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段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德之所在,天下归之”,出自六韬文韬,此言意谓:为人之君而有仁德、行道义,天下人见此自然归心。中华文明漫漫长河,孕育了厚德载物、德行天下的优良传统,“重德”作为中国古老的价值观念,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动力。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止于至善”的圣贤境界。大学开宗明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儒学历来主张“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价值,“立德”即明明德而完成修身,树立圣人之大德,是“内圣”的功夫,而“立功”“立言”为“外王”的
2、功夫,彰显了儒家一贯主张的“内圣外王”之道。其中,“内圣”为体,是对内塑造君子人格,具备圣人德才,是一种向内的超越;“外王”为用,指对外施行王道,建功立业,是一种向外的超越。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正德厚生”,人从发扬孝悌开始修身,经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达到德明身修。当人有了正德,则可“敬德保民”“以德配天”,使“天下归仁”,进而通达“止于至善”的圣贤境界。儒学“为仁由己”“忠恕之道”“为政以德”“博施济众”等皆是主张正心明道、修身立德,以塑造君子人格、树立家国情怀、涵养圣贤气象。“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礼记礼运篇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系统论述了“大同”社
3、会的基本原则,即“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实现定分止争、无诈无虞、和睦太平的美好社会。论语提出“仁者爱人”,认为“仁”是人类最高的美德,“爱人”要“推己及人”,即是孔子所云“泛爱众而亲仁”。孟子曰:“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范仲淹将之概括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实现“天下归仁”,仁德之君要为民着想,以“公心”示范天下,形成君民一体、内外和谐、万民富乐而爱戴其君的局面。诚以仁义公心治理天下国家,则人人效仿,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协和万邦”的天下情怀。论语里仁有云:“德不孤,必
4、有邻”。孔子认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故“有德者,必有其类从之”,良心之人“见其德者,固愈加亲近,闻其风者,亦翕然信从,就似居处之有邻家一般,有不招而自来者矣。故人君修德于上,则万姓归心,四夷向化,而天下为一家”。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儒学思想中有着深厚的渊源。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协和万邦”“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远亲不如近邻”“亲望亲好,邻望邻好”等“和合”思想与处世之道。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生息、创造、传承、积累,形成了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爱好和平的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对个人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法、行为模式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
5、成为我国今天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 大道在人心,是非有公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坚定的文化自信,赋予了中华传统文化新的内涵。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推动建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代表了历史发展大势,体现了大国道义和大国担当。读懂中国,认同中华文化,领悟中国精神,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正赢得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和赞同。“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中国共产党作为追求人类解放、“天下一家”的政党,朋友圈必将越来越大;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势必为世界持续和平与永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助力世界人民一道开创美好未来。(
6、摘编自王艳峰德之所在,天下归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重德”的价值观念是从“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中孕育而来的,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动力。B.儒家主张“内圣外王”之道,其中“内圣”为体,强调“立德”;“外王”为用,强调“立功”“立言”。C.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优良传统在儒学思想中有着深厚渊源,也是我国今天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D.中国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命运,有助于世界的持久和平与永续发展。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中间部分从三个方面介绍了“重德”的内涵,强调了其中圣贤境界
7、的基础性。B.文章在论述具体观点时引经据典,突出了观点来源的真实性,也说明中国“重德”是优良传统。C.文章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承于孟子,来论证孟子相关思想的重要性。D.文章第三段引用论语及孟子的话,是为了论证“仁”是人类最高的美德的观点,使论证更有吸引力。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文明厚德载物、德行天下的优良传统已融入中国人的个人修养、社会理想和天下情怀中。B.论语认为“仁”是人类最高的美德,有“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人而不仁,如礼何”等观点。C.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正德厚生”,有正心明道、修身立德的主张,认为“正德”的终极目标是使
8、“天下归仁”。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主张不仅体现了大国的道义担当,也是古为今用,彰显了文化自信。(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以下简称“香港国安法”)已于2020年6月30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正式通过。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在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轨道上进一步推进维护国家安全法律制度建设,充分体现了良法之治的根本要求,必将有力促进香港发展、保障善治,为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法治基础和社会基础。 香港国安法坚持法治的人民性,以切实保障香港居民合法利益为根本目的,
9、明确规定尊重和保障人权。对香港广大居民来说,有了这部法律,就能更好保障每个人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和自由。这部法律的出台,进一步巩固和增强了切实保障公平正义的法治优势,彰显了正义性的良法价值追求。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对于香港的发展而言,香港国安法深深植根于香港的现实需要具体情况,充分体现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这个深的完制现状,符合香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彰显了科学立法的良法根基。(摘编自周佑勇香港国安法是一部治港良法材料二: 6月30日是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两周年的日子。两年前,中央出手制定香港国安法,填补了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上的法律漏洞。 自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以来,香
10、港社会重回正轨。在这个过程中,国安法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有力地遏制了外部势力及他们的代理人通过香港危害国家安全的企图,也对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说:“在国安法实施以后,我们采取一个原则就是“有法必用、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一共拘捕186人,国安法实施以后,我们得到成果还是非常丰盛的。”香港国安法不仅让特区政府和警队执法有法可依,国安法第10条还规定,香港特区政府应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提高香港居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摘编自落实香港国安法 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材料三: 香港回归祖国,开启了香港历史新纪元。25年来,在
11、祖国全力支持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回归祖国后,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壮阔洪流中,敢为天下先,敢做弄潮儿,发挥连接祖国内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和窗口作用,为祖国创造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发展的奇迹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继续保持高度自由开放、同国际规则顺畅衔接的优势,在构建我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发挥着重要功能。香港同内地交流合作领域全面拓展、机制不断完善,香港同胞创业建功的舞台越来越宽广。 回归祖国后,香港战胜各种风雨挑战,稳步前行。无论是国际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还
12、是一些剧烈的社会动荡,都没有阻挡住香港行进的脚步。25年来,香港经济蓬勃发展,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稳固,创新科技产业迅速兴起,自由开放雄冠全球,营商环境世界一流,包括普通法在内的原有法律得到保持和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总体稳定。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勃勃生机令世界为之赞叹。 回归祖国后,香港同胞实现当家作主,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真正的民主由此开启。25年来,以宪法和基本法为基础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稳健运行,中央全面管治权得到落实,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正确行使。制定香港国安法,建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规范,修改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确保了“爱国者治港”原
13、则得到落实。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民主制度符合“一国两制”方针,符合香港宪制地位,有利于维护香港居民民主权利,有利于保持香港繁荣稳定,展现出光明的前景。(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了以切实保障香港居民合法利益为根本目的的香港国安法,就能更好地保障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和自由。B.香港国安法充分体现了香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这个最大的宪制现状,能够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C.回归祖国的香港作为连接祖国内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和窗口,对国家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发展有不
14、可替代的作用。D.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稳步前行,发展成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自由开放雄冠全球,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香港国安法是一部治港良法,体现了人民性、正义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必将有力促进香港发展、保障善治。B.香港能够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缘自它高度自由开放、同国际规则顺畅衔接的优势。C.未来香港社会应进一步凝聚维护国家安全的共识,贯彻“爱国者治港”原则,全面准确落实“一国两制”方针。D.香港回归祖国前,并没有真正的民主;回归祖国后,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同胞实现当家作主。6.颁布实施香港国安法对维
15、护国家安全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材料概括。(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黄河周立波 十一月十五日在清涧东门外开了一个军人大会,十七日在绥德城外开了一个干部大会,在思想上,行装上,都有了敌后行军的准备。 二十一日,部队陆续到了黄河边上。我们在螅蜊峪宿营。螅蜊峪是黄河西岸的一个渡口。还不到黄河边上,远远地就看见北边两张山的峭壁之间,露出一片迷蒙开豁的水涯,这就是历代诗人最爱歌颂的黄河,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在黄河大合唱里谱出了他的雄奇的澎湃之声的黄河。 第一天黎明,从螅蜊峪看黄河,在万道灿烂的阳光之下,黄河里面的无数冰雪的团块射出明亮的反光。这些冰雪
16、的大块,浮泛在黄浊的水浪里,迅急地奔流。 等待渡河的时候,我到镇上去找开水喝,和老百姓聊天。他们说,原先这里的房子要多些。一九三九年和一九四0年,日本鬼子几次打到了河东,在东岸的山上架起大炮,毁了这里好多的民房。挨近河滩,还剩几列石头墙脚的地方,原是一条街,全被鬼子用炮轰完了。依靠八路军英勇的守卫,鬼子从来没有渡过河来。陕甘宁边区始终是一块干净的土地,从来没有被日寇践踏。今天正在渡河东去的王震将军的部队里,就有好多保卫黄河的英雄。 我们挨次下了船。渡船首尾一样宽,不像南方船只的轻巧。每船水手十一人,十个人分站在两边,摇两支大桨。一个人掌舵。船一解缆,水手使劲地荡桨,大声地呼唤。那是一种粗犷的吼
17、声,声音那么大,竟至超越了风声和波浪冲激船头的声音。到了中流,船在奔腾的波涛里,不停地起落,并且一直往下流。水手们使尽力量地摇桨,使尽一切力量地呼叫。这是人和自然斗争的雄伟的场面。河风吹着,我们穿着大衣,还冷得发颤,水手们只穿着单衣,脸上的汗竟像雨点一样地滴落。 到了河东的沙滩上,王首道同志站在那里遥望着河西,有一刻钟之久,不肯走开。我们已经离开抚育我们多年的党中央的所在地陕甘宁边区了。大家都怀着依恋之情遥望着河西。王震同志还没有过来。他正在西岸指挥队伍,分拨船只。他要等着亲眼看见最后一个人都平安地渡过了汹涌的黄河,自己才过来。 我们沿着黄河走了十里路,才转入东边的山路。在河边看见的第一间房子
18、的砖墙上,写着“时刻准备反“扫荡”,坚决保卫抗日民主根据地”。我记起了早晨在螅蜊峪看见有一板墙我们沿着黄河走了十里路,才转入东边的山路:“展开赵占魁运动,发展手工业。”隔一条黄河,一边是生产运动,一边是对敌斗争。 在河边上,我们碰见了两个农民。他们都穿着蓝布棉衣和白布棉裤,头上挽着干净的白洁的毛巾。其中一位提着一个大型手榴弹,另外一位腰间插着一支土造的手枪。这是民兵。提着大手榴弹的那个年轻小伙子,仔细打量了我们的制服和武器,于是小声地对那一位佩手枪的同伴说:“咱们的人。”我们要他们带路,他们十分高兴地走在我们的前面,并且告诉我这里是临南县的地方。这里的民兵都会使用地雷,每一个村庄的大路和小路都
19、挖了雷坑人一出来,地雷就埋好。我们经过的村庄,果然到处有雷坑。民兵送了我们十来里,我们得远了,耽误了他们自己的事情,请他们回去。但不料他们回去以后,我们经过一个小碰到了一点麻烦。 我们经过一个名叫马塔的山村,突然被一群孩子包围了。他们手执红缨枪,不让我们索看路条。我们说:“咱们是八路军,从河西来的,没有带路条。”一个为首的孩子说:“你八路军,咱们欢迎,可是八路军也得有路条。”我们又告诉他:“你们的民兵哥儿还送了我一程,刚走。”他说:“咱不管,只要路条看一看。”我们被阻拦着,幸亏村里出来一个人,头挽巾,棉衣底下胀得鼓鼓的,一定是藏着武器。他问什么事,知道我们是从河西来的八路后,他叫孩子们赶快让开
20、路,让我们前进。 我们走了五十五里路,到了临南县府所在地刘家会。晚上,睡在炕上,我们谈起了今黄河岸上发生的一件事情。 张米贵是一大队的一个战士。他是山西临南的一个贫民,参加八路军已经有七年。临南的他的母亲张老婆,今年六十一岁了。三天以前,她知道儿子要从陕甘宁边区过河,自己的家门,上前方去打日寇。她拄着一根拐杖,来到螅蜊峪对岸的黄河边上,等了三天。不知儿子会从哪里过河来,但是她相信一定能够看见他,今天她真看见儿子了。她没有不到前方去,没有要他回家去,只是流眼泪,说不出话来。张米贵抱着枪伴着她坐了一会她好好地保重,并且说,自己会很快地回家。那时他要带了枪回来,打兔子给她吃。他不看母亲的流泪的眼睛,
21、因为害怕自己会难过。最后,他站起来说:“打日本鬼子,打那些害反动派,是大事。妈,你回去吧。”于是,他赶快走开,怕她看见自己的眼睛。 就是这样,他别了母亲,赶上队伍,把一切经过报告了班长。从家门经过,他没有回家。(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视觉、河岸远观、河上亲历等角度描写黄河景象,重在表现黄河两岸环境的险渡过黄河的艰难。B.陕甘宁边区不仅是党中央的所在地,也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广大军民一边生产,一边争,保家卫国,积极抗日。C.文中写到我们在“名叫马塔的山村,突然被一群孩子包围了”,突出了村民组织的严发动群众能够有效地防范敌人。D.文中记述
22、了作者在抗日战争时期一次行军中的所见所闻,结构上以行踪为经,以所纬,二者交织成文章主体。8.文章为什么以“黄河”为题?请简要分析。9.文章结尾写张米贵母亲看他这件事,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孔子曰: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
23、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信能行此,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
24、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B.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
25、/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C.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D.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能治其国家”与“欲治其国者”(大学之道)两句中的“治”字含义相同。B.“由是观之”与“自是者不彰”(老子)两句中的“是”字含义相同。C.“贼其君者也”与“贼爱其身,不爱人”(墨子)两句中的“贼”字含义不同。D.“不足以事父母”与“敏于事而慎
26、于言”(论语)两句中的“事”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武力假借仁义征伐天下,虽可以称霸,但一定要凭借强大的国力;而用道德来实行仁义却可以使天下归心,不必凭借强大国力。B.在国家没有内忧外患时去追求享乐,懒惰游玩,这等于自己找祸上身。“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C.孟子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前提,推导出“不忍人之政”,进而强调以“不忍人之政”来治理天下,就如“运之掌上”那样容易。D.孟子指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四心”与仁、义、礼、智的关系,最后用比喻论证强调了“恻隐之心”对国与家的重要性。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27、代汉语。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九日蓝田崔氏庄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注】此诗又作九日蓝田会饮。吹帽:用东晋时“孟嘉落帽”的典故,本指名士的风流蕴藉之态。倩:请。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悲”起笔,写诗人已年老,又逢秋季,只能勉强地宽慰自己;后写与朋友会饮应尽情欢乐。B.颔联暗用
28、典故,并通过神态和心理描写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作为名士所具有的风流情态、豪放性格。C.颈联写出水的宏大气势和山的高耸情状,“远”“高”突出了空间的开阔,“落”“寒”给人以高危萧瑟之感。D.诗中写诗人在重阳日与友人“兴来”“尽欢”“笑倩”,看似欢乐会饮的场景,却反衬出诗人内心的伤感。15.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泰伯中认为,因为“ ”,所以君子要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即“ ”。(2)礼记大学之道中,“修其身”的前提是“ ”,“诚其意”的前提是“ ”。(3)四章中“ , ”两句,阐明了对战胜别人与战胜自己的看法。
29、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长征的伟大首先体现在军事史上的独创性,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中称赞长征是_的事件。她还认为:与长征比较起来,汉尼拔跨越阿尔卑斯山则_,拿破仑自莫斯科的撤退是灾难性的失败,而长征则是最后胜利的前奏曲。 长征让世人惊叹和赞扬,其存在着什么样的意义?这一点可以从毛泽东的谈话中读出:“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途中,宣传了我们党的主张,播撒下革命的火种,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吹响了全民族觉醒和奋起的号角。对其精神内涵的解读,红
30、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所言更形象。他说:“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 习近平主席说:“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这种理想信念让人超越自我,超越自然,因此敢于“爬雪山,过草地”。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死亡,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_ 的。17.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
31、的成语。18.文中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破折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别里科夫说:“一位小姐,或者一个姑娘,却骑自行车这太可怕了!”B.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C.周公馆内,鲁侍萍大哭着对周萍说:“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D.终于到达了北上抗日的根据地陕北的吴起镇,怎能不兴奋、不激动呢?(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儒家的思想核心是“有为”,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表现出一种义无反顾的担当精神。它的思想核心是“无为
32、”,主张“知其不可而不为”,表现为一种_。儒家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但_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互吸收,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 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它的“无为”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庄子的“无为”是保全自我,遵从个性;而汉初采取黄老的“无为而治”其实是与民休养生息,不去扰民,让百姓安心恢复生产,以利于经济复苏和稳定。 儒家的“有为”_。论语中不仅有一些赞扬效法天道无为的尧,而且孟子荀子中也有很多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思想。20.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33、15个字。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8月16日是焦裕禄同志百年诞辰日。下面是焦裕禄同志的几句话,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颇具启示意义。领导思想不改变,外地的经验学不进,本地的经验总结不起来。在这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到群众中间去。整天想的是穿戴吃喝,不讲革命工作,那怎能行呢?朴素的土气,就是革命的正气。要像松柏一样,无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雪飘的严冬,永不凋谢,永不变色。干工作要敢闯。成功了,有经验;失败了,有教训。只要敢闯,就能从困难中
34、杀出一条路来。请以其中两句为基础,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解析】1.A.“中国重德的价值观念是从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中孕育而来的”错误,原文“中华文明漫漫长河,孕育了厚德载物、德行天下的优良传统,重德作为古老的价值观念,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动力”。故选:A。2.A.“强调了其中圣贤境界的基础性”,无中生有,原文只是对这一内涵进行解读。C.“承于孟子,来论证孟子相关思想的重要性”错误,范仲淹的语句是为了证明“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D.“是为了论证仁是人类最高的
35、美德的观点”错误,是为了说明我们有着传统美德,有着爱好和平的精神。故选:B。3.C.“认为正德的终极目标是使天下归仁”错误,原文“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国传统文化强调正德厚生。当人有了正德,则可敬德保民以德配天,使天下归进而通达止于至善的圣贤境界”。【答案】1.A2.B3.C【解析】4.D.“发展成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错误,原文为“25年来,香港经济蓬勃发展,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稳固”,是地位稳固,不是“发展为中心”。选项曲解文意。故选D。5.B.“缘自它”错误,原文为“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继续保持高度自由开放、同国际规则顺畅衔接的优势,在构建我国更大范
36、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可知二者是并列关系,选项强加因果。故选B。6.结合“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在宪法和香港基本法的轨道上进一步推进维护国家安全法律制度建设,充分体现了良法之治的根本要求,必将有力促进香港发展、保障善治,为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法治基础和社会基础”可概括出,进一步推进维护国家安全法律制度建设,为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法治基础和社会基础。结合“中央出手制定香港国安法,填补了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上的法律漏洞有力地遏制了外部势力及他们的代理人通过香港危害国家安全的企图”可概括出,填补了香港在维护国家
37、安全上的法律漏洞,有力地遏制了外部势力及他们的代理人通过香港危害国家安全的企图。结合“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一共拘捕186人,国安法实施以后,我们得到这个成果还是非常丰盛的香港国安法不仅让特区政府和警队执法有法可依,国安法第10条还规定,香港特区政府应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提高香港居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可概括出,在打击违法上成果丰盛,还规定香港特区政府应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提高香港居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结合“制定香港国安法,建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规范,修改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确保了爱国者治港原则得到落实”可概括出,建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规范,修改完善香
38、港选举制度,确保了“爱国者治港”原则得到落实。【答案】4.D5.B6.进一步推进维护国家安全法律制度建设,为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法治基础和社会基础。填补了香港在维护国家安全上的法律漏洞,有力地遏制了外部势力及他们的代理人通过香港危害国家安全的企图。在打击违法上成果丰盛,还规定香港特区政府应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提高香港居民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建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规范,修改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确保了“爱国者治港”原则得到落实。【解析】7.A.“重在表现黄河两岸环境的险恶和渡过黄河的艰难”错,作者从多角度描写黄河景象,重在表现黄河象征中华民族不屈的力
39、量,寄寓黄河儿女勇于反抗侵略的民族精神。故选:A。8.结构上,“部队陆续到了黄河边上,有的连夜过了河”“从螅蜊峪看黄河”“等待渡河的时候”“到了河东的沙滩上,王首道同志站在那里遥望着河西”“在河边上,我们碰见了两个农民”,文章主要描写黄河儿女在革命战争年代反抗侵略者的斗争生活,“黄河”是文章的线索,有关“黄河”的内容贯穿全文。主题上,“在万道灿烂的阳光之下,黄河里面的无数冰雪的团块射出明亮的反光。这些冰雪的大块,浮泛在黄浊的水浪里,迅急地奔流”黄河象征中华民族不屈的力量,“那是一种粗犷的吼声,声音那末大,竟至超越了风声和波浪冲激船头的声音。到了中流,船在奔腾的波涛里,不停地起落,并且一直往下流
40、。水手们使尽力量地摇桨,使尽一切力量地呼叫。这是人和自然斗争的雄伟的场面”渡过黄河时,水手使劲地荡桨,大声地呼唤,寄寓黄河儿女勇于反抗侵略的民族精神。情感上,“还不到黄河边上,远远地就看见北边两张山的峭壁之间,露出一片迷蒙开豁的水涯,这就是历代诗人最爱歌颂的黄河,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在黄河大合唱里谱出了他的雄奇的澎湃之声的黄河”来到黄河边,作者感慨万端,表达了作者看到黄河的激动心情和对黄河的热爱之情。9.“她拄着一根拐杖,来到螅蜊峪对岸的黄河边上,等了三天”“她没有要他不到前方去,没有要他回家去,只是流眼泪,说不出话来”“他不敢多看母亲的流泪的眼睛,因为害怕自己会难过”文章写一对
41、母子在黄河边短暂的相聚,以小见大,折射出战争年代亲人不能相守的悲痛,从而表现战争带给中国人民的苦难,人民表现出来的牺牲精神。“她没有要他不到前方去,没有要他回家去,只是流眼泪,说不出话来”“他不敢多看母亲的流泪的眼睛,因为害怕自己会难过”“打日本鬼子,打那些害民的反动派,是大事”写张米贵母子的忍耐和坚持,赞扬了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舍小家为国家的奉献精神。张米贵和母亲分别代表了军与民,互相理解和支持,无数军民为了革命而甘愿承受分离甚至牺牲,体现了军民团结、保家卫国的全民族抗战的浓厚氛围。“要她好好地保重,并且说,自己会很快地回家”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牺牲和奉献,革命胜利才有了保障,表现了永不屈服、坚
42、毅勇敢的民族精神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答案】7.A8.故事发生在黄河及两岸边,有关“黄河”的内容贯穿全文。黄河象征中华民族不屈的力量,寄寓黄河儿女勇于反抗侵略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作者看到黄河的激动心情和对黄河的热爱之情。9.以小见大,通过张米贵母子来表现出中国人民遭受的深重苦难和付出的巨大牺牲。赞扬了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舍小家为国家的奉献精神。体现了军民团结、保家卫国的全民族抗战的浓厚氛围。表现了永不屈服、坚毅勇敢的民族精神和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解析】10.“是犹恶湿而居下也”中“这”为句子主语,其前要断开,排除AB;“大国”是一个词,不可断开,排除D。译文:如今这些人厌恶受屈辱,却依然处于不
43、仁的境地,这正好比厌恶潮湿,却依然处于低洼之地一样。若真厌恶受屈辱,最好是崇尚道德而尊敬士人,让贤人在位做官,让能人担任要职。国家太平无事,趁着这时,修明政治法典,这样即便是大国也会害怕他了。故选:C。11.B.“含义相同”有误,“由是观之”中“是”为代词“这”,“自是者不彰”中“是”解释为“正确”。故选:B。12.D.“比喻论证”分析有误,最后“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应属于举例论证。故选:D。13.第一个“服”,使服从;赡,充足;最后一个“服”,归服。译文:用武力使人服从(征服人),人家不是心中诚服,是因为他实力不够;用道德使人服从(征服人)的,人
44、家才会内心高兴而真诚归服。所以,的原因;誉,博取名誉;恶,厌恶;然,这样。译文:这不是因为要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想要在同乡中博取名誉,也并非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的。【答案】10.C11.B12.D13.用武力使人服从(征服人),人家不是心中诚服,是因为他实力不够;用道德使人服从(征服人)的,人家才会内心高兴而真诚归服。这不是因为要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想要在同乡中博取名誉,也并非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的。参考译文: 孟子说:“用武力假借仁义征伐天下可以称霸,但称霸一定要有强大的国力。而用道德来推行仁政称王的,不必凭借强大国力:汤就仅仅用他方圆七十里的土地,文王也就仅仅用他方圆百里的
45、土地(实行了仁政,而使人心归服)。用武力使人服从(征服人),人家不是心中诚服,是因为他实力不够;用道德使人服从(征服人)的,人家才会内心高兴而真诚归服。” 孟子说:“实行仁政会获得荣光,不行仁政就会招致屈辱。如今这些人厌恶受屈辱,却依然处于不仁的境地,这正好比厌恶潮湿,却依然处于低洼之地一样。若真厌恶受屈辱,最好是崇尚道德而尊敬士人,让贤人在位做官,让能人担任要职。国家太平无事,趁着这时,修明政治法典,这样即便是大国也会害怕他了。孔子说:能治理好他的国家,谁敢侮辱他?如今国家太平无事,趁此时机,一味地追求享乐,懒惰游玩,这等于自己找祸上身。太甲说:天降下的灾祸,还可以逃掉;自己造作的罪孽,却无
46、处可逃。正是这个意思。”孟子说:“尊重有道德的人,任用有能力的人,杰出的人物都有官位,那么天下的士子都会高兴,都愿意到这个朝廷来效力了。对于种田人,只助耕公田,不再收税,那么天下的农夫都会高兴,愿意到这里的田野来耕种了。真正能够做到这,那么邻近国家的百姓都会举头仰望他就像仰望父母一样了。像这样,就会天下无敌。天下无敌的人叫作天吏。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的,是从来不曾有过的。” 孟子说:“人人都有怜爱别人之心。先王因为有怜爱别人之心,于是就有怜爱别人的政治了;凭着怜爱之心来实行怜爱别人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像手掌里转动个小玩意一样简单。我之所以说人人都有怜爱之心,道理就在于:现在忽然看见一个小孩子将要掉
47、到井里去了,每个人都会产生惊骇哀痛的心情;这不是因为要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想要在同乡中博取名誉,也并非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的。从这一点来看,人没有同情之心,便不算是人;没有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之心,便不算是人;没有谦逊推让之心,便不算是人;没有是非之心,便不算是人。同情之心是仁的发端,羞耻之心是义的发端,谦逊推让之心是礼的发端,是非之心是智的发端。人具备这四种首要的善心,就好比他有手足四肢一般自然。有这四种首要善心却自己认为不行的人,是自我伤害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是残害君主的人。凡是具有这四种首要善心的人,若明白把它们都扩充起来,那就会像刚点燃的火苗(终成撩原之势),刚涌出的泉水(终必汇为江河)。如果真的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肯扩充,最终连赡养父母都办不到。”【解析】14.B.“表现了诗人作为名士所具有的风流情态、豪放性格”分析有误,颔联大意是“惭愧的是,我的头发稀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