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汉字变成画教材: 上教版 课时: 1课时 类型:绘画教材分析:本课为四年级第一学期“有韵味的水墨画”单元中的一课,本课通过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发现汉字的特殊性,趣味性。学会从另一种角度了解汉字的魅力。汉字变成画一课作为第三单元中的第二课,是在三年级国画启蒙教学基础上的延续和深入。内容是在了解甲骨文秋的基础上,适当的对秋进行变形,并尝试运用浓淡彩墨装饰汉字。本课是以书法为主体的拓展想象画,赋予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创意的空间,在字画结合中体现墨色的浓淡,色彩的变化搭配,并讲求布局。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对中国画的笔墨变化已有一定的认识,本课要求学生对墨色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对甲
2、骨文会很感兴趣,但对于汉字是如何演变发展的却知之甚少,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古老的汉字。通过文字激发创意联想变形,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本课通过运用浓淡彩墨装饰汉字,达到书画结合的效果。在色彩上学生缺乏指导,往往凭感觉去表现,缺少国画基本的构图和色彩知识。因此,有必要学习了解和创意书写变化。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了解甲骨文“秋”基础上,适当的对秋进行变形,并尝试运用浓淡彩墨装饰汉字。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优秀作品与交流尝试的过程中,学习运用浓淡彩墨装饰文字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甲骨文“秋”的造型美,体验字画结合的乐趣,增强大胆作画和创新能力。二、 教学重点运用浓淡彩
3、墨装饰汉字的方法三、 教学难点文字创意变形四、 作业设计作业内容:以甲骨文“秋”为基础进行适当的变形,用“秋天的颜色”进行彩墨渲染。作业要求:造型有趣,构图饱满浓淡墨色有变化颜色巧搭配五、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范作、学生优秀作品、国画材料学具:毛笔、宣纸、墨汁、国画颜料、调色盘、笔洗、抹布、报纸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欣赏理解1. 出示甲骨文,请学生猜一猜2. 说文解字“秋”(天气转凉后,喜欢藏身于散发热气的灶台的蟋蟀)3. 展示一幅汉字变成画的作品,请学生说说它与一般绘画的区别。(字画结合)4. 揭示课题1. 学生猜一猜,认一认2. 学生认真倾听老师讲解“秋”3. 学生知道
4、汉字的历史源远流长。4. 学会欣赏,观察汉字变成画的作品与一般绘画作品有什么不一样。5. 齐读课题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倾听的过程中,了解甲骨文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汉字成画的奥秘。观察讨论1. 再次出示汉字成画的作品2. 请学生回顾已学的水墨知识,思考这幅作品中用笔用墨的方法及构图特色。3. 回顾秋的甲骨文(藏在灶台上的蟋蟀)4. 教师示范书写甲骨文“秋”5. 请学生思考:怎么样将甲骨文变得更有趣?(适当的变形)6. 展示三幅有趣的“秋”1. 学生欣赏2. 学生回顾并观察思考作品中用笔用墨的方法及构图特色。3. 学生回想4. 观看教师示范5. 学生思考6. 学生欣赏在复习与观察中知
5、道用笔用墨的方法及构图。学会思考、交流,展现自己的想法。实践创作1. 任务一:请学生尝试用浓墨创意表现甲骨文“秋”2. 出示三组图片,分享三个小秘籍(字画巧结合、墨色有变化、背景来装饰)3. 教师示范:浓墨装饰汉字4. 请学生上台尝试淡墨装饰。5. 欣赏其他学生优秀作品6. 提出作业内容及要求:用“秋天的颜色”进行彩墨渲染,装饰甲骨文“秋”1) 造型有趣,构图饱满2) 浓淡墨色有变化3) 颜色巧搭配7.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1. 学生尝试创意表现2. 欣赏三组图片,归纳特点3. 观看教师和学生示范4. 欣赏同龄人优秀作品5. 知道作业内容及要求6. 学生创作师生互动给予学生尝试的机会。学会观察,仔细聆听,了解绘画步骤。学会欣赏,发现他人优秀的地方。明确作业内容,大胆进行创作,感受汉字成画的乐趣。展示评价1. 甲骨文创意展(按学号展示黑板)2. 出示评价要求:1) 颜色是否巧搭配2) 墨色浓淡是否有变化3) 画面是否有创意3. 教师总评1. 学生展示作品2. 学生欣赏他人作品,按评价要求进行自评、互评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肯定的同时能提出自己的建议。拓展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浓淡彩墨装饰甲骨文秋,其实啊我们有很多秋天的元素,如落叶、小麦、菊花、桂花等等,也有很多关于秋天的成语,他们都可以作为装饰秋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