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微观经济学-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292017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56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微观经济学-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宏微观经济学-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宏微观经济学-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宏微观经济学-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宏微观经济学-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经济学原理第经济学原理第5 5版版 N.N.格里高利格里高利曼昆(著)曼昆(著)第一节 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解释短期的经济波动解释短期的经济波动第二节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第三节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第四节经济波动的两个原因经济波动的两个原因第五节本章内容本章内容经济学经济学原理第原理第5 5版版 N.N.格里高利格里高利曼昆(著)曼昆(著)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总是伴随着短期波动 世界各国的经济从长期看总是处于增长的趋势,但短期波动也总是难以避免,有时处于较为缓和的衰退(recession)过程,有时甚至出现严重的萧条(depression)。经济学家着重研究引起经

2、济活动短期波动的因素,以及减轻这种波动带来危害的公共政策。为此,我们需要建立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并要学会如何用该模型分析各种事件和政策的短期效应。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1.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1.1事实事实1:经济波动是无规律的:经济波动是无规律的和无法预测的和无法预测的 经济波动(Economic fluctuations)通常被称为经济周期,但它很容易造成误解。因为它似乎表明,经济波动遵循一种有规律的、可预期的形式。而实际上,经济波动根本没有规律,而且不能较为准确地预测。惨了,竟然无法预测惨了,竟然无法预测1.2事实事实2:大多数宏观经济数量同时波动:大

3、多数宏观经济数量同时波动 通常用实际GDP的变动来监视短期经济波动,但事实上大多数衡量某种收入、支出或生产波动的宏观经济变量几乎是同时变动的,当经济衰退中实际GDP减少时,个人收入、公司利润、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工业生产、零售额、住房销售额、汽车销售额等也都减少。当然,这些经济变量在同时变动的同时,波动的幅度并不相同。1.3事实: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事实: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 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量的变动与经济中劳动力利用的变动是密切相关的。即当实际GDP减少时,失业率上升。这一事实也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经济衰退确实反映了经济中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一方面,这个时候很多人想要工作,但社

4、会却不能为他们提供岗位;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更多的人参与物品与劳务的创造,社会财富在下降。经济危机验证了这一现象 当经济的冬天来临的时候,房屋和汽车的销售减少,豪华饭店的生意变得清淡,一些人开始失业,大学生找工作也变得困难了。.短期经济波动的解释短期经济波动的解释 关于经济波动原因的解释,有很多争论,我们这里提出一个大多数经济学家用来解释经济活动短期波动的模型。.1短期和长期的不同短期和长期的不同 在前面所进行的长期经济分析中,都是建立在两个相关的思想古典二分法与货币中性。按照古典经济理论,货币供给的变动影响名义变量,但不影响实际变量。但是,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理论描述了经济的长期状况,但不

5、适合描述短期状况,因为在短期中实际与名义变量是高度相关的,即货币供给的变动可以暂时地使产量背离其长期趋势。为了了解短期经济,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模型,为此,我们需要放弃古典二分法与货币中性。.2经济波动的基本模型 短期经济波动模型建立在对两个变量关系的分析,第一个变量是用实际GDP衡量的经济的物品与劳务的产量;第二个变量是用CPI或GDP平减指数衡量的物价总水平。由于产量是实际变量,而物价是名义变量,模型分析的是两者之间的关系,所以说模型打破了古典二分法。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的建立 总供给总需求模型(model of aggregate demand and aggregate supply)分析的

6、是整个经济的波动。该模型的两个组件:总需求曲线(aggregate-demand curve)表示每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和政府想购买的物品与劳务量;总供给曲线(aggregate-supply curve)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企业生产并销售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总供给总需求物价水平均衡物价水平均衡产量产量图:总需求与总供给图:总需求与总供给新的模型与微观市场模型的区别 从图形上看,我们新建立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与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供给与需求模型是一样的,但事实上两者完全不同。在单个市场的供需分析中,买者与卖者的行为取决于把资源从一个市场转移到另一个市场的能力。比如,需求量减少表明买者将他

7、们的收入转向了其他产品,而供给量增加表明厂商从其他部门转移进来更多资源(劳动、资本等)。而在整个经济分析中,这种从一个市场向另一个市场的微观经济替代是不可能的。3.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曲线表明在任一物价水平时经济中需求的所有物品与劳务量。与微观市场的需求曲线形状类似,总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倾斜。但在这里,它表示的意思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经济的物价总水平下降会增加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总需求物价水平Y1产量图:总需求曲线图:总需求曲线Y2.物价水平下降.物品与劳务需求量增加。3.1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 回顾四部门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Y=C+I+G+NX 它的左边表示经济的总产出(比如GD

8、P),右边的四个部分都对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做出了贡献。如果假定政府支出(主要是政府购买)是由政策固定的,那么其他三个部分将取决于经济状况尤其是物价水平。因此,为了了解总需求曲线为何向右下倾斜,必须分别考察物价水平如何影响消费、投资与净出口的物品与劳务需求量。(1)物价水平与消费:财富效应 设想您每月的收入10000元和您的银行存款1000000元不变,而物价总体水平下降一半(可理解为所有物品与劳务价格下降50%),请问您的消费行为将发生什么变化?您不仅会不知不觉地买更多的衣服、书籍、化妆品而且您选择这些物品的档次也会不知不觉地向上提升。尽管您不会增加理发的次数,但您可能不知不觉地到更高档的美容

9、店,至于电影,您会不知不觉增加消费次数。您本来还未纳入计划的汽车、MP4现在也许提前买回来了为何会这样?因为您感觉自己更“有钱”了,在原来看来挺贵的一场50元的电影,现在是25元,似乎是如此地便宜。结论:物价水平下降使消费者变得相对更富裕,这又鼓励他们更多地支出,而消费支出增加意味着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更大。(2)物价水平与投资:利率效应 物价水平越低,家庭在生活方面需要持有的货币就越少。因此,当物价水平下降时,家庭就会增加购买有利息的有价证券或增加存款,而银行则会将这些资金用于增加贷款,其结果利率必然下降。而较低的利率自然会鼓励更多的投资。结论:较低的物价水平降低了利率,鼓励了更多的投资,从而

10、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3)物价水平与净出口:汇率效应 如前所述,一国的物价水平越低,其利息就越低。此时,国内投资者就会转而购买国外资产,以寻求更高的收益。这一过程会使外汇市场上本币供给增加,从而使本国货币相对于外币的贬值。根据开放经济的原理,这将使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即净出口增加。结论:当一国物价水平下降时,实际汇率贬值,从而刺激净出口,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4)总结 上述分析表明,三个不同而相关的原因解释了物价水平下降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需求量:第一,消费者更富有了,这刺激了消费品的需求;第二,利率下降,这刺激了投资品的需求;第三,汇率贬值,这刺激了净出口需求。由于这三个原因,总需

11、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假设前提下得出的,尤其是假设货币供给不变。3.2为什么总需求曲线会移动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表明物价水平下降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量。类似于微观经济学中的分析一样,在这里,也存在一些其他因素会使得物价水平为既定时,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量变动,这时,表现为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下面将分析这些“其他”的因素。回顾: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区别(a)需求量的变动(b)需求的变动PPQQ价格变动导致价格变动导致需求量变动需求量变动价格既定时需价格既定时需求量的变动求量的变动(1)消费引起的移动 消费引起总需求曲线移动有多种原因,比如,在物价水

12、平既定时,人们对经济预期更积极,尤其是对自己的未来预期更积极时,消费就会增加,它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反之则会左移。在政策设计上,税收的增加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尤其是一些国家普遍征收的消费税的变动往往能够直接影响消费的增减。一些经济学家的担忧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本轮世界经济的景气来自两大动力:一是中国的投资,二是美国的消费,但这两大动力可能发生的变化将难以保证经济景气的继续。原因在于,中国冲动型的投资是不可持续的,而美国本轮的消费高涨则来自房地产迅速增长的财富效应,但房地产泡沫一旦破裂,这种消费动力将衰减。2007年以来的次债危机似乎印证了人们的担忧。不过中国的高投资目前还在撑着,但要是哪一天撑

13、不下去了呢?(2)投资引起的移动 改变企业在物价水平为既定时的投资量的因素也是很多的,例如企业对未来预期的改变。这些诸多因素会使物价水平为既定时投资增加或减少,它表现为总需求曲线右移或左移。在政策设计上,财政和货币政策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投资税收的变动,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等等。对中国经济的担忧 本轮中国经济的高涨表现为明显的投资推动,尤其是房地产投资的连锁效应。但这种不良影响已经显现,它使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这不仅使投资成本增加,而且迫使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包括对钢铁、房地产等的抑制。最近的调查表明,中国的房地产投资积极性已经受到很大影响,房地产界企业家的信心指数已经降至1999年的低水

14、平,这可能产生反向的连锁反应,使更多行业的投资受到影响,从而使经济进入衰退周期。(3)政府购买引起的移动 政府购买的变动是最直接的移动总需求曲线的办法。政府建设大型公共设施、上马大型工业或工程项目、增加军费开支等,都会使总需求增加,即导致总需求曲线右移;反之,使其左移。(4)净出口引起的移动 使净出口变动的因素很多,比如,在物价水平既定时,一国汇率的变动汇率上升或下降;贸易政策的改变;主要贸易伙伴经济的景气或衰退等等。显然,凡是使净出口曲线增加的事件都将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反之则左移。非关税壁垒对世界贸易的影响不容忽视 WTO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美国近年来不断对中国纺织品的进口设置种种障碍,在经

15、历了艰巨的谈判之后,虽然美方有所松口,但仍然对今后几年进口中国纺织品的增长幅度进行了限制。当然,中国也在利用这些壁垒保护自己的产业。比如,中国目前每年电台播出的动漫需求大约为10万分钟,而国产的最多只有4万分钟。但为了培育自己的动漫产业,我国规定,可以按照1:1的比例进口国外动漫,但前提是只有投资于国产动漫的电视台才能进口国外的动漫产品。(5)小结:总需求曲线的形状及其移动4.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描述的是在物价水平为既定时企业生产并销售的物品与劳务总量。与总需求曲线的形状始终向右下倾斜不同,总供给曲线在短期中向右上倾斜,但在长期中却是垂直的。4.1长期总供给曲线 在长期中,一个经济的物品与劳

16、务的供给取决于它的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的供给,以及用来把资本与劳动变为物品与劳务的生产技术。这就是说,在长期中,衡量经济产出的实际GDP并不受物价水平的影响,所以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长期总供给物价水平自然产量产量图:长期总供给曲线图:长期总供给曲线.物价水平变动.并不影响长期中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理解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关键是:图形的纵坐纵坐标是物价水平标是物价水平。也就是说,在关于产量和物价水平的考察框架内,长期总供给量将是不变的。尤其不要产生不必要的困惑:总供给在长期内怎么会是不变的呢?长期总供给曲线的理论依据 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实际上来源于古典二分法。因为该理论认为,实际变量并不取

17、决于名义变量,而产量是实际变量,物价水平是名义变量,所以前者不受后者的影响。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这种关系在长期中是适用的,但在短期内不适用。进一步的思考 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线,而某种物品与劳务的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因为某种物品与劳务的供给取决于相对价格(某种物品价格上升会使得人们转向其他价格相对低廉物品的消费);而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整体供给要受到资本、劳动、自然资源和技术的限制,因此当经济中所有物价同时上升时,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没有变化。4.2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会移动 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置表明了古典宏观经济理论所预期的物品与劳务量。这种生产水平有时被称为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为了更准

18、确,将这种产量水平称为自然产量率,因为它表明当失业为其自然率或正常率时经济的产量。自然率产量是长期中经济所趋向的生产水平。但是,长期总供给曲线还会移动。不然,长期中经济的增长将无法解释。由于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知识是决定古典模型中产量的基本要素,所以,这些要素的任何变动都会引起总供给曲线的移动。(1)劳动引起的移动引起总供给曲引起总供给曲线右移的因素线右移的因素引起总供给曲引起总供给曲线左移的因素线左移的因素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的自然增长移民增加移民增加鼓励就业的社会鼓励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制度人口的减少人口的减少本国向外的移民本国向外的移民政府强制性的提政府强制性的提高最低工资水平高最

19、低工资水平(2)资本引起的移动引起总供给曲引起总供给曲线右移的因素线右移的因素引起总供给曲引起总供给曲线左移的因素线左移的因素经济中资本存量经济中资本存量的增加的增加物质物质资本(如机器设资本(如机器设备)和人力资本备)和人力资本(大学毕业生数(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量)的增加经济中资本存量经济中资本存量的减少的减少物质物质资本(如机器设资本(如机器设备)和人力资本备)和人力资本(熟练技术工人)(熟练技术工人)的减少的减少(3)自然资源引起的移动 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的变动都会使总供给曲线发生移动。大规模矿产资源的发现和开采使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供给增加,从而使总供给曲

20、线右移;而长期气候的恶化可能导致总供给曲线左移。(4)技术知识引起的移动 与上述三种因素相比,技术进步可能是现代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一种影响。技术进步使得在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既定的情况下,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从而增加物品与劳务的供给,表现为总供给曲线的右移。另外,一些创新性的事件可能不是技术性的,但也归入这一类,比如国际贸易的开放带来的效率提高。电脑的发明和印刷技术的革命 今天,报刊书籍的出版周期大大缩短了,印刷厂的体积也变得更小了。在一幢大楼里面生产出来的报刊书籍远远超过传统的庞大印刷厂。一本书从作者手中到读者手中可以在一个月以内完成,3个小时前发生的事情可以出现在当天的报纸上,这在过去是不

21、可想象的。这些奇迹不是人口和自然资源的增长带来的,它是信息技术革命的结果。(5)小结 事实上,在我们以前讨论的诸多事件中,凡是增加实际GDP的政策事件都可以增加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从而使总供给曲线右移;反之,凡是减少实际GDP的政策事件都可以减少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从而使总供给曲线左移。4.3描述长期增长与通货膨胀的新方法 利用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我们就可以得到一种描述经济长期变动趋势的新方法。一般认为,前面讨论的诸多因素在长期中都会影响经济的增长,但其中有两个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术进步和货币政策。技术进步和货币政策。一方面,技术进步提高了经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它使总供给曲线右移

22、,另一方面,美联储(对美国而言)一直在增加货币的供给,它使总需求曲线右移。结果导致产量的增加(Y)和持续的通货膨胀(P)(图5)。物价水平2000Y1980产量图: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中的长期增长与通货膨胀图: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中的长期增长与通货膨胀19804.及持续的通货膨胀。3.引起产量增长 1990Y1990Y2000AD1980AD1990AD2000LRAS1980LRAS1990LRAS20002.以及货币供给增长使总需求移动1.在长期中,技术进步使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我们的目的 至此我们建立了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它是在前面讨论的古典增长与通货膨胀分析的另一种方法。我们建立这种新方法的

23、目的在于要为短期分析提供一个框架长期趋势是短期波动的背景短期产量与物价水平波动是对持续的长期趋势的背离。4.4为什么短期中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将看到,与长期中垂直的总供给曲线不同,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即在短期内(如一两年甚至更短),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而物价水平的下降倾向于减少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图6)。短期总供给物价水平Y2产量图图6:短期总供给曲线:短期总供给曲线Y1.物价水平下降.减少了短期中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原因何在?是什么因素导致物价水平与产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总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呢?经济学家提出了三种理论,即粘性工资理论

24、、粘性价格理论、错觉理论。(1)粘性工资理论 由于工人和企业之间的工资合约是按照现有的物价水平预期签订的,并且通常是长时期的,所以,当短期中物价水平变动时,工资通常不会立即相应地变动工资粘性。当物价水平下降时,工人的名义工资仍将按照合约确定的名义工资支付,这时实际工资是上升的;而当物价水平上升时,工人的实际工资是下降的,但企业也不会立即给工人增加工资。粘性工资对短期经济的影响 工资在企业经营成本中占有非常大的一部分,如果实际工资不能与物价水平同步调整,这就意味着企业的真实成本会随着物价水平的变动而被扭曲。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然采取增加(物价水平上升时)或减少(物价水平下降时)雇工的形式来使自己

25、增加收益或减少损失。而这种变动显然会使物品与劳务的供给发生相应的变动。(2)粘性价格理论 与工资粘性类似,一些物品与劳务价格相对经济状况变动的调整也是缓慢的。这可以用前面讲过的菜单成本来解释,即企业为了避免菜单成本而不会频繁的改变价格。粘性价格对短期经济的影响 假设经济经历了未预料到的通货紧缩,而企业为了避免额外的菜单成本暂时不调整价格,这势必造成其相对价格过高而减少销售额,销售额的减少则又促使企业削减生产和就业。请问相反的情况如何?(3)错觉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会暂时误导消费者对市场发生的变动的看法,由于这种短期的错觉,供给者对物价水平的变动做出了反应,而这种反应引起了向右上

26、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错觉对短期经济的影响 假设物价总水平降到预期水平之下,当供给者看到他们自己产品的价格下降时,误以为他们自己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了,于是就会减少供给。如果全社会都这样反应,那么总供给就会下降。所以总供给与物价水平变动方向表现出一致性向右上方倾斜。(4)小结 对以上三种解释,经济学家们仍有争论,但可能的情况是三种情况都起作用。三种情况都表明,当物价水平背离人们预期的物价水平时,产量就背离了自然率水平。即:产量供给量产量供给量=自然产量自然产量-a(实际物价水平(实际物价水平-预期的物价水平)预期的物价水平)其中a是决定产量对物价水平未预期到的变动作出反应的程度(或称反应系数)。再

27、次强调:三种理论说明的都是短期状况再次强调:三种理论说明的都是短期状况 以上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无论是由于粘性工资、粘性价格还是错觉引起的,都不会长久存在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预期的调整,名义工资得到调整,价格不再停滞,或者错觉得到纠正。即在长期中,预期与实际的物价水平是相等的,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而不是向右上方倾斜。4.5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会移动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既受影响长期总供给变量的影响,又受我们以上刚刚讨论的影响短期总供给的因素影响,即粘性工资、粘性价格和错觉的影响。(1)影响长期总供给的因素的变动会使得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 我们已经知道,影响长期总供给的因素是劳动、资本、自

28、然资源和技术,这些要素的变化会使得长期总供给曲线位置左右移动,同样也会使短期总供给曲线作相应的移动。AS2物价水平Y1产量影响长期总供给因素的变动影响长期总供给因素的变动同样使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同样使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LRAS1Y2AS1LRAS2例如,资本存量增加引起劳动生产率提高,最低工资下降引起自然失业率下降等都会使长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右移,反之则左移。打个比方 影响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同样影响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就类似于地球绕日公转同时会带着月球一起公转,当然此时月球仍在绕着地球转动。(2)影响短期总供给因素的变动引起的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影响短期总供给曲线位置的重要新变量(相对于

29、长期变量)是人们对物价水平的预期。正如我们上面讨论的,短期中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取决于粘性工资、粘性价格和错觉。但工资、价格和错觉都是根据物价水平的预期而确定的,因此,当预期变动时,短期总供给曲线就会移动。例如:根据粘性工资的解释预期物价预期物价水平增高水平增高签订高工签订高工资协议资协议企业成本企业成本增加增加减少了任何一种减少了任何一种物价水平下物品物价水平下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与劳务的供给量总供给总供给曲线左移曲线左移预期物价预期物价水平下降水平下降签订低工签订低工资协议资协议企业成本企业成本下降下降增加了任何一种增加了任何一种物价水平下物品物价水平下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与劳务的供给量总供给总

30、供给曲线右移曲线右移一般性的解释 同样的逻辑适用于每一种供给理论。一般性结论是:预期物价水平上升减少了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并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左移;预期物价水平下降增加了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并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右移。2012年发生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如何?对于在座各位而言,如果2012年发生比今年上半年更严重的通货膨胀的话,也许你们应当拍手称快尽管这对全社会而言不是什么好事。最起码,你们千万别碰上严重的通货紧缩。回顾1:总需求曲线为何向右下倾斜?总需求曲线表明在任一物价水平时经济中需求的所有物品与劳务量。物价水平影响消费:财富效应 物价水平影响投资:利率效应 物价水平影响净出口:汇率效应 回顾2:总

31、需求曲线为何移动?物价水平既定时以下因素的变动都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消费引起的移动 投资引起的移动 政府购买引起的移动 净出口引起的移动回顾3:长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不同?总供给曲线描述的是在物价水平为既定时企业生产并销售的物品与劳务总量。总供给曲线在短期中向右上倾斜,但在长期中是垂直的。回顾4:为何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在长期中,物品与劳务的供给取决于资本、劳动、自然资源的供给以及技术。所以,在长期中,经济产出不受物价水平的影响,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理论依据来自古典二分法:实际变量不受名义变量的影响。回顾5: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会移动?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置表示的是自然产量,既然劳动、资

32、本、自然资源和技术是决定产量的基本要素,所以,这些要素的任何变动都会引起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回顾6:为何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粘性工资 粘性价格 错觉回顾7:为何短期总供给曲线会移动?长期总供给变动会影响短期总供给;影响短期总供给的粘性工资、粘性价格和错觉等的变化也会影响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置变动,而这些都是通过预期的改变来实现的。5.经济波动的两个原因 以上推导出的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给我们分析经济活动波动提供了所需的基本工具。有关影响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因素可以放在一起考察短期波动的原因。初始状况 为了使问题简化,假设经济一开始处于长期均衡。均衡产量和物价水平是由总需求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的交点

33、决定的。在该点,产量为其自然产量。短期总供给曲线也通过这一点,这表示工资、价格和感觉都完全调整到这种长期均衡。这就是说,当一个经济处于长期均衡时,工资、价格和感觉的调整必定使总需求与长期总供给以及短期总供给相交于一点。短期总供给总需求物价水平均衡物价自然产量率产量图图7:长期均衡:长期均衡长期总供给A5.1总需求移动的影响 假设由于某种原因,人们对经济变得悲观,家庭和企业都减少他们的购买,即总需求减少,这时总需求曲线将向左移动。这一变动将对经济发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总需求减少引起的短期波动 如图8所示,总需求减少时,经济将沿着原来的短期总供给曲线从A点移动到B点,产量从Y1下降到Y2,而物价水平

34、从P1下降到P2,经济进入了衰退之中。接下来的情况将如何变化呢?经济的自我调节机制将发挥作用,因为物价水平下降,人们的预期将随之改变认为会继续下降,表现在工资合同上就是签订低的工资,这意味着企业成本的下降,于是企业就会慢慢地增加供给,短期总供给曲线从AS1移动到AS2,这种预期的调整使经济随着时间的推移回到C点,新的总需曲线(AD2)在这一点上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相交,产量又重新回到自然率水平。1.总需求减少物价水平产量图图8:总需求减少:总需求减少P3P2P1Y2Y1AD2AD1AS2AS1LRASCBA3.但随着时间推移,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2.引起短期中产量减少4.产量恢复到自然率水平。总需求

35、曲线移动的短期和长期意义 上述分析表明,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的总需求曲线移动使经济在短期内发生了波动,表现为物品与劳务供给量的变动,但这种变动会因物价水平的变动恢复到原来的产量水平。总之,总需求变动的历程有两个重要含义:第一,在短期中,总需求变动引起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量的波动;第二,在长期中,总需求变动影响物价总水平,但不影响产量。1.总需求增加物价水平产量相反的情况:总需求增加的影响相反的情况:总需求增加的影响P1P2P3Y2Y1AD1AD2AS1AS2LRASABC3.但随着时间推移,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2.引起短期中产量增加4.产量恢复到自然率水平。请问:总供给曲请问:总供给曲线为何会移动?线

36、为何会移动?5.2总供给移动的影响 仍然假定开始时经济处于长期的均衡状态,这时由于某种原因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例如石油价格上涨),于是如图10所示,供给曲线将从AS1左移至AS2。接下来在短期内将发生的情况是:经济从A点沿着现在的总需求曲线左移到B点,经济产量从Y1减少为Y2,而物价水平从P1上升到P2,这是一种非常糟糕的情况:经济既经历了停滞(产量下降),又经历了通货膨胀(物价上升),这被称为滞胀(stagflation)。物价水平产量图图10:总供给的不利移动:总供给的不利移动P1P2Y2Y1ADAS1AS2LRASAB1.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不利移动3 以及物价水平上升。2.引起产量减少如

37、果政府不干预 发生滞胀以后,政府如果不进行干预,过一段时间后衰退将自行消失。原因在于,低产量和高失业会使工人的工资下降,较低的工资则降低了企业成本,使供给恢复性地增加。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短期总供给曲线又回到AS1时,物价水平下降,产量接近自然率水平。于是在长期,经济回到了A点,总需求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相交。如果政府干预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或货币政策来使总需求曲线移动以抵消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某些影响,比如使总需求曲线从AD1右移到AD2正好抵消总供给移动对产量的影响,经济直接从A点移动到C点,产量仍为自然率水平,但物价水平由P1上升为P2。这样,政府抵消了衰退,但却使物价水平上升了(图11)。

38、2.决策者可以通过扩大总需求来抵消这种移动物价水平产量图图11:抵消总供给的不利移动:抵消总供给的不利移动P1P2P3自然产量率AD1AD2AS1AS2LRASABC1当短期总供给减少时3.这引起物价水平进一步上升4.但产量保持自然率水平。总供给移动的结论 总供给移动会引起滞胀(左移);决策者可以通过政策干预影响这一过程,但他们不能同时抵消两种不利的影响。尝试性的预测 按照上述理论,目前经济衰退过程中,中国政府大幅度增加供给的办法可能有效,但令人担心的是,刚刚下降的通货膨胀率是否会在明显再度上升?结论 本章达到了两个目的:第一,讨论了经济活动中短期波动的一些重要事实;第二,介绍了解释这些波动的

39、基本模型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内容提要-1 所有经济社会都存在围绕长期趋势的短期经济波动。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可以用于分析短期经济波动,根据该模型,物品与劳务的产量和价格总水平的调整使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均衡。总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的原因有三:低物价水平刺激了消费;低物价水平使利率下降,从而刺激了投资;低物价水平降低利率的同时,使外汇市场上本币贬值,从而增加了净出口。任何一种增加在物价水平为既定时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或净出口的事件或政策都会增加总需求;反之则减少总需求。内容提要-2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因为长期中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取决于劳动、资本、自然资源和技术等,但不取决于物价水平。解释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有三种理论:粘性工资、粘性价格和错觉。改变经济生产能力的事件(影响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因素)都会使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而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位置取决于预期的物价水平。经济波动的原因可能源于总需求的移动,也可能源于总供给的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宏微观经济学-第33章总需求与总供给-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