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3月份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doc

上传人(卖家):爱会流传 文档编号:433609 上传时间:2020-04-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8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3月份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潍坊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3月份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潍坊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3月份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省潍坊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3月份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省潍坊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3月份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2018-2019 学年潍坊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学年潍坊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 3 月联考试题月联考试题 高一历史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卷 1 1 至至 4 4 页,第页,第卷卷 5 5 至至 8 8 页。页。 满分满分 100100 分,时间分,时间 9090 分钟。分钟。 第第 I I 卷(选择题共卷(选择题共 5050 分)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2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50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2、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戈尔巴乔夫在其执政结束后说:“冷战是一场没有必要的严重悲剧,源于美苏两国对对方战略和意图上的 误解,双方都把对方的战略意图往最槽糕的方面考虑,导致了两国对外政策的僵化。”戈尔巴乔夫认为冷战 源于美苏: A. 猜疑与不信任 B. 意识形态的对立 C. 国家利益的冲突 D. 战时同盟的崩塌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美苏两国对对方战略和意图的误解,双方都把对方的战略意图往最糟糕的方面考虑,导 致了两国对外政策的僵化”可知戈尔巴乔夫认为冷战是美苏两国的猜疑与不信任导致的,A 选项符合题意。 意识形态的对立与材料无关,B 选项排除。国

3、家利益冲突与材料无关,C 选项排除。战时同盟的崩塌与材料无 关,D 选项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美苏冷战,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材料“双方 都把对方的战略意图往最槽糕的方面考虑”体现的是美苏双方的不信任。 2.1950 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舒曼计划”:“把法国、德国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 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美国一贯鼓吹西欧“一体化运动”,主张“政治统一”、“军事统一”和 “经济统一”,因而也赞同舒曼计划。该计划: A. 标志着法德两国最终和解 B. 是美国马歇尔计划的一部分 C. 直接促成了欧共体的建立 D. 奠定了欧洲联合自

4、强的基础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美国一贯鼓吹西欧“一体化运动”, 主张“政治统一”、 “军事统一”和“经济统一”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舒曼计划是在美苏两强对峙情况下产生的,舒曼计划奠定了欧洲联合自强的基础,D 选 项符合题意。舒曼计划利于法德和解,A 选项排除。舒曼计划与马歇尔计划无关,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复兴欧 洲经济计划,B选项排除。欧共体建立时间是 1967年,C选项排除。 3.1969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 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这表明: A. 美国有意调整对华政策 B. 美国放弃了孤立中国的政策 C

5、.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 改革开放提高了中国的地位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 不可设想的”可知美国开始注意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说明美国有意调整对华政策,A 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不能得出美国放弃孤立中国政策的结论,B 选项排除。1972 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 选项排除。1978 年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D选项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的演变,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材料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

6、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强调 的是中国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比较重要。 4.1990 年,邓小平在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中说:“美苏垄断一切的情况正在变化。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 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 所谓多极,中国算一极。”邓小平的论断: A. 认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B. 意识到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 C. 预见了“一超多强”的多极化格局 D. 指出了苏联必将解体的命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世界格局将来是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不管它怎 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可知邓

7、小平意识到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B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不 能得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的结论,A 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多极化,C 选项排除。指出了苏联必将 解体的命运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 选项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材料 “三极也好,四极也好,五极也好,苏联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强调的是多极化趋势。 5.2014 年,习近平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 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 国际法治精神。”据此可知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被写入了联合国宪章 B. 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 C. 已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D. 是指导现代国际关系的唯一原则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 治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B 选项符合题意。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未被写入联合国宪章,A 选项排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各国所接受的说法过于绝对,C 选项排 除。指导现代国际关系的唯一原则的说法过于绝对,D 选项排除。 【点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 1953 年 12 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

9、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 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五项原则是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 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得到中国、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 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6.唐代史学家杜佑在通典中提到:“谷者,人之司命也;地者,谷之所生也;人者,君之所治也。有其 谷则国用备,辨其地则人食足,察其人则徭役均。知其三者,谓之治政。”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 以农为本 B. 抑商限商 C. 专制强化 D. 经济繁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有

10、其谷则国用备,辨其地则人食足,察其人则徭役均”可知杜佑强调的是农业在国家中 的重要作用,体现的是中国古代以农为本,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与商业无关, B选项排除。专制强化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经济繁荣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7.清人张英在恒产琐言中提到:“天下货财所积,则时时有水火盗贼之忧。独有田产,不忧水火,不忧 盗贼。虽有强暴之人,不能竞夺尺寸,千万顷可以值万金之产。”这一现象导致了: A. 商品经济日益萎缩 B. 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 C. 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D. 土地私有制不断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虽有强暴之人,不能竞夺尺寸,千万顷可以

11、值万金之产”可知体现的是当时社会对土地 的重视,这种现象导致土地兼并问题不断加剧,推动土地私有制的不断发展,D 选项符合题意。明清时期商 品经济发展较快,A 选项排除。材料与重农抑商政策无关,B 选项排除。材料与城市的经济功能无关,C 选项 排除。 8.明代农政全书记载:“凡棉田,于清明前先下壅、或粪、或豆饼、或生泥,多寡量田肥瘠。”“苗育 二尺以上,要打去冲天心(即顶心) ,旁枝长到 1.5 尺,亦可打去边心,使叶叶不空,开花结实。”这一记载 体现了: A. 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B.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C. 小农经济的长期主导 D. 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

12、所学知识可知,精耕细作指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提高经济效益。生产技术的改进属于精 耕细作的表现之一。结合材料“于清明前先下壅、或粪、或豆饼、或生泥,多寡量田肥瘠”和所学知识可知 体现的是精耕细作,A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男耕女织,B 选项排除。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与材料无关, C 选项排除。材料与畜牧业无关,D 选项排除。 9.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时期 发展状况 商代 我国出现原始青瓷,玻璃质,绿色釉,被称 为我国瓷器的鼻祖。 隋唐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窑系,南方青瓷“类 玉类冰”,北方白瓷类银类雪 宋代 瓷器品类繁多,釉色精美,肃静淡雅的艺术 风

13、格体现着文人内敛、沉静、恬淡的个性和 艺术观,一改汉唐瓷器丰满博大开阔圆润的 艺术风范。 据上表可知,中国古代制瓷业: A. 使用范围扩大 B. 经营方式不断变化 C. 技术日益发展 D. 瓷器成为日常生活必需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从我国出现原始青瓷到宋朝瓷器品类繁多,釉色精美”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制瓷业技术日 益发展,C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得出瓷器的使用范围扩大的结论,A 选项排除。中国明代以前制瓷业以官 营手工业为主,经营方式并未发生改变,B 选项排除。材料无法得出瓷器成为日常生活必需品的结论,D 选项 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

14、键在于对材料信息的准确提取。材料“从我 国出现原始青瓷到宋朝瓷器品类繁多,釉色精美”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制瓷业技术日益发展。 10.秦汉时期,对外贸易主要以陆路为主,丝织品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宋朝陆路中断,元朝水陆两条商路 并进,明朝海运发达,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贸易的大宗商品。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重心南移 B. 西方文明的需要 C.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干扰 D. 造船航海业发达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由秦汉时期,对外贸易主要以陆路为主,丝织品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到明朝海运 发达,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贸易的大宗商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货物和运输路径的转变主要

15、和经济重 心南移,南方市场狭小、瓷器大宗货物运输的需要等有关,A 选项符合题意。西方文明的需要与材料无关,B 选项排除。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干扰属于货物和运输路径转变的客观条件,C 选项排除。造船航海业发达属于 货物和运输路径转变的客观条件,D 选项排除。 11.唐代两税法依照丁壮和财产多少定出户等纳税。但直到清雍正“摊丁入亩”才废除了人头税,转变为财产 税。这一变革导致了: A. 商品经济受阻 B.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 闭关锁国的加强 D. 民众的人身控制减弱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由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税为主,体现的是封建国家对民众的 人身控制减弱,

16、 D 选项符合题意。 两税法和摊丁入亩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A 选项排除。 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 转为财产税,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部分劳动力,而不是推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 选项排除。闭关锁国属于对外政策,与材料无关,C 选项排除。 12.关于商业经营, 荀子提出“商以察尽财”, 司马迁发展为“以奇谋异胜中得来”, 到明清更被人总结为“君 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人: A. 注重生产之道 B. 渴求获得利润 C. 社会地位提高 D. 遵循先义后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商以察尽财”、 “以奇谋异胜中得来”、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体现的是中国

17、古代商 人渴求获得利润,B 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商业属于商业资本,与生产无关,A 选项排除。中国封建社会奉 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C 选项排除。遵循先义后利的说法与“商以察尽财”的说法无关,D 选项排除。 13.据统计,新航路开辟后的一个世纪内,西欧的黄金增加了 117%,白银增加了 206%;西欧各国的物价平均 上涨 2 倍左右,西班牙则高达 4.5 倍。这一现象: A. 推动了西欧的社会分化 B. 不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导致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D. 促成了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大量金银涌入欧洲,在欧洲

18、引发了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 主义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分化。 结合材料“西欧的黄金增加了 117%, 白银增加了 206%; 西欧各国的物价平均上涨 2 倍左右,西班牙则高达 4.5 倍”可知体现的是价格革命,A 选项符合题意。价格 革命促进了西欧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B 选项排除。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属于商业革命的表现,C 选项排除。 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与材料无关,D 选项排除。 【点睛】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国家阶级关系的变化。一部分是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他 们的实际收入因货币贬值而减少,陷于贫困破产。一部分是在价格革命中获利最大的是商品生产的经营者, 即手工工

19、场主、资本主义农场主、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场的新贵族,还有缴纳定额货币地租的富裕佃农。 他们既能够更廉价地购买劳动力,又有大量产品待价而沽。价格革命有力地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 义的兴起,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4.据统计,英格兰和爱尔兰的人口,在 1600-1750 年间,人口增长了 150 万。而 1750-1800 年,人口则增长 了 250 万。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海外殖民扩张了领土 B. 政府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C. 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英格兰和爱尔兰的人口在 1750-1800 年,人口则

20、增长了 250 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 国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促使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好转,提高了人口出生率,C 选项符合题意。海外 殖民扩张与英国本土人口增加无必然关系,A 选项排除。政府自由放任政策与人口增加无关,B 选项排除。第 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 选项排除。 15.1793 年,中国清朝乾隆皇帝对来访的英国特使马嘎尔尼宣称:“天朝抚有四海,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 奇珍异宝,并不贵重。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勿需尔国制办物件。”从生产力角度看,上述看 法的谬误在于: A. 自视“天朝上国” B. 无视工业文明 C. 隔绝于全球化潮流 D. 地

21、主阶级的没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勿需尔国制办物件”结合生产力的角度可知乾隆皇帝 无视工业文明,B 选项符合题意。自视天朝上国的观念不属于生产力的角度,A 选项排除。经济全球化的潮 流与乾隆时期不符,C选项排除。材料与地主阶级没落无关,D选项排除。 16.鸦片战争后,大批丝、茶从上海、广州和福州等通商口岸运出。1844 年,茶叶的出口量达到 53 万担,超 过鸦片战争前最高出口量 13 万担,此后出口量持续上升。这一现象: A. 加速了白银外流 B. 促进了小农经济解体 C. 传播了西方科技 D. 刺激了洋务企业产生 【答案】B 【解析】 【

2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产品商品化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之一,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促进小农经济解体,B 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对外出口商品,不会导致白银外流,A 选项排除。茶叶出口 与传播西方科技无关,C 选项排除。洋务企业的产生属于清政府的自救运动,与茶叶出口无关,D 选项排除。 17.1872 年, 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 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 “可忧孰甚”。 他建议清政府“设 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李鸿章认为兴办此类企业 的目的是: A.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 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 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

23、 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但借用洋器洋法, 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可知体现的是洋务企业创 办的目的是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的统治,B 选项符合题意。发展资本主义不属于洋务企业的目的,A 选项排 除。发展官督商办企业是富国强兵手段实现的途径,不是目的,C 选项排除。扩大中外贸易交往的说法与材 料无关,D 选项排除。 18.一战结束后不久,英美烟草公司不惜把“大哈德门”牌香烟的售价从每箱 250 元跌至 200 元.压价的结果 是中国烟厂销路阻滞,亏损严重。连资本雄厚的“南洋公司”也感到难以维持。请观察下图,指出“大哈德 门”和“南洋公司”分别代

24、表的经济力量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到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后退出历史舞台, 是小农经济;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出现,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为止, 是外国资本主义;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直到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为止,是民族资本主 义企业;官僚资本主义产生于 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直到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没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为止,是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大哈德门”属于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正确;“南洋公司”属于民族资本 主义企业,正确,符合题意,A 选项

25、正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BCD 选项错误。 19.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领域、各环节按照统一的计划,实行“经济统制”政策,包括 统购统销、专卖和限价、议价等措施。该政策: A. 改变了近代工业的地区分布 B. 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C. 目的是为官僚资本掠夺财富 D. 抵制了日本在沦陷区的经济破坏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经济统制”政策,有利于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进行 抗日战争,是抗战胜利的重要保障,B 选项符合题意。改变了近代工业的地区分布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 选项 排除。国民政府的经济统制”政策主要是为抗战服务,C 选项错误。国

26、民政府的“经济统制”政策主要是在 国统区,D 选项排除。 【点睛】统制经济政策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在以国防建设为核心的总方针下,制定和推行的最重 要的经济政策。国民政府战时施行统制经济政策的最重要原因,固然是战时的特殊环境和条件所使。但是, 从思想和政策的逻辑准备上看,实际上战时统制经济政策的正式提出,在战前已经具有了一些基本的准备与 大致的轮廓。战时统制经济政策是国民政府在抗战形势下,顺应战前的基本思路,针对战时时局的需要,作 出的最重要的政策选择。 20.清末,徐珂在清稗类钞记述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 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了:

27、A. 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 婚姻习俗日趋新式 C. 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 政府主导社会习俗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 体现的是清末的婚姻习俗日趋新式,B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得出婚姻自主的结论,A 选项排除。门当户对 观念与材料无关,C 选项排除。政府主导社会习俗与材料无关,D 选项排除。 2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说到“我们不应忽视这一事实:外国租借地和条约口岸地区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工 业发展所需的和平秩序,而且外国企业也承担了大部分社会开支,如公用设施、道路和通讯设施,这些 都使中国工业发展

28、更加容易。”作者认为: A.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比较迅速 B. 列强维持了中国沿海地区的统治秩序 C. 外国企业为中国政府开源节流 D. 西方对中国经济现代化具有促进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外国企业也承担了大部分社会开支,如公用设施、道路和通讯设施,这些都使中国 工业发展更加容易”可知体现的是西方对中国经济现代化具有促进作用,D 选项符合题意。中国近代工业发 展是呈现曲折发展的特征,发展迅速不符合史实,A 选项排除。列强维持了中国沿海地区的统治秩序的说法 与材料无关,B 选项排除。外国企业在华主要是为获取利益,C 选项排除。 22.列宁谈到:“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

29、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 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苏俄为纠正错误而采取的措施: A. 被西方国家所借鉴 B. 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 C. 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D.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企图利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引发了严重的 政治经济危机, 为此以列宁为首的领导人在苏俄开始推行新经济政策, 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 结合材料可知 B 选项符合题意。西方受经济大危机影响,借鉴的是苏联对经济干预的经验,与材料无关,A 选项排除。战时共产主义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C

30、 选项排除。苏联二五计划完成后,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 体系,D 选项排除。 23.苏联“一五”期间(1928-1932 年) ,三个主要的钢铁厂以及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第聂伯河水电站等大型 项目都引进了美国、德国的设备和技术,并得到外国工程师的帮助。这一现象出现的外部原因是: A. “大萧条”肆虐西方 B. 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C.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 D. 罗斯福新政初见成效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苏联“一五”期间(1928-1932 年) ,三个主要的钢铁厂以及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第聂 伯河水电站等大型项目都引进了美国、德国的设备和技术,并得到外国工程师的帮助”结合所学知识

31、可知, 由于 1929 年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苏联抓住西方国家产品滞销的有力时机,引进西方工 业产品和技术,推动了本国的工业化发展,A 选项符合题意。国际关系日趋恶化与苏联引进西方设备、技术 无关,B 选项排除。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属于本国经济发展的内部原因,C 选项排除。罗斯福新政是在 1933 年后,D 选项排除。 24.19 世纪 30 年代, 美国全国都能看到饥民和失业者的示威游行, 他们高呼“我们不愿饿死必须战斗”、 “提高工资”等口号。下列现象不属于“大萧条”景象的是: A. 民众大量失业要求就业或救济 B. 通货膨胀严重,民众无力购买产品 C. 分期付款无力偿还,

32、民众失去财产 D. 民主制度受到怀疑,出现政治危机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危机主要是由生产过剩引起,产品价格下跌,因此当时并 不是通货膨胀,而是通货紧缩,B 选项错误,符合题意。民众大量失业要求就业或救济的说法符合经济大危 机的史实,A 选项排除。分期付款无力偿还,民众失去财产的说法符合经济大危机的史实,C 选项排除。民主 制度受到怀疑,出现政治危机的说法符合经济大危机的史实,D 选项排除。 25.1938 年,罗斯福谈到“新政”时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 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

33、序的新应用。”据此可知,罗斯福认为“新政”: A. 根除了经济危机 B. 利于挽救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C. 放弃了自由市场的作用 D. 标志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B 选项符 合题意。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不可能得到根除,A 选项排除。罗斯福新政并未放弃 自由市场的作用,C 选项排除。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的时候,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开

34、始萌芽,D 选项排除。 第第卷(非选择题共卷(非选择题共 5050 分)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4 小题,第小题,第 2626 题题 9 9 分,第分,第 2727 题题 1212 分,第分,第 2828 题题 1717 分,第分,第 2929 题题 1212 分,共分,共 5050 分。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一段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材料一 1950-1970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统计图 材料二 封面-How Japan Does It? Mar.3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产业

35、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不过在朝鲜战争中,在军需的提振下日本重工业 复苏。日本本土的矿产资源有限,但是,在勤劳聪明团结的日本人努力下,日本连续创造奇迹。不可否认的 是战后日本重建中美国的巨大作用。日本人均居民生产总值由 1946 年的 20 美元上升到 37850 美元,居全球 第二位。简单来说,1958 年至 1990 年代间,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是美国的 8.6 倍。 时代周刊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时期西欧经济增长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崛起的原因。 【答案】 (1)特点:都有增长;增长不均衡欧洲、日本的经济增速明显高于美国。 影响:推

36、动了欧洲一体化;政治上追求独立自主;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有利于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了 两极格局;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2)朝鲜战争军需的刺激;日本人民的勤劳团结;美国的扶植。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1950-1970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统计图”可知联邦德国、法国、意 大利等国的经济都有增长;材料“1950-1970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统计图”体现出增长不 均衡欧洲、日本的经济增速明显高于美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经济增长的影响需要从欧洲一体化、 政治上追求独立自主、提高国际地位、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等方面分析。 (2)根

37、据材料“不过在朝鲜战争中,在军需的提振下日本重工业复苏”可知体现的是朝鲜战争军需的刺激; 根据材料“在勤劳聪明团结的日本人努力下,日本连续创造奇迹”可知体现的是日本人民的勤劳团结;根据 材料“不可否认的是战后日本重建中美国的巨大作用”可知体现的是美国的扶植。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的发展折射时代的变迁。 材料一 宋代的汴京,“华夷辐辏,水陆会通,时向隆平,日增繁盛,加以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 外至,络绎无穷”。从前的坊市制改变为厢坊制,各厢根据所辖坊数户口而置厢吏。街衢上到处可以开设店 铺。宋真宗天禧五年开封府新旧城八厢总计九万七千七百五十户,宋神宗熙宁年间开封府户达二十万。南

38、宋 临安也因“江商海贾”的汇集而在百万以上。汴京以外的许多城市,都由于近郊草市的发展而成为重要的商 业都市,在各地州县也有类似的表现。宋政府承认这一事实,而不加以任何的干预。 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大工厂,特别是从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发动机的时候起,越来越多地开设在那里。据一个同时 代的人说,曼彻斯特约有五十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那些赶忙建筑起来的、太小不够人口居住的工 人房屋绵延在纱厂的周围,几乎把旧城围绕起来。设有商店的中心区域已经美化了,在城市的最外面东南方, 不久也建筑起一些四周围有花园的漂亮别墅,那里住着新的贵族,棉业富豪。 【法】保尔芒图著,杨人等译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

39、工业初期的概况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发展有何变化?并依据材料分析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与宋代城市相比,英国近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答案】 (1)变化:坊市制被打破;形成街市;实行厢坊制;草市发展;经济功能加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原因:社会稳定;人口增加;商业发展,店铺增多;政府不再严格监控;坊市制度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 (2)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工厂推动了城市形成和发展;新兴工业城市崛起;存在大量工人阶级;工业资产阶级 兴起;两大阶级贫富分化严重,分区居住。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加以坊市之中,邸店有限,工商外至,络绎无穷”可知体现的是坊

40、市制被打破;根 据材料“从前的坊市制改变为厢坊制,各厢根据所辖坊数户口而置厢吏”可知体现的是实行厢坊制;根据材 料“街衢上到处可以开设店铺”可知体现的是形成街市;根据材料“都由于近郊草市的发展而成为重要的商 业都市”可知体现的是草市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根据材料“南宋临安也因“江商海贾”的汇集而在百 万以上”可知体现的是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城市发展特点的原因需要从社 会稳定、人口增加、商业发展,店铺增多、政府不再严格监控、坊市制度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等方面分析。 (2)根据材料“大工厂,特别是从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发动机的时候起,越来越多地开设在那里”可知体现 的是

41、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工厂推动了城市形成和发展;根据材料“据一个同时代的人说,曼彻斯特约有五十个 纱厂, 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可知体现的是新兴城市和工业资产阶级兴起; 根据材料“那些赶忙建筑起来的、 太小不够人口居住的工人房屋绵延在纱厂的周围”可知体现的是存在大量工人阶级;根据材料“不久也建筑 起一些四周围有花园的漂亮别墅,那里住着新的贵族,棉业富豪”可知体现的是两大阶级贫富分化严重,分 区居住。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鸦片战争后,中国努力追赶工业化潮流。近代化在艰难中前行。 材料一 从 1861-1894 年,清政府一共经营了 21 家军用工厂,所费资金估算在 5000 万两左右。由中国

42、 人自办的民用工业企业大抵有船舶机器修造厂 27 家,机器缫丝厂约 113 家,机器绵纺织厂 8 家,其他轻工业 工厂 47 家,共约 195 家。其中多数规模很小,资本额不详,有不少甚至在筹建期中或投产后不久便告歇业。 设备比较完备的企业大多为官办、官商合办或官督商办企业。1895-1913 年,国内新创办的、资本在 1 万元 以上的工厂共有 468 家,新投资总额达 9822 万元。新投资本中 80%以上属于商办企业。 摘编自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等 材料二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材料三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家和爱国人士纷纷设厂救国。张謇创办有纱厂、面粉厂等多种企业, 兴办学校,他

43、认为,实业和教育是国家“富强之大本”,企图实现以实业所得来资助教育,用教育来改进实 业, 凭实业发展而救国的目标。 辛亥革命时期, 报刊竞相宣传“实业救国”,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业救国” 论。五四运动前后,民族资本家大力提倡国货,抵制外国的经济掠夺,维护民族利益。他们的共同口号是: “振兴实业,挽回权利。” 摘编自白宝福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演变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近代工业的三种类型。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特点。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业救国”论盛行不衰的原因及作用。 【答案】 (1)类型:洋务企业;外资企业;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

44、业;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特点:地区分布不均衡:集中于东部沿海、沿江地区;行业分布不均衡:轻工业为主;甲午战前,以清政府 投资为主,甲午战后,以民间投资为主。 (2)背景:列强侵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政治运动的推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政府政策的促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作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教育的进步;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维护了民族利益。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工业的三种类型有洋务企业、外资企业、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根据材料“从 1861-1894 年, 清政府一共经营了 21 家军用工厂

45、”可知甲午战前以清政府 投资为主;根据材料“1895-1913 年,国内新创办的、资本在 1 万元以上的工厂共有 468 家,新投资总额达 9822 万元”可知体现的是甲午战后, 以民间投资为主; 根据材料“机器缫丝厂约 113 家, 机器绵纺织厂 8 家, 其他轻工业工厂 47 家, 共约 195 家”可知体现的是行业分布不均衡和轻工业为主; 根据材料二的民国初年民 族工业分布示意图可知,民族工业地区分布不均衡和集中于东部沿海、沿江地区。 (2) 根据材料“中日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实业救国思想的演变”可知实业救国思潮经久不衰的原因主要和 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政治运动的推动、

46、政府政策的促进、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等有 关。根据材料“张謇创办有纱厂、面粉厂等多种企业,兴办学校”可知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体现为促进了民 族工业的发展和推动了教育的进步;根据材料“民族资本家大力提倡国货,抵制外国的经济掠夺,维护民族 利益。”可知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体现为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和维护了民族利益。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据是经济研究的重要参考析数据,窥见问题,各国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材料一 下表是 1913 年-1932 年沙俄、苏俄、苏联经济数据表 1913 年 1920 年 1932 年 工业总产值(亿 卢布) 102.51 14.1 3

47、68 煤(十万吨) 291 87 644 原油(万吨) 920 390 2140 生铁(万吨) 420 11.6 616 钢(万吨) 420 19 592.7 棉织品(亿米) 25.82 1.2 26.94 粮食(百万吨) 144.4 52.5 111.6 摘编自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 1929-1939 年美国的失业率、个人消费和物价 年份 失业率 个人消费支出 (十亿美元) 消费物价指数 CPI (1967=100) 1929 2.9 77.4 51.2 1930 8.9 70.1 50.0 1931 15.7 60.7 45.5 1932 22.9 48.7 41.0 1933 20.9

48、45.9 38.9 1934 16.2 51.5 40.1 1935 14.4 55.9 41.0 1936 10.0 62.2 41.6 1937 9.2 66.8 43.1 1938 12.5 64.3 42.2 1939 11.3 67.2 41.6 摘编自美国经济史 注释:失业率是指劳动人口中失业人口所占百分比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1920 年相比 1913 年经济数据大幅下降的原因是什么?1932 年的经济相比 1913 年有何特 点? (2)依据材料二,分析罗斯福当选总统时,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结合所学,简述罗斯福总统为提振物价采 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 (1)原因:战争

49、的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特点:工业总产值大幅提高;重工业明显增长;轻工业略有增长;农业明显下降。 (2)形势:高失业率;个人消费不断下降;物价不断下跌。 措施: 供给:颁布工业复兴法 ,就产品产量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鼓励销毁农产品。 需求:政府收购农产品;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金融:美元贬值。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0 年相比 1913 年经济数据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和战争的影响、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有关。根据 1932 年的煤、原油、生铁产量、棉织品产量可得出的结论如下:工业总 产值大幅提高、重工业明显增长、轻工业略有增长、农业明显下降。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是在 1933 年,结合 1933 年的数据可知,当时美国面临的形势 是:高失业率、个人消费不断下降、物价不断下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总统为了稳定物价主要是从 供给、需求和金融方面入手的,结合相关知识的作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待归类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山东省潍坊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3月份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爱会流传)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