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北省湖北省 2019 届高三毕业生届高三毕业生 3 月联合调考月联合调考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代中国从天圆地方“天下”进入地球“天下”以来,传入了西方“人性恶”的人类哲学思想,以及与 之相匹配的遏制“性恶”的国家行政观念:因为人性本源是恶的,因此必须配之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 国家制度。 这种关于“人性恶”的人类哲学观点,中国其实在春秋战国时代早已有之,代表人物便是诸子百家之一 的荀子。荀子持“人性恶”观点,而同时代的孟子则持“人性善”的观点。 中国古代历史的各种哲学流派,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按
2、故往历史中国十分惯常思维的“大是大非” 原则来看,人性的善与恶,是两个绝然相反的人类社会哲学元素,荀子与孟子应被归为两个不同的学说流派。 但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学术却把两位持泾渭分明哲学观点的人,同称为“儒家”。不知两位已作古二千多年 的大学者会不会在黄土之下跃骨而起? 仔细想来,把不同哲学流派的学者们归于“一家”的文化现象,也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情理之中。中 国数千年实行的是皇权行政一统论,而与行政一统论相匹配的学术一元论,也就不得不把为华夏人类思想作 出过杰出贡献的各流派人物都归入相同的彀中。在归入“一家”之后,再予以分门别类,作内部清算,谓之 “一家”之内的不同“路线斗争”,再或逐“师门”
3、,斥之学术叛徙、学术内奸。那个时代的这种学术的历 史发展逻辑,同样与封建社会一统皇权独裁之下的“羁縻”臣僚、清算各派臣僚的行政制度,完全匹配。但 显然, 两者本来就不在一个学术流派中, 而这正是符合近代以来人们认同的人类历史“学术多元论”观点的。 历史地看,皇朝社会恶劣的一元论阻碍了古代中国社会分科学说的产生,从而使古旧读书做官的儒学成为通 向文化一元论的单行线和独木桥,但人类思想(包括经济形态)本质的多样性决定了学术的“多元”,何必 纳入一家?它实质是泯灭了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哲学思想的丰富多彩性。 春秋末期,早于荀子孟子一百年的孔子仅谈到了人类哲学“仁”的思想,而荀孟则开始了人性恶和人性 善的
4、争论。众所周知,自后两千多年中国皇朝历史遵循了孔孟之道,而荀子的“性恶”人类哲学思想早已被 皇朝历史自我消弭于无形之中。有当代考古学家指出,人类文明历史数千年以来,人们的物质与观念已经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人类的性情几无改变。笔者以为,人类历史一直存在着这么一个人性现象:越是缺什么, 便越是提倡什么。 这就像表决心发誓要克服自我一样。著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在提到孔子“仁”思想时这么说:“按孔 子的看法, 一个人虽为圣贤, 仍要经常警惕防范不仁的念头, 可见性恶来自先天” (黄仁宇著 万历十五年 ) 。 说性恶可使但凡是人都受到“性恶”遏制,说“性善”则可以使一部分“圣人”免于遏制。这在今天的
5、人看来,道理很简单。假如古人因受人类社会认识论的局限而偏入旁门(轻视实践的古人先给予认知上的定 义,再寻找“理”;现代人在实践中寻找“理”) ,那么,今天的人如果再提“性善”论,则别有它图了 人类历史证明:提倡“善”的人就是“善人”,那是一种是人都不信的鬼话。正如明代哲学家李贽所揭示: 孔孟“其流弊至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贵!” (选自关于人性的善与恶 ,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方人是持“人性恶”的哲学观点的, 与之相匹配的是遏制“性恶”的国家行政观念以及“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的国家制度。 B. 作者认为, “人性恶”和“人性善”是两个绝然相反的哲
6、学观念, 不应该将分别持有这两种观念的代表人 物荀子和孟子归属于同一个哲学流派儒家。 C. 把分属不同哲学流派的学者归于“一家”是为了顺应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 因为中国数千年来实行的是皇 权行政一统论,而学术一统论是与之相匹配的。 D. 作者认为, 现代人再提“性善”论, 就是另有所图, 而古人提“性善”论只是因为认识论的局限, 入了“先 给予认识上的定义,而寻找理的偏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以近代西方“性恶论”哲学思想流入中国为引子,探讨了“人性恶”的哲学思想在中国悠久的历史。 B. 作者在论证中国古代“人性恶”的哲学思想不应该被湮没时运用了对比论证
7、、引用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 C. 作者引用著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的话是为了证明,儒家大师孔子从本质上讲也是持“人性恶”的观点 的。 D. 作者指出中国古代历史哲学流派的“奇特现象”, 是为了阐明“性恶论”在中国历史中湮没无闻的政治历 史原因:皇权行政一统论形成了学术一统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皇朝社会恶劣的一元论阻碍了中国古代社会分科学说的产生;否则,中国古代的文化 哲学思想一定会丰富多彩。 B. 人类历史从来一直存在着这么一个人性现象: 越是缺什么, 便越是提倡什么。 作者认为儒家提倡的“性善” 论正是如此:人类缺少“善”,所以提倡“性善”。
8、C. 中国关于“人性善”和“人性恶”的哲学思辨, 历史悠久“性恶论”消弭于无形主要是“性恶”论的理论 缺陷:说性恶可使但凡是人都要受到“性恶”的遏制。 D. 明代哲学家李贽认为,“孔孟其流弊至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贵”,指出儒家成为某些人追求荣华 富贵的工具,否定了儒家作为一个流派存在的必要性。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 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 细微的差别。D 项,不合事实,说法绝对化。原文
9、说“假如古人因受人类社会认识论的局限而偏入旁门”只 是假设,不是事实,故选 D。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 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 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 项,引用黄仁宇的话不是为了证 明“儒家大师孔子从本质上讲也是持人性恶的观点”,而是为了证明“人类历史一直存在着这么一个人 性现象:越是缺什么,便越是提倡什么”。故选 C。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
10、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 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错误选项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 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 寻找细微的差别。A 项,“否则”太绝对。原文“历史地看,皇朝社会恶劣的一元论阻碍了古代中国社会分 科学说的产生,从而使古旧读书做官的儒学成为通向文化一元论的单行线和独木桥,但人类思想(包括经济 形态)本质的多样性决定了学术的“多元”,何必纳入一家?它实质是泯灭了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哲学思想的 丰富多彩性。”C 项,“主要是因为性恶论的理论缺陷”错,其消弭于无形并非因
11、为有“理论缺陷”, 而“说性恶可使但凡是人都要受到性恶的遏制”也不是其理论缺陷;D 项,“否定了儒家作为一个流派 存在的必要性”错,属无中生有。故选 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 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 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 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 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实用类文
12、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3 年-2014 年用户使用手机和应用程度的年增长水平 (摘自中文互联网数据资讯中心 手机上瘾者报告 ) 材料二: 智能手机确实在偷走对青少年来说非常重要的一样东西:睡眠。总体而言,青少年比以往睡得更少了。 对 20 个国家 690747 名青少年的数据(19052008 年)分析发现,青少年的睡眠时间比 100 年前少了 1 个小 时。 英国华威大学的心理学助理教授萨卡里莱莫拉( Sakari Lemola)最近发现,有智能手机的青少年在 晚上睡得更晚。莱莫拉说,“我们还发现,睡觉前使用电子设备与睡觉时长减少、失眠症状增加
13、有关。而较 短的睡眠和较差的睡眠质量又与抑郁症状有关。” 莱莫拉解释了几种可能的关联。今天的电子屏幕发出了大量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产生。褪黑素是一种 在晚上或黑暗环境中由松果腺分泌的激素,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物钟。社交媒体上,来自朋友的消息或评论让 孩子很难睡着。另外,在无尽的娱乐信息的吸引下,让青少年把手机关闭格外困难。 莱莫拉指出, 近期另一项研究显示, 在刚成年的年轻人当中, 较差的睡眠质量是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 (如 精神错乱症状)的起因之一。“一方面,我相信大多数青少年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交媒体提供的新机会”,莱 莫拉说,“另一方面,跟之前几代的青少年相比,有一小部分脆弱的青少年面临着更高的风
14、险。电子设备使 用时长的增加,睡眠质量下降以及睡眠时长的缩短,这些因素很有可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其他因素,从城镇化到在校压力,也多少会对青少年有所影响。” ( 智能手机损害青少年大脑? ) 材料三: “在以前,如果有人问我什么对青少年好,是小提琴还是电子游戏“刺客信条”,我会觉得这是一个可 笑的问题”,美国儿童与青少年疾病中心负责人杰伊吉德说,“但是现在,我意识到玩“刺客信条”需要 策略、记忆力、对模式的识别以及反应能力。另外,观看优质的视频可能是比阅读更好的学习方式。对我来 说,说这些话很困难,但是考虑到大脑吸收信息的方式,可能真的是这样。” 提到青少年面临的威胁,引人注目的
15、新科技总是比那些熟悉和难以改变的问题更容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 点,这种偏差可能会使我们的感知发生偏离。除了使用手机导致糟糕的睡眠质量,家庭冲突也是造成青少年 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艾伦说:“不仅冲突和压力会影响大脑,缺乏温暖和社会支持同样会影响大 脑。有这么多证据都表明,其他因素会对青少年产生影响,为什么我们还在担心手机?”美籍指挥家斯坦伯 格表示认同,他认为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是创伤、贫穷、暴力和毒品,因为它们对青少年的发展有巨大的影 响。 (节选自南方周末20)18 年 3 月 1 日 16 版) 材料四: 实际上,苹果公司已经提供了一些家长控制举措,例如“要求购买”功能,要求家长批准购
16、买商品和服 务;限制访问某些应用程序、内容和数据使用情况;使用了内置的功能,比如位置共享等。但这些还远不足 以解决日益严重的青少年智能手机上瘾问题。 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让特温吉教授发明了“iGen”一词来指代新一代的智能手机成瘾 儿童。让特温吉曾表示,把 iGen 描述为几十年来最严重的精神健康危机的边缘并不夸张,这种恶化很大程 度上可以追溯到他们的手机。近日,北美放射学会研究了那些沉迷于智能手机或患网瘾的青少年的大脑,发 现智能手机成瘾的青少年大脑奖赏回路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 而根据“常识媒体”在 2016 年进行的一份调查 显示,约半数美国青少年感觉自己存在手机成瘾问题,并感
17、到有压力需要立刻回复手机信息。 据美国广播公司报道,科技公司虽然没有公开承认他们的电子产品可能会让人上瘾,但一些硅谷内部人 士已经开始向媒体透露,电子产品、移动应用程序和社交媒体网站是如何被设计成让人上瘾的,并尽可能长 时间地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不可否认的是,智能手机的一些应用,比如脸书、Snapchat 和 Instagram,在很 大程度上依赖于年轻用户。但一些科技公司已经采取措施,愿意改变他们的产品以回应家长的担忧。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 月 9 日 22 版苹果需正视青少年手机成瘾问题 )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中,2013 年-2014
18、 年,手机使用增幅从大到小分别是常规用户、超级用户、上瘾用户。 B. 有科学家认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面临诸多威胁,但相比而言,智能手机并非最大问题根源。 C. 莱莫拉认为:青少年因使用手机导致的睡眠时短和质量差与电子屏幕抑制褪黑素产生有关。 D. 虽然手机引起了诸多问题,但莱莫拉对多数青少年适应社交媒体提供的新机会持乐观态度。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比城镇化和学业压力,电子设备使用时长的增加,才是引发精神健康问题的罪魁祸首。 B. 杰伊吉德过去认为,小提琴比电子游戏“刺客信条”对青少年更有益,但现在所持观点有所改变。 C. 某些游戏能锻炼人的多种技能,提
19、供的优质视频可能改善学习方式,这些都是智能手机有价值的东西。 D. 苹果公司推的“要求购买”“位置共享”等措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手机上瘾的问题。 6. 如何何看待青少年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的问题?请结合材料分条说明, 并概述科技公司解决此类问题所采取 的措施。 【答案】4. A 5. A 6. (1)过度使用智能手机会减少睡眠时长和降低睡眠质量,甚至会导致精神健康问题。过度使用智能 手机会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威胁,但相比家庭冲突和其他社会问题并非主要因素。 (2)科技公司对于某些软件程序或者其它电子产品,设计成能让家长监控的模式,对某些容易上瘾的程序做 好设置。 【解析】 【4 题详解】 试
20、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 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 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 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A 项,读图错误,错在“增幅从大到小 分别是常规用户、超级用户、上瘾用户”。读材料一“2013 年2014 年用户使用手机和应用程度的年增长 水平”图,增幅从大到小分别是上瘾用户、超级用户、常规用户。故选 A。 【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
21、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 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 项,曲解文意,“罪魁祸首”错,原文是“较差的睡眠质量是严重的精 神健康问题(如精神错乱症状)的起因之一”。故选 A。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筛选、整合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 区间,然后对文中重要内容要认真筛选、整合,结合材料分条说明。这道题是两个小问题,要分开回答。阅 读四则材料。材料二,“智能手机确实在偷走对青少年来说非常重要的一样东西:睡眠。总体而言,青少年 比以往睡得更少了。”“较差的睡眠质量是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如精神错乱症状)
22、的起因之一。”“电子 设备使用时长的增加,睡眠质量下降以及睡眠时长的缩短,这些因素很有可能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 影响。”材料三,“除了使用手机导致糟糕的睡眠质量,家庭冲突也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 原因。”根据以上筛选出的语句,看待青少年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的问题可以从睡眠、精神和心理健康等方面 分店回答。阅读材料四,针对以上智能手机对青少年的危害,科技公司应借鉴“苹果公司已经提供了一些家 长控制举措”的做法,对某些软件程序或者其它电子产品,设计成能让家长监控的模式,对某些容易上瘾的 程序做好设置。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
23、辨文体, 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 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 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 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 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 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 价,而不应依据个人
24、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 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 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航标 沈明 虬江是条出山的主航道, 先窄后宽, 先前山里大量的竹木石料都是顺着这条主航道顺流而下漂流出山的。 虬江又是大山的主要泄洪道,每年洪水季节,大量的洪水流经虬江,一泻千里,奔腾而下,一直到平原才收 敛其汹涌之势。 虬江航道八公里处是急水湾,向来是人迹罕至的江湾。枯水季节,急水湾却是个浅水湾。砂石江滩被几 块巨石分隔,湍急的水流分成多条细流,折尺般蛇行,时分时合,一路蜿蜒下行。
25、即使到了枯水季节,这江 水仍很凶险。其他的不说,单说这分流的走向,就充满玄机,每每随着水势的不同,每一条分流总是变幻莫 测。有的,开端看似平稳,说不定几股水汇流后呈汹涌之势,跌宕直下,驾驭不住便会船毁人亡;有的,开 端看似张扬,说不定半路上水分流了,最终所有的水都渗入沙石里了,船就搁在沙滩上,再也无法动弹。而 这些分流常常会因洪水的冲撞而变幻莫测。有时,上趟行船时还是这条分流,几夜暴雨后,第二趟行船时水 路就面目全非了。若是遇上暴雨,这虬江可说是孙大圣的脸说变就变,谁也摸不准。 李松是虬江航道段的航政股长,他当股长之后,力主在急水湾设一个航标站,派人驻守。然而这急水湾, 除了下水的水路外,实因
26、山高路窄,一般的人很难到达。建站时,是从山下运来一些竹木石料,才建了小木 屋。建站后,段里派人轮流值守。值班者不但出行艰难,一守半月,而且也非常寂寞无聊,遇上鬼天气,物 资供应跟不上,只能干着急。谁也不愿轮上这苦差事。 在李松当股长之前,人缘不错,谁都说他好;可为了这事,段里所有的人,包括家属,都在背地里骂他。 55 岁时,李松主动跟段长提出股长不想当了,想去急水湾守航标。他说,这事是他惹出来的,就让他一 个人承担这份责任好了。段务会上,大家都没反对,觉得这事只有这样。 那年,李嫂也正好退休,夫妻俩就卷了铺盖,离开航道段的家属大院,成了急水湾航标站的专职值班员。 吃的用的,李松让下行的船筏老大
27、从山上捎带下来,平时自己在小木屋的四周开荒种地、养鸡养鸭,倒也能 够自给自足。李松长年累月住在山里,很少与外界联系,收听天气预报,仅靠一台收音机。至于工资啥的, 也是在山外的女儿代领了存着,在山里他们其实也没啥用处。 一待,李松夫妇俩在山里就待了整整二十年,先前大山里向外运竹木石料的主航道,随着竹木石料的限 制采伐,主航道的功能渐渐弱化。最终,虬江上游取消等级航道设置,仅仅作为泄洪道,航道段不再管理。 这事,其实是在李松进山的第八年决定的,段里所有的人都没把这当一回事,也没有任何人进山或者捎 话告诉他,李松根本不知道虬江上游被撤掉航道设置的事,仍然兢兢业业地驻守着航标站。他只是觉得,跑 这水路
28、的船筏越来越少,但他觉得即使一年只有一条船筏经过,他仍有职责确保他们的安全。 虬江竹木石料限制采伐以后,沿线竟然成了旅游胜地。急水湾成了其中一个旅游点,来此地漂流的人多 了起来,而且越来越多。一条简易的盘山公路把游客送过来,再用橡皮筏放下去。急水湾成了旅游景点,李 松无形中忙了起来。枯水季节,他要勘察各个分流,设置航标,禁止误闯危险水道。洪水季节,他要收集气 象、水文资料,发布洪水危险警示。可是,承包漂流的老板,不理他那一套。李松穿着陈旧的航政员制服, 据理力争。 李松 75 岁生日那天被人告发。 一大堆举报材料被人送到有关部门, 说李松作为一名退休的航道管理公职 人员,长期霸占航道资产,夫妻
29、俩二十年工资基本不用,霸占公家的竹木房子不出一分租金,私自开垦公家 的山坡种地、养鸡养鸭。而虬江上游航道设置已经撤掉十几年了,李松还私自霸占水道,把公家水道占为已 有,不给好处,不让通行。 有关部门派人专门找李松谈了一次话。到这时,李松才知道虬江上游航道设置早已撤销的事,他愣愣的。 李松跟和他谈话的干部说:“我我是该退休了,只是不放心这急水湾。” 就在李松思前顾后离开急水湾几个月后,当地报纸上有一篇篇幅较长的人物事迹报道,说一位退休的航 道管理人员二十年如一日,在荒山野地里默默守护着一段废弃的航道,义务救助遇险人员六人,帮助打捞遇 险物品难以计数。据说,这是有关部门提供的素材,为的是给老人一个
30、说法。 报道见报的当日,急水湾漂流点出了大事故,两条漂流艇误闯急流,翻了,三人受伤,两人殒命。漂流 点承包人被公安部门带走了。 李松夫妇又进山了。出发前,李松把房子过户给了女儿。这次,他拿到了当地政府的一份聘书,仍然是 义无反顾,还是义务的。 (原载于小说月刊2018 年第 8 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标题“航标”,一语双关,既指急水湾处需要为生命护航的水道航标,也指当今社会更需要李松这样 的为人生导航的精神航标。 B. 小说开头写急水湾人迹罕至、变幻莫测,看似闲笔,实则为表现李松坚持在急水湾建立航标站的决心以及 他坚守航标站的执着作铺垫。
31、 C. “李松穿着陈旧的航政员制服,据理力争”,表明虽然不知道等级航道设置被取消,李松仍几十年如一日 无怨无悔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D. 用“当地报纸的人物事迹报道”的方式补叙李松守护废弃的航道的事迹, 保持了文章结构完整, 表现了他 不愿无端受诬陷的心理。 8. 小说结尾说李松“仍然是义无反顾”, 纵观全文, “义无反顾”表现在哪些事情上?分别反映出他的什么 性格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急水湾成了旅游景点”,小说写这一变化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当股长之后,力主在急水湾设一个航标站时,面对同事及家人的骂,他义无反顾,表 现了他工作尽职尽责,
32、不因困难而放弃的性格;辞去股长,申请驻守航标站时,面对交通不便、生活艰难、 寂寞无聊的工作环境,他义无反顾,表现了他为了事业,不计名利,勇于承担责任的性格。急水湾漂流点 出了事故,政府聘任他时,他不理会别人曾经对他的诬告,他义无反顾,重新坚守航标站,表现了他不计个 人得失,坚守信念的执着精神。 9. 从情节上看,这一变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完整,急水湾成了旅游景点,使李 松与承包漂流的老板产生了矛盾冲突,因此才有了他被诬告、下岗、再上岗的经历。从人物塑造上看,这 一变化引起的一系列事故,更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承包漂流的老板唯利是图,漠视游客生命安全,为利益 驱动诬告他人的行
33、为反衬出李松一心为公、甘于清苦、忠于职守的可贵品质。从主题上看,这一变化体现 了在商家趋利背景下李松对职责和担当的坚守,也更体现了他作为人生航标的时代意义。 【解析】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 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 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A 项考查标题的作用,B 项考查情节的作用, C 项考查对内容的理解,D 项考查叙事方式。D 项,无中生有,“表现他不愿无端受诬陷的心理”错误,因为 有关他的事迹报道并
34、不一定是他所提供的素材,从文中看,他对于别人的诬陷并不太在意。故选 D。 【8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概括人物性格特点。这道题要求概括李松“义无反顾”的表现,并根据每件 事情分析概括他的性格特点。阅读全文,首先要找到能够表现他“义无反顾”的事情。“李松是虬江航道段 的航政股长,他当股长之后,力主在急水湾设一个航标站,派人驻守。然而这急水湾,除了下水的水路外, 实因山高路窄,一般的人很难到达。谁也不愿轮上这苦差事。”“为了这事,段里所有的人,包括家属, 都在背地里骂他。”但是他“义无反顾”,表现了他尽职尽责,坚持放弃的性格。“55 岁时,李松主动跟段 长提出股长不想当了,想去急水
35、湾守航标。”“那年,李嫂也正好退休,夫妻俩就卷了铺盖,离开航道段的 家属大院,成了急水湾航标站的专职值班员。吃的用的,李松让下行的船筏老大从山上捎带下来,平时自己 在小木屋的四周开荒种地、养鸡养鸭,倒也能够自给自足。李松长年累月住在山里,很少与外界联系,收听 天气预报,仅靠一台收音机。”“一待,李松夫妇俩在山里就待了整整二十年。”李群不顾交通不便、生活 艰难、寂寞无聊的工作环境,主动提出守航标这件事表明他是一个不计名利,勇于承担责任的人,这是他第 二次“义无反顾”的表现。小说结尾说在急水湾漂流点出了事故后,政府聘任他时,他不理会别人曾经的诬 告,义务坚守航标站,表现了他不计个人得失,坚守信念的
36、执着精神。总之,在情节的叙述中可知,李松在 设立航标站,主动要求守航标站和义务重守航标站这三件事上表现的“义无反顾”,这三件事分别表现了他 是一个责任心强、不计名利、坚守信念的人。 【9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情节的作用。回答情节的作用题可以从情节的推进,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设置 等角度分析。阅读小说,“急水湾成了旅游景点”后,李松因为不知道航标站已在多年前撤销这件事,他就 与承包漂流的老板产生了矛盾,接着他经历了被诬告、下岗、再上岗的一系列事情,所以,从情节上看,“急 水湾成了旅游景点”是情节的转折点,推动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同时,联系“急水湾成了旅游 景点”后的情节,
37、人物塑造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承包漂流的老板漠视游客生命安全,为利益驱动诬 告李松的行为反衬了李松一心为公、甘于清苦、尽职尽责的品质。这一变化在主题的表达上,体现了在商家 在追求立意的背景下,突出了李松的担当和坚守。小说标题是“航标”,一语双关,除了是指急水湾处需要 为生命护航的水道航标,也指当今社会更需要李松这样的为人生导航的精神航标。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 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 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8、。本题可以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来 分析人物形象,还可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 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 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 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 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 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
39、写方法、 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 分析人物形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味道,初讳贺孙,以字 行,更字知道,温州人。少刻志好古学,师事朱熹。试礼部 第一。时伪学禁行, 味道对学制策,率本程颐无所避。知举胡纮见而黜之,曰:“此必伪徒也。”既下第,复从熹于武夷山中。 学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 第,调鄂州教授。 理宗访问熹之徒及所著书,部使者遂以味道行谊闻,差主管三省架阁文字。迁宗学谕 ,轮对,言:“人 主之务学,天下之福也。必坚志气以守所学,谨几微以验所学,
40、正纲常以励所学,用忠言以充所学。”至若 口奏,则又述帝王传心之要,与四代作歌作铭之旨,其终有曰:“言宣则力减,文胜则意虚。”从臣有荐味 道可为讲官,乃授太学 博士,兼崇政殿说书。 故事,说书之职止于通鉴 ,而不及经。味道请先说论语 ,诏从之。帝忽问鬼神之理,疑伯有之事 涉于诞。 味道对曰: “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故圣人设为宗庙,以别亲疏远迩,正所以教民亲爱,参赞化育。今伯有得罪而死,其气不散,为妖为厉,使 国人上下为之不宁,于是为之立子泄 以奉其后,则庶乎鬼有所知,而神莫不宁矣。”盖讽皇子竑事也。 三京用师,廷臣边阃 交进机会之说。味道
41、进议状,以为:“开边浸阔,应援倍难,科配日繁,馈饷日迫, 民一不堪命,庞勋、黄巢之祸立见,是先摇其本,无益于外也。”经筵 奏事,无日不申言之,而洛师寻以败 闻。于是人谓味道见微虑远。 味道所奏陈,无一言不开导引翼,求切于君身;旁引折旋,推致于治道。迁秘书著作佐郎而卒。讣闻, 帝震悼,出内帑银帛赙其丧,升一官以任其后,故事所未有也。 (节选自宋史叶味道传 ) 【注】宗学谕:宗室子弟学校的教官。伯有之事:是指公元前 544 年发生在郑国的一场内乱。子 泄:人名。边阃,指边关。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 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阴阳
42、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B. 阴阳/仁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C. 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D. 阴阳二气之散聚虽天地不能易有死而犹不散者其常也有不得其死而郁结不散者其变也 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又称作“表字”。古时孩子成年时取字。孔丘字仲尼,秋瑾字卿。 B. 礼部,负责官吏的考核任免、国家礼仪制度的制定执行、科举考试的组织。 C. 进士,元明清时,通过会试的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D.
43、 太学,始创于汉朝,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叶味道学识卓越,笃志古学。他参加礼部考试,夺得第一。受到禁行伪学的影响而落第,仍然师从朱熹, 后又考取进士。 B. 叶味道博学多才,德识兼进。他人对时,不光劝谏皇帝要搞好国家管理,还告诉皇帝传世心学的要领和虞 夏殷周四代作歌作铭的旨意。 C. 叶味道敢于直言,见微虑远。在三京用兵时,朝廷的大臣和边境的将帅支持用兵,但他坚决反对,指出开 边拓疆的害处,后来洛师兵败印证了他的看法。 D. 叶味道忠心事主,荣宠无比。生前深谋远虑,善用奏对,所提建议无不被皇帝采纳;死后皇
44、帝拿出国库钱 帛帮忙办理丧事,并重用他的后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下第,复从熹于武夷山中。学禁开,登嘉定十三年进士第,调鄂州教授。 (2)馈饷日迫,民一不堪命,庞勋、黄巢之祸立见,是先摇其本,无益于外也。 【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 (叶味道)落第之后,又到武夷山中跟随朱熹游学。学禁解除之后,考中嘉定十三年进士,调任鄂 州教授。 (2)转运粮饷一天天地急迫,百姓一旦活不下去,庞勋、黄巢那样的祸端就会立刻出现,这是先动摇了根本, 对于边事无益。 【解析】 【10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
45、、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 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 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 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阴阳二气之散聚”意 为阴阳二气的聚散。句中的“之”作助词,意为“的”,中心语是“散聚”,“阴阳二气之散聚”是偏正结 构, 所以应在“散聚”之后停顿。 排除 A、 B 项。 “虽天地不能易”意为即使天地也不能改变。 主语是“天地”, 谓语是“易”,所以应在该句的前后停顿,排除 D 项。故选 C。
46、 【1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 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B 项,错在 “礼部,负责官吏的考核任免”。正确的是:“负责各级官吏的任免考核”属吏部职责。故选 B。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 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 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
47、拉硬连, 任意拔高,等等。D 项,“所提建议无不被采纳”于文无据。原文“经筵奏事,无日不申言之,而洛师寻以 败闻。”其中“洛师寻以败闻”也说明在此件事上,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故选 D。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 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 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下第”:“落第”; “于武夷山中”: “到武夷山中”; “开”: “解除”; “登第”: “考中”。 第二句关键点: “馈饷
48、”: “转运粮饷”;“日”:“一天天”;“一”:“一旦”;“见”通“现”,“出现”;“无益于外”:“对 于边事无益”。 【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 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 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 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 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 别正
49、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参考译文: 叶味道,最初名叫贺孙,以字行世,又改字为知道,是温州人。少年笃志喜好古学,师从朱熹。参加礼 部考试名列第一。当时伪学遭到禁行,叶味道考策对时,全都依照程颐的思想学说,无所避忌。知举胡纮见 到他的策对就将他除名,说:“这一定是伪学之徒。”叶味道落第之后,又到武夷山中跟随朱熹游学。学禁 解除,考中嘉定十三年(1220 年)的进士,调任鄂州教授。 宋理宗访求朱熹的门徒以及其所写的书籍, 部使者就把叶味道的事迹上报, 朝廷派他主管三省架阁文字。 升为宗学谕,轮流入对时,叶味道说:“皇上致力于学问,这是天下人的福气。 (您)一定要坚守志气来固守 所学,谨慎对待细小之处来验证所学,端正纲常来磨砺所学,取用忠言来充实所学。”到了上奏时,就又述 说帝王传世心学的要领和虞、夏、殷、周四代作歌作铭的旨意,最后他又说:“言语宣发内力就会衰减,文 辞取胜意蕴就会空虚。”随从臣子有人推荐叶味道(认为他)可以做讲官,于是授任他为太学博士,兼任崇 政殿说书。 依旧例,说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