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济学》课件第七章-土地区位.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29093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1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经济学》课件第七章-土地区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土地经济学》课件第七章-土地区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土地经济学》课件第七章-土地区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土地经济学》课件第七章-土地区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土地经济学》课件第七章-土地区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节第一节 土地区位的概念土地区位的概念1、自然地理区位、自然地理区位2、经济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3、交通地理区位、交通地理区位第七章 土地区位利用理论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 区位:区位:v某一事物的空间几何位置v强调自然界的各种地理要素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v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和交通地理位置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 一、自然地理区位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区位利用理论土地区位利用理论自然地理区位:自然地理区位:包含地球上某一事物与其周围自然环境的空间位置关系,以及该位置上的地质、地貌、植被、气候等自然条件的组合

2、特征一、自然地理区位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区位利用理论土地区位利用理论 经济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指地球上某一事物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创造的人地关系。指一个城市在特定的经济区内所处的具体位置及其与其他城镇间经济上的相互关系就城市内部而言,是某一地段或街区在城市中的具体方位,以及它与其他地段或街区的相对地理位置和相互间的社会经济活动关系二、经济地理区位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区位利用理论土地区位利用理论交通地理区位:交通地理区位:指某城市或市内某地段与交通线路和设施的关系三、交通地理区位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区位利用理论土地

3、区位利用理论一一、理论前提、理论前提二、主要内容二、主要内容第二节第二节 农业区位理论农业区位理论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区位利用理论土地区位利用理论屠能屠能“孤立国孤立国”理论的前提:理论的前提:v孤立国中只有一个城市位于中心,其它为农村。城市是该国商品农产品唯一的销售市场,而农村则靠该城市供给工业品;v孤立国内没有可通航的河流,马车是唯一交通工具;v孤立国 是一天然均质的大平原,各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相同,农业区外的荒地只供狩猎之用,并与外界隔绝;v农产品的运费和重量与产地到消费市场的距离成正比关系;v农业经营者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为目的,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调整经营品

4、种。一、理论前提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区位利用理论土地区位利用理论1、屠能区位理论的基本经济分析、屠能区位理论的基本经济分析v假定某经营者单位面积土地获取利润 为P,农业生产成本为E,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为V,农产品运输成本为T,则P=V-(E+T)即P+T=V-E=Kv孤立国中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农产品成本是固定的,故K是一个常数,即利润加运费是一个常数。因此,农业区位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通过合理布局使农业生产达到节约运费,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润。二、主要内容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区位利用理论土地区位利用理论2、屠能圈、屠能圈 根据区位经济分析,

5、屠能提出六种耕作制度,形成六个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成同心圆分布,即为屠能圈:自由农作区:生产易腐难运的农产品林业区:生产木材供城市居民薪材、建筑、家具之需谷物轮作区:生产粮食草田轮作区:生产谷物与畜产品三圃农作制区:1/3种黑麦,1/3燕麦,其余休闲放牧区:二、主要内容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区位利用理论土地区位利用理论一、一、阿郎索模型阿郎索模型二、诺斯模型二、诺斯模型第三节第三节 城市土地竞租模型城市土地竞租模型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区位利用理论土地区位利用理论 阿朗索模型建立在城市之中心向外随着距离的增加,土地供给弹性增加而经济地租比重减少的

6、基础上,即从中心向外由于经营成本(通常是交通成本)上升使得收益下降,地租亦随之下降作为一种补偿,形成一系列的投标地租组成的地租梯度,不同的土地用途有着不同的地租梯度,具有最高倾斜度的用途在竞争中占优势。一、阿郎索模型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区位利用理论土地区位利用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诺斯将阿朗索模型进一步实质化和具体化,构造了城市土地的利用模型:从市中心O至K1是市中心的事务所、银行、商店等高地租地段;K1 K2为制造业和仓库的付租能力范围;K2 K3为住宅用地理想场所;K3 K4为制造业区位;K4以远仅为农业用地。二、诺斯模型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

7、区位利用理论土地区位利用理论一、一、基本假设基本假设二、主要内容二、主要内容第四节第四节 工业区位理论工业区位理论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区位利用理论土地区位利用理论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核心:通过对运输劳力及集聚因素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最低点,作为配置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一、基本假设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区位利用理论土地区位利用理论基本假设:研究对象是一个均质国家或特定地区 工业原料、燃料产地分布在特定地点,且该地点已知 工业产品的消费地点和范围已知,且需求量不变 劳动力供给已知,劳动力不能流动,在工资率固定情况下,劳动力的

8、供给充裕一、基本假设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区位利用理论土地区位利用理论 1、工业区位应选择在原料和成品二者的总运费最小的地方,而运费大小取决于运输距离和货物重量。2、关于货物重量,货物的绝对重量和相对重量对运费影响不同,后者比前者尤为重要。对于工业原料分为遍布性原料和限地性原料。v原料指数K=限地性原料重量/制成品重量v遍布性原料K=0,纯原料K=1,失重性原料K1,v限地性原料加用遍布性原料K可能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区位利用理论土地区位利用理论劳工成本影响工业区位趋向的分析劳工成本影响工业区位趋向的分析v劳动成本指数(劳动成本指数(index of labor cost

9、):指制造一个单位产品所需支付的平均劳动成本,其数额随各种产品的制造方法及工资率而异。v地域重量地域重量(locational weight):指制造一个单位产品所需采用各种限地性原料总重量和该单位产品的重量之和。v劳动系数(劳动系数(labor coefficient):等于劳动成本指数除以地域重量。二、主要内容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区位利用理论土地区位利用理论 社会集聚:社会集聚:由于企业外部因素引起,一是由于大城市的吸引、交通便利以及资源丰富使工业集中;二是一个企业选择了与其它企业相邻的位置获得额外利益。分散因素:分散因素:是指不利于工业集中到一定区位的因素,一些

10、企业宁愿离开集聚区而搬到工厂较少的地区,这取决于集中与分散 比较利益的大小。二、主要内容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区位利用理论土地区位利用理论 劳动成本指数大的企业选址应偏向劳动成本较低的地区,劳动成本减少的数额必须要大于运输成本增加的数额。二、主要内容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区位利用理论土地区位利用理论v集聚与分散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分析集聚因素:集聚与分散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分析集聚因素:是指促使工业向一定地区集中的因素,分为一般集聚因素和特殊集聚因素,通过两种方式影响工业企业区位:v纯集聚:纯集聚: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大或企业间的协作,使各企业的生产在地

11、域上集中,且分工序列化。二、主要内容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区位利用理论土地区位利用理论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二、假设条件二、假设条件三、基本模型三、基本模型第五节、中心地理论第五节、中心地理论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区位利用理论土地区位利用理论1、中心地中心地:是指区域内向其周围地域的居民点居民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中心城市或中心居民点。2、中心地职能:中心地职能:由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重要以商业、服务业方面的活动为主,还包括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活动。3、中心性(中心度):中心性(中心度):指一个中心地对周围地区的影响程度,或是中心地职能的空间作

12、用大小,用高(低)、强(弱)、一般(特殊)等来形容和比较。4、需求门槛、需求门槛:指某中心地能维持供应某种商品和劳务所需的最低购买力和服务水平。5、商品销售范围:、商品销售范围:指中心地提供商品和劳务的最大销售距离和服务半径。一、基本概念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区位利用理论土地区位利用理论1、研究的区域是一块均质的平原,其人口均匀分布,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方式完全一致;2、有一个统一的交通系统,对同一等级规模的城市的便捷性相同,交通费用和距离成正比;3、厂商和消费者都 是经济人;4、平原上的货物可以完全自由地向各方向流动,不受任何关税或非关税壁垒的限制。二、假设条件土土 地

13、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区位利用理论土地区位利用理论1、六边形市场区:、六边形市场区:位于平分线上的居民到两个相邻中心地的距离是相等的,这条线被称为无差别线。由于重叠区被无差别线分割,圆形的市场区即被六边形的市场区所替代,从而推导出正六边形市场区这一便于组织中心地与服务区相联系的最有效的全覆盖的理论图式。二、假设条件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区位利用理论土地区位利用理论 2、市场等级序列、市场等级序列 中心地需求门槛、利润和服务范围与中心地规模、人口分布密度、居民收入水平与服务的种类密切相关。不同规模的中心地在空间地域上的差异,经过相互作用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干扰

14、,将形成规律有序的中心地市场等级体系。二、假设条件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区位利用理论土地区位利用理论 1、市场原则:、市场原则:从最有利于组织商品的供销,保证商品和服务的供应范围最大角度出发,并在均等机会下配置各级中心地及其市场区的数目。中心地体系为K=3体系,即一个上级中心地不仅吸引自己中心地的商服活动,而且还支配相邻6个下级中心地的商服活动,但所支配的不是它们的全部而是其中的1/3,在该体系中不同等级规模的中心地出现的序列是1,2,6,18,54.三、基本模型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区位利用理论土地区位利用理论 2 2、交通原则:、交通原则:为

15、弥补市场原则的缺陷,克氏按交通原则推导出K=4的中心地市场网络系统。即在围绕高级中心地A的六边形市场区内,次级中心地B不在六边形的顶角上,而是坐落在联结两个高级中心地的交通线路的中部,C级中心与B级中心的位置关系也同样。该市场区的等级序列是1,4,16,64,中心地 的序列数是1,3,12,48.三、基本模型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区位利用理论土地区位利用理论 3、行政原则:、行政原则:为管理上的方便,使市场区不分割行政区,克氏设计了K=7的中心地体系,即一个高级中心地管7个低一级中心地的管理区,也就是说,每一高等级中心地的管辖范围除包括自身所在的次一级中心地管辖范围外,还包括相邻6个次一级中心地管辖范围。形成管理区等级序列为:1,7,49,343各级中心地从属关系体系为1,6,42,294。三、基本模型土土 地地 经经 济济 学学第七章第七章 土地区位利用理论土地区位利用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土地经济学》课件第七章-土地区位.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