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趋利避害,理性使用网络(真题+解析+范文+素材)【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有人说,网络传播着真相,利于正义的抵达。有人说,网络沟通着你我他,传递着温馨温暖。有人却说,从沉默是金到众声喧哗,围观没有改变中国。对于以上几种观点,你有什么看法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思路解析】这是一道多则言论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重点考查考生的科学理性思维,并检验考生的社会关注、社会参与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言论一的关键词是“传播真相”“正义”,群众可利用互联网监督扑朔迷离的社会事件,督促真相浮出水面。言论二肯定网络
2、拉近时空距离,让人们可以为陌生人困境的解决贡献一份力量。言论三中“沉默是金”与“众声喧哗”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本质均是“看客”的“围观”,即人们以旁观者的姿态面对事件与人,不论何种性质的事件,都如同看戏一般,对当事人没有理解与共情的心理反应;其背后是社会责任感的丧失,须知“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考生若选择三种观点之一来立意,最多只能归到二类文;若能结合正反两方面来辩证思考则为上佳之选。限制性1.写作内容限制。“对于以上几种观点,你有什么看法和思考?”引导语要求考生围绕“以上几种观点”做深度思考,离开所给言论材料行文则视为偏离题意。前两种言论观点强调网络在舆情监督、信息沟通中带来
3、的便捷与高效,第三种言论反思网络围观现象没有产生积极影响,三则材料表面上是围绕网络这一大概念话题表达看法,实则写作范围限制性较强,不能扩大化地就网络带来的利弊泛泛而谈。2.思维限制。命题人设置的任务是要求考生回答对于“以上几种观点”的看法和思考,题目给出的是一个矛盾性的真实情境,考生要能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在多维度的比较中权衡斟酌,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或“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案。在选取一方进行阐述时,其他的两方也应该涉及,但是不能“喧宾夺主”。3.文体限制。“你有什么看法和思考”,“看法”,即写作者的见解、观点,“思考”侧重理性思维,文体指向议论文。开放性1.立意角度自由。前两种观
4、点是正面肯定,第三种观点含有反面否定意味。考生可从三种观点中任意选择一则或两则作为审题立意的基础,形成可阐述的看法。可肯定网络在舆情监督上的正面作用,亦可反思网络围观现象背后的心理本质,进而寻找对策,指明方向,着眼成长。但行文中应该将正反两种观点结合来思考,就像是投身一场论坛,论事说理,以理服人。2.联想思考自由。考生在论证过程中联想运用时事新闻素材或历史事件是自由的,对材料的深度思考是自由的。参考立意:1.趋利避害,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2.传播正义,沟通你我,做有节有智的网民。3.趋利避害,理性使用网络。4.做理性网民,莫让网络网住灵魂。5.做互联网的“驯火者”,让网络属于正义。6.传播真相
5、,传递温馨,拒做网络看客。7.网络传播真相,不明真相者请勿喧哗。【精选范文】信息时代,让理性成为行为自觉网络出现,信息发布生态迈入新世代,其中自媒体的出现,是最为突出的特征。人人可以成为一个即时发布的媒体,信息遂呈开放式、自审式呈现。只是,一旦其中任一人或缺乏自审能力,或故意散布虚假信息,就可能造成对他人和社会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因此误入违法的泥潭此类因发布虚假信息而触犯法规者,并不鲜见,像秦火火等受到法律惩处者,也非孤例。上网须谨慎,发声应理性。因为,网络的便利性、即时性和缺乏审核性,使人人成了“新闻自媒体”后,网民们虽然能更直接、更便捷地发声表达或发布信息了,但其对社会事件的个人化表达,很难
6、剔除主观化、碎片化、杂质化倾向。这时,无论信息发布人,还是网络信息受众,恪守理性思考,就显得极为重要,如此才能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以免造成坏的影响,甚至因此违反法纪、受到处罚。网络信息的两端,发布、转发、传播及评论等环节,如果网民都缺乏理性精神,对信息充满情绪性、发泄性、偏激性的口水化网络表达,这绝非信息呈现及批评与监督的正常取向与常态。应对网络信息的主观性、选择性,只有理性才是止洪口、刹车闸。理性地独立思考、综合权衡,才是建设性表达方式的正确取向。在热点事件面前,想要保持理性,首先要问真假,站在事实高地上,注意排除信息迷雾。其次,在事实不完整的情况下,不做评论,或不作超越事实的判断。还
7、有就是去除封闭思维,保持可能被说服的谦虚以及开放的心态,不要人云亦云。正确的对待网络信息的态度是:了解、尊重、沟通、交流、理性,网络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也有可能带来风险。在这一系列的行为之中,人才是主导,谨慎、理性地进行网络活动,网络世界绝不是个可以肆意妄为的蛮荒丛林,它有着与社会有序运行所必须的规则和秩序。而这种规则和秩序的建立,除了需要法规制度进行必要约束,更有赖于网民素质的提高,尤其是理性判断的能力。当理性判断成为一种行为自觉,那就意味着网络生态的自我净化能力得到提升。让网络告别丛林,让网友告别莽撞,理性判断应该成为我们网络生活中的行为自觉。【相关素材】一、相关法律法规“清朗
8、”专项行动1.2021年,网信办开展“清朗”专项行动,从整治网上历史虚无主义、治理算法滥用行为,打击网络水军、流量造假、黑公关,整治未成年人网络环境等8个方面发力,持续深入开展专项网络整治行动,不断探索网络空间治理监管手段,维护网络秩序、净化网络空间。2.2022年1月25日,网信办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借热点事件挑动对立,人肉搜索、辱骂攻击等网暴行为。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农村网民规模为2.97亿,普及率为59.2%我国在线办公用户规模达3.81亿,较2020
9、年12月增长3506万,网民使用率为37.7%。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推动社会治理从现实社会向网络空间覆盖”“保障公民依法安全用网”。网民维护网络文明的意识加强2021年11月,全国各级网络举报部门受理举报1375.4万件,环比增长5.3%、同比增长14.5%。全国主要网站受理举报1239.3万件,环比增长5.9%、同比增长15.7%。二、典型事例与人物明星“一亿转发”事件2018年,“某明星一条微博转发量过亿”事件引发舆论对流量造假的关注。对此,人民日报评论称:你们也真敢刷。2019年,事件幕后推手“星援”APP被查,其开发者因涉嫌犯破坏计算机信
10、息系统罪被逮捕,后被判有期徒刑五年。2021年3月,人民日报发文再提“微博转发过亿”事件,提出要整顿无底线追星,严惩流量造假。“蜡笔小球”诋毁英雄2021年,某平台大V“蜡笔小球”在网上诋毁贬损英雄精神,侵害英雄烈士名誉。最高检认真贯彻英雄烈士保护法,责令行为人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用法律手段筑牢社会道德底线。豆瓣等平台传播禁止消息相继被罚2021年12月,豆瓣、新浪微博因传播禁止消息相继被罚款150万元、300万元。据统计,2021年1月至11月,豆瓣被处置20次,共计罚款900万元,部分功能更是直接下架整改;新浪微博被实施44次处置,累计罚款1430万元。网红直播蹭热点乱象1.全红婵奥运
11、夺冠后,无数扎堆打卡、无底线蹭热度直播的网红涌入其老家,遭全网唾弃,不少网友认为当地应及时跟进措施,保障家人正常生活。2.2021年夏天河南遭遇暴雨灾害时,一些网红主播为了博取流量,不听劝阻闯入灾区直播,有的甚至连救生衣都没穿,伪装成家属混入灾区现场,给专业救援工作增加了负担,受到不少网友的批评。优秀网络视听节目推选2021年国家广电总局推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筑中国梦”主题优秀网络视听节目,87部正能量作品入选:音频节目那座城,那些人表现了团结无畏疫情精神;纪录片敦煌:生而传奇揭开敦煌的神秘面纱;短视频唐宫夜宴中的国宝让博物馆里的文物鲜活、生动起来。“科学姥姥”吴於人从2018年开始,
12、同济大学退休物理教授吴於人和团队开始通过短视频科普物理知识。短短几年,她在某短视频平台的账号积累了一百多万粉丝。她成为了大家熟悉的“科学姥姥”,让昔日遇冷的科普走红网络,也让越来越多的网友喜欢上物理。“张同学”某视频平台博主“张同学”通过精心剪辑的快节奏短视频展示独特的农村场景,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农村。短短几个月粉丝就破了千万。从内容到拍摄到剪辑到成品,全是他自己一个人努力完成。三、精选时评1.“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不修复网络生态,任凭一些人否定英雄烈士、恶搞重大事故、煽动人群歧视后果不堪设想。长此以往,对未成年网民就会造成不良影响,荼毒他们的正确价值观,也会污染社会风气,放大民众人性中的幽暗因子。央广网涵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2.我们都已生活在两个“宇宙”之中。一个是原子构成的物质世界,另一个则是数字化数据结构的虚拟世界。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中国网民已超9亿人,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3%。去年,中国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间达27.9小时,日均近4小时。人们在线上世界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不断增加,互联网深深嵌入日常生活,虚拟与现实的界线日益模糊。新民晚报网络安全需要生态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