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峡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郦道元基本信息,了解水经注相关的文学常识。2.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熟读成诵。3.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养成积累常用文言实词的习惯。【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熟读成诵。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养成积累常用文言实词的习惯。【教学难点】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熟读成诵。【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同学们,你们留意过10元纸币吗?我国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10元纸币的背面印的就是三峡风光,让我们通过一个短片了解一下三峡吧。老师播放PPT中的视频资料。三峡风光历来为人称颂,今天让我们跟
2、随郦道元,一起去欣赏一番吧。设计意图:视频导入,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二、夯实基础1.郦道元简介郦道元(约470-527),北魏地理学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郦道元曾随北魏孝文帝巡视北方各地,因官职之便,得以游历黄淮地区。他一生勤于读书和著述。魏书中说:“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为七聘及诸文,皆行于世。”但除水经注外,其余著作都已亡佚。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郦道元的基本信息,拉近学生与郦道元之间的距离;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2.水经注简介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水经所作的注文。水经全书1万余字,郦道元的水经注则有
3、40卷,全文超过水经20余倍,涉及的河流近于水经的10倍。水经注以河川为纲,记述的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自然地理中的水文地理、地貌和生物地理;人文地理中的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和农业地理等。此外,也有较多沿革地理和地名的资料。水经注描述的地域范围,大体上是西汉王朝的辖境,部分涉及域外,例如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南半岛以及朝鲜半岛南部。水经注注文中指名引用的文献达470余种,金石碑刻达350余种,另有大量未指明来源的地图、方志、歌谣、谚语等。他所引用的文献、碑刻等大部分已遗失,由于他的引用才保存至今。郦道元十分重视实地考察,每到一处便“访读搜集”,观察水道分布、水
4、利设施及流经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全书许多卷篇中有他野外考察的成果。在注文中,他纠正了水经的许多错误。由于当时南北分裂的政治形势,郦道元的足迹未能到达南方,因此,涉及此部分的注文也有不少错误。水经注资料丰富,语言生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代地理名著,同时在历史学、金石学、语言学和文学等方面也有很高的价值。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让学生了解水经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3.整体感知(1)听读情境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略无阙(qu)处 重岩叠嶂(zhng) 隐天蔽(b)日 不见曦(x)月 夏水襄(xing)陵 沿溯(s)阻绝 朝(zho)发白帝 乘奔(bn)御风素湍(tun)绿潭 回清倒
5、(do)影 绝𪩘(yn) 飞漱(sh)其间属(zh)引凄异 (2)老师指名,学生跟随情境跟读视频朗读课文中的一段或其中几句话,其他同学进行点评。然后老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诵课文,感受三峡的魅力。设计意图:扫除字词障碍,通过反复多样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三峡的魅力,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三、问题探究(一)合作探究一1.探究任务如此优美的文章却因文言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请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把这篇文章变成白话文,让更多人与你一同欣赏文中的美景吧!2.过程安排(1)全班分为3/6大组,每组负责2-4自然段中的一个自然段。(2)小组成员默读课文,圈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词。(3)各
6、自查看注释或工具书,在圈画的字词旁写上其意思。(4)小组合作,逐句梳理文意。(5)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在班级分享小组探究成果。3.探究示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注释:自 于。这里是“在”的意思。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完全没有。阙,同“缺”,空隙、缺口。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月日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译文: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教师点拨:文章第1
7、段,总体描绘三峡的形势,是为概貌性描写。三峡绵延七百里,两岸都是连绵不绝的高山,只有起伏,没有中断之处。这是写其广度。层层叠叠的悬崖峭壁,把天空和日光都遮挡住了;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时分,难得看到日月。这是写其高度。这就写出了三峡峡长山高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4.成果展示预设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注释:襄陵 指水漫上山陵。襄,冲上、漫上。陵,山陵。沿溯阻绝 意思是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白帝古城名,故址在今重庆奉节东瞿塘峡口。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奔这
8、里指飞奔的马。不以疾没有这么快。译文: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教师点拨:夏天景象,特点是雄伟峻急,所以连接上文,先行描绘。预设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注释: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湍,急流。回清回旋的清波。绝𪩘极高的山峰。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良甚,很。译文: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
9、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教师点拨:春冬之景象相似,故合起来写。此时风景与夏天迥异。秋冬之景读来,令人感觉和缓从容,宛如欣赏一幅优美、雅致的山水画,毫无夏季的惊心动魄之感。预设3: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注释:晴初天刚放晴。霜旦下霜的早晨。肃肃杀,凄寒。属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凄异凄惨悲凉。响回声。哀转声音悲凉婉转。巴东今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译文:(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
10、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教师点拨:而秋天又是另一番情调。最后写渔人歌谣,间接表达了景物带给人们的感伤情绪,更突出了秋天的凄凉冷落。5.活动小结课文寥寥一百五十余字,景物描写多做点染勾勒,不事精雕细刻,重在突出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气象,给人迥乎不同的阅读感受。夏天的动人心魄、春冬的沉静优美、秋天的肃杀凄清,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疏通文意,通过点拨帮助学生明确不同季节三峡景色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口头表
11、达的能力。(二)合作探究二1.探究任务结合句意讨论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是否正确。(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过程安排(1)自主思考:判断所给节奏划分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理由是什么。(2)小组讨论,统一看法,如果意见不同则互相说明理由。(3)选派一位代表在班级中说出你们的判断及理由,再选派一位代表朗读这些句子。3.探究示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节奏划分不正确:“自”这里表示限制,表示三峡七百里的范围。在这里要稍作停顿。“两岸连山”是两岸
12、都是连绵的高山的意思,因此在“两岸”后面不需要停顿。“略无阙处”表示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因此在“略无”后不需要停顿。正确断句: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4.成果展示预设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节奏划分正确:“自非”的意思是“如果不是”,后面的“亭午夜分”指的是假设的时间。“曦月”是“不见”的对象,所以在这两处需要停顿。预设2: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节奏划分不正确:“其间千二百里”的意思是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其间”后省略了“相距”,应当停顿一下。“虽”是指一种假设,“乘奔御风”是假设的条件,需要在此处停顿。“不以”是“不认为”的意思,应该作为一个词连起来
13、读。正确断句: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预设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奏划分正确:“清荣峻茂”是四个形容词,它们所描述的对象并不一样,分别指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所以这四个字要做简短的句内停顿。“良多”的意思是“确实很多”,用来强调“趣味”,所以在这里也要停顿。提示:讲解后老师可让同学们齐读这四句话,读好断句。5.活动小结这篇文章描写三峡风貌写得很美,我们要根据句子意思划分好节奏,朗读出这种美!同学们课后可以给其他句子划分节奏,同学间相互读一读、听一听划分是否合理。一边朗读课文,一边体会文章节奏鲜明、音韵和谐的特点,争取熟读成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分析句子意思划
14、分节奏的方法,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继续感受三峡不同季节不同的美。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郦道元和他所著的水经注,反复朗读了课文,疏通了文意,掌握了通过分析句子意思给文章划分节奏的方法。下节课我们将深入解读三峡,品味文章的语言。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巩固知识,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学习兴趣。五、拓展延伸1.通假字:阙:同“缺”,空隙、缺口。2.词类活用:乘奔御风: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下霜。林寒涧肃:寒,清凉;肃,寂静。寒、肃,在句中充当谓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空谷传响:空
15、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3.一词多义:自自三峡七百里中:“自”,在。自非亭午夜分:“自”,如果。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自”, 自己。绝沿溯阻绝:“绝”,隔断。绝𪩘多生怪柏:“绝”,极(高)。哀转久绝:“绝”,停止。素素湍绿潭:“素”,白色。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素”,不加装饰。清回清倒影:“清”,清波。清荣峻茂:“清”,水清。4.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3)虽乘奔御风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4)泪沾裳 古义:古人的下衣。今义
16、:衣服。5.特殊句式:(1)两岸连山:省略句,省略定语“三峡”。(2)重岩叠嶂: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积累文言文知识点。六、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1)朗读课文中间两段及其译文,边读边体会它们不同的语言特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知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2)你的亲朋好友要去三峡旅游,请你来做小导游,请你借助三峡及其译文写一篇导游词,为大家介绍你眼中的三峡。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三峡景物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2.课后作业反复诵读本课课文,尝试跟随情境背诵视频背诵出来。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录制背诵小视频上传到班级群中,展示背诵成果。设计意图:借助多样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在练习中进行情感渗透,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准备。【板书设计】三峡初印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四季不同,变化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