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 紫11/26/20221第一节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第二节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目的和任务第三节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11/26/20222l一、中国经济地理在经济地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一、中国经济地理在经济地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位和作用l二、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二、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l三、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内容三、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内容l(一)(一)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内容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内容l(二)(二)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l四、中国经济地理的学科特性四、中国经济地理的学科特性l(一)(一)区域性区域性l(二)(二)综合性综合性l(三)
2、(三)统一性统一性11/26/20223l一、中国经济地理面临新的挑战一、中国经济地理面临新的挑战l二、研究中国经济地理的目的和任务二、研究中国经济地理的目的和任务l(一)(一)了解我国国情,为中国特色的了解我国国情,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l(二)(二)为发展经济地理学服务为发展经济地理学服务l(三)(三)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为文明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为文明11/26/20224l一、中国经济地理的基础理论一、中国经济地理的基础理论l(一)(一)人地关系论人地关系论l(二)(二)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劳动地域分工理论l二、研究中国经济地理的方法二、研究中国经济地理的方法
3、l(一)(一)及时搜集、积累有关资料及时搜集、积累有关资料l(二)(二)善于学习、掌握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善于学习、掌握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有关方法论有关方法论l(三)(三)训练与掌握学习、研究中国经济地理训练与掌握学习、研究中国经济地理的基本功的基本功l(四)(四)明确研究中国经济地理的主线与重点明确研究中国经济地理的主线与重点11/26/20225l第一节中国人地关系发展简要回顾第一节中国人地关系发展简要回顾l第二节中国人地关系协调的目标与途径第二节中国人地关系协调的目标与途径11/26/20226l一、中国人地关系的发展和演化一、中国人地关系的发展和演化l(一)(一)19491949年前的中
4、国人地关系年前的中国人地关系l(二)(二)19491949年后的中国人地关系年后的中国人地关系l二、中国人地关系发展、演化的启示二、中国人地关系发展、演化的启示l(一)(一)人地关系是自我们祖先在祖国大地诞生以来就存在着的人地关系是自我们祖先在祖国大地诞生以来就存在着的客观关系客观关系l(二)(二)我国的发展历史,实际上是一部破坏、恶化人地关系和我国的发展历史,实际上是一部破坏、恶化人地关系和优化、协调人地关系交错存在的生产的斗争史优化、协调人地关系交错存在的生产的斗争史l(三)(三)我们强调人地关系的本质是改造、重组,强调在这个改我们强调人地关系的本质是改造、重组,强调在这个改造、重组过程中
5、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但并不是要过分强调人的造、重组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但并不是要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主观能动作用l(四)(四)人们对环境的改造利用,对新的人地关系的重组,除了人们对环境的改造利用,对新的人地关系的重组,除了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的深刻制约,还受人类的智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的深刻制约,还受人类的智慧、理智和自觉行为所制约慧、理智和自觉行为所制约11/26/20227l一、中国人地关系协调的重大课题一、中国人地关系协调的重大课题l(一)(一)人口、耕地与粮食的协调人口、耕地与粮食的协调l(二)(二)协调城乡聚落的建设发展协调城乡聚落的建设发展l(三)
6、(三)制止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经营,保持相对的制止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经营,保持相对的生态平衡生态平衡l(四)(四)加强对人地关系严重失调地区的治理加强对人地关系严重失调地区的治理l(五)(五)协调区域间经济的发展协调区域间经济的发展l(六)(六)国土开发、整理与规划国土开发、整理与规划l二、中国人地关系协调的目标与途径二、中国人地关系协调的目标与途径l(一)(一)优化、协调我国人地关系的目标优化、协调我国人地关系的目标l(二)(二)优化、协调我国人地关系的途径优化、协调我国人地关系的途径11/26/20228l第一节第一节 中国自然资源的评价中国自然资源的评价l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7、的现状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l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国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战略战略11/26/20229l一、中国六大自然资源一、中国六大自然资源l(一)(一)土地资源土地资源l(二)(二)水资源水资源l(三)(三)气候资源气候资源 l(四)(四)森林资源森林资源l(五)(五)矿产资源矿产资源 l(六)(六)海洋资源海洋资源l二、中国自然资源的总体评价二、中国自然资源的总体评价l1 1 资源种类较为齐全资源种类较为齐全l2 2 绝对量大,相对量少绝对量大,相对量少l3 3资源质量参差不一,资源承载能力地区差异明显资源质量参差不一,资源承载能力地区差异明显l4 4资
8、源空间分布有利有弊资源空间分布有利有弊11/26/202210l一、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与现状特征一、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与现状特征l(一)(一)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开发利用历史悠久l(二)(二)各项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迅速各项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迅速l(三)(三)开发利用上有巨大潜力开发利用上有巨大潜力l(四)(四)资源浪费、破坏情况相当严重资源浪费、破坏情况相当严重l二、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面临挑战二、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面临挑战l(一)(一)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小,且有继续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小,且有继续下降趋势。下降趋势。l(二)(二)自然资源相对短缺。自然资源相对短缺。11/26
9、/202211一、建立自然资源的管理体系一、建立自然资源的管理体系二、在自然资源管理决策中推行可持续发展影响二、在自然资源管理决策中推行可持续发展影响的评价制度的评价制度三、主要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三、主要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一)(一)水资源水资源(二)(二)土地资源土地资源 (三)(三)森林资源森林资源 (四)(四)海洋资源海洋资源 (五)(五)矿产资源矿产资源 气候资源气候资源 11/26/202212第一节中国人口的庞大规模第一节中国人口的庞大规模优势优势第二节第二节中国的人口结构中国的人口结构 第三节第三节中国人口的分布与移动中国人口的分布与移动第四节中国人口问题及其对策第四节中
10、国人口问题及其对策第五节中国的民族构成和分布第五节中国的民族构成和分布11/26/202213一、中国人口规模的庞大及其成因一、中国人口规模的庞大及其成因二、众多的人口与中国经济的发展二、众多的人口与中国经济的发展11/26/202214一、中国人口结构的特点一、中国人口结构的特点(一)(一)性别结构不均衡性别结构不均衡 (二)(二)年龄结构进入成年型年龄结构进入成年型(三)(三)人口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文化水平不断提高(四)(四)职业结构的传统型职业结构的传统型(五)(五)城镇人口比重低城镇人口比重低二、人口结构的调整二、人口结构的调整 11/26/202215l一、中国人口分布的极不平衡及
11、其成因一、中国人口分布的极不平衡及其成因l1 1我国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我国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l2 2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l3 3我国东、西地区的内部人口密度也随地貌我国东、西地区的内部人口密度也随地貌不同而有很大差别不同而有很大差别l二、中国人口的空间移动与趋势二、中国人口的空间移动与趋势l1 1旧中国人口的移动旧中国人口的移动l2 2新中国人口移动的特点新中国人口移动的特点 l三、中国人口分布与移动的调控三、中国人口分布与移动的调控11/26/202216一、人口问题的历史考察一、人口问题的历史考察二、中国人口的就业矛盾突出二、中国人口
12、的就业矛盾突出三、中国人口增长的趋势三、中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四、控制人口增长的对策四、控制人口增长的对策11/26/202217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二、中国各民族的分布二、中国各民族的分布三、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三、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平11/26/202218第一节第一节中国生态环境的历史考察中国生态环境的历史考察第二节第二节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基本评价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基本评价第三节第三节中国生态环境问题趋势分析对策中国生态环境问题趋势分析对策 11/26/202219l一、社会和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一、社会和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
13、盾尖锐矛盾尖锐l二、二、1949年后对生态环境的几次冲击与年后对生态环境的几次冲击与破坏破坏(一)(一)1958年年1960年年“大跃进大跃进”时期时期(二)(二)1966年年1976年十年浩劫期间年十年浩劫期间(三)(三)改革开放后的十几年改革开放后的十几年11/26/202220一、大气污染居高不下一、大气污染居高不下二、水资源持续短缺与水质污染加重二、水资源持续短缺与水质污染加重三、工业废渣与日俱增,噪声污染日益扩三、工业废渣与日俱增,噪声污染日益扩大大四、土地退化严重四、土地退化严重五、耕地连年减少,森林日趋贫乏五、耕地连年减少,森林日趋贫乏六、自然灾害频度加快,污染事件不断增六、自然
14、灾害频度加快,污染事件不断增多,多,经济损失越来越大经济损失越来越大11/26/202221一、一、中国生态环境的趋势分析中国生态环境的趋势分析1 1人口压力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持续存在。人口压力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持续存在。2 2中国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的根本转变将需要一个较长的中国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的根本转变将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过程。3 3从从9090年代初开始,中国工业化将进入重工业化时代,能源、冶年代初开始,中国工业化将进入重工业化时代,能源、冶金、建材、化工等重金、建材、化工等重、化工业部门将优先发展。、化工业部门将优先发展。4 4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城市
15、工业污染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城市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符合大幅度增加将危害城市环境。城市生活污染符合大幅度增加将危害城市环境。5 5乡镇企业高速度发展,环境污染出现由点向面发展的趋势。乡镇企业高速度发展,环境污染出现由点向面发展的趋势。6 6科技落后造成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增大。科技落后造成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增大。11/26/202222二、二、中国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中国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l(一)(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积极促进经济体制建设同步规
16、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积极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发展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发展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推动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综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推动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综合协调发展。合协调发展。l(二)(二)坚持保护环境这项基本国策,坚持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坚持保护环境这项基本国策,坚持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长远规划,使环境保护与各项建设事业统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长远规划,使环境保护与各项建设事业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协调发展。同时,在国土开发中,要坚持开筹兼顾、综合平衡、协调发展。
17、同时,在国土开发中,要坚持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并重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发、利用、整治、保护并重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的在全国开展国土整治工作在全国开展国土整治工作 。l(三)(三)强化环境管理,要把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有效的结合强化环境管理,要把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有效的结合起来,提高环境保护管理水平和效能。起来,提高环境保护管理水平和效能。l(四)(四)建立和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和信息网络,对环境污染和生建立和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和信息网络,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行全过程控制、及时掌握全国环境质量及污染状况的变态破坏实行全过程控制、及时掌握全国环境质量及污染状况的变化。化。11
18、/26/202223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旧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布局旧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布局第三节第三节 新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布局新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布局 11/26/202224一、我国奴隶社会一、我国奴隶社会 和封建社会时期的产业和封建社会时期的产业结构与布局结构与布局二、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产业结构与布二、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产业结构与布局局(一)(一)产业发展的迟缓性产业发展的迟缓性(二)(二)产业发展的对外依赖性产业发展的对外依赖性(三)(三)产业结构的片面性产业结构的片面性(四)(四)产业布局的不平衡性产业布局的不平衡性11/26/202225一、新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
19、回一、新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回顾顾 二、新中国产业布局的明显变化二、新中国产业布局的明显变化(一)(一)19491949年年19651965年年(二)(二)19661966年年19751975年年(三)(三)19761976年年19951995年年 11/26/202226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中国粮食作物生产与布局第三节 中国经济作物生产与布局第四节 中国林业生产与布局第五节中国畜牧业生产与布局第六节 中国水产业生产与布局 第七节 中国农业分区 11/26/202227 一、1949年以前中国农业的发展 二、1949年以来中国农业发展与布局特点 三、中古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11/26/2
20、02228l(一)(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l(二)(二)农业生产条件的显著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显著改善l(三)(三)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调整l(四)(四)农业生产布局渐趋合理农业生产布局渐趋合理l(五)(五)农业科研与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农业科研与教育事业蓬勃发展l(六)(六)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11/26/202229 (一)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中国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的内涵 (三)中国现代集约可持续农业的重点发展 领域 11/26/202230 一、粮食生产特点与区域产销平衡 (一)、粮食生产发展的基本特点 (二)、粮
21、食产销的区域平衡与演变 二、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与布局 (一)、水稻 (三)、玉米 (二)、小麦 (四)、其它粮食作物 11/26/202231 三、粮食商品生产基地建设与发展(一)、增产潜力大,商品率稳步提高,具跨世纪意义的全国性商品粮基(二)、生产水平较高,仍有增产潜力的老商品粮基地(三)、却连地区有潜力的区域性商品粮基地 四、中国的粮食问题与前景展望(一)粮食增产的难点与问题 (二)资源潜力与发展前景11/26/202232 一、经济作物生产发展与区域组合 (一)经济作物的生产特点 (二)我国经济作物生产发展概述 二、主要经济作物生产与布局 (一)纤维类原料作物生产与布局 (二)油料作物生产
22、与布局 (三)糖料作物生产与布局 (四)热带经济作物生产与布局 (五)烟,茶生产与布局11/26/202233l一、森林资源与发展条件一、森林资源与发展条件l(一)(一)森林资源与特点森林资源与特点l(二)(二)森林资源的潜力森林资源的潜力l二、林业生产与主要林区二、林业生产与主要林区l(一)(一)林业生产概况林业生产概况l(二)(二)主要林区布局与特点主要林区布局与特点l(三)(三)问题与发展途径问题与发展途径11/26/202234l一、概况一、概况l(一)(一)主要进展主要进展l(二)(二)问题与发展途径问题与发展途径l二、畜牧业生产类型二、畜牧业生产类型l(一)(一)农区畜牧业农区畜牧
23、业l(二)(二)牧区畜牧业牧区畜牧业l(三)(三)半农半牧区畜牧业半农半牧区畜牧业l(四)(四)城郊畜牧业城郊畜牧业11/26/202235 一、概况一、概况(一)(一)水产资源特点水产资源特点(二)(二)水产生产概况水产生产概况 二、海洋水产业生产与布局二、海洋水产业生产与布局 (一)(一)渤海海区渔场渤海海区渔场 (二)(二)黄海海区渔场黄海海区渔场 (三)(三)东海海区渔场东海海区渔场 (四)(四)南海海区渔场南海海区渔场 三、淡水水产业生产与布局三、淡水水产业生产与布局 (一)东北淡水渔业区(一)东北淡水渔业区(二)(二)华北淡水渔业区华北淡水渔业区(三)长江中下游淡水渔业区(四)(三
24、)长江中下游淡水渔业区(四)华南淡水渔业区华南淡水渔业区(五)西南淡水渔业区(五)西南淡水渔业区(六)(六)蒙新淡水渔业区蒙新淡水渔业区(七)青藏淡水渔业区(七)青藏淡水渔业区11/26/202236 一、东北区一、东北区 二、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二、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 三、黄淮海区三、黄淮海区 四、黄土高原区四、黄土高原区 五、长江中下游区五、长江中下游区 六、西南区六、西南区 七、华南区七、华南区 八、甘新区八、甘新区 九、青藏区九、青藏区11/26/202237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中国能源工业 第三节 中国原材料工业 第四节 中国加工制造业 第五节 高新技术工业 第六节 中国主要综合工业
25、基地 11/26/202238l一、合理发展与布局的战略意义一、合理发展与布局的战略意义l二、旧中国工业发展、分布的基本特征二、旧中国工业发展、分布的基本特征l三、新中国工业发展、布局的重大变革三、新中国工业发展、布局的重大变革11/26/202239l一、煤炭工业一、煤炭工业l(一)(一)资源评价资源评价l(二)(二)发展和布局发展和布局l二、石油工业二、石油工业l(一)(一)资源评价资源评价l(二)(二)发展和布局发展和布局l三、电力工业三、电力工业l(一)(一)电源与内部结构电源与内部结构l(二)(二)发展与布局发展与布局11/26/202240l一、冶金工业一、冶金工业l(一)(一)钢
26、铁工业资源评价钢铁工业资源评价l(二)(二)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和布局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和布局l(三)(三)我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特点我国主要钢铁工业基地特点l(四)(四)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概述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概述l二、化学工业二、化学工业l(一)(一)资源评价资源评价l(二)(二)化工结构与布局变化化工结构与布局变化l(三)(三)主要化工基地主要化工基地l三、建材工业三、建材工业l(一)(一)水泥工业水泥工业l(二)(二)平板玻璃工业平板玻璃工业l(三)(三)主要建材基地主要建材基地11/26/202241l一、机械工业一、机械工业l(一)(一)发展与布局变化发展与布局变化l(二)(二)主要机械工业基
27、地主要机械工业基地l二、二、汽车工业汽车工业l(一)(一)汽车工业发展与存在问题汽车工业发展与存在问题l(二)(二)汽车生产基地和发展趋势汽车生产基地和发展趋势l三、轻纺工业三、轻纺工业l(一)(一)主要轻工业发展和布局主要轻工业发展和布局 (二)(二)纺织工业的发展和布局纺织工业的发展和布局 11/26/202242l一、新能源与新材料工业一、新能源与新材料工业l二、电子和信息工业二、电子和信息工业l三、生物工程、空间技术与海洋开发三、生物工程、空间技术与海洋开发l四、高新技术开发区四、高新技术开发区11/26/202243l一、长江三角洲一、长江三角洲l二、京津唐二、京津唐l三、珠江三角洲
28、三、珠江三角洲l四、山东半岛四、山东半岛l五、辽中南五、辽中南l六、成渝沿线六、成渝沿线l七、长江中游七、长江中游l八、关中地区八、关中地区11/26/202244 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布局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布局 第三节第三节中国商业的发展和布局中国商业的发展和布局第四节第四节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与布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与布局 11/26/202245l一、大力发展中国第三产业的必要性一、大力发展中国第三产业的必要性l二、中国第三产业发展和布局的特点二、中国第三产业发展和布局的特点l(一)(一)发展的波折性发展的波折性 l(二)(二)行业结构的多样性行业结
29、构的多样性l(三)(三)空间布局的差异性空间布局的差异性l三、中国第三产业发展战略三、中国第三产业发展战略l(一)(一)战略目标战略目标l(二)(二)发展重点发展重点 (三)三)具体措施具体措施 11/26/202246一、一、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和布局总述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和布局总述(一)(一)合理发展和布局中国交通运输的意义合理发展和布局中国交通运输的意义(二)(二)中国交通运输发展与布局特点中国交通运输发展与布局特点二、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战略二、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战略(一)(一)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和布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和布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二)(二)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发
30、展目标和重点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三、中国铁路运输的发展和布局三、中国铁路运输的发展和布局(一)(一)中国铁路运输的发展中国铁路运输的发展(二)(二)中国铁路网的构成中国铁路网的构成(三)(三)中国铁路运输前景中国铁路运输前景11/26/202247四、中国水路运输发展与布局四、中国水路运输发展与布局(一)(一)中国水运优势中国水运优势 (二)(二)中国内河运输业的发展与布局中国内河运输业的发展与布局(三)(三)中国海上运输业的发展与布局中国海上运输业的发展与布局五、中国公路、民航和管道运输的发展和布局五、中国公路、民航和管道运输的发展和布局(一)(一)中国公路运输发展与布局中国公路
31、运输发展与布局(二)(二)中国民用航空运输与布局中国民用航空运输与布局(三)(三)中国管道运输的发展和布局中国管道运输的发展和布局六、中国客流和货流的发展和布局六、中国客流和货流的发展和布局(一)(一)中国客流的发展和布局中国客流的发展和布局中国货流的发展和布局中国货流的发展和布局 11/26/202248l一、中国商业发展和布局总述一、中国商业发展和布局总述l(一)(一)合理发展布局中国商业的重要意义合理发展布局中国商业的重要意义l(二)(二)中国商业发展布局的基本特点中国商业发展布局的基本特点l(三)(三)中国商业发展布局的基本战略中国商业发展布局的基本战略l二、中国的商业区和商业中心二、
32、中国的商业区和商业中心l(一)(一)中国商业区化的依据和体系中国商业区化的依据和体系l(二)(二)中国的商业区及其主要商业中心中国的商业区及其主要商业中心l三、中国商业网点的发展和布局三、中国商业网点的发展和布局l(一)(一)商业网点的分类商业网点的分类l(二)(二)批发商业网点的发展和布局批发商业网点的发展和布局l(三)(三)中国零售商业网点的发展和布局中国零售商业网点的发展和布局11/26/202249l一、中国旅游资源的特征一、中国旅游资源的特征l(一)(一)种类繁多、数量丰厚种类繁多、数量丰厚l(二)(二)景观奇特、魅力无穷景观奇特、魅力无穷l(三)(三)古老珍稀、品位绝佳古老珍稀、品
33、位绝佳l(四)(四)分布广泛、组合颇佳分布广泛、组合颇佳l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l(一)(一)产业规模高速扩张,产业形象日益鲜明产业规模高速扩张,产业形象日益鲜明l(二)(二)国内旅游异军突起,多元化市场已经形成国内旅游异军突起,多元化市场已经形成l(三)(三)六大要素配套发展,旅游生产力快速增长六大要素配套发展,旅游生产力快速增长l(四)(四)资源开发不断深化,产品结构渐趋完善资源开发不断深化,产品结构渐趋完善11/26/202250三三、中国旅游业的空间布局、中国旅游业的空间布局(一)(一)“东中西轻东中西轻”的基本态势相当明显的基本态势相当明显(二)中西部地区近
34、年增势强劲,旅游业空间布局渐趋(二)中西部地区近年增势强劲,旅游业空间布局渐趋合理合理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战略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战略(一)(一)开发大市场,发展大旅游,构建大产业开发大市场,发展大旅游,构建大产业(二)(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开发利用资源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开发利用资源(三)(三)加速更新升级,丰富旅游产品加速更新升级,丰富旅游产品(四)(四)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五)(五)优化地区结构,实现合理布局优化地区结构,实现合理布局(六)(六)保护旅游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旅游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五、中国旅游地理区五、中国旅游地理区(一)
35、(一)旅游地理区划的方案旅游地理区划的方案(二)(二)各大旅游区资源特色和发展方向各大旅游区资源特色和发展方向11/26/202251l第一节第一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中国的行政区划l第二节第二节 中国经济区划优势中国经济区划优势11/26/202252l一、我国行政区划的演变及其主要依据一、我国行政区划的演变及其主要依据l(一)省区的变更(一)省区的变更l(二)民族自治区的建立(二)民族自治区的建立l(三)中央直辖市的调整(三)中央直辖市的调整l二、二、我国现行行政区划特征及今后改革趋势我国现行行政区划特征及今后改革趋势l(一)我国现行行政区划特征(一)我国现行行政区划特征l(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36、及今后改革的趋势(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改革的趋势11/26/202253l一、经济协作区一、经济协作区l二、三个经济地带二、三个经济地带l1 东部沿海地带。东部沿海地带。l2中部地带。中部地带。l3西部地带。西部地带。l三、三、七大经济区划的划分七大经济区划的划分l(一)七大经济区域的由来与特性(一)七大经济区域的由来与特性l(二)七大经济区域的区域差异(二)七大经济区域的区域差异 11/26/202254l第一节第一节区域经济的资源基础区域经济的资源基础l第二节第二节区域经济的历史基础区域经济的历史基础l第三节第三节老工业基地的形成与改造老工业基地的形成与改造l第四节第四节全国重要的农、
37、林、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农、林、牧业基地l第五节第五节区域经济的内部差异与联系区域经济的内部差异与联系l一一、经济地域差异和地域联系、经济地域差异和地域联系l二、经济地域联系的承担者二、经济地域联系的承担者发达的交通运发达的交通运输网输网l三、经济地域的核心三、经济地域的核心密集的东北城镇群密集的东北城镇群l第六节第六节东北地区的发展前景东北地区的发展前景11/26/202255第一节 区域优势与面临的主要内容11/26/202256一、区域优势一、区域优势l(一)(一)对外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区域条件优势对外开发与经济发展的区域条件优势l(二)(二)矿产资源与海洋资源的优势明显矿产资源与海洋资源的
38、优势明显l(三)(三)港口优势和便捷的交通运输网港口优势和便捷的交通运输网l(四)(四)人才集中,综合科技实力全国第一人才集中,综合科技实力全国第一l(五)(五)产业基础雄厚,城市化水平高产业基础雄厚,城市化水平高l(六)(六)对外开放格局已具雏形,正向较高层对外开放格局已具雏形,正向较高层次演替次演替l(七)(七)旅游资源多姿多彩,发展旅游事业得旅游资源多姿多彩,发展旅游事业得天独厚天独厚11/26/202257l二、面临的主要问题二、面临的主要问题l(一)(一)传统优势部门设备、技术、产业结构传统优势部门设备、技术、产业结构老化,改造难度大。老化,改造难度大。l(二)(二)城市分工不明确,
39、第三产业不发达。城市分工不明确,第三产业不发达。l(三)(三)但水资源不足,水土水矿配合不理想。但水资源不足,水土水矿配合不理想。l能源和交通运输供需矛盾突出,工业污染严重,能源和交通运输供需矛盾突出,工业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是我国多数工业城市共同存在生态环境恶化,是我国多数工业城市共同存在的问题,同样也是本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的问题,同样也是本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素。11/26/202258一、产业结构基本特点一、产业结构基本特点(一)(一)第二产业为主体,工业化水平较高;第一第二产业为主体,工业化水平较高;第一产业规模大,农业基础较好;第三产业薄弱,今年产业规模大,农业基础较好
40、;第三产业薄弱,今年有较大发展,是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的总体特征。有较大发展,是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的总体特征。(二)(二)以原材料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在工业中仍占以原材料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在工业中仍占主导地位是本区产业结构的一个主要特征。主导地位是本区产业结构的一个主要特征。(三)(三)建立起以能源、冶金、化学及化学制品、建立起以能源、冶金、化学及化学制品、机电、食品饮料、纺织缝纫六大行业为支柱的、偏机电、食品饮料、纺织缝纫六大行业为支柱的、偏重型工业结构体系。重型工业结构体系。(四)(四)农业结构中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也较发农业结构中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也较发达;农村工业结构中,农村工业异军突起,已
41、占主达;农村工业结构中,农村工业异军突起,已占主导地位。导地位。11/26/202259l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l(一)(一)产业结构的优化产业结构的优化l(二)(二)产业结构的现代化产业结构的现代化l(三)(三)产业空间结构优化产业空间结构优化11/26/202260l一、工业的发展与布局一、工业的发展与布局l(一)(一)能源工业能源工业l(二)(二)钢铁工业钢铁工业l(三)(三)机电工业机电工业l(四)(四)化学工业化学工业l(五)(五)纺织工业纺织工业11/26/202261l二、农业的发展与布局二、农业的发展与布局l(一)(一)种植业种植业l(二)(二)畜牧业
42、畜牧业l(三)(三)渔业渔业l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布局三、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与布局11/26/202262l一、环渤海海滨经济开发带一、环渤海海滨经济开发带l(一)(一)大规模发展外向型经济,建成高度发达的开放地带。大规模发展外向型经济,建成高度发达的开放地带。l(二)(二)加快港口和海滨城市建设,迅速形成发达的港口群体和加快港口和海滨城市建设,迅速形成发达的港口群体和城市体系。城市体系。l(三)(三)实施生产力布局和国土开发向海滨地带推进的战略,建实施生产力布局和国土开发向海滨地带推进的战略,建立环渤海带节水产业圈。立环渤海带节水产业圈。l(四)(四)充分发挥海洋资源和海洋科技优势,加快海洋
43、产业群发充分发挥海洋资源和海洋科技优势,加快海洋产业群发展步伐。展步伐。l(五)(五)加快黄河辽河两个三角洲综合开发与整治,稳定入海流加快黄河辽河两个三角洲综合开发与整治,稳定入海流路,利用其丰富的土地和油气等资源,使之成为农牧渔业生产基路,利用其丰富的土地和油气等资源,使之成为农牧渔业生产基地、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地、石油化工生产基地。l(六)(六)注意保护环境,努力减少污染,是辽东湾、渤海湾和莱注意保护环境,努力减少污染,是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州湾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11/26/202263 二、京津塘地区二、京津塘地区(一)(一)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44、二)(二)调整产业布局,促进京津塘三市职调整产业布局,促进京津塘三市职能合理分工能合理分工(三)(三)为缓解三是对水、土、空间和基础为缓解三是对水、土、空间和基础设施需求不断膨胀的压力,本区地域开发逐设施需求不断膨胀的压力,本区地域开发逐步向滨海发展步向滨海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1/26/202264三、辽中南地区三、辽中南地区(一)(一)以打入东北亚市场为目标,以高科技以打入东北亚市场为目标,以高科技为先导,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为先导,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二)(二)加快港口建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港口建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三)(三)沈阳和大连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
45、,大沈阳和大连要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大力开发高科技产品,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力开发高科技产品,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四)(四)解决能源短缺问题。解决能源短缺问题。要控制大耗水工业和水田面积的发展。要控制大耗水工业和水田面积的发展。11/26/202265四、胶济铁路沿线地区四、胶济铁路沿线地区(一)(一)青岛要充分利用沿海开放城市和港口青岛要充分利用沿海开放城市和港口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二)(二)济南要发挥省会城市的综合功能。济南要发挥省会城市的综合功能。(三)(三)继续建设引黄工程,抓紧研究继续建设引黄工程,抓紧研究“南水南水北
46、调北调”工程向山东延伸问题,以缓解本区主工程向山东延伸问题,以缓解本区主要城市日益缺水局面。要城市日益缺水局面。(四)(四)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的扩大,逐步减少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的扩大,逐步减少对小青河、淄河和胶州湾的污染。对小青河、淄河和胶州湾的污染。11/26/202266五、呼包、北同蒲和太胶铁路沿线地带五、呼包、北同蒲和太胶铁路沿线地带(一)(一)继续发挥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完善以煤、继续发挥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完善以煤、电、煤化工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提高加工深度。电、煤化工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提高加工深度。(二)(二)本地带是全国煤炭开发的重点地区,也是全本地带是全国煤炭开发的重点地区,也是全
47、国外调煤的主要基地。国外调煤的主要基地。(三)(三)充分利用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逐步充分利用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逐步发展高耗能的重工业和煤化工业。发展高耗能的重工业和煤化工业。(四)(四)围绕资源开发,搞好煤炭外运通道和供水设围绕资源开发,搞好煤炭外运通道和供水设施的建设。施的建设。(五)(五)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11/26/202267第一节 区域概况与战略地位第二节 区域优势与限制优势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优势11/26/202268一、区域概况一、区域概况二、战略地位二、战略地位11/26/202269一、区域优势一、区域优势(一)(一)区位
48、优势,交通便利。区位优势,交通便利。(二)(二)资源丰富,潜力巨大。资源丰富,潜力巨大。(三)(三)工业发达,基础雄厚。工业发达,基础雄厚。(四)(四)城市密集,市场广阔。城市密集,市场广阔。(五)(五)人文繁荣,科技先进。人文繁荣,科技先进。11/26/202270二、限制因素二、限制因素(一)(一)初级原材料短缺初级原材料短缺(二)(二)能源短缺能源短缺(三)(三)洪涝灾害的威胁尚较严重洪涝灾害的威胁尚较严重(四)(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滞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滞后(五)(五)现行条块分割管理体制制约了全区经现行条块分割管理体制制约了全区经济协调发展济协调发展11/26/202271一、制定本区
49、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一、制定本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一)(一)依托通道,东靠西移,南连北往,开边出海依托通道,东靠西移,南连北往,开边出海(二)(二)改革体制,转变机制,统筹规划,统一市场改革体制,转变机制,统筹规划,统一市场(三)(三)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二、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二、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一)(一)目标目标(二)(二)重点重点11/26/202272第一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自然基础第二节 区域协调发展的经济背景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与布局第五节 经济特区和经济开放区第六节 生产力布局的地
50、区差异第七节 未来经济发展战略11/26/202273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二、山岭葱茏峻拔,江河蜿蜒广布二、山岭葱茏峻拔,江河蜿蜒广布三、海岸线曲折绵长,海洋广阔三、海岸线曲折绵长,海洋广阔四、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四、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五、金属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油气资源前景五、金属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油气资源前景可观可观六、丰富的热带亚热带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六、丰富的热带亚热带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11/26/20227411/26/202275一、经济水平较高一、经济水平较高二、产业结构专业化、轻型化比较突出二、产业结构专业化、轻型化比较突出三、工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