可以跟孩子畅快地聊故事,不仅让朗读变得有趣,还可以增进亲子感情。也可以给孩子介绍作品的作者、作者的生平趣事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加深孩子对朗读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吸引力,孩子比较喜欢这种简单的仪式感。朗读时
6、,语速要根据文本进行调整,不能太快,也不一定要按照读物上的文本一字不漏的读出来,可以适当地带上动作表演,或者运用夸张的语言区分人物角色,甚至是便于孩子理解的方言都可以。目的只有一个,抓住孩子的心。读到情节比较有趣的内容时,可以问问孩子:“你猜猜他们后来怎么样了?”用以激发孩子参与故事的兴趣,增强孩子的体验感。朗读章节比较长的内容时,可以在有悬念的位置结束,让孩子意犹未尽,调动孩子期待朗读的心理。可以选取文本中比较简单的内容让孩子自读或者默读,这样可以挑战孩子的阅读能力,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朗读后,一定要和孩子就读过的内容进行讨论或游戏,引导孩子发问、自己答疑,也可以根据朗读内容进行相应的实践活动。朗读进行得越早,孩子的语言能力越好;朗读得越多,孩子的词汇量越大。相比较其他阅读方式,朗读便于操作且效果较好。为孩子朗读,就是在帮助孩子建立最初的语言表达习惯,语言习惯一旦形成,表达随机而来。长期的朗读除了扩充听力词汇容量之外,也在引导孩子从“他读”走向“自读”,最终实现独立阅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