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9 页 第 6 课北宋的政治同步测试含答案 一、选择题 1. “杯酒释兵权”的事反映了北宋建( ) A. 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B. 与辽长时间保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C. 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权力 D. 与西夏维持了几十年的和平关系 2. 如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主要反映了( ) A. 大臣决策权的变化 B. 官员管理日益规范化 C. 内阁制度完全成熟 D. 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3. 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 A. 知州 B. 通判 C. 转运使 D. 宰相 4. 公元 964 年,赵匡胤下令,将各地每年所收的民租和专卖收入,除地方支用外,
2、一 律运往京师,地方不得占留。为了把地方税收权力转移到中央,宋代在地方设立的 机构是( ) A. 禁军 B. 节度使 C. 通判 D. 转运使 5. 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 A. 休养生息政策 B. 重文轻武政策 C. 重武轻文政策 D. 对外开放政策 6. 下列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 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B.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C. 派文人出任地方官 D. 实行行省制度 7.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 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 第 2
3、页,共 9 页 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 B. C. D. 8. 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 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 A.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 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 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 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9. 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_的办法,削弱相权( ) A. 分化事权 B. 减少数量 C. 限制自由 D. 使用亲信 10.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4、 B. 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C. 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 11. 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 “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 A. 事权的分割 B. 科举制的完善 C. 理学的兴起 D. 租佃制的发展 12. 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 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 ) A. 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 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 政治和儒家思想紧密结合 D. 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13. 为了解决五代十国以来的割据分裂问题, 北宋初期采取
5、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 施。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有() 第 3 页,共 9 页 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 A. B. C. D. 二、材料解析题 1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所谓宋代的中央集权,是军权集中,财权集中,而地方则日趋贫弱。地方贫 弱,所以金兵内侵,只中央首都(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唐代安史之 乱,其军力并不比金人弱,唐两京俱失,可是州郡财富厚,每一城池,都存有几年 的米,军装武器都有储积,所以到处可以各自为战,还是有办法。宋代则把财富兵 力都集中到中央,不留一点在地方上,所以中央一失败,全国土崩瓦解,再也没办
6、 法。 (1)材料中“所谓宋代的中央集权,是军权集中”,宋太祖为解决“武将专权” 之弊采取了哪些措施?后来形成了一种怎样的国策? (2)材料中“所谓宋代的中央集权”也是“财权集中”,为此,宋太祖又是如何 做的? (3) 依据材料分析, 为何宋代 “只中央首都 (汴京) 一失, 全国瓦解, 更难抵抗” , 而唐代则不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赵区胤称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节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 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材料二:宋代科举考试图 第 4 页,共 9 页 材料三:宋朝时期,民间流行的俗话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作针”宋朝儿童念的 种童诗开头
7、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1)从材料一中找出赵普建议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和措施的语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是怎样发展科举制的? (3) 结合所学知识, 说出材料三中的现象与末朝实行的哪一政策有关, 并分析其利弊。 (4)结合北宋的治国策略,谈谈我们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 5 页,共 9 页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宋朝初期, 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了皇帝和中央的力, 同避别领 “黄加身” , 篡夺自己的政权,以匡胤通过一次酒宴胁利诱的,要求高阶们交出兵权 故选 C 2.【答案】D 【解析】 从第
8、一幅图片(汉)坐而论道到第二幅图片(宋)站议时政再到第三幅图片 跪受笔录,反映了古代君主权力的加强,相权的不断削弱。 故选:D。 3.【答案】C 【解析】 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了转运使。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 的权力, 税收由中央掌控, 后来又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故选:C。 4.【答案】D 【解析】 略 5.【答案】B 【解析】 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重文 轻武的政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 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 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
9、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 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第 6 页,共 9 页 故选:B。 6.【答案】D 【解析】 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有削弱大将兵权,将调兵权统兵权分离,将相权分解为行 政军事和财政,派文臣出任地方官。实行行省制度是元朝的措施。 故选:D。 7.【答案】D 【解析】 从题目中的“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 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可知,这体现了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 这项政策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但不利于军队作战能 力的增强。 故选:D。 8.【答案】D 【解析】 960 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
10、朝北宋建立后, 为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朝中大将的兵权D 符合题意 故选 D 9.【答案】A 【解析】 北宋大部分时期,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互不统属,各自独立对皇帝负责。 那时,中书省与枢密院称“二府”,对掌文武;而三司称“计省”,独掌财 政。这说明宋代时期防止宰相专权的手段是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宋太祖首 先在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并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兵不识将,将 第 7 页,共 9 页 不专兵;在中央,宋太祖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 权。 故选:A。 10.【答案】D 【
11、解析】 注意题干时间“北宋”,结合所学可知,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军事 大权是唐朝在地方的措施,不符合题干时间,故 D 项错误,符合题意ABC 三项均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不符合题意 故选 D 11.【答案】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主 要思想就是采取分化事权的方式加强集权,这造成了机构臃肿庞杂,效率很 低 故选 A 12.【答案】A 【解析】 据题干“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 罚刑政, 一切收了”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宋代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通过杯酒释兵权等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央集权得
12、到进一步加强。 故选:A。 13.【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北宋化中央集权的措施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 识可知,宋太祖利用“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将的兵权,并将地方的政权、 财权、军权,收归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地方设置转运使分割地方 第 8 页,共 9 页 割据的物质基础;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 造成了官僚队伍庞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低下,是消极的作用。所以 ABC 不 对,故选 D。 14.【答案】(1)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重文轻武。 (2)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13、。 (3)宋代把财富兵力都集中到中央,不留一点在地方上,所以中央一失败,全国土崩 瓦解,再也没办法。而唐在安史之乱中虽两京俱失,可是州郡财富厚,每一城池,都存 有几年的米,军装武器都有储积,所以到处可以各自为战,还是有办法。 【解析】 (1)本题考查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相关史实。宋太祖在进行统一大业的同 时,强化中央集权。他本是后周大将,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他深知唐 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为此决定军权集中,强化中央集权。宋太祖采取的 具体措施有: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 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 队将领, 定期换防, 割
14、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使兵不识将, 将不专兵。 后来这在宋王朝逐渐形成了一项基本的国策:重文轻武。 (2)本题考查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相关史实。为强化中央集权,宋代在军 权集中的同时,还实现了财权集中。为此,宋太祖采取了如下措施:取消节 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 中央掌控;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由材料“所谓宋代的中央集权,是军 权集中,财权集中,而地方则日趋贫弱。地方贫弱,所以金兵内侵,只中央 首都(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可知,宋代把国家的财富、兵 力都集中到中央,不留一点在地方上
15、,这样中央一失败,全国就土崩瓦解, 再也没有办法。根据材料“唐代安史之乱,其军力并不比金人弱,唐两京俱 失,可是州郡财富厚,每一城池,都存有几年的米,军装武器都有储积,所 第 9 页,共 9 页 以到处可以各自为战,还是有办法。”可知,因为唐代州郡财富厚实,武器 装备都有积存,所以唐在安史之乱中两京俱失后,仍然可以到处各自为战, 还是有办法。 15.【答案】【小题 1】(1)材料中“针对节镇太重,君弱臣强状况”“提出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可知,赵普建议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 节镇太重,君弱臣强;措施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2)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16、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 迅速。 (3)由“做人莫做军,做铁莫作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可知,材料三反映 的是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重文轻武政策利是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政权的稳 定和社会安定;弊是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下降、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也增加了财政支出, 导致人民负担的加重。 (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制定国家政策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政策制定要 科学合理,不能偏颇;要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故答案为: (1)原因:节镇太重,君弱臣强;措施: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2)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 迅速。 (3)重文轻武的政策;利: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安定; 弊:同时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下降、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也增加了财政支出,导致人民负 担的加重。 (4)制定国家政策要结合国情,实事求是;政策制定要科学合理,不能偏颇;要积极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