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东方设计大学图书资讯处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30370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6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东方设计大学图书资讯处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传染病-东方设计大学图书资讯处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传染病-东方设计大学图书资讯处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传染病-东方设计大学图书资讯处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传染病-东方设计大学图书资讯处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傳傳 染染 病病3/24 世界結核日世界結核日Dr.iWord的話的話 被稱為肺癆的結核病,是19世紀橫掃整個西方世界的最大瘟疫。在短短一百多年間,被結核病奪去生命的人數高達兩億人;一直到20世紀中期,隨著衛生條件的改進,結核病的死亡率才逐漸下降。雖然有效的抗結核藥物自1940年代以來已經陸續問世,但目前在許多開發中國家,結核病仍是主要的死因之一。也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於1982年3月24日,發起世界結核日運動,期望能喚起全球民眾對結核病的關心。結核病;結核病;tuberculosis(TB)一些分歧桿菌(結核桿菌)造成的細菌病。古埃及的記錄以及希波克拉底都提及結核病,從古至今全世界都不斷出現。在

2、18至19世紀快速工業化與城市化的西方世界,到達接近傳染病的比例,直到20世紀早期在這些地區都還是主要的死亡原因。1980年代結核病捲土重來,由愛滋病患傳播給他人,特別是在監獄、遊民收容所與醫院等地因密閉的設計助長傳播。結核病遍佈全球各地,仍是許多國家的主要死因。身體會在結核桿菌的周圍形成小型結核來隔離結核桿菌,通常這樣可以阻止結核病的病情發展,但要是沒有經過治療,可能不久之後會復發且帶傳染性。主要類型(大多數是孩童)通常不嚴重,但是可能在身體各處傳播,在許多器官產生結核,這樣就有可能致命。摘自【大英簡明百科】摘自【大英簡明百科】觀點大不同觀點大不同 【中文詞條】傳染病傳染病 【外文詞條】in

3、fectious diseases 知識分類:醫學 有傳染性的疾病。致病因子是有生命的物質,稱為病原體。病原體可分為病毒、衣原體、立克次體、支原體、螺旋體、細菌和真菌(以上通稱微生物);原蟲、蠕蟲和少數節肢動物如疥蟎(後三者通稱寄生蟲)。病原體的大小極為懸殊,病毒最小,脊髓灰質炎病毒的直徑只有25毫微米,最大的蠕蟲(如絛蟲)可長數呎。而病原體的大小與所致傳染病的嚴重程度無關。病原體最根本的共同特徵是寄生性,其全部或部分生活必須寄生在宿主(人或動物)體內,在長期生物進化過程中,病原體與其宿主既相互抗爭,又相互適應。有的病原體在宿主體內迅速繁殖,在宿主間迅速傳播,造成流行,在宿主產生足夠免疫力和病

4、原體被消滅之前,後者又侵入新的宿主。有的病原體如結核桿菌等,只引起慢性傳染病,繁殖不快,但可在宿主體內長期生存。一些病原體如破傷風、炭疽桿菌在外界環境可形成芽孢,抵抗力極強,人或動物感染的機會雖不多,但病原體仍可長期生存。淋球菌和梅毒螺旋體在外界生存力極弱,但卻有高度傳染力,藉性行為接觸傳播。某些寄生蟲如瘧原蟲、肝吸蟲等有兩種以上的宿主,這也是病原體和各宿主之間在長期進化過程中相互適應的結果。根據致病力可將微生物分為1.各種傳染病的原體;2.平時存在於宿主體表及腔道黏膜表面的共生菌,在一般情況下不致病,有的還對宿主有利,但它們和宿主常處於脆弱的平衡中,當條件變得不利於宿主時,也可以致病。如用大

5、量青黴素或廣譜抗生素 又如原來對宿主無害的肺炎球菌可突然引起大葉肺炎;在兒童咽部存在的溶血性鏈球菌會突然引起扁桃腺炎;流行性感冒桿菌突然引起腦膜炎。治療後,可使敏感的正常菌叢死亡,不敏感的白色念珠菌或綠膿桿菌突然增殖,破壞平衡,引起鵝口瘡或嚴重的綠膿桿菌菌血症。即使所謂致病菌,侵犯不同的宿主時所引起的反應,也極不一致,大致可分為不感染、隱性感染和顯性感染,後者在臨床上又可分為輕型、中型、重型、暴發型。在不同的傳染病,機體的上述各種反應所占的比例也不同,有的不顯性感染所占比例很大,如脊髓灰質炎病毒侵入無免疫的人群後,只有約千分之一到百分之一的人出現典型麻痺症狀,絕大多數感染者只引起隱性感染或極輕

6、的非典型症狀。這種情況也見於病毒性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組織漿菌病等。相反,在另一些傳染病不顯性感染所占比例很小,大部分被感染者臨床症狀明顯,如痲疹、水痘、天花等。多數 其他傳染病則介於這兩類之間。但同一種傳染病在各次流行中或在不同地區、不同人群中流行時,上述臨床類型之間的比例可有很大差別,如流行性感冒的流行。人作為病原體寄生的宿主,對入侵的病原體具有各種防禦機制,能產生免疫反應。機體免疫反應包括天然免疫和獲得性免疫。天然免疫有的與種屬免疫有關,如牛羊易患口蹄疫而人則否,人易患白喉而大鼠有天然免疫;但在人類,不同民族或不同國籍的人群,對各種傳染病的免疫力不同,這與環境因素(如氣候、經濟狀況、

7、衛生設施和營養等)有關,不能與種屬免疫混為一談。獲得性免疫包括 1.主動免疫。機體經歷某種傳染病的隱性或顯性感染,或在預防接種後,能產生對該傳染病的特異性抗體。2.被動免疫。如初生嬰兒通過胎盤血流從母體獲得抗體,通過注射各種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獲得免疫力。被動免疫的保護作用在體內維持的時間較主動免疫短。某些傳染病,局部細胞產生的免疫力比血清內存在的抗體更為重要,如預防呼吸道病毒感染可採用吸入性疫苗,較注射疫苗更為有效。傳染病的發生與環境有密切關係。環境包括 1.自然因素,如氣候、溫度、濕度、雨量、地貌、植被等等,甚至像土壤酸鹼度也可作為影響疾病流行的重要因素。2.人類的社會活動,包括社會各階層的

8、經濟狀況、衛生設施、人口密度、家庭組成、風俗習慣、人群遷移、職業、貿易、戰爭等等。3.與家畜、家禽、鼠類、野生動物、鳥類及各種媒介昆蟲的接觸是某些傳染病如Q熱、沙門氏菌感染、布魯斯氏桿菌病(brucellosis)、鉤端螺旋體病、鼠咬熱、鼠疫、鸚鵡熱、蟲媒病毒性腦炎、瘧疾、黃熱病等傳播的原因。4.環境中的灰塵、水、食物、土壤、空氣,均極易受病原體污染。病原體侵襲人類的方式和途徑可概括為 1.經呼吸道途徑。即隨空氣的吸入而進入人體。其中病毒性疾病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天花、水痘等;細菌性疾病有白喉、百日咳、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肺結核等;真菌疾病有芽生菌病、曲黴病、隱球菌病、球孢子菌病、組織漿菌病

9、等。立克次體病有Q熱、鸚鵡熱等。以上各種呼吸道傳染病,有的以呼吸道症狀為主,如感冒、流行性感冒、肺炎、痲疹等;有的以全身症狀為主,如天花、水痘、風疹、百日咳、Q熱等;還有的病原體自呼吸道侵入,但經血流引起其他器官病變,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白喉、組織漿菌病等。整個呼吸道的內部環境,包括溫度、濕度、氧張力、酸鹼度等不僅在呼吸功能上有重要意義,也決定了病原體在那個部位 寄生繁殖,如鼻病毒只適於在鼻腔上皮細胞內生存繁殖;相反呼吸道合胞病毒只適於在濕潤、溫暖、氧含量低的肺的深處生存,引起嬰兒嚴重的細支氣管炎,是典型的下呼吸道病毒。影響呼吸道傳染病傳播的主要因素是擁擠和通風,而非受涼。一般說話時噴出的飛沫

10、,只含少量病原體,故傳播作用有限,傳播作用最大的是咳嗽和噴嚏。2.經腸胃道途徑。通過被污染的食物、水和手直接經口進入機體。其方式和途徑看來很簡單,理論上似乎易被控制,但實際上,這一類傳染病的發病率並不低,尤其在公共衛生較差的第三世界國家。其中細菌性疾病有傷寒、副傷寒、霍亂、細菌性痢疾、沙門氏菌感染、肉毒桿菌和其他細菌性(如葡萄球菌性、變形桿菌性)食物中毒、布魯斯氏桿菌病;病毒性疾病有脊髓灰質炎、病毒性肝炎;腸寄生蟲病有旋毛蟲病、薑片蟲病、蛔蟲病、包蟲病、絛蟲病等。有的病原體專以人為宿主,如傷寒、細菌性痢疾、霍亂、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等;有的主要以動物為宿主,如鼠傷寒、沙門氏菌、布魯斯氏桿菌、

11、牛型結核桿菌等;還有的細菌主要以芽胞形式存在於土壤中,如肉毒桿菌。病原體一般在水中不繁殖,只有傷寒桿菌、霍亂弧菌、弗氏志賀氏痢疾桿菌(Shigella flexneri)可有水型暴發。病原體在食物中能繁殖,食物中毒發生的兩個重要條件是溫度和時間,因此食物在室溫環境放置較長時間,是發生食物中毒最常見的原因。腸道傳染病的臨床症狀雖以腹瀉為主,但脊髓灰質炎病毒與肉毒桿菌毒素主要引起神經症狀;肝炎病毒侵犯肝細胞,常見體徵是黃疸,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是影響胃腸道傳染病發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3.經體表途徑。病原體通過體表(黏膜和皮膚)進入體內。黏膜包括眼結膜、鼻黏膜、口腔黏膜和泌尿生殖道黏膜(呼吸道和胃腸道

12、內黏膜已在前面提到)。皮膚覆蓋全身,最廣泛地暴露於外界環境 中,不論是直接接觸,還是間接接觸被污染的各種生活用具、污染的水源及醫療器械、敷料等,均可使病原體進入機體,尤其是有傷口存在的情況下。眼結膜可為痲疹、風疹等病毒的侵入門戶,但專引起眼結膜病變的病原體只有淋球菌、沙眼衣原體等。鼻腔、鼻竇和口腔黏膜,包括扁桃腺,可受白喉桿菌、多種呼吸道病毒和細菌侵犯,均歸屬於呼吸道途徑傳染。通過泌尿生殖道傳播的疾病主要有淋病和梅毒,還有陰道滴蟲病。破傷風是典型的經傷口感染,狂犬病也是咬傷感染。吸血昆蟲叮咬可傳播瘧疾、鼠疫、斑疹傷寒、蟲媒病毒性腦炎等。實際上病原體經媒介昆蟲口器直接穿透皮膚注入皮下毛細血管內,

13、猶如經污染的注射器將肝炎病毒或其他致病菌注入人體一樣。體表傳染病還有炭疽、野兔熱及皮膚癬病、疥瘡等。4.經胎盤途徑。病原體隨母血經胎盤進入胎兒。不常見。其中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和弓形體可致先天性畸形;天花病毒、牛痘病毒、水痘病毒感染胎兒後,除也有典型皮疹外,常造成死胎。預防傳染病的措施為1.預防接種;2.隔離;3.消毒和除害。預防接種一般分常規和非常規接種。白百破三聯疫苗、脊髓灰質炎糖丸疫苗、痲疹疫苗、卡介苗、牛痘疫苗等供常規接種。目前流行性感冒疫苗尚在研究階段,肝炎、傷寒、霍亂和細菌性痢疾等病的預防接種效果不理想,感冒病原種類和型別眾多(超過100種),疫苗不易成功。一些凶險的地方性傳染病(

14、多數為動物病),如黃熱病、鼠疫、各種蟲媒腦炎、狂犬病等,預防接種也有效。若具備理想、有效的生物製品,接種常可作為預防和消滅某些傳染病的主要措施(如天花、白喉)。隔離成敗的關鍵是思想重視與否,那些有學識、技術精通和警惕性高的護士,即使在條件簡陋的情況下,也可杜絕院內感染。院內感染仍是目前一個嚴重問題。家庭內傳播更易發生,因此常需採取預防性治療。對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和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實行消毒也是重要措施之一,其中煮沸、高壓消毒和化學消毒 劑仍是最常用的。食物要清潔,最好冷藏,因食物久置於室溫條件下有利於細菌大量繁殖,飲用水要淨化消毒,牛羊奶要用巴氏殺菌法(pasteurization)消毒;空

15、氣消毒一般不易做到,只需提倡通風,但手術室、燒傷病房和器官移植患者的病房要求實行空氣過濾消毒。對環境中媒介昆蟲的措施常包括滅蟲和個人防護。滅蟲包括簡單的家用措施和大規模衛生工程計畫等。化學殺蟲劑雖為有力武器,但也帶來對生態平衡的破壞,因此用生物學的方法防止疾病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此外,對患者進行及時和徹底的治療也是預防傳染病極為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措施。但由於抗生素的廣泛使用,也帶來了一些不良後果,其中最嚴重的是耐藥菌株的大量產生,使治療發生困難,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摘自【大英百科全書】摘自【大英百科全書】台灣放大鏡台灣放大鏡 1903年12月,萊特兄弟開啟了動力飛行先河,

16、30年後長程運輸機的出現,實現人類飛行旅遊的夢想。然而,飛機除了運送乘客之外,它也為疾病傳播搭起了便捷的橋樑。這次sars之所以可以造成這麼大的感染範圍,原因之一就是飛機助長了它的快速傳播。傳染病傳播和交通工具速度息息相關。以霍亂為例,歷史學家懷速度與疫病速度與疫病 -當科技遇上瘟疫,是先進的技術快人一步?還是病菌高人一等?當科技遇上瘟疫,是先進的技術快人一步?還是病菌高人一等?作者李尚仁 疑它其實存在印度已久,但是因為潛伏期短且發病症狀劇烈的病理特性,限制了它的傳播範圍,因為患者走不遠就病倒了。輪船與火車等現代交通工具的出現,使霍亂有機會傳播較遠。然而和sars比起來,霍亂傳播過程仍顯得極為

17、緩慢。19世紀六波霍亂大流行中,造成西方震撼最大的第二波,由印度歷時六年才在1832年傳播到巴黎、倫敦及紐約等歐美大城。2003年2月,sars從中國廣東傳播到香港這個貿易交通中心之後,短短數日就跨洲傳播到加拿大、美國、新加坡、越南等地。速度加快的不只是疾病傳播,也包括對疾病的研究。歐洲醫界在1830年時對霍亂還一無所知,1860年代對它的傳染機制方有所掌握,一直到1883年,才由德國細菌學家科霍(Robert Koch)找出了致病的細菌。相較之下,從2月開始發生sars全球大流行,3月24日香港以及美國疾病管制局的科學家就分離出致病的冠狀病毒。接著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科學家也完成了sars病毒

18、的基因定序。除了研究速度加快,衛星通訊、視訊會議、網際網路等傳播科技,也加快了研究交流和防疫措施協調的進展。醫學研究與資訊傳播的速度雖然很快,卻似乎還是趕不上疫情擴散之快。而疫苗及抗病毒藥物的研發,更是趕不上疫病傳染和社會期待的速度。美國疾病管制局長吉柏汀(Julie Louise Gerberding)發表在2003年3月號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sars文章,其標題快,但是夠快嗎?發人深省。苦苦追趕的困難,不只凸顯出高科技醫療仍有其極限,也帶來值得讓人思考的科技與社會課題。工作、研究乃至生活的步調不斷加快,被視為現代社會的特色。英國牛津大學著名的地理學家哈維(David Harvey)指出,運輸

19、 和傳播科技的改進,加上對時間與空間更精確的度量、分割與管理,加快了資本、貨物和勞動力的流動速度。所導致的時空壓縮現象,是資本主義的重要歷史特徵。時空不斷壓縮,促進了創新、加大了生產力和利潤,但也使得風險發生和擴散的頻率與速度大增。例如,現代傳播與交通科技使得金融資本流動加快,資訊快速傳播也使市場更加敏感,結果股市風暴與金融危機發生的可能性也大增。亞洲金融危機就是顯例。而sars卻讓我們見識到,時空壓縮還增加了疾病傳播的風險。資本主義導致社會趨勢朝快速發展,這個狀況基本上和目前科學研究與技術研發強調向前看、求新求快的現象若合符節。sars卻讓我們發現,只依賴快速的檢驗技術,卻忽略細心診斷,反而

20、會提高流行病感染的風險。台灣追求效率提高及利潤極大化的資本主義式醫院經營管理,產生了按件計酬的醫師聘僱方式。這 種制度間接鼓勵醫師快速看診和依賴有健保給付的檢驗科技,卻疏於詳細詢問病史,就助長了sars蔓延的速度。醫療和公共衛生所需要的,或許不只是向前看與追求速度,也需要放慢腳步,回頭審視現行制度的缺失以及它所潛伏的風險。摘自【科學人雜誌知識庫】摘自【科學人雜誌知識庫】2003年年12月號月號 你知道嗎?你知道嗎?:有黑死病之稱的傳染病是?:有黑死病之稱的傳染病是?黑死病 Black Death 知識分類:人體、健康篇醫學 14世紀時在整個歐洲爆發流行的鼠疫。此種傳染病起源於亞洲,1347年土

21、耳其軍隊圍困克里米亞的一個熱那亞貿易商埠時,曾將帶病屍體彈射入該鎮。13471351年該病在地中海各港口及整個歐洲蔓延開來。在13611363、13691371、13741375、1390以及1400年又數度流行。各市鎮所受的傷害較農村更嚴重,有時整個社區全毀,歐洲的經濟也受到重創。歐洲約有1/3的人口(2500萬人)死於黑死病。A:鼠疫 猜一猜猜一猜 :請問盤尼西林的發明者是誰?:請問盤尼西林的發明者是誰?青黴素;盤尼西林 penicillin 知識分類:人體、健康篇醫學 由青黴屬黴菌衍生而來的抗生素。1928年由佛來明發現,到1940年,福樓雷、柴恩和其他人生產出商業用的青黴素,在治療戰爭傷員中發揮重要作用,使青黴素成為人體細菌注射的第一種成功的抗生素。許多天然和半合成的青黴素(如氨青黴素、阿莫西林)從此也出現了。對青黴素敏感的細菌,包括咽炎、腦膜炎、氣性壞疽、梅毒和淋病的致病菌。過度使用會導致抗藥性。青黴素的主要副作用是過敏,有可能導致生命危險。A:佛來明資料來源資料來源 大英百科全書 大英簡明百科 科學人雜誌知識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传染病-东方设计大学图书资讯处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