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教材分析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4334025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479.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与社会》教材分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历史与社会》教材分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历史与社会》教材分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历史与社会》教材分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历史与社会》教材分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与社会历史与社会七(上)七(上)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生活的世界主要讲四个问题主要讲四个问题v教材编写思路v教材特点介绍v教材结构分析v教材案例分析 教材设计基本思路教材设计基本思路生活是主题,包括人们生活的环境、生活中生活是主题,包括人们生活的环境、生活中面对的问题面对的问题时空是框架,即不同地域(空间)人们生活时空是框架,即不同地域(空间)人们生活和不同时代(时间)社会的发展和不同时代(时间)社会的发展时间和空间是人们认识社会的两个重要尺度时间和空间是人们认识社会的两个重要尺度 第一维度第一维度 空间空间(社区和区域社区和区域)第三维度第三维度 生活生活(生活的不同侧面生活的不同侧面)第二

2、维度第二维度 时间时间(历史线索历史线索)1、走入社会、贴近生活是新教材显著特征之一、走入社会、贴近生活是新教材显著特征之一3、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新教材的重要特、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新教材的重要特色色2、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新4、新教材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合作与主动探究、新教材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合作与主动探究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生活的世界社会生活的时空社会生活的时空社会生活的领域社会生活的领域生活的社区里生活的社区里 个人生活的环境个人生活的环境人类共同的生活的世界人类共同的生活的世界 人类生活的环境人类生活的环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中国人生活的环境中

3、国人生活的环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们生活的历史人们生活的历史走进社会走进社会 个人生活与社会的关系个人生活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生活的规则社会生活的规则 个人生活与社会的规范个人生活与社会的规范走向富足的文明生活走向富足的文明生活 个人身边的经济生活个人身边的经济生活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个人的文化生活个人的文化生活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是什么样的生活在社区里生活在社区里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中华各族人民的家

4、园 共共 同的同的 家家 园园 共同的岁月共同的岁月中国人生活的环境中国人生活的环境个人生活的环境个人生活的环境人类生活的环境人类生活的环境 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环境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环境人们生活的历史人们生活的历史我们生活的世界我们生活的世界总体结构总体结构结构分析结构分析v第一块内容是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地理环境(空第一块内容是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地理环境(空间),即间),即14单元。单元。教材从社区这个小“家”扩展到地球这个大“家”。先从“我的家在那里”讲起,逐步把生活区域扩大到“社区”、“区域”(第1单元),进而扩大到全“中国”(第3单元),乃至“世界”(第2单元),以了解各地自然、人文环境特征

5、。第4单元是对前面内容的综合和深化,在地域上,它不分中外,把世界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特色加以综合;在内容上,它进行了细化,把平原、山区、水乡、草原、旱地、城市生活进行深入介绍。第二块内容是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历史(时间),第二块内容是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历史(时间),即第即第5单元。单元。教材从“区域的故事”(第一课)入手,由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转到区域的变化,从前几个单元的空间概念过渡到时间概念。围绕“变化”这一核心概念,教材介绍了社会生活的变迁史,包括区域的变化(第一课)、身边生活的变化(第二课)和人类社会的变化(第三课);接着教材介绍了人类是如何知道这些变化的-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第四课)

6、;最后,介绍了我们是“怎样感受这些变化的”探索身边的历史(第五课)。前言:走进社会、探索时空、拥抱生活前言:走进社会、探索时空、拥抱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园和祖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追求(生活的空间和时间)我们享有的文明是不同区域人类的共同财富,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共同积累,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的社会内容)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生活在社区里生活在社区里核心概念核心概念:社区社区内容主题内容主题:逻辑结构逻辑结构:社区和区域社区和区域是多样的是多样的 实施标准实施标准:-、-2、-、-。21结合实例,说明区域是社会生活的空间,知道现实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区域。课程标准课程标准11使用

7、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12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13尝试从不同种类的地图中获取所需要的社会信息。16 根据具体条件和需要,选用适当的社会调查方法获取社会信息。1、通过观察平面图,学会识别地图三要素,并能利用 平面图描述一个地点的位置。2、感受自己所在的社区生活,体会社区的特点和功能 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在生活中感受各种各样的社区,能够识别不同类型 的社区,体会社区或区域之间的差异。4、理解区域之间联系的必要性,并能为加强区域合作 提出合理化的建议。5、具备根据需要选择和使用地图的能力,能够从地图 上获取信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生

8、活在社区生活在社区地图的分类、选择应用地图的分类、选择应用在社区中生活在社区中生活从社区看我从社区看我家家我的家在哪里我的家在哪里多种多样的社区多种多样的社区从地图上获取信息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往来在区域之间往来在区域之间认识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社区社区地图地图社区社区区域区域社区分类、社区分类、规模、特色规模、特色单元结构分析单元结构分析我的家在哪里在社区中生活 社区 的概念 社区 的位置 社区 的环境 社区 的功能社区的特征从社区看我家 教材结构分析教材结构分析1、学习重点:认识社区的工具、学习重点:认识社区的工具地地 图,图,社区的概念及社区的功能。社区的概念及社区的功能。2、学习难点:认识社区

9、的工具、学习难点:认识社区的工具地图。地图。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多种多样的社区识别不同的社区往来在区域之间类型不同规模不同特色各异 区域的概念 社区或区域之间 的联系社区的差异社区或区域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社区的类型及差异。、教学重点:社区的类型及差异。、教学难点:社区间的相互联系。、教学难点:社区间的相互联系。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从地图上获取信息选择合适的地图巧用地图认识地图选择地图使用地图认识社区和区域的重要工具地图、学习重点:根据现实需要,选择和使用、学习重点:根据现实需要,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地图。合适的地图。、学习难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学习难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类型的地图

10、,从地图中获取所需信息以解决实际的地图,从地图中获取所需信息以解决实际问题。问题。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社区的特征社区的差异社区之间的联系(明线)(暗线)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生活在社区里概念位置功能环境类型不同规模不同特色各异区域社区或区域之间的联系课时安排(课时安排(45 45 课时)课时)第一课第一课 2 课时课时第二课第二课 1-2 课时课时综合探究一综合探究一 1 课时课时课时的安排既要考虑教材内容结构课时的安排既要考虑教材内容结构,又要尊重教师的创新又要尊重教师的创新性教学要求性教学要求,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设计而灵活变化。同时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设计而灵活变化。同时也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的内容

11、顺序安排教学。也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的内容顺序安排教学。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核心概念核心概念:世界世界 内容主题内容主题:世界自然与人文总体特征。世界自然与人文总体特征。逻辑结构逻辑结构:世界的自然地理世界的自然地理 世界的人世界的人文地理文地理 世界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差异。世界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差异。实施标准实施标准:-、-、-。26 运用各种资料描述世界自然与人文环境的 总体特征。27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11 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 要特点和功能。课程标准课程标准12

12、 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1、学会描述描述世界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2、通过案例分析,体会国家或地区之间自然和人文环境 的差异,认识到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建立尊重世界多样性的价值观。3、结合案例并联系当地实际,理解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 和生活的影响,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意识。4、知道地球仪的特点和功能,能够利用地球仪确定一个 地点的地理位置。5、初步学会收集信息和资料,提高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大洲和大洋大洲和大洋 是怎么样的是怎么样的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 世界大家庭世界大家庭 怎么认识怎么认识 (认识工具)(认识工具)从地球仪上看世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人人

13、 类类 生生 活活 的的 世世 界界单元结构分析单元结构分析大洲和大洋世界总体特征人类的栖息地海洋对人类的影响世界海陆分布七大洲的分布四大洋的分布海洋对人类生产的影响 教材结构分析教材结构分析 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学习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位置。布位置。2、学习难点:、学习难点:理解海洋与人类的关系,初理解海洋与人类的关系,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自然环境世界自然特征及差异气象万千世界各地气候差异气候对人们的影响人们生活在多样的自然环境中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地形多样山脉、平原、高原、丘陵、盆地风光迥异 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

14、:五种地形的特点,各种气候、学习重点:五种地形的特点,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世界各地气候与自然景类型的特点及分布。世界各地气候与自然景观的差异。观的差异。2、学习难点:高原与平原的区别,根据材、学习难点:高原与平原的区别,根据材料判断气候类型。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料判断气候类型。自然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的关系。世界大家庭世界人文特征及差异不同肤色的人们国家和地区关心世界大家庭世界三大人种人种分布特点国家和地区概念经济发展的差异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联系世界各国应和平共处 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学习重点: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地区、世界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

15、的名称及分布。世界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名称及分布。2、学习难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学习难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地球仪上看世界认识世界的工具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认识经纬网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 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学习重点:经纬线概念、特点、经纬度经纬线概念、特点、经纬度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2、学习难点:学习难点:东西半球划分,利用经纬网东西半球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确定位置。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总体特征区域差异相互联系(人文)人种国家和地区生产和生活(人文)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差异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联系应和平共处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6、(明线)(暗线)(自然)大洲大洋地形气候自然景观(自然)地形多样气象万千风光迥异课时安排(课时安排(67 67 课时)课时)第一课第一课 1课时课时第二课第二课 2 课时课时综合探究二综合探究二 1-2 课时课时第三课第三课 2 课时课时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核心概念:核心概念:中国中国 内容主题:内容主题:中国自然与人文总体特征中国自然与人文总体特征 逻辑顺序:逻辑顺序:中国的自然地理中国的自然地理 中国的人中国的人文地理文地理 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特点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特点。实施标准:实施标准:-、-、-。27 通过典型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

17、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11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24 运用各种资料,描述我国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课标课标要求要求1、学会描述我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特征,认识我国 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树立民族平等的观念。2、理解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体会我国国情 优势与劣势并存,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3、通过典型案例,比较分析我国地区之间的差异,体会交 流与互补的重要性,尝试分析当地与外地交流的事例,增强促进地区发展的责任感。4、初步学会社会调查的方法,能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培养合作与探究能力。5、感受祖国的美丽河山、民

18、族风情、地区特色,形成热爱 祖国的高尚情感。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中国的人文特征国土与人民行政区划众多的人口辽阔的疆域多民族的国家国士面积国土位置及评价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省级行政区的位置人口数量人口分布56个民族的分布 教材结构分析教材结构分析 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1、学习重点、学习重点(1)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的疆域和国土面积。国的疆域和国土面积。(2)一级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一级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3)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的特点。)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的特点。(4)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及民族分布特点。)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及民族分布特点。2

19、、学习难点:、学习难点:(1)省级行政区在图上的落实)省级行政区在图上的落实(2)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的特点。)我国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的特点。山川秀美中国的自然特征季风的影响地形对人们的影响我国地形多样多种多样的气候季风气候影响显著黄 河长 江 多样的地形母亲河 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学习重点:不同地形区对农业生产的影不同地形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国地势的特点。季风对人们生产生活响;我国地势的特点。季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黄河、长江的治理与开发。的影响。黄河、长江的治理与开发。2、学习难点:、学习难点:山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山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季风气候

20、与旱、涝灾害的关系。黄河、长江季风气候与旱、涝灾害的关系。黄河、长江的主要问题。的主要问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秦岭淮河分南北东部西部有差异区域之间的差异与联系自然条件 的差异自然条件 的差异 生产、生活 方式的差异生产、生活 方式的差异交流与互补 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学习重点:秦岭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南北方淮河地理分界线南北方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加深学生对我国东、西部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加深学生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的了解和关注。地区的了解和关注。2、学习难点:、学习难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体会地区间交流合作的必要性。探究能力。体会地区间交流合作的必要

21、性。游历华夏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社会调查设计旅游路线模拟旅行认识社会的三把“钥匙”了解地理空间地图和地球仪了解过去历史时段的表示方法和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了解现实社会社会调查和各种媒体的运用 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学习重点:通过设计旅游线路、参与通过设计旅游线路、参与“虚拟旅游虚拟旅游”,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习难点:如何让学生分工合作,收集分、学习难点:如何让学生分工合作,收集分析资料、获取信息,提高探究能力析资料、获取信息,提高探究能力。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总体特征(自然)地形气候河流(人文)疆域政区人口民族区域差

22、异南北差异东西差异(有利有弊)交流与互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线)(暗线)课时安排(课时安排(89 89 课时)课时)第一课第一课 2-3课时课时第二课第二课 3课时课时综合探究二综合探究二 1 课时课时第三课第三课 2 课时课时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核心概念核心概念:区域区域内容主题内容主题;不同环境下人们是怎样生活的不同环境下人们是怎样生活的逻辑结构逻辑结构: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 区域区域人文环境的差异人文环境的差异 区域自然、人文景观区域自然、人文景观和社会文化生活的特点。和社会文化生活的特点。实施标准实施标准:-、-、-

23、、-2-5、2-7。22 参与调查活动,了解本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及显著变化。12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21 结合实例,说明区域是社会生活的空间,知道现实社会中有各种不同的区域。课标课标要求要求13尝试从不同种类的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所需要的社会信息。课标课标要求要求25: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27:通过典型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丰富多样的区域生活,初步学会分析区域的自然环境、人

24、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文化之间的关系,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初步掌握了解一个地区自然和社会生活特点的方法,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不同区域的人们在生产、生活方面的特色。学会尊重、理解异乡人们的文化。3.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利用地图、图表的能力,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获取、分析信息,并会运用多种方式展示区域的景观、生产和生活。各具特色的区域生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活第一课第一课 家住平原家住平原第二课第二课 与山为邻与山为邻第三课第三课 傍水而居傍水而居第四课第四课 草原人家草原人家第五课第五课 干旱的宝地干旱的宝地第六课第六课 文明中心文明中心-城市城市综合探究四综合探究四 来自家乡的报告来自家

25、乡的报告单元结构分析单元结构分析第一课第一课 家住平原家住平原稻作文化的印记稻作文化的印记学习要点:以水稻为核心的文化与生活相关概念:泰国湄南河平原、稻作文化自然环境(气候、河流)水 稻 生 产人 口 密 集精 神 生 活民 居 特 色教材结构:教材结构分析教材结构分析用机器种庄稼用机器种庄稼学习要点:以大农场为核心的文化与生活相关概念:美国中部平原、大农场农业自然环境(地形、气候)小麦生产(机械化)人 口 分 散商品性农业交 通 发 达民 居 特 色教材结构:第二课第二课 与山为邻与山为邻 垂直的牧场垂直的牧场学习要点:山区的游牧和转场文化相关概念:新疆天山、游牧自然环境(地形、植被)游牧转

26、场转场文化(衣食住行)教材结构:如画的梯田如画的梯田学习要点:山区的耕作业和梯田文化相关概念:云南哈尼族、梯田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民居特色梯田精神生活教材结构:热闹的山谷热闹的山谷学习要点:山区的旅游业及其对山区发展的影响相关概念:法国阿尔卑斯山、旅游业自然环境(地形)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旅游业对环境带来的影响教材结构:第三课第三课 傍水而居傍水而居 水乡孕育的城镇水乡孕育的城镇学习要点:水乡对小城镇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重要影响相关概念:太湖流域、城镇、城市化自然环境(地形、河流)水乡小城镇交通发达(水运)城市化乡镇企业民居特色(临河)教材结构:耕海牧渔耕海牧渔学习要点:海边渔村人们的生活相关概

27、念:山东半岛、渔村 渔村渔业生产今昔变化渔村文化渔民生活今昔变化自然环境(沿海)教材结构:水上都市水上都市学习要点:水城的文化特色相关概念:地中海、威尼斯自然环境(地中海沿岸)古代商业城市 水城水城面临的问题独特的水乡风光教材结构:第四课第四课 草原人家草原人家 现代化的大牧场现代化的大牧场学习要点:现代化大牧场畜牧业的主要特点相关概念:澳大利亚、现代化的大牧场自然环境(草原辽阔)工业化水平高牧场规模大现代化牧场畜牧业羊毛产量高机械化程度高教材结构:自然环境(草原)食(牛羊肉和奶制品)衣(蒙古袍)住(蒙古包)节日(那达慕)教材结构:草原风景草原风景学习要点:草原文化生活特色相关概念:内蒙古草原

28、、草原文化第五课第五课 干旱的宝地干旱的宝地 丝路明珠丝路明珠学习要点:绿洲农业的特点相关概念:新疆、绿洲自然环境(干旱)有灌溉才有农业(坎儿井)绿洲农业主要农业品绿洲(有水草分布的地方)教材结构:石油宝库石油宝库学习要点:石油资源为波斯湾沿岸国家带来了富裕的生活相关概念:石油资源、波斯湾沿岸国家位置:波斯湾沿岸石油输出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丰富的石油资源教材结构:第六课第六课 文明中心文明中心城市城市 国际大都市国际大都市学习要点:城市是政治、经济活动的中心相关概念:上海、国际大都市上海的历史发展对外贸易资金流动国际会议国际大都市民间往来教材结构:营建舒适的生活环境营建舒适的生活环境学习要点:

29、城市是适合人们居住的地方相关概念:日本筑波、城市建设日本筑波的城市建设生活便利文化生活丰富自然环境优美邻里关系和睦友好教材结构:文化艺术之都文化艺术之都学习要点:城市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相关概念:法国巴黎、文化、艺术法国巴黎之美自然景观之美人文景观之美流动的艺术之家塞纳河风光不同时期的建筑艺术交相辉映教材结构:综合探究四 来自家乡的报告 第一,描绘区域的方法。第一,描绘区域的方法。“用什么描绘家乡”“你会怎样做”第二,实施的范例。第二,实施的范例。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313课时)课时)第一课第一课 2课时课时第二课第二课 2课时课时综合探究四综合探究四 1 课时课时第五课第五课 2 课时课时第三

30、课第三课 2 课时课时第四课第四课 2 课时课时第六课第六课 2 课时课时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生活的变迁核心概念核心概念:变化:变化内容主题内容主题:人们生活的历史:人们生活的历史逻辑结构逻辑结构:区域的变化(类型):区域的变化(类型)身边生活的身边生活的变化变化(内容)(内容)人类社会的变化(线索)。人类社会的变化(线索)。实施标准实施标准:-、3-、-、-、-、-、-。1-41-4知道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或习惯用法,并学会使用它们。知道表示历史时段的常用词汇或习惯用法,并学会使用它们。1-51-5知道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不同。知道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的不同。1-61

31、-6根据具体条件和需要,选用适当的社会调查方法获取信息。根据具体条件和需要,选用适当的社会调查方法获取信息。3-13-1列举实例,说明人类诞生的标志和时间。列举实例,说明人类诞生的标志和时间。3-23-2用文字的产生、城市的出现、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实例,说明人类社会用文字的产生、城市的出现、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实例,说明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3-33-3按照不同历史时期,再现世界文明的发展大势。按照不同历史时期,再现世界文明的发展大势。3-43-4按照历代政权更替或并存的顺序,识记中华文明延续的基本线索。按照历代政权更替或并存的顺序,识记中华文明延续的基本线索。5-15-1

32、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的状况及其选择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例,了解人们的物质生产与生活的状况及其变化。变化。课标课标要求要求1.通过区域的变化、身边生活的变化、人类社会的变化等通过区域的变化、身边生活的变化、人类社会的变化等多个角度,多个角度,感受感受生活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生活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2.知道知道记载历史变化的工具和手段。记载历史变化的工具和手段。3.了解了解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4.知道知道中华文明延续的基本线索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大致线中华文明延续的基本线索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大致线索。索。5.尝试通过各种方法,多种渠道尝试通过各

33、种方法,多种渠道收集和分析收集和分析历史资料。历史资料。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社社 会会 生生 活活 的变的变 迁迁 区域怎样变-区域的故事怎样变化 身边生活怎样变-身边的故事 人类社会怎样变-社会生活的变迁怎样知道变化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 怎样感受变化探索身边的历史单元结构分析单元结构分析第一课:第一课:区域的故事区域的故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深圳:从小渔村到大城市 从无到有,飞速发展的变化 感受变化 古楼兰:繁荣到神秘消失 从有到无的变化 死城:从开发到遗弃 明线 北京:从古至今,不断延续 新旧交融的变化 衡量变化:时间和纪年变化 深圳的发展:人类的创造 古楼兰的消失:人类的失误 暗线:探究变化

34、的原因:人的活动创造变化 死城的兴衰:人类的选择 北京的现状:人类文明的延续 教材结构分析教材结构分析 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感受变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感受变化,感受历史化,感受历史。2、学习难点:、学习难点:参与学习的过程,探究变化参与学习的过程,探究变化的原因与影响,体会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的原因与影响,体会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逐步熟悉历史的思维方法互关系,逐步熟悉历史的思维方法。第二课第二课身边的故事身边的故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身 家庭成员 边 走进家庭,感受变化 服饰变化 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的 坐的变化 我们生活在历史中 故 事 文字书籍,探究

35、变化 文字变迁 书籍变化 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学习重点:使学生了解家庭、文字和书使学生了解家庭、文字和书籍的变化,感受变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籍的变化,感受变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历史的长历史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历史的长河中。河中。2、学习难点:、学习难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身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关注生活的历史,借助历史的眼边的事物,关注生活的历史,借助历史的眼光来认识今天的社会。光来认识今天的社会。从远古走来从远古走来 跨入文明时代跨入文明时代 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 全球巨变的时代全球巨变的时代 为了中华民族

36、的伟大复兴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基本线索基本线索呈现方式呈现方式世界文明与中华文明融合演进,但侧重于世界发展大势 先介绍世界其他文明的衰落,后侧重介绍中华文明发展脉络 对比分析欧美各国和近代中国的发展状况,重点呈现中华民族所受的屈辱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课第三课社会变迁的轨迹社会变迁的轨迹主要内容主要内容重要概念重要概念 人类起源人类起源从远古走来从远古走来 人类进化人类进化 化石化石 农业文明农业文明 农业文明农业文明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 文明时代文明时代 跨入文明时代跨入文明时代 古印度文明古印度文明 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古代中国文明主要内容

37、主要内容重要概念重要概念 希腊、罗马、玛雅文明衰落希腊、罗马、玛雅文明衰落 西周西周 祭祀礼器祭祀礼器 春秋春秋 思想活跃思想活跃 中华文明中华文明 秦秦 强大,雕塑水平高强大,雕塑水平高 生生不息生生不息 汉汉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 十六国十六国 石窟壁画、佛教盛行石窟壁画、佛教盛行 唐唐 文化交融文化交融 宋宋 市民生活市民生活 元元 贵族生活贵族生活 明明 建筑建筑 清清 社会风情社会风情生 生 不 息 的 中 华 文 明 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 世界巨变世界巨变 新航路新航路 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工业文明工业文明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国家强大侵略

38、他国资本主义国家强大侵略他国 中国遭受侵略中国遭受侵略 近近代中国衰落代中国衰落 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 虎门销烟虎门销烟 预示着中国近代史开始预示着中国近代史开始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 武昌起义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结束中国帝制辛亥革命结束中国帝制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 渡江战役渡江战役 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基础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基础 开国大典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改革开放改革开放 中国进入历史新时期中国进入历史新时期主要内容主要内容重要概念重要概念全球巨变的时代全球巨变的时代 为

39、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学习重点:使学生感受人类历史的发展,使学生感受人类历史的发展,初步形成人类社会的整体印象,为进一步学习初步形成人类社会的整体印象,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打好基础。2、学习难点:、学习难点:中外比较,得出中华文明发展中外比较,得出中华文明发展的特点。的特点。第四课第四课过去是怎样被记录下来过去是怎样被记录下来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文献资料:资料的表现形式 实物资料:口述资料:历史资 料 第一手资料:价值 资料的价值不同 第二手资料:价值 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学习重点:了解历史资料的类型及价值。了解历史资料的类型

40、及价值。2、学习难点:、学习难点:掌握发现历史、认识社会的方法,掌握发现历史、认识社会的方法,学会学会 利用各种资料辨别信息的价值;尝试通过利用各种资料辨别信息的价值;尝试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种方法收集、分析资料。多种渠道,运用多种方法收集、分析资料。综合探究五综合探究五探寻身边的历史探寻身边的历史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内容 各种途径收集资料 资料告诉我们什么 传 史书史记:“千金一笑”声光可以传递信息 从案例中 递 古代文献:邮驿制度 信息传递制度化 学会自己 信 口头传说:鸿雁传书 了解邮政发展史 书写历史 息 实物资料:邮票 邮政新时代的到来 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学习重点:使学

41、生学会探寻身边历史的一使学生学会探寻身边历史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般方法和步骤。2、学习难点:、学习难点:指导学生掌握方法,学会运用。指导学生掌握方法,学会运用。课时安排(课时安排(910910课时)课时)第一课第一课 2课时课时第二课第二课 1课时课时综合探究五综合探究五 1课时课时第三课第三课 3-4课时课时第四课第四课 2课时课时教学的活水源自生活教学的活水源自生活-“水乡孕育的城镇水乡孕育的城镇”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水乡孕育的城镇水乡孕育的城镇”教学案例教学案例【课标要求课标要求】2-5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

42、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2-7通过典型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通过典型实例,比较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要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通过太湖流域城镇的形成与发展,重点说明水对城通过太湖流域城镇的形成与发展,重点说明水对城镇的孕育作用,进而让学生自觉去保护水资源保护镇的孕育作用,进而让学生自觉去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环境的情感。教学目标的确立是依据课标教学目标的确立是依

43、据课标2-7:通过典型实例,比: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面的主要问题。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设计思路 1、第一环节:围绕书本,重点说明水对、第一环节:围绕书本,重点说明水对城镇的孕育的作用。利用歌曲、太湖流城镇的孕育的作用。利用歌曲、太湖流域图、水乡的美景图片三者结合,旨在域图、水乡的美景图片三者结合,旨在让学生在感性上认识到太湖流域城镇密让学生在感性上认识到太湖流域城镇密集、沿河湖分布的特点。集、沿河湖分布的特点。在太

44、湖流域图上确实河如织网,如何让学生有一种亲在太湖流域图上确实河如织网,如何让学生有一种亲身的体验,我们用事实来证明那是最好的办法。老师身的体验,我们用事实来证明那是最好的办法。老师可提出可提出“你家到学校的路程有多远,大大小小的桥有你家到学校的路程有多远,大大小小的桥有几座几座”的设问,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绪与自己的实际的设问,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思绪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了。生活联系起来了。“那桥梁多又说明了什么?那桥梁多又说明了什么?”又可又可以让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打开,老师可以顺藤摸瓜,引以让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打开,老师可以顺藤摸瓜,引导学生得出导学生得出“我们的生活生产离不开河,离不开我们的生

45、活生产离不开河,离不开水。水。”“”“这里的这里的2、第二环节:联系学生生活来学习、第二环节:联系学生生活来学习“水乡孕育的城镇水乡孕育的城镇”水孕育了乡、孕育了镇水孕育了乡、孕育了镇”这一结论。这一结论。从中可以看出,教学中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从中可以看出,教学中有意识地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身边学生亲身体验得到的伸到课外,充分利用身边学生亲身体验得到的自然和社会资源,创设有兴趣的场景,让学生自然和社会资源,创设有兴趣的场景,让学生兴趣盎然,积极鼓励学生观察自然与社会,引兴趣盎然,积极鼓励学生观察自然与社会,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学会去发现问题,导学生多看、多听、多想,学会去发现

46、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在第二环节中学生已得知在第二环节中学生已得知“水是生命之源,是水乡水是生命之源,是水乡养育了我们。养育了我们。”然后老师话锋一转,拿出纯净水与然后老师话锋一转,拿出纯净水与学生们取自学生家附近河里的水作比较,投影学生们取自学生家附近河里的水作比较,投影“小小桥、流水、人家桥、流水、人家”的美景图与的美景图与“学生家附近河水严学生家附近河水严重污染的照片重污染的照片”作比较,让学生在感觉上、视觉上作比较,让学生在感觉上、视觉上受到强烈的冲击,而后进行讨论受到强烈的冲击,而后进行讨论“如何让我们的家如何让我们的家乡变得具有诗情画意,独特风韵的水乡。乡变得具有诗情画意,独特

47、风韵的水乡。”因为有因为有情感上的强烈碰撞,学生会有很多发自内心的话要情感上的强烈碰撞,学生会有很多发自内心的话要说。说。第三环节: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深化来服务于社会生活。第三环节: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深化来服务于社会生活。1、课堂上创设一种、课堂上创设一种“生活化生活化”的情境,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书本上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感受到书本上知识就在我们身边。2、引导学生有目的收集身边有关的资料,、引导学生有目的收集身边有关的资料,做社会生活的有心人做社会生活的有心人。3、七年级学生利用本土有利条件进行实地、七年级学生利用本土有利条件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在活动中获益。考察,让学生在活动中获益。4、利

48、用当前社会的新闻、热点来增加教学、利用当前社会的新闻、热点来增加教学的时效性,让学生时时关注社会。的时效性,让学生时时关注社会。讲讲我的家在哪里我的家在哪里时,因为是升入七年级时,因为是升入七年级的第一节历史与社会课,老师与同学、同学的第一节历史与社会课,老师与同学、同学与同学之间是不很熟悉的。老师先提出与同学之间是不很熟悉的。老师先提出“你你的家在哪里的家在哪里”,以聊天的口吻一经说出,有,以聊天的口吻一经说出,有的同学先是小心翼翼地把手举起来,回答说的同学先是小心翼翼地把手举起来,回答说“我的家在某村某组我的家在某村某组”“”“我的家在某小区某我的家在某小区某幢某号幢某号”,老师含笑加以鼓

49、励,越来越多的,老师含笑加以鼓励,越来越多的同学说同学说“我的家在哪里我的家在哪里”“”“老师我什么时候老师我什么时候带你去带你去”,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我适时提出我适时提出“怎么让老师朋友能很快地了解你怎么让老师朋友能很快地了解你家的位置呢?家的位置呢?”大家踊跃发言后形成共识大家踊跃发言后形成共识画一张平面图。老师顺势把白纸发下,每人把画一张平面图。老师顺势把白纸发下,每人把自家所在的位置在纸上画下来。然后老师选中自家所在的位置在纸上画下来。然后老师选中几位同学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发现图上几位同学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发现图上没有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不

50、行的,会没有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不行的,会让人看不懂,会闹笑话,会让人走错路。也明让人看不懂,会闹笑话,会让人走错路。也明白了、体会到了地图为什么要有三要素。白了、体会到了地图为什么要有三要素。接着老师展示一幅规范的平面图后,让同学们接着老师展示一幅规范的平面图后,让同学们再画一幅自家的位置图,并告诉同学们,这次再画一幅自家的位置图,并告诉同学们,这次画的图将交给你们的班主任老师,作为下次他画的图将交给你们的班主任老师,作为下次他家访的向导。学生们听了以后更是兴奋不已,家访的向导。学生们听了以后更是兴奋不已,都认认真真地在图上落实了地图三要素,画出都认认真真地在图上落实了地图三要素,画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历史与社会》教材分析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