郸城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卖家):青草 文档编号:4335203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郸城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郸城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郸城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郸城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郸城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郸城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古诗十九首的人生主题古诗十九首最早收录于南朝萧统文选,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学界主流意见认为这是作于东汉后期的文人诗,这一意见证据较为充分,其说可从。关于这组诗歌的主题,古人曾有许多议论,自文选以来直至明清士人,论者多将诗歌与政治及士人出处相牵合。比如解“浮云蔽白日”一句,李善就认为这是“以喻邪佞之毁忠良”,后人沿着这个视角继续发挥,认为这是远在的逐臣思念君主之辞。近代以来,朱自清、马茂元等学者对古诗十九首做了大量的解释工作,纠正了前人的许

2、多错误看法,对诗歌的艺术性研究进行了有益探索。 时至今日,就古诗十九首的主题来说,学界仍有不同见解。笔者认为,古诗十九首作为一组诗歌,文本内部应当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其中贯穿的精神主旨可视为主题所在。而贯穿于整组诗歌的就是对人生的感喟与思索,人生乃其根本的关心所在。笔者尝试从三个方面来阐述。 第一个层面,文士在诗中表达了他们对人生真相的洞察。古诗十九首实际上是在谈论人生的痛苦。整组诗的开篇就是“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汉代士人为了追求功名,经常要游学、仕宦,由此导致的与亲人的分别往往达数年甚至更久。因生死而造成的别离非人力所能及,但被迫与相爱的人分离则是人生莫大的无奈。这组诗对别离之情有生动的

3、描绘和展现,充满了浓浓的感伤,感情基调低沉哀婉。其中,我们时常可看到这样哀伤的叹息:“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徙倚怀感伤,垂涕沾双扉”。可以说,这种低沉的情绪笼罩在整组诗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末士人的普遍心态。古诗十九首的低沉哀婉基调实际上缘于汉末士人浓烈的生命意识,他们慨叹时光的仓促与生命的易逝,流露出对人生短暂的悲叹。这一点从很多汉乐府诗歌中也可见到。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对人生有诸多比喻,如“远行客”“飙尘”“朝露”等,他们还以“涧中石”“金石”来作比,突出人生短暂。在汉末诗人的心目中,死亡是人生的归宿,活着是远行。这种浓郁的悲哀也影响了后世的诗歌。 第二个层面

4、,古诗十九首表现了文士认清人生真相后产生的幻灭感。正如诗中所写:“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送,圣贤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圣贤亦不能例外。洞察了修仙长生为虚妄后,他们愈发想要去把握和享受现实人生。他们要饮酒,于是说“不如饮美酒”;要宴饮高会,于是说“极宴娱心意”;要耳目之娱,于是说“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要鲜衣良马,于是说“被服筑与素”“何不策高足”总之,就是“为乐当及时”。及时行乐是他们的一致选择。他们对生活充满了热望,对享受人生抱有极大热忧。 这种幻灭感促使他们要求突破儒家名教的“清规戒律”。 第三个层面,文士在人生幻灭之后还要追寻朴素的人生。因

5、为意识到了人生的有限和虚无,他们不再执着于遥不可及的不朽,转而去追求现实的人生。现实人生中安宁而平淡的日常,成了他们向往的心灵归宿。他们反复歌咏“愿为双鸿鹊,奋翅起高飞”“愿得常巧笑,携手同车归”“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举案齐眉、长相厮守成为了文士最朴素、真挚的愿望。正因为这样,他们对别离尤为敏感,也对其进行了反复书写:“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独宿累长夜,梦想见容辉”“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离别的相思令人倍感痛苦,甚至催人衰老。从古诗十九首开始,中国文学中的离别书写始终充斥着悲伤的情绪,同时,离别也成为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1.下列关于古诗十九首相关内容

6、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的论者多将诗歌主题与政治及士人出处相牵合,近代以来,朱自清、马茂元等学者纠正了这一错误看法。B.古诗十九首的主题朦胧模糊,尽管后世学者对其进行不断探索,但时至今日,依然没有明确清晰的结论。C.本文作者认为古诗十九首文本内部具有共通性,对人生的感喟与思索贯穿于整组诗歌,应是其主题所在。D.低沉的情绪笼罩着整组诗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末士人在诗歌创作时伤感自身、壮志难酬的普遍心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李善“以喻邪佞之毁忠良”之说,并非为了证明古诗十九首的主题是诗歌作者的人生感悟这一观点。B.文章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

7、法,用“飙尘”“朝露”“涧中石”“金石”等作比,形象表达了对人生的认知和慨叹。C.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大量列举了古诗十九首中的诗句,以充分翔实的论据使文章观点得到有力支持,让人信服。D.文章采用了总分式结构进行论述,作者将主要观点分成不同层面展开,各层面之间逐次衔接递进,论述脉络清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代士人为了追求功名,经常要游学、仕宦,往往长达数年甚至更久,与相爱的人分离,甚至与亲人生死两隔,这是人生莫大的无奈。B.汉末文人在认清人生真相后产生了幻灭感,促使他们不再从心里上坚守儒家名教的“清规戒律”,选择及时行乐,去享受现实人生。C.古诗十九首有大量书写离别的

8、内容,离别导致相思,相思使人痛苦,体现了安宁平淡的日常生活,是当时文士向往的心灵归宿。D.古诗十九首反复书写离别,表达离恨之苦,文士们对离别的悲伤情绪的体悟和抒发,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2020年10月14日上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新形势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强调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大局出发,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

9、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星心相映”标识醒目,雄壮国歌高亢嘹亮。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明了设立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回顾了“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改革历程,发出了“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的时代强音。(摘编自雷钟哲深圳奏响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时代强音材料二: 从1.97亿元到26927.09亿元,GDP增长13000多倍;从最高楼仅有3层,到超过100米的摩天大楼近1000栋;从创办第一家股份制中外合资企业,到登记商事主体近320万户,

10、稳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从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到先进制造业占比超过71%40年间,从中国改革开放的“探路者”,到新时代的“示范区”,深圳书写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罕有的奇迹,在这里改革创新大潮不断喷涌。 先进、智能已成为深圳制造的鲜明标签,在超过1万亿元体量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71.9%和66.6%;在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占比超过70%。 40年间,深圳已崛起为继上海、北京之后经济总量全国第三的现代化大都市。而在40年前,与香港山水相连的深圳还只是个贫穷落后的边陲渔村,在地图上难觅其踪。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设置经济特区,并通过

11、广东省经济特区暂行条例,经济特区在中国正式诞生,人类史册中镌刻下了中国共产党一场历史性的伟大觉醒。 这并不是一场注定胜利、志在必得的轻松远征,而是“杀出一条血路”的破釜沉舟,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实事求是,是“敢为天下先”的勇敢突围,是一条在无路中走出的新路、好路。深圳走出的道路,成为“中国道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个缩影。(摘编自从改革开放“探路者”到新时代“示范区”深圳特区40年巨变折射中国道路优越性材料三: 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是党中央着眼国

12、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研究、统筹考虑、科学谋划作出的战略决策。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更大的逆风和回头浪。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推进高水平开放,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根本要求;是深化市场化改革,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迫切需要;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选择;是支持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摘编自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中国改革开放的“探路者”,到新时代的“示范区”,40年间,深圳经济特区经历了“看似寻常最奇崛,

13、成如容易却艰辛”的改革历程。B.从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到经济总量仅次于上海、北京的全国第三大城市,深圳经济特区仅仅用40年的时间就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C.国家支持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因为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实施这一政策的独特优势,如作为海岛的自然条件。D.探索、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具体体现。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深圳的改革开放之路,既是“中国道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个缩影,又是向世界发出的“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的时代信号。B.20世纪80年代

14、,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置经济特区,深圳等经济特区在中国的正式诞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经历一场历史性的伟大觉醒。C.40岁的深圳经济特区,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的占比,以及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占比都超过六成,先进、智能成为深圳的鲜明标签。D.设置深圳等经济特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等一系列改革开放举错,无不是党和国家立足国内国际大局,科学谋划作出的战略决策。6.请结合深圳经济特区的历史意义和国家的新方案,分析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现实意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黄豆飘香于博 夜色如一块巨大的黑布,把大青山遮盖得严严实实。于放带领抗联小分队

15、一行八个人,悄悄地摸进了卧在山脚下的张油坊屯。 于放率领的这支小分队计划在后天袭击庆城日军军火库。他们在去庆城的路上先赶到堡垒户张海家临时歇脚。 张海家前面两间房是住人的,后面有三间房是油坊,用来加工豆油。眼瞅着要过年了,该加工豆油的都已经加工完了,满屋子弥漫着生豆油的味道。战士们躺在被石磙子碾压得软绵绵的豆秸上,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 第二天早上,张海馇了一锅玉米面粥,小分队的战士们喝得碗底光。他们多少天都没吃上一顿热乎儿的饱饭了。于放撂下碗筷,让大家吃完赶紧睡觉,养足精神,好摸黑出发,趁天亮前赶到庆城。 下晌,杨大刚睡醒了,揉着眼睛走出了油坊。一开门,见院子里有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子在抽冰尜儿

16、。杨大刚猜想,这准是张海大哥的儿子。他走上前,和男孩子打了声招呼:“小家伙儿,叫啥?”“我叫老毛。” 老毛抽冰尜儿时,瞪着眼珠子,咬着嘴唇,透着一股狠劲儿。“悠着点儿,往回带。”杨大刚不由自主地指挥上了。 老毛是个犟小子,马上不乐意了,停住抽冰尜儿的鞭子:“咋的,你尿性呗?咱俩比啊?” 杨大刚扑哧一下乐了,心想:小嘎牙子,这玩意儿我从小玩到大,整个二佐屯都没有对手,你黄嘴丫子还没褪净,敢跟我叫号? 杨大刚从兜里掏出个子弹壳,金黄铮亮,往老毛眼前一晃:“看见没,这是子弹壳。你要赢了归你。可是我要赢了,你咋整?” 老毛涨红着脸,憋了半天,吭哧出一句话,却让杨大刚眼里放出了亮光。“你赢了,我给你炒黄

17、豆。” 杨大刚咽了口唾沫,指着老毛问道:“算数?” 老毛瞅了杨大刚一眼,转身跑了。等他回来时,手里端着一个黑瓷碗,里面有少半碗炒黄豆,金黄黄,油汪汪,飘着诱人的香气。“一局十粒,谁抽的时间长谁赢。”老毛看着豆碗,使劲儿地说道。“好咧!”杨大刚乐呵呵地答道。话音刚落,挥鞭就抽,那冰尜儿就在冰上跳起舞来。 老毛在一旁数着数。结果,杨大刚赢了。老毛从碗里满不在乎地数出十粒炒黄豆给杨大刚。杨大刚一把塞在嘴里,咯嘣咯嘣地嚼了两下,一下子吞了下去。“真香!给我鞭子。”杨大刚得意地抽了起来。那冰尜儿在冰上使劲儿地旋转,自然,又是杨大刚赢了。 不长时间,老毛这小半碗炒黄豆都进了杨大刚的肚子里。看着空碗,老毛哇

18、的一声哭了。他哭得非常伤心。“呜呜,这是我爹好不容易在油榨下面一粒一粒捡的,我就吃了几粒。你都赢去了,我吃啥?呜呜!” 哭声把于放他们惊动了。一帮大人站在院子里,看着抽抽搭搭的老毛,愣是一句话也没说出来。 张海闻声赶来:“你哭啥?愿赌服输,活该!” 老毛一听这话,哭得更来劲儿了。 张海上前拉住老毛:“别哭了,明个儿爸再给你炒一碗不就得了?”“呜呜,你唬谁呀?咱家一粒黄豆都没有了,呜呜!” 于放瞅着杨大刚,来回走了几趟。最后他站在杨大刚面前,用手指点着杨大刚的脑门儿说:“你小子挺有能耐呀?真是出息了,你看我们抗联战士多有名!” 杨大刚知道自己闯了祸,支支吾吾地说道:“怨我,怨我嘴馋。队长,你处分

19、我吧!”“杨大刚,你以为这是处分就能过去的事儿?往小了说,你这是欺负小孩儿,往大了说,你这是违反革命纪律。咱们抗联为啥能活着?因为有无数像张大哥这样的群众支持我们。来人,把他给我绑喽。” 两个战士闻声上前,下了杨大刚腰间的匣子枪。张海急了:“队长,多大个事儿,多大个事儿?明天你们还要打庆城,不能临阵斩将啊!” 杨大刚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队长,你让我打完庆城,我这一百多斤随你便,我若皱一下眉头,我就不是抗联的人!”“好,这笔账我给你记着,完事儿咱们再算账!” 1945年8月15日,东北光复。 在抗联烈士陵园里,于放端着一碗炒黄豆,慢慢地走到一座烈士墓前。他蹲下身去,把炒黄豆放在了墓碑前,两行热

20、泪滚落下来:“大刚,我们胜利了,可你在夜袭庆城的时候就走了。你别怨我,因为半碗炒黄豆,我要收拾你。这回你放心,等全国解放了,我一定脱下军装,去种好多好多的黄豆,到时候,兄弟,你可劲儿造!” 多少年过去了,每到清明节,杨大刚烈士的墓碑前,都放着一碗炒黄豆,金黄黄,油汪汪,飘着诱人的香气。(选自海燕2020年第6期,有改动)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按照时间顺序来讲述故事,这从“第二天早上”“下晌”“1945年8月15日”“多少年过去了”等词语可以看出,顺叙手法使全文脉络清晰。B.杨大刚因为贪图吃到老毛的炒黄豆提出和他比赛抽冰尜儿,结果吃光了老毛的炒黄

21、豆,但他忘了组织纪律,这正是于放要处置他的原因所在。C.虽然老毛是个次要人物,但是小说对他进行了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把一个十二三岁小孩争强好胜、犟劲十足的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D.小说两处写到炒黄豆“金黄黄,油汪汪,飘着诱人的香气”,第一处意在表现炒黄豆对杨大刚的诱惑,第二处则表现了战友对杨大刚的怀念。8.小说在叙事过程中是怎样处理详略的?为什么要这样处理?9.小说是虚构的,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请从“虚构”与“真实”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

22、郎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贞元十四年,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授盩厔县尉。居易所著歌诗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说言,二年,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拜左拾遗。上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五年,除京兆府户曹参军。十年七月,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十三年冬,量移忠州刺史。十四年三月,停舟夷陵,时季弟行简从行。冬,召还京师,明年,知制诰,加朝散大夫,始著绯。长庆元年,穆宗

23、亲试制举人,又与贾餗、陈岵为考策官。凡朝廷文字之职,无不首居其选。求外任,除杭州刺史。秩满,除太子左庶子。宝历中,复出为苏州刺史。文宗即位,征拜秘书监。九月,召居易与僧、道对御讲论。居易论难锋起,辞辨泉注,上疑宿构,深嗟挹之。居易初入翰林,蒙英主特达顾遇,颇欲奋厉效报,荀致身于訏谟之地,则兼济生灵。蓄意未果,流徙江湖,几沦蛮瘴。自是宦情衰落,无意于出处,唯以吟咏情性为事。大和已后,凡所居官,未尝终秩,率以病免。会昌中,以刑部尚书致仕。与香山僧结香火社,每肩舆往来,白衣鸠杖。大中元年卒,时年七十六。居易尝写其文集送江州东西二林寺洛城香山圣善等寺无子以其侄孙嗣遗命不归下邽可葬于香山家人从命而葬焉(

24、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易尝写其文集/送江州东西二林寺/洛城香山圣善等寺/无子/以其侄孙嗣/遗命不归下邽/可葬于香山/家人从命而葬焉/B.居易尝写其文/集送江州东西二林寺/洛城香山圣善等寺/无子/以其侄孙嗣/遗命不归下邽/可葬于香山/家人从命而葬焉/C.居易尝写其文/集送江州东西二林寺/洛城香山圣善等寺/无子/以其侄孙嗣遗命/不归下邽/可葬于香山/家人从命而葬焉/D.居易尝写其文集/送江州东西二林寺/洛城香山圣善等寺/无子/以其侄孙嗣遗命/不归下邽/可葬于香山/家人从命而葬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5、 )A.量移,在古代大多是指官吏因罪被贬谪到远方,遇赦酌情调迁近处任职。B.古代常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长幼之序,“季弟”都指在兄弟中排行第四。C.著绯,穿红色的官服;古代用不同颜色的官服,表示官吏品级的高低。D.古代官吏的任期也有年限,“秩满”指任期届满,与文中“终秩”同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初心远大,诗文针砭时弊。他入仕之初常存兼济天下之心,他写的讽喻诗备受有识之士推崇,甚至传进了宫中,他也由此得到皇帝看重,受召官拜左拾遗。B.白居易敢言直谏,图报知遇之恩。他敢于直言不讳地揭发一方大员盘剥民财,博取恩宠的丑恶,也能洋洋洒洒进人们难以出口之

26、言,可算是不计利害,尽忠职守。C.白居易文才横溢,也曾得到赏识。他帮助穆宗选拔人才,处理朝廷的文字工作;在御前讲佛论道,辩才无碍,让皇帝简直觉得他事先有所准备,因此得到文宗的赞叹。D.白居易生不逢时,晚年独善其身。他还没来得及实现夙愿,中途就遭逢贬谪,几乎命丧南方;仕途几经沉浮,退职后和香山僧人来往频繁,过起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五年,除京兆府户曹参军。会昌中,以刑部尚书致仕。与香山僧结香火社,每肩舆往来,白衣鸠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辛弃疾掩

27、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注】,直到而今歌舞忙。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漫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注】本词作于词人受排挤闲居江西上饶铅山期间,此间的住处依山临水,云烟缥缈。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陶渊明离开“樊笼”复返自然一样,词人也视官场如“臭腐场”,决然退隐山林。B.词人闲居乡间,饱览山水云烟,饮酒赋诗,且歌且舞,尽显潇洒的气派和欣悦情怀。C.适逢重阳,词人与老伴登高共赏秋光,虽然“寻菊花无有”,却诗兴不减,遂作此篇。D.本词语言轻快诙谐,不避浅俗,故名“戏作”,但内蕴丰富,别寓郁愤不羁的情绪。15.下片中的菊花形象寄寓

28、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具体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中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的句子是:“ , 。”(2)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记述自己匆匆离开的原因是:“ ,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用“ , ”两句表达了自己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赦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从花间释放出来的花香已经令我有了几分的醉意。亮绿色的椭圆形叶子呈对状生长,簇生的花序从叶腋之中钻出,米粒般大小的桂花由5个管状花瓣联合组

29、成。就是这些精灵般的小小花朵竟然释放出让人 的芬芳,真是妙不可言。这时,我突然想起了宋代洪适的诗句:叶底深藏粟蕊黄。站在桂树下,我细心捕捉着弥漫在空气中的浓郁花香。桂花在开放时,它的芳香清则袭人,浓则远逸。无论是在近处还是在远处,都能被它独有的香馨所笼罩,美妙之处使任何语言的形容都变得 。桂花显然没有迷人的花色: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更没有梅花历经霜雪而不凋谢的傲骨。那么,究竟什么是桂花的迷人之处呢?当然是它挥洒在空气中经久不散的优雅香气。桂花的花朵是那么渺小,可是有谁能小觑它呢?花有花魂。桂花的花魂就是它的花香。当它的花期一到,小小花朵吐露出迷人芳香,甚至在十里

30、之外都能闻到。诚如唐代宋之问灵隐寺一诗所写: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真个是独占三秋压众芳啊。忽然之间,一阵轻风吹来,桂树上扑簌簌地落下一阵桂雨,树下土地瞬间就染上一层茸茸的金黄。我因眼前的芳华迷失了路途。于是。我仰卧在这桂花树下,一任如雨的桂花撒落在我的身上,我在不知不觉中入睡了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文中接连两次使用问句,请简要说明它们的不同。(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2022年7月7日,湖北省丹江口市引江补汉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是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全长194.8千米。据测算, ,南水北调中线

31、多年平均北调水量,将由95亿立方米增加至115.1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7年多来,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累计调水540多亿立方米,沿线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个县市区用上南水,受益人口超1.4亿。与此同时,水源区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建设,也对汉江流域水资源的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专家指出,汉江一旦遭遇特枯年份,丹江口水库的来水量在不影响汉江中下游基本用水的前提下,就难以满足充分向北方调水的需求。 当北方大地被南水润泽时, :水源地是否有充足的水,能让南水如此源源不断、“不舍昼夜”地北上?开源,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从哪里开源? 。如果将多年平均入库水量达374亿立方米、总库容339

32、亿立方米、调节库容190.5亿立方米的丹江口水库比作汉江流域的“大水盆”,那么,多年平均入库水量超4000亿立方米、总库容450亿立方米、调节库容221.5亿立方米的三峡水库则是长江流域的“大水缸”。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文中“不舍昼夜”和“大水盆”都使用了引号,请分析其原因及表达效果。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以“让我着迷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注意:立意自定,不要

33、套作,不得抄袭。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参考答案】【解析】1.A.“近代以来,朱自清、马茂元等学者纠正了这一错误看法”错,原文第一段为“近代以来,朱自清、马茂元等学者对古诗十九首做了大量的解释工作,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看法”,这里的“前人的许多错误看法”并不一定指的就是“将诗歌主题与政治及士人出处相牵合”;B.“古诗十九首的主题朦胧模糊”错,原文第一段为“关于这组诗歌的主题,古人曾有许多议论”,有争议,但不能说是朦胧模糊,没有结论;D.“伤感自身、壮志难酬的普遍心态”于文无据,原文第三段为“这种低沉的情绪笼罩在整组诗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末士人的普遍心态”,第四段

34、为“古诗十九首的低沉哀婉基调实际上缘于汉末士人浓烈的生命意识,他们慨叹时光的仓促与生命的易逝,流露出对人生短暂的悲叹”,因而心态不是壮志难酬。2.B.“文章采用比喻论证方法”错,根据原文第四段“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对人生有诸多比喻”可知,是诗中采用比喻手法,不是本文采用比喻的论证方法。3.A.“与相爱的人分离,甚至与亲人生死两隔,这是人生莫大的无奈”错,根据原文第三段“但被迫与相爱的人分离则是人生莫大的无奈”可知,“人生莫大的无奈”指的是“被迫与相爱的人分离”;“甚至与亲人生死两隔”也并非游学、仕宦带来的后果,原文第三段为“汉代士人为了追求功名,经常要游学、仕宦,由此导致的与亲人的分别往往达数年甚

35、至更久。因生死而造成的别离非人力所能及”。【答案】1.C2.B3.A【解析】4.C强加因果,材料三只是说海南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和试验最高水平开放政策的独特优势”;且“独特优势”方面也并未指明是特殊的地理条件。故选C。5.A.“深圳的改革开放之路”“又是向世界发出的继续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的时代信号”分析错误,依据原文“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发出了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的时代强音”可知,这里说的是“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发出了”“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的时代强音,而不是“深圳的改革开放之

36、路”“发出了”“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的时代强音。选项说法属于张冠李戴。故选A。6.首先,依据材料一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深圳特区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指出:“新形势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强调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大局出发,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是就国内而言的,那么作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同样具有上述意义。其次,就国际环境来说,“当今世界正在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更大的逆风和回头浪。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推进高水平开放,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根本

37、要求”,同时,也是“是支持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最后,从经济市场化改革的角度来看,建设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深化市场化改革,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迫切需要”。【答案】4.C5.A6.国内新发展的需要。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大局出发,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遭遇一些问题之时,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推动高水平开放,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支持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推进市场化改革的需要。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深化市场化改革,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需要。【解析】7

38、.B.“杨大刚因为贪图吃到老毛的炒黄豆提出和他比赛抽冰尜儿”错,比赛抽冰尜儿是老毛提出来的,杨大刚是先接受“挑战”,然后才知道老毛下的“赌注”是少半碗炒黄豆。故选:B。8.第一问:详写杨大刚赢吃老毛的少半碗炒黄豆的过程及其引起的纷争,文章主体是记叙杨大刚和老毛的比赛,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详细地记叙了整个过程。略写小分队来到张海家(文章开头“于放带领抗联小分队一行八个人,悄悄地摸进了卧在山脚下的张油坊屯”一笔带过)、夜袭战斗(没写)和光复后于放在墓前告慰杨大刚(文章结尾)。第二问:杨大刚赢吃老毛的半碗炒黄豆及其引起的纷争,是小说的发展和高潮,这是符合本文主题和人物塑造的,通过记叙以杨大刚为

39、代表的故事,侧面表现了抗联战士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对军纪的重视,这既照应了前文的战士们经常吃不饱饭,“他们多少天都没吃上一顿热乎儿的饱饭了”,又是后文光复后杨大刚告慰烈士的原因,“大刚,我们胜利了,可你在夜袭庆城的时候就走了”,再现抗战的不易,歌颂了抗联战士的精神品质,详写可以使人物形象饱满。略写部分也符合文章结构安排,“于放带领抗联小分队一行八个人,悄悄地摸进了卧在山脚下的张油坊屯”,小分队来到张海家,是故事的开端,塑造的是群像;夜袭的战斗场面也非此短篇小说要着重表现的,与本文主题无直接关系;光复后于放在墓前告慰杨大刚,“在抗联烈士陵园里,于放端着一碗炒黄豆,慢慢地走到一座烈士墓前。他蹲下身去

40、,把炒黄豆放在了墓碑前,两行热泪滚落下来”,是故事的结局,所以略写。9.故事是虚构的。依据原文“于放带领抗联小分队一行八个人,悄悄地摸进了卧在山脚下的张油坊屯”“张海家前面两间房是住人的,后面有三间房是油坊,用来加工豆油。眼瞅着要过年了,该加工豆油的都已经加工完了,满屋子弥漫着生豆油的味道。战士们躺在被石磙子碾压得软绵绵的豆秸上,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放等人物以及于放带领抗联小分队攻打庆城前后发生的故事是虚构的,这符合小说的艺术特征。历史是真实的。东北抗日联军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并且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和抗日故事。东北抗联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军纪严明,并得到群众的支持,抗联战

41、士手足情深,是真实的,通过小说让读者有真切的感受。小说通过真实和虚构的结合,将历史和艺术完美地结合,通过虚构的艺术形式更好地反映生活和历史的真实,重新诠释和展示历史,赋予生活和历史审美价值,更能感染读者,打动读者,使读者在领略生活和历史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真实的魅力。【答案】7.B8.第一问:详写杨大刚赢吃老毛的少半碗炒黄豆的过程及其引起的纷争,略写小分队来到张海家、夜袭战斗和光复后于放在墓前告慰杨大刚。第二问:杨大刚赢吃老毛的半碗炒黄豆及其引起的纷争,是小说的发展和高潮,侧面表现了抗联战士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对军纪的重视,这既照应了前文的战士们经常吃不饱饭,又是后文光复后杨大刚告慰烈士的原因,再现

42、抗战的不易,详写可以使人物形象饱满。小分队来到张海家,是故事的开端,塑造的是群像;夜袭的战斗场面也非此短篇小说要着重表现的,与本文主题无直接关系;光复后于放在墓前告慰杨大刚,是故事的结局,所以略写。9.小说中,于放等人物以及于放带领抗联小分队攻打庆城前后发生的故事是虚构的。东北抗联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军纪严明,并得到群众的支持,抗联战士手足情深,是真实的。小说通过真实和虚构的结合,更好地反映生活和历史的真实,赋予生活和历史审美价值,更能感染读者,使读者在领略生活和历史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真实的魅力。【解析】10.“文集”意思是诗文集,作“写”的宾语,应在“集”后断开,排除BC。“嗣”意思是

43、继承,作“侄孙”的谓语,继承的宾语应该是前文白居易去世之后的遗物,“遗命”不能做其宾语,应在“嗣”后断开,排除D。译文:白居易曾抄写了他的诗文集,送到江州东西二林寺、洛阳香山圣善寺等处。白居易没有儿子,让他的侄孙继承,临终留下遗嘱不要归葬下邽,可葬于香山,家人遵遗嘱将他安葬在了那里。故选:A。11.B.“季弟都指在兄弟中排行第四”错误,“季弟”指最小的弟弟,未必是排行第四。故选:B。12.A.“受召官拜左拾遗”错误,根据原文“居易所著歌诗皆意存讽赋,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说言,二年,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拜左拾遗”,皇帝看到白居易的诗讽喻时弊而

44、召他担任的是翰林学士,此后第二年白居易才担任左拾遗。故选:A。13.“罢”,停止;“凡”,共;“难言者”,想说而不敢说的话;“除”,授予官职。译文:奏请停止河北用兵,奏文共有成百上千字,说的都是别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元和五年,授白居易京兆府户曾参军。“致仕”,退休;“肩舆”,名词作动词,坐着轿子;“白衣”,穿着白衣。译文:会昌年间,以刑部尚书身份退休。与香山僧人结成香火社,坐着轿子来来往往,穿着白衣,挂着鸠杖。【答案】10.A11.B12.A13.奏请停止河北用兵,奏文共有成百上千字,说的都是别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元和五年,授白居易京兆府户曾参军。会昌年间,以刑部尚书身份退休。与香山僧人结成香

45、火社,坐着轿子来来往往,穿着白衣,挂着鸠杖。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十五六岁时,带着自己写的一些文稿,前去拜访著作郎顾况。顾况善做诗文,可性情浮躁浅薄,后辈的文章没有让他满意的。看了白居易的文章后,不自觉地迎到门口并以礼相待道:“我以为有才华的人已经彻底断绝了,却又得到了你。”贞元十四年,白居易被授官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被授盩厔县尉。白居易写的诗歌都含有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上的缺漏,受到那些有志有识之士的赞赏,并不时流传到宫中。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言论,元和二年,白居易被召入任翰林学士。元和三年,官拜左拾遗。皇上想给河东王锷加授平章事,白居易进谏说:“王

46、锷剥削百姓的财产,用来换取圣上的恩泽,授他宰相之位,这对我圣朝极为不利。”奏请停止河北用兵,奏文共有成百上千字,说的都是别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元和五年,授白居易京兆府户曾参军。元和十年七月,白居易被贬为江表刺史,又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元和十三年冬,白居易酌情内调任忠州刺史。十四年三月,在夷陵停留,当时幼弟白行简随行。这年冬天,白居易被召回京师,次年,任知制诰,加授朝散大夫,这才开始穿上绯衣。长庆元年穆宗亲自考试应举的考生,白居易与贾餗、陈岵同为考策官。朝廷内只要是关涉文字的职务,白居易无不首当其选。白居易请求离京任职,被授杭州刺史。任期满后,白居易被授太子左庶子。宝历年间,又出京任苏州刺史。

47、文宗即位,召他回朝官拜秘书监。九月,皇上召白居易与僧人、道士在御前讲学。白居易说理深奥,谈锋锐不可挡,言辞清晰畅快如泉涌,皇上简直要怀疑他事先拟了讲稿,深为叹服。白居易当初入翰林,承蒙英明君主格外恩顾,很想竭力报效,如果身居要职,就为生民百姓谋利益。谁料夙愿未偿,却流离转徙江湖,几乎要死在蛮荒烟瘴之地。从此做官的兴致低落,不再介意官位升降,只以写诗抒发情怀为乐事。大和年间以后,凡是所任的官职,从未任满期限,都称病辞去。会昌年间,以刑部尚书身份退休。与香山僧人结成香火社,坐着轿子来来往往,穿着白衣,挂着鸠杖。大中元年去世,时年七十六岁。白居易曾抄写了他的诗文集,送到江州东西二林寺、洛阳香山圣善寺等处。白居易没有儿子,让他的侄孙继承,临终遗嘱不要归葬下邽,可葬于香山,家人遵遗嘱将他安葬在了那里。【解析】14.A.“与陶渊明离开樊笼复返自然一样,词人也视官场如臭腐场”说法错误,辛弃疾的退隐山林和陶渊明不一样,陶是主动选择欣然归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郸城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青草)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