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教学全套课件2.ppt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文档编号:428438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PPT 页数:999 大小:18.9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教学全套课件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99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全套课件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99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全套课件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99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全套课件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99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全套课件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际经济学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席小炎,Part 1 Introduction,1.1 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性 1.2 国际经济学与宏微观经济学的联系 1.3 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1.4 当前的国际经济问题,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1、概念(Concept) 是指一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生产要素流动的活动和由此而产生的利益分配关系。 2、内容(Contents) 、国际贸易关系(商品贸易关系)最初的、最基本的形式 、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劳动力跨国流动、国际技术转让、国际资本流动),美国19651

2、992年进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对外贸易依存度(Foreign Trade Interdependence)=进出口商品和劳务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1.1 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性,思考以下问题: 1、你当前了解或者购买的消费品是哪个国家生产的? 2、改革开放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 4、人民币对外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哪些影响?,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性,进出口商品日益增加,进出口贸易波动幅度增加。 国际贸易可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增加(日本)。 相互依存程度是指一国进出口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有利于全球资源合

3、理配置。,1.2 国际经济学与宏微观经济学的联系,联系: 研究内容相似 国际经济学研究国际格局下的资源流动及管理问题 一般经济学研究一国内部的资源流动及管理问题 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的使用上相互借鉴 区别: 研究对象不同 国际经济学研究国际经济关系(开放经济) 一般经济学研究国内经济关系(封闭经济) 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不完全相同,1.3 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1、国际贸易问题 (International Trade problems),国际贸易纯理论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国际贸易政策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the bas

4、is of trade the pattern of trade the gains from trade,the effects of the instruments of trade policy the causes of the Protectionism,2、国际金融问题 (International Finance problems),Foreign Exchange market,exchange ratethe balance of payment adjustment of balance of paymentsopen-economy macroeconomics Inte

5、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微观部分,宏观部分,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一),国际经济学微观部分(个量分析)。 贸易基础:开展国际贸易的基础条件。 贸易模式:分别进出口哪些商品。 贸易所得:从贸易中获得的利益。 贸易保护:保护的手段及其经济效应。,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二),国际经济学宏观部分(总量分析)。 国际收支平衡。 汇率的决定。 国际间政策协调。 国际资本市场。,1.4 当前的国际经济问题(1),发达国家不断增强的贸易保护 牺牲消费者利益来增加生产者的利益 汇率剧烈波动与严重失衡 汇率失衡破坏了贸易模式和国际分工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危机 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

6、机 欧洲高水平失业、经济停滞 过度的社会保险福利,不灵活的劳动力市场 美国企业重组和缩减规模带来的失业危机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制造品竞争力增强,1.4 当前的国际经济问题(2),最贫困发展中国家的深度贫困 国际制度不合理,损害世界经济 经济转型国家面临的重组问题 东欧经济转型国家加入欧盟 全球化与反全球化运动 全球化的收入分配问题,Part 2 比较优势原理,2、1 重商主义 2、2 绝对优势理论 2、3 比较优势原理 基于劳动价值论 2、4 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基于机会成本理论,2、1 重商主义,一、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重商主义者以稀有金属(货币)的存量来衡量一国的财富,认为一国金银越多就越富

7、有。 二、早期的重商主义 为了增加国内金银,政府采取鼓励出口、限制或者禁止进口的贸易政策。 三、晚期的重商主义 为了增加国内金银,政府所追求的目标是国际收支顺差,即出口大于进口。 评价:以金银代表财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金银不是真正的财富。另外,它认为贸易是“零和博弈”的观点也是不正确的。,2.2 绝对优势理论,一、提出者: AdamSmith 二、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6年发表) 三、理论背景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盛行 四、绝对优势理论 1、基本思想 2、绝对优势的分析,1、基本思想,两国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即一国相对另一国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效率

8、更高(或有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商品生产上效率更低(或有绝对劣势)。 那么两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自己的绝对优势产品,并用其中一部分去交换绝对劣势商品。 这样双方均能从中获利。,2、绝对优势的分析,贸易的模式:英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布,进口小麦。 美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小麦,进口布。 设交换比价:6W=6C 则:,分工前,生产:6W+4C 消费:6W+4C,分工后,生产:12W 消费:6W+6C,分工后比分工前美国多获得2C,英国,分工前 分工后,生产:1W+5C 消费:1W+5C,生产:10C 消费:5W+5C,分工后比分工前英国多获5WW=4W,结论:贸易使两国均能获利。,美国,2.3 比较优势原理

9、,一、 提出者:DavidRicardo 二、 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发表) 三、比较优势原理 1、基本思想 2、比较优势的分析 3、比较优势下的贸易所得 4、考虑货币的比较优势,1、基本思想,两国的贸易基于比较优势。即一国相对另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劣势(无绝对优势),另一国则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均处于优势(无绝对劣势)。 那么一国就可以通过专门生产并出口自己绝对劣势中相对小的产品(比较优势)去交换另一国绝对优势中相对大的商品(比较优势)。 即,“两利取其重,两弊取其轻。” 这样双方均能从中获利。,比较优势的含义,设:两国A和B,两种商品X和Y。 ax,bx分别表示A,B

10、两国在X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 ay,by分别表示A,B两国在Y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 则:当ax bx时,A国在 X商品上具绝对优势。 当ayby 时,B国在 Y商品上具绝对优势。 当ax ay bx by时,A国在 X商品上具比较优势。 当ay ax by bx 时,B国在 Y商品上具比较优势。,2、比较优势的分析, 6W4C1W2C,贸易的模式 美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小麦, 英国专门生产并出口布。 设交换比价:6W=6C 则:,分工前,生产:6W+4C 消费:6W+4C,分工后,生产:12W 消费:6W+6C,分工后比分工前美国多获得2C,英国,分工前 分工后,生产:3W+6C 消费:3W+6C

11、,生产:12C 消费:6W+6C,分工后比分工前英国多3W,结论:贸易使两国均能获利。,美国,思 考(1),一国在一种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则另一国必定在另一种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此话对吗? 对。A国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则有ax ay bx by, 又 ax、 ay 、 bx 、 by均大于零, 必有 by bx ay ax 即B国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思 考(2),若实例中英国小麦改成 3个单位,互惠贸易能否发生? 此时6W/ 4C=3W/ 2C,4C/6W=2C/3W 即ax ay = bx by, ay ax =by bx 两国无比较优势,也就无互惠贸易的发生。,3、比较优势下的

12、贸易所得,(1)国际交换比价的范围 美国国内交换比价为6W=4C 当6W4C时,美拒绝贸易。 即当6W4C时,美才愿意贸易。 同样地,英国国内交换比价为2C=1W 当2C1W时,英拒绝贸易。 即当12C6W时,英才愿意贸易。 只有当4C6W12C时,互惠贸易才可发生。 结论:国际交换比价处于国内交换比价上下限之内。,(2)贸易利益分配的决定 设交换比价为6W=6C时,则美获2C,英获6C。 当交换比价为6W=8C时,则美获4C,英获4C。 而当交换比价为6W=10C时,则美获6C,英获2C。 贸易利益的分配是由国际交换比价(即贸易条件)所决定的。 当国际交换比价越接近于一国国内交换比价时,则该

13、国获利越小;反之,则越大。,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是指一国出口商品价格和该国进口商品价格的比值。 在多种贸易商品世界中,定义为: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该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通常称作商品或纯易货贸易条件(Commodity or 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4、考虑货币与汇率的比较优势,分析: 1、如果两国工资率相等,如何贸易? 2、贸易之后两国的相对工资率在什么范围? 3、若汇率发生变化,对贸易模式有什么影响?,思 考(1),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的国家。这种说法

14、对吗?,思 考(2),如果一个国家的工人比其他国家工人的工资低,那么贸易就会使这个国家受到了剥削并使福利恶化。这种说法对吗?,2.4 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一、机会成本理论 二、固定成本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三、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 四、固定成本下的贸易基础与贸易所得,一、机会成本理论,1、机会成本:是指再生产一单位某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生产数量。 例如:美国为了多生产一单位小麦,必须放弃23单位布的生产, 则,在美国:小麦的机会成本=23单位布,即1W= 23C 同样地,在英国:小麦的机会成本=2单位布,即1W= 2C 2、比较成本原理:当一国在一种商品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时,则该国在该

15、中商品上就具有了比较优势(在另一种商品上有比较劣势)。,二、固定成本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30 60 90 120 150 180,0,小麦,A,小麦,0,布,A,20 40 60,布,120,100,80 60 40 20,120,100,80 60 40 20,美国,英国,由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性质可知: 美国小麦的机会成本=边际转换率=120/180=2/3 英国小麦的机会成本=120/60=2,三、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当假设,商品价格等于生产成本时, 则 ,小麦的机会成本=小麦与布的相对价格 即 ,在美国:Pw Pc= 23 , PcPw= 32 在英国:Pw Pc= 2 ,PcPw=

16、12 总之,两国相对商品价格的不同是其比较优势的反映,这为两国开展互惠贸易提供了基础。 两国相对商品价格的不同的原因是相对成本不同(两国商品生产的机会成本不同)。,四、固定成本下的贸易基础与贸易所得,90,0,小麦,A,小麦,0,布,A,40,布,120,70,60,0,120,50,40,110,E,60,70,E,美国,英国,B,B,180,假设,美国用70单位小麦与英国70单位布交换,国际分工与贸易使得国际均衡价格介于两国贸易前的相对价格之间,贸易使双方都获利了。 思考:大国与小国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的贸易所得?,对模型的评价,贡献:通过实证分析表明,开展国际贸易的依据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绝对

17、优势。 缺陷: 预测极端的专业分工 忽略了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 忽略了各国资源的差异 忽略了规模经济,现实中不完全分分工的原因,多种生产要素减弱专业分工的趋势 国家保护民族产业 存在交易成本 运输等交易成本阻碍了国际分工贸易 非贸易品不可能进行国际贸易,附录:多种商品的比较优势,附录:多种商品的比较优势,需求,Part 3 标准贸易模型,3.1 标准贸易模型的基本工具 3.2 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均衡 3.3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 3.4 专业化、贸易与去工业化,3.1 标准贸易模型的基本工具,一、标准贸易模型建立的基础 二、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三、社会无差异曲线,一、标准贸易模型建立

18、的基础,生产可能性边界与相对供给曲线的关系 相对价格与相对需求的关系 世界均衡相对供给与相对需求的关系 贸易条件对国家福利的影响,二、成本递增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边际转换率(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MRT) 曲线上某点X对Y的MRT=YX =X商品的机会成本=该点切线的斜率,思 考(1),以下那种机会成本更接近实际情况呢? 递增的机会成本 递减的机会成本 固定机会成本,思 考(2),各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为什么会有差异?,三、社会无差异曲线,1、社会无差异曲线 指能使社会或国家获得同等福利水平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较高的曲线反映较高的满足程度,较低曲线

19、反映较低的满足程度。,2、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 MRS) 曲线上某点X对Y的MRS = YX =该点切线的斜率,3.2 封闭经济条件下的均衡 孤立均衡, Pa Pa, 国家1在X商品,国家2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结论:国家1专门生产并出口X商品,国家2专门生产并出口Y商品。,3.3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一、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贸易基础与贸易所得,设80X交换80Y,这时Pb=Pb=1,贸易达到均衡。 结论:贸易使双方均能获利。,二、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均衡相对价格,三、贸易条件与国家福利,贸易条件(相对价格)改善能够使国家福利增加,体现一国的

20、贸易所得。 影响一国贸易条件的因素有哪些? 经济增长改变生产可能性曲线,影响相对供给 国际收入转移和非贸易品的存在影响相对需求 进口关税和出口补贴也影响相对供给和需求,思 考,日本原本出口制造品进口原材料如石油、粮食。分析以下情况日本贸易条件的变化。 1、中东战争使石油供应紧缺; 2、韩国扩展了汽车的生产能力,并在美国和加拿大进行销售; 3、俄罗斯农业歉收; 4、日本降低牛肉和柑橘的进口关税。,3.4 专业化、贸易与去工业化,一、贸易与专业化的关系 国际贸易是的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给具有比较劣势的产业造成失业。结果出现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二

21、、贸易与去工业化的关系,去工业化:是指制造业就业水平呈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国际贸易。 导致去工业化的因素有: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投资率的下降 国内其它因素,Part 4 赫克歇尔俄林和其他贸易理论,4.1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HO定理) 4.2 要素价格均等化和收入分配 (HOS定理) 4.3 对赫俄理论的经验检验 4.4 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完全竞争市场) 4.5 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不完全竞争市场) 4.6 相似偏好理论 4.7 技术差距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4.8 运输成本、环境标准与国际贸易,4.1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HO定理),一、HO定理的产生 二、HO定理的基本概念 三、

22、HO定理的理论框架 四、正式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一、HO定理的产生,1、提出者: Heckscher & Ohlin (Sweden) 2、代表作: H: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1919年发表) O: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1933年发表),二、HO定理的基本概念,1、基本含义 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 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因此,每个国家都应分工生产并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Factor Intensity)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则两国均可获利。,思 考?,“世界上一些最贫穷的国家找不到什么产品来出口。在这些

23、国家里,没有一种资源是充裕的。不用谈资本,也不用说土地,在一些又小又穷的国家,甚至连劳动也不充裕”。试分析上面这段话。,二、HO定理的基本概念,2、要素禀赋 Factor Endowments: 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若A国(TK/TL)大于B国(TK/TL),则A国为资本丰裕国, B国为劳动丰裕国。 注意:这是一个相对概念,即一国要素禀赋与其拥有的要素绝对数量无关,而只与拥有要素的相对数量有关。,二、HO定理的基本概念,3、要素密集度( Factor Intensity) 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若在任何相同的要素价格下,生产X时的K/L大于生产Y时的K

24、/L,则X为资本密集型商品,而Y为劳动密集型商品。 注意;这也是一个相对概念。一种商品的密集度与其投入要素的绝对量无关,只与相对量有关。,思 考,在土地便宜的美国,用来养牛的人均土地要高于用于种植小麦的人均土地,但是在那些比较拥挤的国家里,土地昂贵而劳动力便宜,人们用于养牛的人均土地通常比美国用于种植小麦的人均土地更少。我们是否仍然可以说,与种植小麦相比,养牛业是土地密集型?为什么是或不是?,三、HO定理的理论框架,1、商品价格差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2、商品价格差是由要素价格和技术水平所决定的; 3、要素价格是由要素供需力量共同决定的; 4、要素的需求是由消费者对商品的最终需求派生出来的;

25、 5、商品的最终需求取决于一国的收入分配和消费偏好。,四、正式的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PaPa A国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贸易后,两国的福利水平均得到了提高。,4.2 要素价格均等化和收入分配 (HOS和SS定理),一、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 二、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三、HOS定理,一、商品价格和要素价格,1、要素价格的确定: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要素在每一部门的报酬等于其边际产品价值,即等于其边际产出与商品价格的乘积。 2、分析方法 在均衡时,生产要素在所有部门的报酬应当是相同的。在均衡状态下,劳动和资

26、本的价格分别为 : w=Px MPLX=PY MPLY (3.3) r=Px MPKX=PY MPKY (3.4) 由(3.3)和(3.4)两式,可以得到:,3、商品价格变化对要素名义价格的影响,4、商品价格变化对要素实际价格的影响,二、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T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则下降。,三、HOS定理,HOS定理:国际贸易引起的商品流动实际上可以代替生产要素的流动,最终导致各国同质要素价格达到均等化。 均等化的假设: 两国

27、生产两种相同的产品。 两国的生产技术水平相同。 贸易使两国商品价格相等。,思 考(1),过去20年中,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加大了美国工资的不平等,由此美国政府应限制贸易吗?如果不是,又该如何解决呢?,思 考(2),贸易提高了一国丰裕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降低了一国稀缺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此话对吗?,4.3 对赫俄理论的经验检验,一、验证 1、验证人:Leontief (Russian-American) 2、验证时间:1951年 3、使用数据:1947年美国的投入产出表 4、使用方法:测算每百万美元出口商品与进口替代商品中要素含量之比,即K/L的数值。 5、验证结果:“里昂惕夫之谜”(Th

28、e Leontief Paradox) 二、补充谜的解释,The Leontief Paradox,美国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是资本丰裕国,根据HO定理,美国应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然而测算结果正好相反。这就是“里昂惕夫之谜”,美国生产百万美元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商品 所使用的 资本与劳动的比较(1947年),出口商品 进口替代商品,资本 劳动 资本/劳动(美元/人),2 550 780 3 091 339 182 170 13 991 18 184,补充谜的解释,人力资本论:美国的劳动包括教育、培训等各方面的资本投资,和外国那种简单的劳动是不同质的。 自然资源稀缺论:美国进口自

29、然资源稀缺的商品。此商品在外国是自然资源密集性商品,价格很低;而此商品在美国生产必须投入较多的资本生产,且成本很高。 贸易壁垒说:贸易政策扭曲了贸易模式。当时美国限制高技术的资本密集性商品的出口,同时限制落后的劳动密集性商品的进口。 需求逆转:两国需求的差异超过其在要素禀赋上的差异。美国强烈偏好资本密集性商品。 要素密集度逆转: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国家其要素密集性的差异。一种商品在外国是劳动密集性商品,而在美国可能是资本密集性商品。,4.4 规模经济和国际贸易,提出者:Krugman 主要观点:两国在各方面均相同,包括要素禀赋、技术、偏好、商品均衡价格等,即不存在比较优势。但只要存在 规模经济,则

30、两国仍可开展贸易,并均可获利。因此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又一原因。,一、规模经济的含义,1、规模经济:指在产出的某一范围内,平均成本随着产出的增加而递减。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在的,另一种是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 2、外部规模经济产生的根源 行业地理位置的集中 “干中学”效应 知识的外溢性,二、外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1、基本假设: 以22模型为基础 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 Y部门仍为规模收益不变部门; 市场结构仍是完全竞争的; 两国的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要素禀赋、消费者偏好以及市场规模假设均相同。 在封闭条件下当达到均衡时,两国的相对价格会一致吗?两国还会发生国际贸易吗?

31、,2、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部门间要素密集度的差异会产生一种将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凸的“张力”, 规模经济则生产一种将生产可能边界向内凹(机会成本递减)的“吸力” 。 假设规模经济的影响超过了要素密集度的影响,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形状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TT。,3、封闭条件下的分析,一般均衡点在图中的E点,在E点相对价格线(Px/Py)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相交,而不是相切,这是因为X部门存在外部规模经济,所以X部门存在规模经济(厂商所面对的相对价格要高于社会机会成本)。 在均衡状态时,社会福利则由通过E点与相对价格线相切的社会无差曲线表示。 结论:两国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两国两种产品都生产,社会福利也相

32、同。,封闭条件下的图形分析,图61,4、开放条件下的分析,开放条件下点E不再是均衡点 如果A国专门生产X,B国专门生产Y,A、B两国都愿意将各自所生产出的产品一半与对方进行交换,那么两国的消费点都会超过生产可能性边界,位于图6-1中直线TT的中点C,这时,很明显,两国都会获益。两国的贸易所得相等。 贸易所得不相等的分析 两国消费点不重合 结论:既使不存在比较优势,外部规模经济也可导致国际贸易的产生。,开放条件下的图形分析,图62,三、贸易模式的确定:偶然或历史因素,“先行优势 在发展初期“领先一步”的优势,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转化为成本上的优势,从而限制了“后来者”的进入。 国与国之间市场的差

33、别 国内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的国家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X),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只能完全专业化生产规模收益不变的产品(Y)。 进口保护或出口促进等政策措施的采用,4.5 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一、不完全竞争理论 1、边际收益与价格 销量函数:Q=A-BP (A、B为常数) 平均收益(价格):AR=P=(A-Q)/B 边际收益:MR=P-Q/B 2、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 总成本函数:TC=F+ c * Q (c为变动成本) 平均成本:AC=F/Q+ c 边际成本:MC= c,3、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模型的条件 厂商生产有差异性的产品 厂商的价格决策考虑其它厂商,忽略自己的价格对其

34、它厂商的影响。 需求函数的假设: 平均成本取决于市场规模与厂商数量: 价格均等时 AC=F/Q+ c=nF/S+ c 厂商数量越多,市场价格就越低: P= MR+1/nb 均衡条件:平均成本等于平均收益(MC=MR) 垄断竞争的局限性:勾结行为与排斥行为。,有关图形分析,二、垄断竞争与贸易,国家之间没有技术差异,贸易仍可互利。 1、市场规模扩大的影响 市场规模的扩大,各厂商的销量上升,平均成本下降,利润增加,厂商数量增加。(如下图),2、从一体化的市场中获利,令b=1/30000,F=750000000,c=5000, 则TC=750000000+5000Q,AC=750000000/Q+50

35、00, 两国销量:SA=90万,SB=160万 则有: nQ=90万; P= MR+1 / nb; AC=750000000/Q+ c MR=MC,AR(P)=Ac,本国市场的均衡: 有n=6,P=10000,Q=15万即为均衡点。 外国市场的均衡: 同理有:n=8,P=8750,Q=20万即为均衡点。 一体化市场均衡: n=10,P=8000,Q=25万即为均衡点。 结论:一体化的市场能容纳更多的厂商,各厂商以更大的生产规模来生产商品,销售价格更低。,三、规模经济与比较优势,1、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比较优势确定产业间贸易的模式;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差异产品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导致产业内贸易。 2、要

36、素禀赋差别越大,产业间贸易越重要;而当资源禀赋相似时,产业内贸易就会占主导地位。 3、产业内贸易是不可预测的 “先行优势” 国与国之间市场的差别 进口保护或出口促进等政策措施的采用,4.6 相似偏好理论,相似需求理论又称重叠需求理论,其核心思想: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一、消费者行为假设 1. 假设在一国之内,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必需品; 2.假设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费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相同。 根据上述两条基本假设,我们可推断两国的消费结构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即两国收入水

37、平越接近,消费结构也就越相似。,二、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图中,横轴表示人均收入水平y, 纵轴表示消费者所需的各种商品的品质等级q, OP表示二者的关系E和F之间的商品,两国的重叠需求是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 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切。,图51,三、结论 1、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就越大,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所以,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切。 2、依据重叠需求理论,如果各国的国民收入不断提高,则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新

38、的重复需要的商品便不断地出现,贸易也相应地不断扩大,贸易中的新品种就会不断地出现。,四、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 1、分析面不同 各自从需求面、供给面分析贸易。 2、适用范围不同 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 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Intra -industry trade),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4.7 技术差距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初始期(Introduction) 产品的初始期是指产品的研制与开发阶段

39、。 贸易主要发生在少数先进国家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因为这些国家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且比较接近。 二、成长期(Growth) 产品进入大量生产与销售阶段。在生产上从研究与开发密集型转化为资本(物质资本管理、营销所需的人力资本)密集型。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发达国家在这一产品阶段拥有比较优势,产品将主要由发达国家输出到发展中国家。,三、成熟期(Maturity) 产品已实现了标准化,并普及到广大的市场中,厂商的生产基本达到了最佳规模点。 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工业化方面已取得相当成效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如亚洲“四小龙” 拥有比较优势,产品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产品周期理论的国际贸易演变图示,

40、图52,Part 5 贸易壁垒:关税,5.1 概念 5.2 关税对小国的影响 5.3 小国征收关税的成本和收益 5.4 大国征收关税的成本和收益 5.5 最优关税和报复关税 5.6 关税结构理论,5.1 概 念,一、定义 Tariff:是指对通过一国关境的贸易商品课征的税收,属国家税收的一种。 二、种类 1、按商品流向划分 进口税 出口税 过境税 2、按征收方法划分 从量税 从价税 混合税 选择税 进口关税对一国有什么影响?,5.2 关税对小国的影响,一、关税的价格效应(price effect of a tariff) 含义:分析征收进口税对征收国国内和国际价格的影响。 分析:设不考虑征税商

41、品的供求弹性,则,征税前:,P=Pw,征税后:,Pt=Pw+t,A是小国,Pw=Pw,Pt=Pw+t,Pt=P+t,结论:征税后,国内价格上涨了t ,即关税全部由国内消费者承担。,征税前, 国际市场价格为PW,也是A国的国内市场价格。 国内生产为OQ1。 征税后,国内市场价格为Pt, 国内生产为OQ3,,二、关税的生产效应(Production effect of a tariff) 含义:考察征税使国内价格上升而对国内生产的影响。 SX 和DX为A国X商品的供给和需求曲线。,结论:征税使国内生产增加了Q1Q3,即关税保护了国内生产者的利益。,三、关税的消费效应(Consumption eff

42、ect of a tariff) 含义:考察征税使国内价格上升而对国内消费的影响。,征税前, P=PW 国内消费量为OQ2。,征税后,P=Pt, 国内消费量为OQ4,,结论:征税使国内消费量减少了Q4Q2,即关税损害了国内消费者的利益。,DX,四、关税的贸易效应(Trade effect of a tariff) 含义:考察征税对一国贸易量的影响。,P,Q,O,SX,PW,Pt,A,C,G,H,Q1,Q2,Q4,Q3,c,A国,t,五、关税的收入效应(Revenue effect of a tariff) 含义:考察征税对一国财政收入的影响。 征税后,财政收入增加为:进口量税率= Q3Q4t=

43、c,Dx,B,征税前, P=PW, 国内进口量为Q1Q2。 征税后, P=Pt, 国内进口量为Q3Q4。 结论:征税使国内贸易量减少了Q1Q2Q3Q4= Q1Q3+ Q4Q2即,关税的贸易效应=关税的生产效应+关税的消费效应,5.3 小国征收关税的成本和收益,DX,一、国内生产者的获利可用“生产者剩余”(PS)来反映。 征税给生产者带来的利益:PS=a。 二、国内消费者受到的损失可用“消费者剩余”(CS)来反映。 征税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 CS=a+b+c+d 。,则,关税的净福利效应 =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余减少+ 财政收入增加 =a(a+b+c+d)+c=(b+d) 0 结论:关税降低了

44、小国的社会福利水平。 b+d为净损失(或称保护成本), 其中:b生产扭曲(Production Distortion) d消费扭曲(Consumption Distortion),思 考,既然对一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会付出成本代价,降低本国的整体福利水平,那又为什么要实施呢?,5.4 大国征收关税的成本和收益,P,O,SX,PW,Pt,Q1,Q2,Q4,Q3,a,b,c,d,B国,PW,e,Dx,B国因贸易条件改善而获得的利益为: Q3Q4( PW PW)= e,则,关税的净福利效应 =生产者剩余增加消费者剩余者减少+财政收入增加 =a(a+b+c+d)+(c+e)= e(b+d) 结论:关税对

45、大国的社会福利水平的影响不确定。,征税前, 国际市场价格为PW, 征税后, 国际市场价格为PW, 又B国为大国;PW PW 即,B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下降了。而当B国出口商品价格不变时,则意味着其贸易条件的改善。,思 考,什么情况下,征收关税能提高大国的整体福利水平? 当进口国的需求弹性较大且出口国的供给弹性较小时,征税可明显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使本国福利增加。,5.5 最优关税和报复关税,一、概念 最优关税(Optimum tariff):使一国贸易条件改善相对于其贸易量减少的负面影响的净所得最大化的税率。,W,t,0,A,C,B,t*,tH,二、影响 征税虽可改善一国的贸易条件,但却使贸易伙伴

46、的贸易条件恶化和福利水平的下降,因此,易招致对方的征收报复关税,导致贸易战。,a,5.6 关税结构理论,一、理论背景 20世纪60年代起,中间产品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概念与计算公式 有效保护率(Effective Protection Rate ) 计算公式 三、理论的重要结论 四、案例分析 五、评价,概念与计算公式,1、有效保护率(Effective Protection Rate ,EPR) 是指征税后使受保护行业每单位最终产品附加值增加的百分比。 附加值(Value added):最终产品价格减去投入的进口生产要素的成本。 2、计算公式 EPR=(V V)V

47、 V征税后最终产品的附加值; V征税前最终产品的附加值; EPR=(taiti) 1ai t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率 ai自由贸易下进口要素成本与最终产品的价格比 ti进口要素的名义关税率,理论的重要结论,由EPR=(taiti) 1ai 可得: 1、当tit时,EPR t; 2、当ti=t时,EPR= t; 3、当tit时,EPR t; 结论:关税的有效保护率与名义关税率并不一致,若关税结构中,名义关税率随着加工程度的深化而提高,则有效保护率将高于名义关税率。,实例分析,例:假定在自由贸易下,一辆汽车的国内价格为10万元,其中8万元是自由贸易下进口钢材、橡胶、仪表等中间产品的价格,另外2万元是国

48、内生产汽车的附加值。试计算下列情况下汽车行业的有效保护率。 1、若对每辆汽车和中间产品进口各征收10%的名义关税; 2、若对汽车征收10%的名义关税,而对各中间产品征收5%的名义关税; 3、若进口汽车的名义关税仍为10%,而进口中间产品的名义税率增加到20%。 解:1、EPR=(taiti) 1ai =(10%8/1010%)18/10=10% 2、EPR=(10%8/105%)18/10=30% 3、 EPR=(10%8/1020%)18/10=30%,思 考,假定一国降低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进口关税,而最终产品的关税并不下降。这将对该国的有效保护率产生什么影响?,Part 6 非关税壁垒与保护主义的政治经济,6.1 进口配额(Import Quotas) 6.2 出口补贴(Export subsidies) 6.3 倾销(Dumping) 6.4 保护主义的政治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宏观经济学教学全套课件2.ppt)为本站会员(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