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好明天内部资料第 1页共 37页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1.1.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鲁迅的白话短篇小说集(1)呐喊出版于 1923 年 8 月,共收录小说 14 篇: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 故乡阿 Q 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2)彷徨出版于 1926 年 8 月,共收录小说 11 篇: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 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3)故事新编20-30 年代,共收录 8 篇历史小说补天奔月铸剑;理水采薇出关非攻起死一、狂人日记一、狂人日记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
2、”从一问世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通过塑造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揭露了从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的本质。狂人日记的思想内容狂人日记的思想内容在表现“礼教吃人”的同时,还表现了强烈的反抗和变革的精神。狂人对于封建礼教的质疑,体现了大胆怀疑和否定一切的“五四”时代精神。改变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朦胧理想。期望未来,希望能救救孩子。狂人日记的表现手法狂人日记的表现手法冲破了传统手法,通过“狂人”这个特殊形象来实现了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供理解)狂人首先是生活中真实的活生生的狂人,塑造这一形象用了现实主义;其次作品通过“把肉体上吃人”
3、提升到“揭露礼教吃人”,是通过象征主义来实现的,作者巧妙地在狂人的疯话里,用象征、隐喻的手法,一语双关地寄寓了读者完全领悟的战斗深意,还巧妙地在狂人的环境氛围、人物关系中融入了及其精彩的象征性画面,从而使之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二、阿二、阿 Q Q 正传正传1.1.阿阿 Q Q 形象及思想性格形象及思想性格(1)被剥夺的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深受封建观念侵蚀和毒害,带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的特点(2)守旧思想“男女之大防”“剪辫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扭曲的革命观-封建传统观念和小生产狭隘保守意识合成的产物;欺软怕硬(3)精神胜利法(最突出):在实际上常常遭受挫折和屈辱,而精神上却永远优胜,总能得意
4、而满足。是超越国界、超越民族的,被奴役、被压迫民族的共同典型。2.2.艺术风格艺术风格(1)外冷内热:将思想启蒙者的高度热情,在小说中转化为对阿 Q 的痛苦生活、愚昧无知和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转化为对辛亥革命中途夭折的无比痛惜;转化为对于赵老太爷等人的憎恶、鄙视。(2)以讽抒情:讽刺背后处处隐含着作者改革社会重铸国魂的革命热情。(3)形喜实悲:通过阿 Q 种种可笑的行径,未庄人的种种可笑可鄙等一出出喜剧,但在喜剧背后隐藏着悲剧,引发我们大笑时,总有一股无情的力量,把我们的笑变成含泪的笑。3.意义(1)思想:将农民问题和革命问题融合在一起:革命没有真正唤醒群众。(2)社会:画
5、出国人的灵魂,暴露国民的弱点,达到“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效果。(3)历史:长期存在于历史之中,历史的镜子。三、呐喊彷徨的总主题三、呐喊彷徨的总主题揭露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吃人:反封建美好明天内部资料第 2页共 37页(1)封建科举制度“吃人”:孔乙己白光(陈士成,屡次落榜精神异常失足落水)(2)封建礼教“吃人”:祝福明天(单四嫂子,死守妇道,迷信,宝儿死去)(3)封建思想意识、愚民政策“吃人”:药(夏瑜、华老栓)阿 Q 正传(4)“看客”的“吃人”:示众(群像描写,穷极无聊,国民劣根性)(5)封建伦理道德的陈腐虚伪“吃人”:高老夫子(原名高干亭,改字“尔础”,从里到外全都被一层虚假包围着
6、,打牌、看戏、喝酒);肥皂(四铭,对街上的女乞丐起邪念)四、四、呐喊彷徨文学史价值呐喊彷徨文学史价值1.题材(1)农民题材:刻画病态的灵魂,挖掘民族劣根性,以达到思想启蒙,阿 Q 正传;揭示妇女环境的压迫和自身的软弱,祝福(2)知识分子题材:受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白光;以封建卫道士为讽刺对象,高老夫子肥皂;彷徨、苦闷与求索的知识分子,如在酒楼上吕纬甫、孤独者魏连殳、伤逝涓生和子君农民题材小说的思想内容及意义(1)深切同情中国农民的命运,反映农民所遭遇的苦难,批判黑暗的社会现实。(2)真实地反映了农民在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展现了封建半封建农村的落后和闭塞的典型环境;(
7、4)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背景上,展示了农村现状和农民的生活图景,在与中国民主革命的联系中探索农民问题:(5)批判农民的性格弱点,表现他们的愚昧、保守、狭隘,提出了“国民性”改造的问题。2.艺术特征(1)创作方法:开辟多种创作方法,如清醒的现实主义孔乙己、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的结合狂人日记、描绘人物的潜意识弟兄;(2)多样化创作风格:白描、抒情、讽刺、乡土风情;(3)格式:“一篇有一篇新形式”,狂人日记个人独白的日记体、药的插叙,打破中国小说有头有尾、单线叙事的模式;(4)表现手法:选材严,开掘深,依据表达的主题和塑造的人物性格的需要来设置和提炼情节,注意情节的深刻蕴涵;(5)人物塑造:杂取
8、种种人,合成一个;“画眼睛”的方式;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将人物摆在环境中表现。六、故事新编六、故事新编(“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总集)1.1.写作特点写作特点(1)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2)将古人写活。深入开掘与扩展古人性格、精神和心理状态,以“画眼睛”的方式渲染。(3)“油滑”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富于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2.2.小说创作概述小说创作概述一、一、“为人生为人生”派现实小说派现实小说1.现代小说最早的作者还有新潮作家群:汪敬熙:雪夜、一个勤学的学生杨振声:渔家、贞女叶绍钧:这也是一个人、春游俞平伯:花匠在小说创作的技术
9、上是幼稚的,留存着旧小说的写法和情调,但是他们所作每一篇,都是“有所为”而发。这些作品或揭露现实的黑暗,或反映民间的疾苦,或描写身边的琐事,都体现出艺术“为人生”的启蒙主义倾向。2.主要内容:现实、身边。主要代表:文学研究会、未名社、语丝社3.分支问题小说(1)1921 年以后,一些作家沿着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方向,创作的一批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被称为“问题美好明天内部资料第 3页共 37页小说”。(2)某思想特征在于揭示社会问题,批判社会黑暗,并试图提出解决办法。(3)代表有:冰心的斯人独憔悴,叶绍钧的这也是一个人,王统照的沉思等。其他代表作家鲁迅:狂人日记药俞平伯:花匠叶绍钧:这也是一个
10、人隔膜苦菜饭校长潘先生在难中(火灾线下城中三个短篇集。最成功的是对小市民和中下层知识分子灰色人生描写)许地山:命命鸟商人妇缀网劳蛛乡土文学 1923 年普遍受鲁迅乡村题材小说创作的影响(1)内容:对农民悲惨生活的描写、对现实的社会的批判;对民众愚昧的讽刺、对乡村风景的描绘。(2)特点:浓郁的地域风貌特征、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含泪地批判。(3)代表:王鲁彦、许钦文鼻涕阿二石宕、废名浣衣母、台静农红灯、彭家煌陈四爹的牛、许杰赌徒吉顺惨雾、王任叔疲惫者、蹇先艾水葬。二、二、“为艺术而艺术为艺术而艺术”(1)内容:个人的经历和身边琐事,成为“自叙小说”“身边小说”(“自叙传小说”)(2)特征:浓郁抒情
11、性、主体情感色彩强烈。(3)代表作品:郁达夫沉沦、郭沫若漂流三部曲、张资平三、心理分析小说三、心理分析小说郭沫若:残春、叶罗提之墓、喀尔美罗姑娘(最早运用意识流手法描写人物性心理的小说)鲁迅:不周山(补天)叶灵凤昙花庵的春风;上官碧看虹录;许杰萤光中的灵隐、暮春。四、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四、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最突出的革命作家:蒋光赤(蒋光慈),代表作少年漂泊者(客观社会、主观色彩)、短裤党(最早塑造了革命者形象,20 年代文学与下一阶段的过渡作品)五、台湾地区的小说五、台湾地区的小说1.早期代表作:追风她要往何处去、无知的神秘的自制岛、柳裳君的犬羊祸、云萍生的月下。她要往何处去是台湾现代文学史上的第
12、一篇小说。2.奠基性作品台湾文学的的奠基人赖和,被称作“台湾的鲁迅”赖和小说题材(1)日本统治下台湾人民的悲催遭遇,如一杆“秤仔”描写日本警察压迫台湾民众,民众奋起反抗的故事(2)日本殖民统治者的丑恶本质,如不如意的过年(3)传统封建思想的愚昧,如可怜她死了反对封建思想,批判传统旧势力(4)台湾知识分子的苦闷。赖和小说艺术特色(1)艺术:较强的故事性、戏剧性和浓郁的地方色彩(2)语言运用:语言生动、口语化,运用台湾方言。3.3.诗歌创作概述诗歌创作概述一、源头新诗与“五四”白话文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相辅相成。(1)1917 年 2 月新青年发表胡适的白话诗八首(2)1918 年 1 月新青年发表
13、胡适、沈尹默、刘半农的九首白话诗(3)初期白话诗艺术特征:强调“经验”、偏于说理、平实、明白如话,散文化(4)“诗体大解放”:打破五言七言的诗体,推翻词谱曲谱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样做,就怎样做”。二、尝试阶段美好明天内部资料第 4页共 37页胡适的尝试集:1920 年 3 月,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即事感兴)其它作品:刘半农相隔一层纸人力车夫教我如何不想她(比兴);周作人小河沈尹默三弦胡适称“一首最完全的诗”中国新诗社:1921 年,朱自清、刘延陵、叶绍钧、俞平伯组织,是“五四”文学革命后的第一个新诗社团,出版了第一本诗歌刊物诗月刊。朱自清:
14、1922 年长诗毁灭更贴近诗人“丢去玄言,专崇实际”人生现实三、浪漫新诗郭沫若女神为诗坛开了浪漫的新风,出版于 1922 年。四、湖畔诗人和小诗(1)湖畔诗人: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于 1922 年成立于杭州,出版诗集湖畔。歌唱大自然的清新美丽和友情、爱情的纯贞。(2)小诗:“流行的一行至四行的新诗”(受周作人译的日本短歌、俳句和郑振铎译飞鸟集影响)。如:冰心繁星(第一本诗集)、春水感兴、托物喻理、借景抒情五、冯至(1)20 年代初:抒情。诗集昨日之歌。鲁迅称其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2)20 年代末:叙事,受歌德、席勒叙事谣曲的启示。诗集北游及其它。朱自清称其“叙事诗堪称独步
15、”。(3)冯至诗歌的浪漫主义气息,来自于德国,受到了德国诗人海涅还乡集的影响。参加过浅草社。抒情诗感情深沉含蓄;手法上平淡见奇巧,哀婉清丽;形式上语言明净,大致押韵,有整饬美而不严律一整。六、新月诗派、象征诗派4.4.戏剧创作戏剧创作概述概述1.概述(1)春柳社:1907 年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和排演的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是中国现代话剧的最初萌芽。(2)民众戏剧社:1921 年 3 月,汪忠贤、沈雁冰、郑振铎、陈大悲等发起成立,1921.5 在创办了第一个专门性戏剧杂志戏剧周刊,主张“为人生”、“爱美剧”。(3)上海戏剧协社:1921 年,欧阳予倩运动力洪深卖梨人,也主张“为人生”“爱美剧”(
16、4)南国社:田汉领导创立的综合性艺术社团,以戏剧的成就与影响最大。(5)其它:辛酉社、人艺戏剧专门学校、北平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民众戏剧社1921 年,由汪仲贤、沈雁冰、郑振铎、陈大悲等人成立,创办了戏剧,这是以新的形式最早出现的一个专门性戏剧杂志。他们对堕落的文明戏进行猛烈的抨击,强调戏剧反映时代、人生的功利主义,提倡“写实的社会剧”。他们还提倡“爱美剧”,即“非职业”的业余演剧,以摆脱商业化倾向,进行严肃的艺术创作。爱美剧(1)1921 年初,汪仲贤、陈大悲等组成的民众戏剧社,与应云卫、欧阳予倩等组成的上海戏剧协社,着力提倡“爱美好明天内部资料第 5页共 37页美剧”。(2)“爱美剧”,即
17、“非职业”的业余演剧。它针对文明戏的堕落,力求摆脱商业化倾向,进行严肃的艺术创造。(3)主张戏剧表现时代、人生,并重视舞台实践、剧场组织工作以及剧本的创作与改编,促进了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2.问题剧问题剧是 20 世纪 20 年代“五四”文坛上出现的一批借鉴易卜生的戏剧类型,往往以历史题材来影射现实,出现了一大批以胡适的终身大事为代表的“娜拉”型戏剧作品和“出走型”戏剧人物。其他代表:欧阳予倩泼妇回家以后;余上沅兵变;张闻天青春底悲哀历史剧(以历史题材影射现实):郭沫若三个叛逆的女性(1923卓文君王昭君、1925聂莹)。郭沫若是诗人写剧,奔放的热情、大胆的形象、优美的语言、动人的抒情,构成了
18、其戏剧浓郁的诗的意境。3.写实的社会剧描写社会现实,反映真实人生代表作:蒲伯英的六幕剧道义之交四幕剧阔人的孝道(上流社会虚伪的道义和孝道);陈大悲良心爱国贼等,多表现革命党人的蜕变,伪君子的卑劣,官僚家庭的丑闻,军阀混战的灾难,妓院的陋习和妇女的悲惨命运;4.话剧突出代表(1)洪深处女剧作:卖梨人代表剧:赵阎王、少奶奶的扇子(根据英国剧作家王尔德的名作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改编的。)取得成就最大。贡献:建立了正规的排演制度。(2)丁西林第一部独幕喜剧:一只马蜂,显露了出众的幽默才能和高度喜剧艺术技巧代表剧作:压迫、终身大事、兵变。5.5.戏剧创作戏剧创作田汉田汉田汉,原名田寿昌。1924 年创办南
19、国,开展南国戏剧运动。1921 年与郭沫若、郁达夫等筹组创造社。1.代表作20 年代最有影响的剧作:获虎之夜名优之死(刘振声)30 年代:抗日救亡主题:回春之曲抗战爆发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戏剧运动丽人行新中国成立后:传统戏剧改编关汉卿2.艺术特色(1)追求从内心出发,表现“灵的世界”,具有感伤情调(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溶为一炉、交互辉映。包容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唯美主义、感伤主义等特质。塑造了艺术家形象系列和漂泊者形象系列。(3)结构巧、戏味浓。(4)语言凝练、简洁,个性化,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塑造。6.6.3030 年代文学概述年代文学概述19281937,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二个十年,统称为 30
20、年代文学转折点是 1928 年新文学队伍发生的新的组合以及随之开始的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和论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原因(1)政治上:要求无产阶级在文学上提出自己明确的口号,宣传自己的文艺主张(2)国际上:国际无产阶级文学对中国文学界的影响(3)组织上:大革命失败以后,大批原来参加实际革命工作的知识分子汇聚上海。(4)思想上: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国际无产阶级文学思潮的影响。1.基础美好明天内部资料第 6页共 37页首先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发起创造社 VS 鲁迅、茅盾鲁迅:肯定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提出要重视艺术特性茅盾:主张描写小资产阶级的生活和苦闷蚀三部曲。批评创造社有革命热
21、情而忽视艺术性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1)时间地点:1930 年 3 月在上海成立,1936 年解体。(2)成员:鲁迅、田汉、郭沫若、茅盾、郁达夫、林语堂、冰心、丁玲、胡风、冯雪峰、蒋光慈、冯乃超等。(3)纲领:站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战线上、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4)会刊新诗歌。刊物有:北斗文学月报文学导报前哨(5)主要活动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和传播。瞿秋白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周扬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第一次向国内介绍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自觉加强与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设立国际文化研究会;介绍苏联文学与进步的西方作家的作品
22、。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民族文学、大众文学、西方文学的批判继承。鲁迅“拿来主义”积极开展创作。丁玲、鲁迅、茅盾、张天翼等(6)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时间:1935 年“一二九”运动爆发论争双方:左翼作家周扬、郭沫若等提出的“国防文学”胡风、冯雪峰为补救其不足,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鲁迅:两个口号并存论我们现在的文学运动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结果:1936 年 10 月,鲁迅、郭沫若、巴金、冰心、林语堂等联合发表了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言论自由宣言,标志新形势下文艺届开始了统一战线的筹建。3.30 年代的创作具有鲜明的特点(1)文学内容:挖现实运用科学的社会理论(如茅盾等左翼作家),剖析
23、中国社会。由文化层面(如老舍和京派作家)批判社会、探究人生。题材涉及中国社会各阶层生活,尤其是底层人民。都市文学兴起。(2)文学形式:巅峰期长篇叙事文学,特别是长篇小说形式日趋成熟;抒情小说、戏剧、诗歌、散文都有长足发展。(3)创作方法:大融合现实主义成为主流,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不可忽视;文学理论批评,呈多元发展态势。4.台湾新文学特点(1)受世界性的左翼文学思潮及日本左翼文学和大陆左翼文学的影响,台湾新文学在 30 年代出现了追求文艺大众化的倾向,无产阶级文艺开始兴起。表现为:叶荣钟南音号召知识阶级“向前到民间,到农村去,到乡里去。”1934 年成立了“台湾文艺联盟”以实行文艺群众化为进取目
24、标。(2)乡土文学的观念在台湾新文学中成为重要的内容。代表文章:黄石辉的怎样不提倡乡土文学和再谈乡土文学;郭秋生建设台湾白话文一提案建设台湾话文(3)出现了专业的文学杂志和文学社团。这一时期的社团主要有“盐分地带派”和风车诗社。5.香港新文学1928 年第一本新文学杂志伴侣创刊。1929 年香港的第一个文学社团“岛上社”成立。美好明天内部资料第 7页共 37页7.7.茅盾茅盾概述概述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中国现代知名作家及文学评论家。1.主要作品1927 大革命失败,迷惘和痛苦、矛盾复杂心态发表论文从轱岭到东京及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短篇小说集野蔷薇代表作有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
25、冬)林家铺子腐蚀(日记体,赵惠明)虹等。还有散文白杨礼赞、卖豆腐的哨子2.茅盾的创作成就(1)茅盾小说创作的最大特点是关注时代的风云变幻,表现出时代风采。多选择表现社会的重大题材,侧重对社会作全景式摹画;(2)结构恢弘阔大,具有纵横捭阖的宏大气势。包含着较强的理念,显示出对社会的冷峻深刻的解剖力。但有时也会导致其作品艺术性、形象性的不足;(3)遵循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客观地描写和再现现实生活;(4)茅盾的创作成就为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茅盾的影响下,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了一批追随其创作风格的作家,茅盾和这些作家的创作被文学史家称为“社会解剖派小说”。8.8.巴金巴金概述概述“巴
26、金”是他发表小说灭亡时开始使用的笔名。思想最先受俄国克鲁泡特金(无政府主义思想)政论告少年和廖抗夫剧本夜未央的影响1.中长篇作品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军阀孙传芳统治下上海,杜大心“恨人类”绝望)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革命者“生活教科书”)雾雨电火(一、二)死去的太阳憩园寒夜第四病室2.短篇小说(1)较有特色,反映外国人民的生活(巴金独特贡献)。复仇集沉默集电椅集光明集。攻击资本主义制度中丑恶、不合理现象,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亲切友谊。(2)反映国内各阶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的反抗斗争。将军集抹布集(3)童话,现实的象征,映射现实生活或表达“革命”主题。长生塔艺术特点(1)创作偏重于感情
27、的宣泄,多“用第一人称写小说”;(2)注重对人的心灵的探索,从人的心理的角度来透视社会,注意人的复杂性格,不作简单好人坏人的伦理判断;(3)结构上,由一个说故事的主人公来对读者娓娓长谈,有时大故事里套小故事,或几个似乎互不相关的故事互相交织。9.9.老舍老舍概述概述老舍,生于北京,满族(正红旗),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1.代表作品(1)英国、新加坡时期:长篇老张的哲学“钱本位”市侩哲学、拆散两对年轻恋人赵子曰“天台公寓”大学生,卑微心理、空虚灵魂。李景纯:正义感上进心二马中英国民性比较,鞭挞旧势力对新事物的扼杀,新生力量的挣扎共同特色:北京市民为观察视野,透视民族心态,批判国民劣根性,讽
28、刺与幽默的笔调猫城记:借猫人讽人,愚昧、麻木、苟且偷生的国民性,被“矮人”灭绝(讽刺国民党统治、批判半殖民地半封建)离婚:官场腐败、张大哥是庸俗无聊的代表,性格形成的揭示。(创作思想新高度)(3)新中国成立前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鼓书艺人;中篇我这一辈子月牙集;长诗剑北篇美好明天内部资料第 8页共 37页鼓书艺人:在美讲学期间写成,底层社会,抗战时期;方宝庆、唐四爷的痛苦与抗争(对小人物:同情、批判觉醒、抗争)短篇小说:月牙儿微神断魂枪柳家大院黑白李上任月牙儿母女沦为暗娼,散文诗笔法,诗意象征2.老舍的地位(1)北京市民文化表现者和批判者。老北京下层市民生活和习俗,浓郁地域特色。对民族传统文化反思、
29、批判。(2)现代文学史最有成就的幽默小说家。以悲喜剧相交融、讽刺与抒情相渗透,语言的机智与哲学的观照相统一。(3)语言大师。使用纯熟地道北京方言,文字俗白、简练而富有表现力。10.10.沈从文沈从文概述概述始终称自己为“乡下人”。“京派小说”代表作家、“文字魔术师”代表作品:1925 年发表第一篇小说福生1926 年出版第一个创作文集鸭子代表作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八骏图新与旧月下小景阿黑小史湘行散记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两大题材(1)湘西人生:以都市人的眼光进行批判,提取未被现代文明浸润的人生形式,理想化的状态、生命的活力、野蛮的愚昧。如:龙朱媚金豹子与那羊神巫之爱月下小景(以民间传
30、说和佛经故事铺衍成篇);边城柏子萧萧灯丈夫(展示乡下人性格特征)。(2)现代都市人生:以乡下人的立场进行审视,人性的病态。如:八骏图绅士的太太或人的太太某夫妇大小阮有学问的人焕乎先生一日的故事3.创作方法(1)善用微笑表现痛苦,擅长描绘田园牧歌式的爱情(2)散文化的特征,拒绝结构化、戏剧化;以散文的笔调描写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契合”(3)融写实、记梦、象征与一体。(4)语言古朴简峭,古文、白话、湘西方言融为一体,“文字的魔术师”。11.11.曹禺曹禺概述概述曹禺,原名万家宝,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现代中国最杰出的的戏剧家“中国的莎士比亚”。雷雨(1933 年)日出、原野等问世,标志着中国现代话
31、剧艺术的成熟。1.曹禺戏剧特点/成就(1)悲剧意味,不仅是命运悲剧,也是社会悲剧(2)揭露黑暗,表达对光明的向往(3)“复杂原始的情绪”与社会理想融合,对原始生命力的肯定、赞美(4)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与复杂性(5)强烈的戏剧性(6)重视锤炼戏剧语言戏剧悲剧意味(1)在戏剧场景背后设置没出场的神秘“力量”在制控和摧毁剧中人。(2)是命运悲剧,也是社会悲剧。揭露黑暗现实、控诉社会罪恶,阶级矛盾。(3)表现了“五四”时代精神,注入了他的社会理想,发动对现实的批判。(4)揭露黑暗的同时表达对光明的向往。人物性格刻画(1)不是公式化概念化,而是多侧面多层面的性格内涵,性格丰富“圆型人物”。(2)真实而多侧
32、面地描写血肉丰满的人物性格,肯定正当个人要求,颂扬符合传统美德或时代精神的个人品质,揭示内心的美好,剖析灵魂弱点与局限。(3)远超简单化概念化的模式,丰富复杂性格特色,丰富内涵、咀嚼不尽的“魅惑力”。剧作强烈的戏剧性(1)扣人心弦的情节冲突,内在的情感波澜的激荡起伏。雷雨美好明天内部资料第 9页共 37页(2)人物自身的内在冲突和内在情感的波涛汹涌。北京人三人陷入情感旋涡(3)设置精彩的抒情场景。日出陈白露对逝去青春的回忆。戏剧语言特色(1)剧中人台词,发自内心深处,有鲜明性格特征,随剧情、性格的发展而变化。雷雨 周朴园语言基调是肯定短促,带命令口吻。(2)准确生动表现剧中人在特定情境中的内心
33、情感,有丰富潜台词。12.12.曹禺曹禺雷雨日出雷雨日出一、雷雨1.主题思想(1)在一天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两个舞台背景内集中表现出周、鲁两家三十年来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在一个雷雨之夜所发生的人物悲剧。(2)揭露了周朴园封建专制家庭的罪恶,鞭挞了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黑暗社会,批判了封建专制与虚伪道德。主要人物:周朴园、侍萍、周萍、繁漪、周冲、鲁大海、四凤、鲁贵2.人物形象塑造(1)周朴园:带有封建性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雷雨悲剧的罪魁元凶。专横暴戾、摧毁一切个性、尊严和自由。繁漪冷血、绝情、虚伪。侍萍、鲁大海保有人性对于爱的存在。(侍萍)(2)繁漪:“雷雨”的性格,自由与封建矛盾压迫下的牺牲品
34、。渴望爱与自由的新女性,却生活在封建的束缚中。“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雷雨”似的性格3.艺术特色(1)独特的结构艺术。结构上采用了“回溯法”,使结构凝练、情节紧凑、矛盾集中。在处理戏剧冲突时,采用的是网状结构类型,即在全剧中设置一个主要情节线索。剧作还善于运用有关情节结构的多种技巧,如对重点与穿插、期待与悬念、发现与陡转等。(2)具有丰富潜台词和充分个性化的戏剧语言。不仅注意戏剧语言的个性化,而且讲究语言的动作性。(3)追求戏剧的诗意。雷雨般的作家的热情与雷雨这一自然界的形象浑然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诗意的人物和诗意的语言也增强了全剧的诗意。二、日出1.思想主题:是一部
35、社会悲剧。它展示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损不足以奉有余”的都市生活图景。对现实的提示和剖析更加深刻,暴露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表达对旧制度势不两立的彻底批判态度,也表达出他戏剧审判创造中对“日出”的憧憬。2.人物形象陈白露的复杂性格及形象意义是半殖民地大都市中的交际花。追忆年轻时的青春纯洁,厌恶现在的生活;又离不开奢靡的社会自己无力自救;却很热心拯救下层人民。意义:揭露了金钱物欲世界对人性的异化、扭曲。3.结构特色(1)矛盾冲突的生活化。结构上采用横断面的描写方法从多个侧面来表现社会生活。(2)矛盾冲突和生活画面虽然分散,但有其内在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是由内在的批判“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制
36、度的“观念”和外在的串缀全剧的串线人物去达到的。(3)采用暗场处理的方法,对戏剧结构起辅助作用。未出场的金八,作为始终牵制着场上人物命运的阴影,在结构上也成了各种事件的一条潜在的连缀线;而反复出现的打夯工人的歌声,构成一种氛围,客观上也起到了对全剧节奏的协调作用,增强了戏剧的整体感。13.13.小说创作小说创作概述概述群体性出现的 30 年代小说作家美好明天内部资料第 10页共 37页(1)左翼作家群:蒋光慈、胡也频、柔石、丁玲;张天翼、沙汀、叶紫、吴组缃(2)东北作家群:萧军、萧红、端木蕻良(3)京派作家群:沈从文、废名、萧乾(4)新感觉派作家群: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5)独立作家:叶绍钧
37、、王鲁彦、王统照、许地山、巴金1.左翼作家群初期:以文学为革命呐喊,热衷“革命加恋爱”主题。缺少真情实感,公式化概念化。如蒋光慈野祭冲出云围的月亮丽莎的哀怨咆哮了的土地(后改名为田野的风);洪灵菲、华汉、柔石、胡也频。左联青年作家:张天翼、丁玲、叶紫、吴组缃。(沙汀、艾芜)2.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创作了一批反映东北人民的生活与斗争的文学作品,组成一幅苍凉沉郁的关外地域史诗,作品有浓烈的乡土气息。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端木蕻良、骆宾基、舒群、白朗、罗烽等,多数都加入了左联。代表:(1)萧军:代表作八月的乡
38、村(2)萧红:这时期的代表作是被鲁迅称为表现了“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生死场,40年代她又创作了后期代表作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和短篇小说小城三月,以独特的诗化小说风格奠定了其文学史地位。3.京派作家群(“北方作家”派)主要是指 20 年代末期至 30 年代,文学中心南移上海之后继续滞留北京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当时亦称“北方作家”派。“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风格。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等。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作家作品(1)沈从文
39、:边城、三三、丈夫;八骏图、绅士的太太(2)废名:莫须有先生传(3)老向:庶务日记、黄土泥、民间集(4)萧乾:短篇集篱下集、栗子(5)芦焚:短篇集谷、里门拾记、落日光4.“新感觉派”作家群(“心理分析派”)30 年代以文学工场、无轨电车和现代等杂志为主要阵地从事小说创作的一批作家。受西方新心理主义和日本的新感觉派的影响。第一次用现代人的眼光打量上海,并注重表现人物的心理感觉,多用象征和暗示的手法,所以又称为“心理分析派”。代表作家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作家作品(1)施蛰存:成名小说集上元灯;真正体现“新感觉派”的小说集梅雨之夕;现实主义兼心理分析短篇小说集善女人的行品小珍集;春阳(2)穆时英
40、:“新感觉派的圣手”和“鬼才”。南北极写实手法表现城市黑社会、下层流民生活;繁华都市和都市人的精神危机公墓上海的狐步舞牡丹白金的女体塑像(3)刘呐鸥:短篇集都市风景线5.独立的小说家巴金、叶绍钧、王鲁彦、王统照、许地山、李劼人叶绍钧出版于 1930 年的长篇小说倪焕之在广阔的历史背景当中书写知识分子的历史道路,被茅盾赞誉为“扛鼎之作”,他的多收了三五斗是 30 年代反映当时中国农村“丰收成灾”现实的名篇之一。美好明天内部资料第 11页共 37页王鲁彦的野火(后改名为愤怒的乡村)、王统照的山雨、许地山的春桃、李劼人的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等。王统照山雨;许地山春桃;李劼人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6
41、.台湾小说创作代表:杨逵(1905-1985),本名杨贵,台南新化人主要作品:小说送报夫(杨君)、模范村、泥娃娃、萌芽、吴医村、春光关不住、散文智慧之门将要开了14.14.小说创作小说创作丁玲、张天翼丁玲、张天翼一、丁玲左翼作家1.小说内容(1)女性题材。“自叙传、血泪书和忏悔录”莎菲女士的日记日记体中篇小说,心理描写细腻真切。莎菲是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寻觅人生意义却找不到出路,鄙视世俗却陷入纵情声色中。投射了知识青年身上反抗而病态的时代阴影,激进青年在革命低潮中陷入苦闷彷徨的真实写照。我在霞村的时候(贞贞)表现特殊经历及美好追求的女性与保守卑鄙环境之间的冲突。在医院中(“陆萍”在共产党区域提
42、出反对专制、愚昧、保守、落后等小生产习气)向往革命从上海到延安的青年医生“陆萍”的见闻感受与环境的矛盾冲突,批评不尊重知识与人才的弊病。(2)政治题材知识分子题材:韦护一九三年春上海工农斗争题材:田家冲水土改题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艺术性(1)在于真实地反映了土改斗争中农村生活的复杂性,暖水屯有着明晰的阶级分野。(2)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3)善于深入细致地刻画人物心理的艺术特长。(4)不足:存在着个别人物(如黑妮)形象的刻画不够扎实及小说语言的芜杂等缺点。主要人物:钱文贵、张裕民二、张天翼左翼作家1.华威先生中的主人公形象分析(1)不学无术、庸俗浅薄而又自命不凡、刚愎自用,有着
43、极强的权力欲和统治欲。(2)把一个党派的狭隘礼仪和个人私欲凌驾于抗日之上。(他每天忙于出席各种会议,插足各种抗日活动,并不是真正地为了抗日,而是要人们“认定一个领导中心”)(3)这一人物形象不仅在当时是对一种社会政治现象和人物类型的有力揭露,而且客观上也表现出历史预见性。15.15.诗歌创作诗歌创作概述概述三大潮流一、政治抒情诗:革命情怀,抨击国民党、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口号鼓吹式诗歌。后期创造社(郭沫若诗集恢复)和 太阳社(蒋光慈、钱杏邨、殷夫)殷夫“红色鼓动诗”,诗集孩儿塔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诗集,优秀作品有别了,哥哥血字议决一九二五年的五月一日鲁迅白莽作序中对其诗歌有高度评价“左联”穆木
44、天、杨骚、蒲风、任钧成立“中国诗歌会”;文艺大众化;粗浅、口号式。蒲风:最有代表性(诗集茫茫夜摇篮曲。表现工农大众生活斗争,突出革命鼓动作用)二、唯美诗歌:为艺术而艺术,表现自我。后期新月派:徐志摩、林徽因、卞之琳“技巧、格律”现代派诗歌:戴望舒、施蛰存、何其芳、金克木、卞之琳、林庚、徐迟、李白凤;“象征、多义、朦胧”。三、乡土诗歌:技巧与政治并重,反映农村题材。田间未明集中国牧歌中国农村的故事;美好明天内部资料第 12页共 37页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臧克家,被称为“农民诗人”和“乡土诗人”“泥土诗人”16.16.诗歌创作诗歌创作戴望舒戴望舒戴望舒,原名戴梦鸥,“现代诗派”的代表性诗人。因雨巷
45、被称为“雨巷诗人”。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等。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叶绍钧)诗歌特点(1)注重表现诗人所敏锐感受到的或朦胧或明朗的“诗情”(2)长于情绪的细腻体味而淡于激情的直接抒发(3)摆脱外在形式的束缚,采取散文化的自由表达方式(4)侧重借鉴并娴熟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象征、隐喻、通感、移情等表现手法(5)抗战以后诗歌的思想内涵更加具有社会性,情绪激昂,风格自然、明朗,写实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17.17.诗歌创作诗歌创作臧克家臧克家第一部诗集烙印,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其他:罪恶的黑手运河自己的写照艺术特点(1)30 年代:农村的生活面貌及农民
46、的苦难命运。“农民诗人”“乡土诗人”(2)“坚忍主义”的人生态度,切实、冷静又严肃的现实主义精神(3)凝练集中,篇幅简短,却有很大容量(老马8 行,66 个字)18.18.散文创作概况散文创作概况1.特点(1)专门的散文刊物相继刊行论语人间世新语林太白水星芒种杂文宇宙小文章文艺风景中流(2)大型文学专刊较大篇幅开辟散文随笔专栏文学现代文丛作家光明等(3)报刊大力扶持杂文、小品创作:文学现代文学季刊文丛作家光明申报自由谈中华日报动向大公报文艺等(4)各书店竞相出版散文专辑,编选散文丛书。2.多种文体并行老一辈散文作家:鲁迅、茅盾、冰心、朱自清、周作人、林语堂、沈从文、丰子恺、郁达夫、叶绍钧、俞平
47、伯、瞿秋白、郑振铎、王统照、王鲁彦。新一辈散文作家:巴金、何其芳、萧红、丽尼、陆蠡、柯灵、萧乾2.多种文体并行议论性散文、报告文学、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哲理散文、游记散文等美好明天内部资料第 13页共 37页19.19.戏剧创作概况戏剧创作概况1.左翼戏剧运动的蓬勃展开(1)1929 年 11 月,沈端先、郑伯奇、冯乃超、钱杏邨等在上海共同发起组建上海艺术剧社,旗帜鲜明地提出发展“新兴戏剧”,即“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冯乃超、龚冰庐合编的阿珍。(2)1930 年成立的“中国左翼剧团联盟”,“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洪深:农村三部曲(农村生活、农民抗争)香稻米“谷贱伤农”“丰收成灾”,导致农民破产
48、青龙潭农民在经济衰败中挣扎的愚昧和迷信五奎桥地主阶级、农民尖锐矛盾集中在一座桥上,拆桥和护桥的矛盾:阶级压迫和农民抗争的“时代性”。农民带头人“李全生”(3)30 年代中期,由于民族矛盾上升,左翼戏剧家提出“国防戏剧”。夏衍的赛金花曾被称为“国防戏剧的力作”,继之又有他的都会的一角田汉的回春之曲,再有如走私咸鱼主义(洪深执笔),汉奸的子孙(于伶执笔),我们的故乡(章泯执笔),放下你的鞭子2.革命根据地里的“红色戏剧”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在红军中开展的演出,后来推广到在根据地翻身农民中演出。多为真人真事,起到宣传效果。3.熊佛西主持的“农民戏剧实验”曾有“南田(汉)北熊”之说的熊佛西 19
49、26 年离美归国,主持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代表作屠户牛过渡。描写农民苦难中,同情农民,憎恶地主恶霸。美好明天内部资料第 14页共 37页4.鲜明的阶段性特征(1)剧作家大量涌现,戏剧创作水平大幅度提高。(2)戏剧与现实的关系更为直接和密切。(3)现实主义戏剧的主流地位开始确立,现代派戏剧思潮的影响逐渐削弱。20204040 年代文学概述年代文学概述1.概述三个区域:国民党统治区国统区文学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解放区文学日伪统治下的沦陷区(包括“孤岛文学”时期)沦陷区文学孤岛文学(1)1937.111941.12,上海的文艺工作者利用租界的有利条件,在“孤岛“继续进行文艺创作和抗敌活动。(2
50、)孤岛文学最有影响的是杂文和戏剧,代表作家有唐弢、柯灵、王任叔(巴人)以及于伶、阿英等。2.三个阶段(1)抗战初期(1937 年 7 月1938 年 10 月)整个国家体现出高昂的抗战热情,文学也呈现出团结、奋发的面貌。重要事件:1938 年 3 月 27 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形成了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容:关心、反映战争,歌颂战争英雄。特征:以文学为抗战服务。风格:英雄主义、昂扬乐观的气息。文学体裁:通俗化、小型化、轻型化。例如:速写化的小说、墙头诗、朗诵诗、传单诗、街头剧、报告文学。(2)抗战中期(1938 年 10 月1944 年 9 月)表现出历史文化反思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