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精品课件:中风.ppt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文档编号:429599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件:中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件:中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件:中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件:中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件:中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 风,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科组,导 学,定义 中风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又名卒中。轻者可无昏仆而仅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状。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以冬春两季为高发季节,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严重危及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 病位在脑,源流 内经就载有与中风表现相关的不同名称,昏迷者称为“仆击”、“大厥”、“薄厥”,半身不遂者称为“偏枯”、“偏风”、“风痱”,言语不利者称为“瘖” 。 张仲景金匮要略首创“中风”。 唐宋以前多以“内虚邪中”. 唐宋以后多以“内风”立论,

2、如: 李东垣形盛气衰,本气自病。 朱丹溪湿痰生热。王清任气虚血瘀。 王履将中风分为“真中风”和“类中风”两种。 张景岳提出“非风”之说,立“内伤积损” 论。 李宗梓将中脏腑分为闭证和脱证。 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肝阳化风,气血并 进,直冲犯脑。,范围 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出现中风表现者。,病因病机,病因 年迈体弱,内伤积损。 情志过极,化火生风。 痰浊内生,化热生风。 气候骤变,气血阻滞。 病机 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密切相关。 基本病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清窍。 病机可归纳为虚(阴虚、气虚、血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痰(风痰、湿痰、热痰)、气(气逆)、瘀(血瘀)。 病性

3、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虚弱;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逆血瘀。,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 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偏身麻木,甚则神志恍惚、迷蒙、神昏、昏溃为主症。 发病急骤,有渐进发展过程。发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 常有年老体衰,劳倦内伤,嗜好烟酒,膏粱厚味等因素。每因恼怒、劳累、酗酒、气候骤变等诱发,年龄在40岁以上。 头颅CT、MRI检查为首选,必要时进行脑脊液、眼底检查。,鉴别诊断 痫病 二者均有突然昏仆、昏不知人,但中风无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等症;而痫病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后遗症。 厥证 厥证昏迷、不省人事时间一般较短,多伴见面色苍白,四

4、肢厥冷,一般移时苏醒,醒后无后遗症;而中风神昏时间较长,苏醒后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痉证 二者可见突然起病、意识不清,但中风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症,而痉证则无。 口僻 口僻以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言语不清,常伴外感表证或耳背疼痛,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之症 痿病 二者均可见肌肉瘦削,但痿病起病缓慢,以双下肢瘫痪,或肌肉萎缩,或见筋挛肉润,多无神昏;而中风起病急骤,多以偏瘫为主,常有不同程度神昏。,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辨中经络与中脏腑 中经络无神昏,意识清楚,仅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病位浅,病情相对较轻。 中脏腑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神志恍惚,迷蒙而伴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病位

5、深,病情较重。 辨分期 其病程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三个阶段。 急性期发病后2星期以内,中脏腑可至1个月。 恢复期发病2星期后或1个月至半年内 。 后遗症期发病半年以上。,辨闭证与脱证 闭证属实,系邪气内闭清窍,症见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大小便闭,分为阳闭和阴闭。 阳闭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苔黄腻,脉弦滑数。 阴闭面白唇暗,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 脱证属虚,乃阳气外脱,阴阳将决,症见昏溃不知,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肢软,二便自遗,汗出,脉微细欲绝。 辨病势顺逆 顺证中脏腑者神志转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有所改善,病情向中经络转化。 逆证中经络者渐出现

6、神志迷蒙或昏溃不知,向中脏腑转化。 中脏腑者应注意神志及瞳神的变化。,治疗原则 分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三个阶段治疗。 急性期以急则治其标,损其偏盛微原则,常用平肝熄风,清热涤痰,化痰通腑,活血通络,醒神开窍。闭证治以袪邪开窍醒神,脱证治以益气回阳,扶正固脱。 恢复期标实以风痰瘀血阻络为主,本虚以阴虚、气虚为主,治以益气活血、健脾化痰、滋阴降火熄风为主。 后遗症期以本虚为主,治以补益气血,滋补肝肾为法。,分证论治 中经络 肝阳暴亢 主症:半身不遂,肢体强痉,偏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素体肝旺或肝郁化火,风阳内动) 兼次症:眩晕头胀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 舌脉:舌红或

7、绛,苔黄或燥,脉弦或弦数有力。,治法:平肝潜阳,泻火熄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 方解:天麻、钩藤平肝熄风 生石决明镇肝潜阳 川牛膝引血下行 黄芩、栀子清肝泻火 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 茯神、夜交藤养血安神 益母草活血利水 加减:心烦、口干、五心烦热者女贞子、生地、山茱 萸 痰多、言语不利者胆南星、石菖蒲 便秘、腹胀者大黄、芒硝,风痰阻络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肢体 拘急或麻木(素体痰盛,化火生风) 兼次症:头晕目眩。 舌脉:舌质暗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治法:化痰熄风通络。 方药:化痰通络汤。 方解:半夏、茯苓、白术健脾燥湿 胆南星、天竺黄清热化痰 天麻平肝熄风 香附疏肝理气

8、丹参活血化瘀 大黄通腑泄泻 加减:眩晕甚者全蝎、钩藤、菊花 瘀血明显者桃仁、红花、赤芍 烦躁不安,苔黄腻,脉滑数者黄芩、栀子,痰热腑实 主症: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舌歪斜(素体 痰湿多,郁而化火,痰热互结) 兼次症:腹胀便秘,口粘痰多,午后面红烦 热。 舌脉:舌红,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滑大。,治法:通腑泄热化痰。 方药:星蒌承气汤。 方解:瓜蒌、胆南星清热化痰 生大黄、芒硝荡涤肠胃,通腑泄热 加减:热象明显者栀子、黄芩 痰盛者竹沥、天竺黄 兼见头晕头痛,目眩耳鸣者天麻、 钩藤、菊花、石决明,气虚血瘀 主症:半身不遂,肢体瘫软,偏身麻木,言语 不利,口舌歪斜(元气亏虚,不能鼓动 气血运行) 兼次症

9、: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便 溏,手足肿胀。 舌脉: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 涩。,治法:益气活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 方解:重用黄芪补气 桃仁、红花、川芎、归尾、赤芍、地 龙养血活血化瘀 加减:气虚明显者党参 口角流涎者石菖蒲、远志 心悸、失眠者炙甘草、桂枝、酸 枣仁 小便频数者桑螵蛸、益智仁,阴虚风动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肢体 麻木(真阴暗耗,阴不潜阳,风动上 扰) 兼次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 动。 舌脉:舌质红绛或暗红,苔少无苔,脉弦细或 弦细数。,治法:滋阴潜阳,镇肝熄风。 方药:镇肝熄风汤。 方解:龙骨、牡蛎、代赭石镇肝潜阳 白芍、

10、天冬、玄参、龟板滋养肝肾之阴 重用牛膝引血下行 茵陈、麦芽清肝解郁 甘草调和诸药 加减: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者黄柏、知母 腰膝酸软者女贞子、旱莲草、杜仲、何乌 痰热者天竺黄、胆南星,中脏腑 闭证 风火闭窍 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肢 体强痉,口舌歪斜(肝阳暴涨,阳化风 动,气血逆乱,直犯清窍) 兼次症:两目斜视或直视,面红目赤,口 噤、项强,两手握固拘急,甚则抽 搐。 舌脉:舌红或绛,苔黄燥或焦黑,脉弦数。,治法:清热熄风,醒神开窍。 方药:天麻钩藤饮合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 方解:天麻钩藤饮平肝熄风潜阳 紫雪丹、安宫牛黄丸清热凉血,解 毒开窍 加减:肝火甚者龙胆草、黄连、夏枯草 抽搐

11、者僵蚕、全蝎、蜈蚣 挟痰热者天竺黄、竹沥、石菖蒲 热迫血行者生地黄、大黄、丹皮,痰火闭窍 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肢体强痉拘急,口舌歪斜(痰湿内盛,日久化火,痰随火升,闭阻清窍) 兼次症:鼻鼾痰鸣,痰多息促,身热,面红目赤,两目直视,或见抽搐,躁扰不宁,便秘。 舌脉:舌质红或红绛,苔黄腻或黄厚干,脉滑数有力。,治法:清热涤痰,醒神开窍。 方药:羚羊角汤合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 方解:羚羊角、菊花、夏枯草、蝉衣清肝熄风 石决明、龟板、白芍滋阴潜阳 生地黄、丹皮清热凉血 柴胡、薄荷疏肝解郁 至宝丹、安宫牛黄丸辛凉开窍醒脑 加减:突然甚者鲜竹沥、胆南星 火盛者黄芩、栀子、石膏 烦扰不宁者石

12、菖蒲、远志、郁金、珍珠母,痰湿蒙窍 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肢体 瘫痪不收,口舌歪斜(痰湿上犯,蒙蔽 清窍) 兼次症:痰涎壅盛,面色晦暗,四肢逆冷。 舌脉: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滑火缓。,治法:燥湿化痰,醒神开窍。 方药:涤痰汤合苏合香丸。 方解:半夏、橘红、茯苓、竹茹化痰燥湿 胆南星、石菖蒲豁痰开窍 枳实降气和中消痰 党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 苏合香丸辛香解郁开窍 加减:舌暗瘀斑,脉涩者桃仁、红花、丹 参 四肢厥冷者制附子、桂枝、细辛,脱证 元气衰败 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汗多手撒肢冷, 目合口张,肢体瘫软(阴竭于下,阳浮 于上,阴阳离决) 兼次症:气息微弱、面色苍白,瞳神散

13、大,二 便失禁。 舌脉:舌痿、舌质淡紫,苔白腻,脉微欲绝。,治法:回阳救阴,益气固脱。 方药:参附汤。 方解:红参大补元气 附子温肾壮阳 加减:汗出不止者山萸肉、黄芪、煅龙 骨、煅牡蛎、五味子 兼有瘀象者丹参、赤芍,后遗症 半身不遂 主症:半身不遂,患肢瘫软不用,或肢体麻 木,口舌歪斜(中风日久,气血亏虚, 气不运血) 兼次症:少气懒言,纳差,自汗,面色萎黄, 或患肢强痉而拘伸不利,或见患肢水 肿。 舌脉:舌质淡紫或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 白腻,脉弦涩或脉细无力。,治法:益气活血,通经活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 方解:重用黄芪补气 归尾、赤芍、桃仁、红花、川芎、地龙 养血活血,通经活络 加减

14、:口舌歪斜明显者白附子、全蝎、僵 蚕 患侧肢体浮肿甚者茯苓、泽泻、防 己 下肢瘫软无力甚,兼见腰膝酸软者 桑寄生、杜仲、川牛膝、续断,言语不利 主症:言语謇涩或失语(痰瘀阻滞经脉) 兼次症:舌强,口舌歪斜,口角流涎,肢体麻 木,半身不遂。 舌脉:舌质暗,苔腻,脉滑。,治法:袪风化痰,宣窍通络。 方药:解语丹。 方解:天麻、白附子、胆南星袪风化痰 全蝎、羌活搜风通络 远志、石菖蒲、木香行气化痰宣窍 加减:兼见心悸气短,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者 可用地黄饮子,结 语,转归预后 本病转归预后主要取决于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邪气的浅深、发病时病情的轻重、诊治与康复是否及时、正确,调养是否得当等因素。 中

15、经络者,发病时病情轻,预后较好,但出现意识障碍及向中脏腑转化,则预后较差。 中脏腑者,经积极治疗,症状渐恢复,并向中经络转化,则预后多较好。 中脏腑者若出现呃逆频频,呕血,壮热,息促,瞳神大小不等,或出现脱证,则病情危笃,预后不良。,临证要点 中风一病,首分中经络与中脏腑。 保持气道通畅。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保持腑气通畅。 在分证论治的基础上,可用清开灵注射液或醒 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 康复治疗。 预防中风发生与康复。 中风患者如苔厚腻较长时间不去或红舌、绛舌 不变、说明邪气未除,阴阳未平,应袪邪扶正。,病 案,傅某某,男,63岁,工人,1996年10月3日初诊。2个月前,因生气后,左半身不仁不用。左手肿胀,舌强言涩。经西医确诊为脑血栓形成。现症:左侧半身不遂,上下肢疼痛,左手肿胀,言语迟涩,纳呆,神疲乏力,二便调。舌淡质暗,脉沉细缓。检查:头部CT示右侧基底节梗塞灶。 辨证:气血亏虚,瘀阻脉络 治疗:益气养血,祛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 当归9g 赤芍9g 生地9g 川芎4.5g 桃仁1.5g 红花6g 清半夏9g 橘红4.5g 桑枝9g 地龙9g 黄芪15g 牛膝9g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思考题,中风之中经络与中脏腑有何不同? 试述中风的病因及病理要点。,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职 > 医药护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医内科学精品课件:中风.ppt)为本站会员(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