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的誓言一、基础积累1.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喷涌蛛丝马迹缠绕黎明B.谰语斑斓亘古呻吟C.丰绕飘洋过海泛烂桨液D.镐头土壤蚱蜢原野2.下面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挚痛(诚恳而深切)斑斓(灿烂多彩) 镐头(刨土用的工具)B.嗥鸣(大声嚎叫)怪诞(离奇荒诞) 标直(笔直)C.默契(投合)田垄(田埂)污秽(肮脏)D.亘古(远古)谰语(没有根据)遏制(用尽)3.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A.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B.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C.我向那边注视
2、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D.“我代表的那位英雄总不会是空虚的,”上面那石头有点不高兴,竭力想说服底下的那些石头,“看市民这样纪念他,崇拜他,一定是历史上实实在在的英雄。”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不同的人生态度,是自我品质的一种反映。拥有乐观人生态度的,_;拥有豁达人生态度的,_;拥有平实人生态度的,一定是一个谦逊的人;拥有严谨人生态度的,_;处处为他人着想的,_;时时兼济苍生的,一定是一个心怀天下的人。一定是一个一丝不苟的人 一定是一个坚强的人一定是一个大度的人 一定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A. B. C. D.5.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1)我想起那参天
3、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2)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3)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二、课内阅读土地是我的母亲,我的每一寸皮肤,都有着土粒;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我是土地的族系,我不能离开她。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我吃过我自己种的白菜。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扬。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
4、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没有人能够忘记她。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乃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5、6.怎样理解“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个词语?答: 7.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答: 8.请用简洁的话概括“在故乡的土地上多么丰饶”的内容。答: 9.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答: 三、课外阅读母亲的泥火盆几场冷空气交替之后,气温陡然下降,羽绒服、棉衣套上身,依然感觉寒气逼人。于是,打开空调,室内变得温暖如春,室温被时代发展调节得已难见气候分明。温室里的人们,似乎娇贵得弱不禁风,经受不住季节轮回的一丁点儿肆虐。这时,我不由得想起儿时烤火盆的情景,那红红的火光烘出泥土的芳香,围
6、聚在火盆边,大人、小孩都能把平常日子打发得有滋有味。那时,一到冬天,火盆总是如约而至出现在乡村人家的堂屋里,以供随时使用。名曰“火盆”,实际上是泥土制作的,专门用于烤火取暖。不要小看泥做的火盆,它的工艺是很讲究的。我家的烤火盆,都是由母亲手工制作出来的。制作火盆,又叫“泥火盆”。母亲首先挖来筛去砂粒、石子的优质黄土,与麦壳搅拌和成混合浆。稻草与泥搅拌打实做成圆形的盆坯,摆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晒,晾得差不多干时,再在盆坯上面抹上一层混合浆,等晾得差不多干时再泥一层混合浆,如此反复四五次,大概要半个月的时间,一只火盆才算制作完工。记得有一次,我认为火盆放在阴凉下干的速度太慢,便自作聪明地将两只盆坯
7、搬到太阳下面晒,等母亲回家发现时,盆坯已被晒得裂痕累累,彻底报废了。得知是我的杰作后,母亲无奈地笑了,她告诉我,火盆在制作期间,必须放在阴凉下慢慢地阴干,才会牢固结实,所以,泥火盆期间绝不能将它摆放在阳光下暴晒,免得前功尽弃。各家使用的火盆,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有的光滑溜圆,有的粗糙刺手,有的坚固可与砖块媲美,有的稍不留神落地便会散个八瓣开花,它的美观度与结实度同泥火盆人的技艺是密不可分的。【A】母亲泥火盆,总要比别人多花费时间,她泥出的火盆,没有使用任何模具,周边却圆得如同小瓷盆,内外光滑,加之取的是上等黄土,色泽金黄,像工艺品一般精致,每当成品火盆亮相,总会招来一连串的赞叹声。庄上有的人家
8、不善于泥火盆,便登门找母亲讨要,母亲总是慷慨相赠。我家的火盆以大、中、小为一套,大火盆是为过年架柴火守岁准备的,中火盆是父母他们都在家时才用,小火盆则是为我一人在家时而备,轻便省力。烤火盆里的火不是柴草生的,而是从锅膛内掏出来的火脚子,且以烧柴的木炭火为最佳。火盆底铺放一层木屑,或稻麦壳,俗称“惹火”料,取火脚子覆盖住“惹火”料,待表面热度消耗得差不多时,拿铁铲子顺着火盆边沿向内挤压一圈后,拨开表面的灰烬,露出“惹火”料的火脚子,温度一下子升高,继续烤火。几番轮回,“惹火”料也被惹得差不多了,便扒掉上面一层的浮灰,顺着火盆边沿往火脚子下方添加“惹火”料,一会儿,又生出一盆好火来。烤火盆,除了取
9、暖的功能,它还是来料加工的作坊,给孩子们带来乐趣和口福。【B】寒冷天,我坐在火盆边烤火的同时,用小铁盒装几粒黄豆或玉米,埋入火脚子烧烤,待铁盒烤得通红时挑夹出来,冷却后打开盒盖,一股清香旋即钻入鼻翼,拣一粒入口,慢慢地咀嚼品味,舍不得吞咽下肚,几粒黄豆能让嘴巴忙碌半天。偶尔,偷割一小块咸肉、咸鱼干放入铁盒烧烤,打开盒盖,金灿灿、油汪汪的肉块,只需舌头咂几咂,人已被弥漫的香气熏醉,久不沾荤的馋虫于片刻间得到食欲的满足。烤山芋干、烤大蒜头等等,可以拿来烧烤的食物品种很多,只要能下肚吃的东西,火盆都乐意提供烹饪服务,甚至在铁盒内放点米加点水,埋进火脚子,照样煮出喷喷香的米饭,炸出蹦脆的锅巴,不用掌勺
10、握铲,孩子们无师自通地成了烹饪大师。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火盆似乎就是一只“神盆”,埋藏着“百宝盒”,打开盒盖,里面有爆米花、五香豆全部是我喜欢的食物,口齿留香,至今还在我的喉间缭绕。10.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母亲是个怎样的人。答: 11.请自选角度,简要赏析第段中【A】句或者第段中【B】句。(可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等角度赏析)【A】母亲泥火盆,总要比别人多花费时间,她泥出的火盆,没有使用任何模具,周边却圆得如同小瓷盆,内外光滑,加之取的是上等黄土,色泽金黄,像工艺品一般精致,每当成品火盆亮相,总会招来一连串的赞叹声。【B】寒冷天,我坐在火盆边烤火的同时,用小铁盒装几粒黄豆或玉米,埋入火脚子烧烤
11、,待铁盒烤得通红时挑夹出来,冷却后打开盒盖,一股清香旋即钻入鼻翼,拣一粒入口,慢慢地咀嚼品味,舍不得吞咽下肚,几粒黄豆能让嘴巴忙碌半天。答: 12.文章第段交代各家使用的不同火盆,对于刻画母亲的形象有什么作用?请根据文章内容试作简要分析。答: 13.【甲】【乙】两句话都突出了“笑”这一细节,意蕴深刻,耐人寻味。请从作者情感的角度比较各自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甲】得知是我的杰作后,母亲无奈地笑了(选文第段)【乙】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魏巍我的老师)相同点: 不同点: 参考答案1.C(绕饶;飘漂;烂滥;桨浆。)2.D(“遏”解释
12、为“阻止”。)3.C 4.C5.(1)拟人 (2)比喻 (3)反复解析:第(1)题,“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这一句赋予白桦树人的性格,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第(2)题是比喻句,把“洪流”比喻为“喷涌着血液”,比喻词是“像”。第(3)题“注视着,注视着”是反复。 6.“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昔日留下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垄上,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而今,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已经“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这样想来,用“埋葬”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7.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
13、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8.回忆“我”在故乡成长的足迹,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思乡之情。9.从全文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可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10.母
14、亲慈爱、疼爱孩子;她勤劳、聪慧、能干,待人真诚,热心帮助他人,用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教育孩子,是个心灵手巧的热爱家庭的农家妇女。(要联系文章内容作答)11.【A】句运用对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母亲泥的火盆与小瓷盆比较,突出圆整和光滑,把母亲泥出的火盆比作工艺品,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母亲泥出的火盆的美观和精致,表达了对聪慧、能干的母亲的赞美和敬佩之情。【B】句运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寒冷天在火盆边烤黄豆或玉米的情景,赞美了火盆“给孩子们带来乐趣和口福”,从侧面赞美母亲。12.运用对比(或:侧面烘托),突出表现了母亲泥出的火盆的美观和结实,表达了对母亲心灵手巧、勤劳能干的极力赞美和敬佩之情。13.相同点:这“笑”都表现了长辈对孩子的宽容和疼爱。不同点:【甲】文中母亲的笑,还表达了母亲对自作聪明的孩子的无可奈何。【乙】文中的蔡老师的笑表达了她对孩子们的温柔慈爱,师生关系的密切,表明蔡老师是假装发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