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战略要素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297395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发展的战略要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经济发展的战略要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经济发展的战略要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经济发展的战略要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经济发展的战略要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一、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 (一)资本形成的一般解释 1、资本形成的内涵 资本形成(capital formation)是由发展经济学家纳克斯给出的。资本概念:凡是用于生产、扩大生产能力以及提高生产效率的物资在经济学上都称之为资本。从类型上来划分资本,通常划分为四种形式:物质资本(physical capital),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金融资本(financial capital),自然资本 (nature capital)发展经济学上资本通常是指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资本一般来源于储蓄,即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减去消费以后的余额。资本形成:按照纳克斯的解释,资

2、本形成是指把社会上的部分储蓄转化为资本,使社会资本品增量提高的过程。资本形成在一定意义上是与资本积累相同的概念。2、发展经济学家对资本形成作用的认识 发展经济学家对资本形成的作用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发展经济学家将资本看成是发展中国家唯一稀缺的资源,资本短缺被看成是加速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障碍。刘易斯就认为一国经济增长要解决使储蓄率由5%提高到10%以上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资本形成理论上发生了转向 A.不再坚持资本形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认为资本形成仅仅是约束条件之一。转而强调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重要作用。B.转变了牺牲农业来换取增长的作法,强调农业对资本积累与

3、工业化的重要性。C.改变了过分强调政府干预在资本积累中的作用,重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二)资本形成的理论 1、资本形成理论的三条线索 沿着经济增长模型的路径:从哈罗德多马模型,索洛斯旺模型,80年代的新增长模型理论。这一线索淡化了资本形成问题,转而重视人力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 在二元结构模式上:沿着刘易斯模型,拉尼斯费景汉模型,乔根森模型,托达罗模型 在资本形成方式上,从5060年代的政府财政XX模式,70年代麦金农与肖的“金融深化”,90年代金融危机爆发后的“金融制度理论”“外资冲击理论”2、哈罗德多马模型对资本积累的强调 哈罗德多马模型是依据凯恩斯收入决定论的静态条件:S=I作为

4、假定条件而作出的 哈罗德多马模型主要研究了三个经济变量。经济增长率g=Y/Y ,储蓄率s=S/Y,资本产出比率K=I/Y G=S/K 假定K为固定,则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S 而且这一模型用实际经济增长率G,潜在经济增长率Gw,自然增长率Gn 当G=Gw=Gn时,是长期内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的条件 这种情况被称为“黄金时代”从哈罗德多马模型来看,资本形成被提高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认为它是经济增长中的唯一因素 3、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是研究不发达国家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向发达国家过度的理论。他的理论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共分为六个阶段: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的阶段;起飞阶段

5、,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他认为在这六个阶段之中最重要的阶段是起飞阶段。而要实现起飞则要具备三个条件 (1)要有较高的积累率,达到10%以上,(2)要建立起飞的主要部门 (3)要有制度上的改革做为保证 从中可以看出,积累与资本形成具有重要的地位 4、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1953年纳克斯出版了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一书,提出了著名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奠定了发展经济学资本形成理论的基础。这一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在供给方面:低收入低储蓄能力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 在需求方面:低收入低购买能力投资引诱不足低资本形成低生产率低产出低收入 纳克斯认为正是资本形成在供求

6、两个方面的阻碍作用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资本形成不足“贫困恶性循环”的主要障碍。要打破贫困恶性循环就必须大幅度的提高储蓄率,大规模的增加储蓄与投资,加速资本形成 (三)资本形成的速度 由Y=C+S,S=Y-C 由于资本形成来自储蓄,而储蓄又来自于生产过程中的剩余。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一国的储蓄主要包括国内储蓄与国外储蓄两大部分,而国内储蓄包括企业,个人,政府三个部分,而国外储蓄包括国外官方储蓄与国外个人储蓄 由此公式可以得出资本形成的来源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说明:一是从货币形态上来看,资本形成来自于个人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和外国储蓄四个部分 二是从实物形态上来看,资本形成又主要来自两个方

7、面:(1)劳动积累 (2)对外贸易 所以资本来源于六个方面dfSSS()()dpdcdcfgfpSSSSS (四)资本形成的方式 1、农业剩余的转移:在一个农业国家里,在工业化之初,如果没有外资可以利用,又不能通过初级产品的出口来换取资本品,那么农业剩余便成为了资本形成的最初来源,农业剩余转化为资本形成的方式有:直接劳动力投资:农民开垦土地,修筑公路,铁路等。通过这些劳动直接形成了物质资本,这是古老而又久远的农业贡献于资本形成的典型方式 利用廉价的农业劳动务来扩大发展中国家资本积累 征收农业税。农业税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税源,也是农业剩余转化为资本积累的一个手段 通过工农业的产品剪刀差促进资本形

8、成 出口农产品,为资本形成赚取外汇 农民的自愿储蓄 2、政府的财政融资 政府的财政融资主要是通过政府的税收手段来促进资本形成 税收对资本形成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为公共投资提供充足的资金,即增加政府储蓄 二是通过减税等方式来刺激企业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投资,即诱导企业投资 一个优良,有效的税收制度应该总体上兼顾这两上方面的问题,既要能扩大公共储蓄的能力,又不降低企业储蓄的意愿 同时发展中国家还可以采取加大财政支出与财政赤字的方法,来促进资本形成 3、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发展中国家促进资本形成的一种主要方式。这种方式是在个人自愿储蓄不多,政府储蓄不足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特殊的方式。具体做法是发行货币

9、,增加货币供给,扩大银行信用来强制储蓄,为公共投资筹集资本。4、企业积累 企业的积累主要是指把企业利润中的一部分转化为投资而形成的资本。从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由利润动机所驱使的企业创新与资本形成始终是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与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发展中国家资本形成的模式有四种:(1)企业积累占绝对优势;(2)政府积累占绝对优势;(3)以政府积累为主,企业积累为辅;(4)以企业积累为主,政府积累为辅 在这四种模式中,第四种是最佳的模式,它能避免上述三种模式的弊端 (五)资本形成过程中的金融理论 20世纪40-60年代,发展经济学家深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主要依靠国家经济的计

10、划化来加速资本形成,没有将金融政策视为资本形成的主要手段。70年代之后,许多发展中国家才掀起了金融体制改革的浪潮,金融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才得到了充分的认识 1、金融系统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金融系统对经济发展具有“引致增长”的效应,这种效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资本形成数量方面:金融系统可以提高经济中的储蓄与投资总水平。因为金融系统越健全,金融工具越多,一些困散资金越能集中起来。在资本运用的质量方面:金融机构提高了投资的效率或边际收益 因此,一国的金融体系越发达,越能克服资本短缺,从而推动一国的经济发展,相反,一国的金融体系越落后,政府对金融管制越严,对经济发展和资本形成就能越起到抑制作用

11、。麦金农与爱德华S肖 2、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和金融浅化(financial shallowing)这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金融现象,这种现象的表现是:政府为了刺激投资,利用政府力量将利率维持在低于市场均衡利率的水平上,而且在通货膨胀期间把实际利率降为负值,这种过低的实际利率,助长了对实物资本的追逐,抑制了人们对金融资产的追求,抑制了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形成 3、金融深化(financial deepening)为了解决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深化与金融抑制,肖与麦金农提出了通过“金融自由化”来实现金融深化,从而加速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形成,具体做法是政府放弃对金融体系与金融市

12、场的过度行政干预,取消利率与汇率限制,促进金融业的竞争,打破金融市场的障碍,降低通货膨胀率,扩大金融规模。二、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 (一)人力资本的含义与作用 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发展经济学代表人物西奥多舒尔茨提出,他认为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仅仅是指以货币与有价证券表示的金融资本,和以机器厂房,机械设备,原材料等多种物质要素所表示的物质资本。因而他认为资本的概念是不完整的,完整的资本概念应当包括人力资本。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与质量所表示的非物质资本。具体来说,人力资本是人类所拥有的知识和有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人力资本构成了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物质资本和自

13、然资本是消极的生产要素,而人力资本则是一种积极的生产要素。2、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的区别 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是两个相互区别的概念,谭崇台教授在其发展经济学中认为人力资本是人力资源,这种看法有其偏颇之处,其实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内涵不同:人力资本是在经济中已经发挥作用的劳动者的数量与质量,而人力资源是指已经具有了一定数量和质量,但尚未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强调的重点不同:人力资本强调人的素质的资本特性,重点说明人的素质的高低对于价值创造的作用,即在增量提高方面的作用。而人力资源强调的数量的资源特征,是一个数量的概念,或是一个存量作用,从存量角度来说明人力的潜在价值。所属范围不同:人力

14、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金融资本与自然资本而言,而人力资源则相对于自然资源,物质资源而言。概念大小不同:人力资本是一个小概念,而人力资源是一个大概念。当人力资源经过市场交换进入到生产过程或经济活动之后就变成了人力资本。3、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贡献 提高吸引外资的能力:40年代至50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唯资本理论的指导,大量吸收外资,以求得经济发展,然而效果却不理想,但二战遭受严重创伤的日本与西欧,却在利用外资方面产生了重要的效果,为什么同样在利用外资,何以产生如此不同的效果。据一些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表明主要在于人力资本的差异性。西欧国家与日本尽管经历了严重的战争创伤,但人力资源并没有被

15、消灭,这些国家吸收资本的能力很高,一旦有物质资本可利用,经济就能很快前进。发展中国家由于教育落后,识字率低,劳动者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低下,资本吸收能力弱。由于人力资本存量的约束,使得大量引进资本,也不能较快地提高经济效率。可以提高经济的余值增长率。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为解释多国经济增长的差异,对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经验研究。研究结论是:国民收入增长率大于国民资本的增长率,即产出大于投入的增长。国民收入增长率与国民资源增长率之间的差值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差值,叫余值增长率,余值增长率叫做索洛残差,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中的相当大的一部分不能由生产要素的投入来进行解释。例如

16、,索罗门法布里坎特在1959年估算,美国在18891957年内,产出平均增长率为3.5%,而全部投入增长率为1.7%,余值增长率(索洛残差)为1.8%。在19191957年内,产出增长率为3.1%,而投入增长率为1%,余值增长率为2.1%。舒尔茨估计,美国19291959年内全要素增长率为3/5,教育投资占一半。丹尼森估计,美国19291987年增长率为2.92%,余值增长率1.02%按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如果其他情况不变,产出与投入应同比例的增长,增长1%的投入应当只带来1%的产出。如果再考虑投入的递减因素,产出应慢于投入的增长。那么为什么会形成余值增长,索洛残差是如何产生的呢?经研究人们发现

17、,来自两个方面原因:一是规模报酬规律的递增作用;二是人力资本素质的提高,而人力资本因素是主要因素。舒尔茨估计人力资本的贡献在3%X ,丹尼森估计可能达到60%以上 3、受教育的水平与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发展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收益率进行了经验研究。结论是受教育水平与其收入呈正比例关系。受大学教育者比高中毕业者收入高,而高中毕业者的收入比小学毕业者高。文盲收入水平最低。从教育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看出人力资本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二)人力资本形成的途径 同物质资本一样,人力资本也是通过投资而形成的,对人力资本投资其目的是通过人力资本去获取更大的经济收益。对人力资本投资是多方面的,而人力资本

18、形成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总体来看,人力资本投资的五种途径1、教育投资: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投资包括早期教育投资,正规教育投资,职业教育投资,职业培训。教育投资是一种智力投资,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方面,这种投资转化为知识存量,存留在人的脑细胞中。教育投资分为宏观教育投资与微观教育投资。宏观教育投资是指政府在国民教育上的支出,微观教育投资是指家庭或个人花费在子女或本人自身上的职业培训中的投资 2、健康、保健投资:花费在医疗服务,自我照顾等有关身体保健方面的支出。这部分投资由于可以影响人的预期寿命和人体体力,精力,耐久力与脑力,因而也是人力资本的一种形成途径 3、劳动力国内流

19、动的投资。劳动力的流动有利于解决劳动力的余缺调剂和发挥专长,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人力资本的潜力。因而劳动力流动的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条渠道。4、移民入境的投资:移民是人力资本在国际之间的一种流动,移民入境意味着一国人力资本的增加,从经济角度来讲是合算的,而且移民入境也是人力资本的一条形成途径。但两种情形是例外的:一是入境者为丧失劳动力者,此类费用不能计为人力资本投资;二是移民入境者替代了国内劳动者,移民入境费用也是不能被作为人务资本投资 5、企业组织的再教育,包括农村的一些推广项目 (三)、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形成 1、教育的形成与人力资本投资方式 1教育的形式:发展经济学认为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20、 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的正规教育与学校之外的非正规教育狭义的教育仅仅包括学校以外的非正规教育发展经济学所研究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的正规教育 2人力资本的投资形式:一是体力投资,健康方面的投资 二是智力投资,提高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投资教育是一种智力投资 2、教育的作用 基础教育能提高人均产出。教育水平与人均产出呈正比例关系。原因是教育可以使农业劳动者获得更多的信息和使用更有生产力的方法 教育的回报率偏变。而且私人回报率总是高于社会回报率 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思想意识。随着教育的增加,人们的思想观念会随之而发生改变。如XX,对国家的忠诚,团结奉献精神也增强 3、个人的教育决策教育需求 20世纪60年代发展

21、经济学流行使用教育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比较,来说明个人的教育决策问题 每个人在做出教育投资决策时,总是习惯于把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未来收益进行比较。这里就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决定教育决策的成本,不仅包括教育支出,而且还包括教育的机会成本,当教育成本相当大,人们就会放弃学习而去工作。二是在进行预期收益与现在成本支出进行比较时,涉及到贴现问题 这样我们来看个人的教育决策问题:设每年的固定贴现率为r,第t年的教育收入为Et,则n年的教育收益贴现为V,则:1(1)ntttEVr n年中教育产生的所有成本贴现值为:当V=C或V-C=0时,求r 或 求出r 当r其它投资收益率时,则进行教育投资 当r其它投资收益率

22、时,则取消教育投资 这种情况在图象上也很清楚 11()(1)(1)nntetitttttCCCCrr11(1)(1)nnttttttECrr1()0(1)nttttECr 4、国家教育决策教育供给 考虑教育的定价问题: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十分有限,如果全免费,既不可行又不经济。如果完全按市场定价,由于教育有外部性,社会收益总是大于私人收益,教育不足,为此政府的教育投资要考虑教育定价。考虑教育层次:一是对基础教育政府应全部投资。虽然进行免费投资,但教材、文具、学杂费构成了使用者费用。从而收回了部分成本 二是对大学教育中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的就业,应收取培养费。三是对于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的部门,如

23、(国家重点研究部门),应免收培养费,甚至给予一定的奖励。三、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一)技术进步的含义与类型 1、含义:技术进步是指有关技术的多种知识的积累与增进,或者是社会经济主体新生产的产品与工艺的变化。2、技术进步的方式:政府部门所支付的多种研究与开发活动 私人部门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进行的研究与开发活动 实践经验积累,即阿罗所提出的“干中学”3、技术进步的类型:希克斯技术中性:指在资本劳动比不变的条件下,使得利润与工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分配比率不变的技术进步。设FK(0)和FL(0)分别代表技术进步前的资本、劳动边际产出,FK(1)和FL(1)分别为技术进步后资本、劳动边际产出。(1)(0)(

24、1)(0)(1)(0)(1)(0)(1)(0)(1)(0)KKLLKKLLKKLLFFFFFFFFFFFF时,技术进步为希克斯中性。时,国民收入分配有利于资本,该技术进步为节约劳动型时,国民收入分配有利于劳动,该技术进步为节约资本型 哈罗德技术中性:是指在资本产出比不变的条件下,利润,工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不发生变化的技术进步。该技术进步等同于扩大劳动的技术进步 索洛的技术中性:是指在劳动产出比不变的条件下,利润,工资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率不发生变化的技术进步。该技术进步等同于扩大资本的技术进步。(二)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 1、技术进步可以节约要素投入。增加产出有两种方法:一是增加要素投入;二是提高

25、要素效能。要提高要素效能,则要通过技术进步来实现。2、技术进步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经济发展会受到本国资源的影响,因而依赖于国际市场,一旦自然资源减少,或国际市场价格上涨,则受重大挫折。技术进步则能促进新产品开发,可以降低消耗,节约投入,提高一国经济的抗“干扰”能力,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3、技术进步可以促进一国产业结构多样化。丰富经济与社会活动,使分工、协作与专业化加深,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结构的变动。4、技术进步可以为劳动就业开辟广阔的就业出路。技术进步可以产生关联效应,向生产的广度与深度进军,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三)技术扩散与

26、技术引进 1、技术扩散:发展经济学家对技术扩散的认识:技术扩散是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技术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最近的一个过程。熊彼特把技术进步分为三个阶段:发明,创新,扩散。弗里德曼把发明,创新,扩散作了严格的区分,他认为发明是为了改进设计,工艺,创新新产品,新工艺,新设计被引入到商贸活动,技术扩散是技术在市场上的推广过程。技术扩散的规定性:实现商品化的技术成果,通过生产规模的扩展,成果有偿或无偿地转移,使技术创新得以XX应用。最终达到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的过程 技术扩散的制约因素:A: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扩散的动力来自对利润的追求,而技术扩散必须进行大量的投入,而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往往给

27、技术扩散带来障碍。B:经济体制:技术扩散是一种经济行为,必然会受到经济体制的影响。在不同的经济体制条件下,企业的技术扩散的动力方式是不同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追求量的指标,而不追求价值指标与质量指标,企业技术扩散的动力不足。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生存,要在竞争中获胜,就必然要进行竞争,而竞争则要依靠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因而企业便有了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的动力。2、技术引进理论:发展中国家认识到了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自身技术不足的前提下,纷纷将引进技术作为主要战略,但是发展中国家究竞引进什么样的技术,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解释,形成了技术引进的理论:舒马赫的“中间技术论”德国

28、经济学家舒马赫在其1973年著作小的是美好的一书中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应该引进中间技术,主张发展中国家要建立小规模生产技术系统的政策主张。舒马赫认为中间技术是介于先进技术与传统技术之间的技术。如果按X位投资计算,先进技术的投资为1000英镑,传统技术的投资为10英镑,则中间技术投资为100英镑。主张引进“中间技术”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二元经济结构,在“二元经济中”,15%的人生活在城市,85%的人生活在乡村,由于城乡之间的差异,农村人口向城市移动,产生了众多的失业人口。为此,舒马赫认为只有引进中间技术,发展小型化生产,才有可能帮助穷人制造就业机会,消除失业。“中间技术”论强调好展中国家在技

29、术引进过程中,应着眼于本国实际,不能盲目的追求技术的先进程度。雷迪的“适用技术论”印度经济学家雷迪主张发展中国家在引进技术时,应引进适用技术,形成了技术引进论中的“适用技术”。雷迪认为适用技术有三个方面的目标:A.环境目标:有利于节约资源。循环使用多种材料,减少污染,保护生态。B.社会目标: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能与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传统相结合 C.经济目标:能克服经济的非均衡因素,广泛提供就业机会,能充分利用地方资源,能适用地区的资源禀赋状态。四、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1、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 自然资源的经济特征。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发展特征,能为人类所使用,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

30、维持一定的经济发展,自然资源的限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自然资源的经济特征在于它能被人类劳动加工,使自然资源以产品形式进入经济领域。其经济特征主要表现在它的原料作用,作为社会生产的最初投入形成人类生产的要素。构成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作为物质基础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自然资源的生态特征:它作为人类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非过渡利用的情况下,自然资源不会影响到经济发展,在过度利用的情况下,会造成资源枯竭,从而形成经济发展的制约。同时在过度利用时,生态会破坏,承载能力会下降,治理恢复会付出一定的成本。自然资源环境特征:资源开采会产生废弃物,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熵”,当废弃物在环境容量范围内,环境

31、会对废弃物进行分解,不会产生环境破坏。如果超出环境容量,会产生环境破坏。2、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为经济发展提供原料 为经济发展提供生态承载能力 为经济发展提供环境 3、西方经济学对自然资源的研究:主流经济学的研究:主流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增长的动力与源泉。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资本,人力资本,自然资本三者之间存在着替代性,因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自然资源不会构成对经济增长的约束,索洛认为自然资源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西蒙库兹涅茨认为自然资源的使用,耗竭只能增加经济发展的成本,但资源耗竭是不可能的。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发展经济学在4070年代重视自然资源的研究,但缺少对资源合

32、理利用的探讨。托达罗的经济发展理论到1994年时才加入自然资源,瑟尔瓦尔在1994年时加入,吉利斯、波金斯等人1991年时才加入。博尔丁的“宇宙飞船经济”:美国经济学家博尔丁认为传统经济是数量经济,这种经济造成了对自然资源毫无顾忌地开发,他提出“宇宙飞船”经济,认为这种经济是以维护资源储量为基础。福雷斯特的“动态平衡经济”,他对西方国家工业化忽视生态资源给予揭示,他认为人类可以利用的能源与矿物质减少。人类面临“资源危机”,为此,提出要转变发展模式,提出了动态平衡经济。增长理论:由1960年代反增长的经济学家所提出,增长极限认为人类经济发展由五大因素构成:一是加速发展工业化,人口剧增,粮食短缺,

33、资源枯竭,生态恶化。如果人类社会按此目标发展下去,100年内人类将面临增长极限,主要原因是五大趋势是按指数方式在增长,即2,4,8、16,32 生存范围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戈德史密斯提出,他依据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两大系统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改革后工业化”社会的观点。认为工业化带来的不是进步,而是XX的灾难。因此必须控制人口,保护资源,压缩生产,搞有机化农业与小型分散化工业。补偿化。美国经济学家塞瓦卡,陶希格,认为高质量的资源是稀缺物品,工业化使其稀缺性进一步增强,因此作为财富的自然资源使用中应该付费。国家调节论:法国经济学家巴尔认为在资源利用中要利用价格机制进行调节,巴泽尔 新发展论:法国哲学

34、家佩鲁在80年代提出了“新发展”的概念,是资源与发展方面的重要探索。他认为新发展与传统发展之间的差别主要在发展的目的上,传统发展以增长为中心,新发展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差别还表现在发展的层次上,新发展认为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不同的,增长是GDP的增长,发展则是增长、发展、进步三者的统一。而且新发展还把发展扩展到了整个资源经济系统。五、制度与经济发展:1、制度的内涵:康芒斯:制度是集体行动的逻辑,是集体行动对个体行为的控制。舒尔茨:是一种行为规则,涉及到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萨缪尔森:制度是一种公共物品,是一种公共机制。凡勃仑:是指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作用的思想习惯,或是一种习俗,而且这种习俗为社

35、会所广泛接受。2、制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激励:制度行为新制度 为经济发展提供约束 减少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 减少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的不协调 六、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 1、内涵:在发展经济学上最早对基础设施进行研究的是罗森斯坦罗丹,他把社会总资本分为“社会分摊的资本”与“私人资本”。社会分摊的资本即为基础设施,赫希曼又将基础设施称为直接生产的活动,钱纳里将社会生产分为可交易部门与非可交易部门,非可交易部门则包括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指为直接生产部门与人民生活提供共同条件和公共服务的设施与机构。2、基础设施的特点:先行性与基础性:基础设施提供的服务是所有产品与服务生产所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这些服务,其他产品则难以提供。不可贸易性:基础设施不能进口。技术上的不可分割性:基础设施到一定规模才能提供有效的服务,需要高投资。准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与排他性。3、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对直接生产部门提供基本前提条件 具有外部性 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经济发展的战略要素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