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了解文言虚词复习要点。了解文言虚词复习要点。2.掌握虚词掌握虚词“之、其、何、以、于、之、其、何、以、于、为为”的意义与用法。的意义与用法。中考文言虚词复习指导(一)中考文言虚词复习指导(一)中考语文卷中,连续出现了课内外文言中考语文卷中,连续出现了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增加了课外古文的阅读量。文比较阅读,增加了课外古文的阅读量。这类题目出题的原则就是这类题目出题的原则就是“考题在课外,考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答案在课内”,这就需要我们在复习阶段,这就需要我们在复习阶段,系统地梳理课文中出现过的文言知识。系统地梳理课文中出现过的文言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文
2、言虚词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的内容:一是虚词在一是虚词在语境中语境中的的意义意义;二是虚词在文言句中的二是虚词在文言句中的翻译翻译;三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三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作用。中考文言虚词的考查角度中考文言虚词的考查角度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虚词有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5个:之、其、何、以、于、为、而、个:之、其、何、以、于、为、而、则、乃、若、且、虽、然、乎、焉。则、乃、若、且、虽、然、乎、焉。本节课先讲解前本节课先讲解前6个虚词的意义与用个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下一节课讲解余下的法,下一节课讲解余下的9个虚词的个虚词的意义与用法。意义与用法。考点梳
3、理考点梳理预备知识:预备知识:(现代汉语中的代词和助词)(现代汉语中的代词和助词)代词:人称代词代词:人称代词(你、我、他等你、我、他等)疑问代词疑问代词(什么、谁、等什么、谁、等)指示代词指示代词(这个、那个、此等这个、那个、此等)助词:结构助词助词: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地、得)语气助词语气助词(吗、呢、啊、呀等吗、呢、啊、呀等)动态助词动态助词(着、过、了着、过、了)(一)用作代词,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用作代词,有以下两种情况:1.“之之”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他”、“她她”(他们)、(他们)、“它它”(它们)等。如:(它们)等。如:愿陛下亲愿陛下亲
4、之之信信之之事无大小悉以咨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之(代(代人,他们)人,他们)肉食者谋肉食者谋之之(代事,这件事)(代事,这件事)操蛇之神闻操蛇之神闻之之(代事,这件事)(代事,这件事)太医以王命聚太医以王命聚之之谨食谨食之之(代物,指蛇)。(代物,指蛇)。一、复习一、复习“之之”“之之”代人时,多指代第三代人时,多指代第三人称,但是,有时人称,但是,有时“之之”也作第也作第一人称,译为一人称,译为“我我”、“我们我们”。如:如:君将哀而生君将哀而生之之乎(乎(捕蛇者说捕蛇者说)主人处处款主人处处款之之(于园于园)2.“2.“之之”用作指示代词,用作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表近指,可译为“这这”。如
5、:。如:有良田、美池、桑竹有良田、美池、桑竹之之属。属。(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曾不能损魁父曾不能损魁父之之丘。丘。(愚公移山愚公移山)(二)二)“之之”用作助词,有四种情况:用作助词,有四种情况:1.1.结构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结构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间,译为“的的”。如:。如:燕雀安知鸿鹄燕雀安知鸿鹄之之志哉?志哉?予尝求予尝求古仁人古仁人之之心心 。小大。小大之之狱狱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在意义,不译。如:实在意义,不译。如:何陋何陋之之有?(有?(陋室铭陋室铭)3.“之之”用作结构助词,用在主用作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
6、独立性的作用,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如:可不译。如:虽我虽我之之死,有子存焉。死,有子存焉。予独予独爱莲爱莲之之出淤泥而不染出淤泥而不染。4.“4.“之之”用作音节助词,用于用作音节助词,用于凑足音节,无实意,不译。如:凑足音节,无实意,不译。如:公将鼓公将鼓之之。久。久之之,目似瞑。,目似瞑。(三)(三)“之之”用作动词。译用作动词。译为:为:“去去”、“往往”、“到到去去”。如:。如:吾欲吾欲之之南海(南海(为学为学)至至之之市(市(郑人买履郑人买履)解释句中解释句中“之之”的意义和用法:的意义和用法:1.1.辍耕辍耕之之陇上(动词,去,到)陇上(动词,去,到)2.2.二
7、世杀二世杀之之 (代词,代扶苏)(代词,代扶苏)3.3.嘱予作文以记嘱予作文以记之之 (代词,这件事代词,这件事)4.4.予尝求古仁人予尝求古仁人之之心心 (助词,的)助词,的)5.5.怅恨久怅恨久之之(语气助词,凑足音节)(语气助词,凑足音节)6.6.此此之之谓失其本心(结构助词,用谓失其本心(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练习练习:子将安之?子将安之?恢弘志士之气。恢弘志士之气。田忌欲引兵之赵。田忌欲引兵之赵。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之虚所卖之。之虚所卖之。(到)(到)(的)(的)(到)(到)(他们,指代董允等人)(他们,指代董允等人)
8、(到)(他,指代区寄)(到)(他,指代区寄).1.用作人称代词,代第三人称,译为用作人称代词,代第三人称,译为“他他(她)(她)”“”“他(她)的他(她)的”“”“他们他们”“”“他们他们的的”“”“它它”“”“它们它们”“”“它们的它们的”。如:。如:择择其其善者而从之,善者而从之,其其不善者而改之不善者而改之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其一端一端 屠大窘,恐前后受屠大窘,恐前后受其其敌敌 二、复习二、复习“其其”2.“2.“其其”用作指示代词,译为用作指示代词,译为“那那”、“那个那个”、“那些那些”、“这这”、“这种这种”等。如:等。如:其其人视端容寂,若
9、听茶声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核舟记舟记)复前行,欲穷复前行,欲穷其其林(林(桃花桃花源记源记)专专其其利三世也(利三世也(捕蛇者捕蛇者说说)3 3、“其其”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问、愿望等语气,常表示疑问、猜度、反问、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大概概”“”“或许或许”“”“恐怕恐怕”“”“难道难道”等,或不等,或不译。如:译。如:其其真无马邪?真无马邪?其其真不知马也。(前一个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其其”可译作可译作“难道难道”,后一个,后一个“其其”可可译为译为“恐怕恐怕”)马说马说解
10、释句中解释句中“其其”的意义和用法:的意义和用法:1.百姓多闻百姓多闻其其贤(代词,代扶苏)贤(代词,代扶苏)2.殚殚其其地之出(代词,他们的)地之出(代词,他们的)3.安求安求其其能千里也能千里也(代词,它)(代词,它)4.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其上(代它的)上(代它的)5.专专其其利三世也利三世也(代词,这种)(代词,这种)6.其其如土石何(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如土石何(副词,加强反问语气)练习:练习:童微伺其睡。童微伺其睡。欲穷其林。欲穷其林。其真无马邪?其真无马邪?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不能
11、指其一端。(他,指强盗)(他,指强盗)(指示代词,那片)(指示代词,那片)(表示反问语气)(表示反问语气)(表示反问语气)(表示反问语气)(指示代词,其中的)(指示代词,其中的).(一)一)“何何”用作疑问代词。用作疑问代词。1.1.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哉”“”“也也”,可译为,可译为“为什么为什么”“”“什么原什么原因因”等。如:等。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何哉?(哉?(岳阳楼记岳阳楼记)2.“2.“何何”用作定语,可译为用作定语,可译为“什么什么”“”“哪哪”。如:如:然则然则何何时而乐耶
12、?(时而乐耶?(岳阳楼记岳阳楼记)3.“3.“何何”用作宾语,可译为用作宾语,可译为“什么什么”“”“哪哪里里”。如:。如:子子何何恃而往?(恃而往?(为学为学)三、复习三、复习“何何”(二)二)“何何”用作副词。用作副词。1.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译为“为什么为什么”“”“怎么怎么”。如:。如:徐公徐公何何能及能及君也?(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2.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怎么”“”“多么多么”“”“怎么这样怎么这样”。如:。如:水水何何澹澹,山岛竦峙。(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13、观沧海 )(三)用作复音虚词。(三)用作复音虚词。1.“1.“如如何何”相当于相当于“把把怎么样怎么样”如:如:如如太行、王屋太行、王屋何?何?(愚公移山愚公移山)2.“2.“何如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相当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相当于于“怎么样怎么样”或或“什么样什么样”。如:。如:更若役,复若更若役,复若赋,则赋,则何如何如?(?(捕蛇者说捕蛇者说 )3.“3.“何以何以”即即“以何以何”,相当于,相当于“拿什拿什么么”“”“凭什么凭什么”等。如:等。如:何以何以战?(战?(曹刿论曹刿论战战)典型例题典型例题解释句中解释句中“何何”的意义和用法:的意义和用法:1.1.何何夜无月(疑
14、问代词,哪)夜无月(疑问代词,哪)2.2.吾欲之南海,吾欲之南海,何如何如(怎么样)(怎么样)3.3.何何有于我哉有于我哉 (代词,什么)(代词,什么)4.4.又又何何间焉(为什么)间焉(为什么)5.5.若为佣耕,若为佣耕,何何富贵也(怎么)富贵也(怎么)6.6.其其如如土石土石何何 (把(把怎么样)怎么样)(一一)“)“以以”用作介词用作介词 ,有三种情况:,有三种情况:1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因为”“”“由于由于”。如:。如:不不以以物喜,不物喜,不以以己悲。己悲。是是以以先帝简拔先帝简拔以以遗陛下。(本句中前遗陛下。(本句中前一个一个“
15、以以”表原因,表原因,“因为因为”,后一个,后一个“以以”表目的,表目的,“用来用来”。)。)扶苏扶苏以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四、复习四、复习“以以”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凭借”“”“按照按照”“”“依靠依靠”“”“根据根据”等。等。如:如:域民不域民不以以封疆之界,固国不封疆之界,固国不以以山溪之险,威山溪之险,威天下不天下不以以兵革之利兵革之利 以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以以天下之所顺天下之所顺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以情情3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表示
16、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把”、“拿拿”、“用用”等。如:等。如:屠惧,投屠惧,投以以骨骨 太医太医以以王命聚之王命聚之 故临崩寄臣故临崩寄臣以以大事大事 (二二)“)“以以”用作连词,有三种情况用作连词,有三种情况1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用来用来”、“来来”。如:。如:意将隧入意将隧入以以攻其后也(攻其后也(狼狼)以以光先帝遗德(光先帝遗德(出师表出师表)属予作文属予作文以以记之(记之(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故为之文故为之文以以志(志(始得西山宴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2 2表示结果,可译作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致以致”、“因而因而”。如:。如:不宜妄自菲薄,
17、引喻失义,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以塞忠谏之路也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出师表)以以伤先帝之明(伤先帝之明(出师表出师表)3“以以”有时相当于连词有时相当于连词“而而”。如:。如: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以入(入(黔之驴黔之驴)醉则更相枕醉则更相枕以以卧(卧(始得西山宴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三三)“)“以以”用作动词,可译为用作动词,可译为“认为认为”。如:。如:一儿一儿以以日初远(日初远(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愚愚以以为宫中之事(为宫中之事(出师表出师表)皆皆以以美于徐公(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四四)“)“以以”用作副词,表示时间,译为:用作副词,表示时间
18、,译为:“已已”、“已经已经”。如:。如:固固以以怪之矣。(作副词,通怪之矣。(作副词,通“已已”,译为,译为“已经已经”)陈涉世家陈涉世家解释句中解释句中“以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字的意义和用法:1.1.医之好治不病医之好治不病以以为功为功 (介词,把)(介词,把)2.2.策之不策之不以以其道其道 (介词,按照)(介词,按照)3.3.属予作文属予作文以以记之记之 (连词,来)(连词,来)4.4.以以伤先帝之明伤先帝之明 (连词,以致(连词,以致)5.5.可可以以为师矣为师矣(介词,凭、凭借)介词,凭、凭借)6.6.先帝不先帝不以以臣卑鄙(介词,因为)臣卑鄙(介词,因为)典型例题典型例题练习:练
19、习:以伤先帝之明。以伤先帝之明。以故东徙。以故东徙。王好战,请以战喻。王好战,请以战喻。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毛。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毛。属予作文以记之。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以致)(连词,以致)(介词,因为)(介词,因为)(介词,用)(介词,用)(介词,凭)(介词,凭)(连词,来)(连词,来)介词介词“于于”的用法主要有五种:的用法主要有五种:1.1.表示处所,译作表示处所,译作“从从”、“在在”、“到到”等。如:等。如:舜发舜发于于畎亩之中畎亩之中百里奚举百里奚举于于市市 公与之乘,战公与之乘,战于于长勺长勺 此所谓战胜此所谓战胜于于朝廷朝廷五、复习五、复习“于于”2.2.表 示 动
20、作 的 对 象,译 作表 示 动 作 的 对 象,译 作“向向”“”“对对”“”“同同”“”“给给”“”“到到”等。等。如:如: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之于于帝帝 故天将降大任故天将降大任于于是人也是人也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于桓、灵也桓、灵也 贫者语贫者语于于富者曰(富者曰(为学为学)3“于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表示被动,可译为“被被”。如:。如:“受制受制于于人人”的的“于于”。4.“4.“于于”表示时间,可译为:表示时间,可译为:“到到”。如:。如:积积于于今,六十岁矣。(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捕蛇者说)5.“于于”
21、表示比较,可译为表示比较,可译为“比比”。如:。如:苛政猛苛政猛于于虎也虎也。(。(捕蛇者说捕蛇者说)使人之所恶莫甚使人之所恶莫甚于于死。(死。(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典型例题典型例题解释句中介词解释句中介词“于于”的意义:的意义:1.管夷吾举管夷吾举于于士(从)士(从)2.箕畚运箕畚运于于渤海之尾(到)渤海之尾(到)3.所欲有甚所欲有甚于于生者(比生者(比)4.吾祖死吾祖死于于是(在)是(在)5.有求有求于于我也我也(对)(对)(一)(一)“为为”用作介词,读作用作介词,读作“wi”“wi”。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1.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作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
22、作“向向”“”“对对”“”“给给”等。如:等。如:不足不足为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外人道也(桃花源记)此人一一此人一一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具言所闻(桃花源记)六、复习六、复习“为为”2.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作“为为着着”“”“为了为了”。如:。如:为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宫室之美,妻妾之奉。(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3.表示被动,译作表示被动,译作“被被”。如:。如:二虫尽二虫尽为为所吞所吞 茅屋茅屋为为秋风所破歌秋风所破歌 士卒多士卒多为为用者用者 梅花梅花为为寒气所勒寒气所勒 (二)(二)“为为”用作动词用作动词,读作,读作“wi”。1.可作判断动词,
23、译作可作判断动词,译作“是是”。如: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为东坡(核舟记)东坡(核舟记)知之知之为为知之知之 (论语八则)(论语八则)此不此不为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若若为为佣耕(陈涉世家)佣耕(陈涉世家)2.“2.“为为”也可作一般动词:如:也可作一般动词:如:为为坛而盟(筑)陈涉世家坛而盟(筑)陈涉世家 以丛草以丛草为为林林(当作,作为)幼时记趣(当作,作为)幼时记趣 孰孰为为汝多知乎!(认为)汝多知乎!(认为)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 为为人五(雕刻)核舟记人五(雕刻)核舟记 (三)(三)“为为”用作名词,如:用作名词,如:或异二者之或异二
24、者之为为(指心理活动)岳阳楼记岳阳楼记。解释句中解释句中“为为”字的意义和用法:字的意义和用法:1.1.以径寸之木以径寸之木为为宫室(动词,雕刻)宫室(动词,雕刻)2.2.行拂乱其所行拂乱其所为为(动词,做)(动词,做)3.3.项燕项燕为为楚将(判断动词,是)楚将(判断动词,是)4.4.愿愿为为市鞍马(介词,为了)市鞍马(介词,为了)5.5.为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介词,向、天下唱,宜多应者(介词,向、对)对)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以以”与与“以以面受沫面受沫”中的中的“以以”意义和用法相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的一项是()A无从致书无从致书以以观观 B或或以以
25、钱币乞之钱币乞之 C扶苏扶苏以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皆皆以以美于徐公美于徐公中考例题分析中考例题分析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B A句中的句中的“以以”译作连词译作连词“来来”;B句中的句中的“以以”译作介词译作介词“用用”;C句中的句中的“以以”译作介词译作介词“因为因为”;D句的中句的中“以以”译作动词译作动词“认为认为”。“以面受沫以面受沫”中的中的“以以”可译作介词可译作介词“用用”,与,与B句中的句中的“以以”意义和用法一意义和用法一致。致。2.下列句中的下列句中的“于于”与与“葬父葬父于于祖祖墓旁墓旁”中的中的“于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一项是(
26、)A.告之告之于于帝帝 B.贤贤于于材人远矣材人远矣 C.仓鹰击仓鹰击于于殿上殿上 D.万钟万钟于于我何加焉我何加焉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C A句中的句中的“于于”用作介词,译作用作介词,译作“向向”;B句中的句中的“于于”用作介词,译作用作介词,译作“比比”;C句中的句中的“于于”用作介词,译作用作介词,译作“在在”;D句中的句中的“于于”用作介词,译作用作介词,译作“对对”。“葬父于祖墓旁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中的“于于”与与C句句中中的的“于于”意义与用法相同,都是介词意义与用法相同,都是介词“在在”的意思。的意思。3.3.下列句中下列句中“以以”与例句中与例句中“以以”的意义和用的意义和用法相
27、同的一项是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刑例句:刑以以惩恶惩恶 A皆皆以以美于徐公美于徐公 B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诚宜开张圣听,诚宜开张圣听,以以光先帝遗德光先帝遗德 D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C A句中的句中的“以以”用作介词,译作用作介词,译作“认为认为”;B句中的句中的“以以”用作介词,译作用作介词,译作“凭借凭借”;C句中的句中的“以以”用作连词,译作用作连词,译作“来来”;D 句中的句中的“以以”用作介词,译作用作介词,译作“因为因为”。“刑以惩恶刑以惩恶”中的中的“以以”用作连词,译作用作连词,译作“来来”,与,与C句
28、中的句中的“以以”意义和用法一致。意义和用法一致。4.下列句中的下列句中的“以以”与与“复于其间为粥复于其间为粥以以赈赈”中的中的“以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以土砾凸者为丘土砾凸者为丘 B.策之不策之不以以其道其道 C.扶苏扶苏以以数谏故数谏故 D.是是以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参考答案参考答案D A句中的句中的“以以”用作介词,译作用作介词,译作“把把”;B句中的句中的“以以”用作介词,译作用作介词,译作“根据根据”;C句中的句中的“以以”用作介词,译作用作介词,译作“因为因为”;D 句中的句中的“以以”用作连词,译作用作连词,译作“来来
29、”。“复于其间为粥以赈复于其间为粥以赈”中的中的“以以”用作连词,译作用作连词,译作“来来”,与,与D句中的句中的“以以”意义和用法一致。意义和用法一致。5.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答案:答案: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句中第一(句中第一个个“以以”表示原因,译作表示原因,译作“因为因为”,“以是以是”译作译作“因此因此”;第二个;第二个“以以”译作介词译作介词“把把”)。)。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
30、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答案: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答案: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句(句中中“之之”用作代词,代这件事;句中用作代词,代这件事;句中“于于”用作介词,译作用作介词,译作“到到”)。7.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答案:刑以惩恶答案:刑以惩恶/赏以酬功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古今通道也(句中两个(句中两个“以以”分别连接前后两个分别连接前后两个词语,从而形成两个语意
31、相对独立的词语,从而形成两个语意相对独立的短语,朗读时可分别在两个短语后稍短语,朗读时可分别在两个短语后稍作停顿)。作停顿)。今天这节课介绍了初中阶段常见今天这节课介绍了初中阶段常见的一些文言虚词,梳理了的一些文言虚词,梳理了“之、其、之、其、何、以、于、为何、以、于、为”等等6个虚词的意义和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我们掌握文言文虚词有一用法,对于我们掌握文言文虚词有一定的启发。同时,本节课结合近年中定的启发。同时,本节课结合近年中考试题作了适当的分析,希望能给大考试题作了适当的分析,希望能给大家的文言虚词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家的文言虚词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小结小结七、复习七、复习“而而”(一)
32、(一)“而而”用作连词,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用作连词,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1.1.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又又”、“也也”等,也等,也可不译。如:可不译。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而白章。白章。中峨冠中峨冠而而多髯者为东坡。多髯者为东坡。蟹六跪蟹六跪而而二螯。(二螯。(劝学劝学)2.表示承接关系,译作表示承接关系,译作“然后然后”“”“就就”。如:。如:学学而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习之,不亦说乎?扁鹊望桓侯扁鹊望桓侯而而还走。还走。尉剑挺,广起,夺尉剑挺,广起,夺而而杀尉。杀尉。水落水落而而石出石出 退退而而甘食其土之有甘食其土之有3.表示转折关系,译作表
33、示转折关系,译作“但是但是”“”“然然而而”“”“却却”“”“可是可是”。如:。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4.表示递进关系。译作表示递进关系。译作“而且而且”“并且并且”或不译。或不译。如:如:敏而好学。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地”“”“着着”或不译。如:或不译。如:河曲智叟笑河曲智叟笑而而止之曰止之曰 吾恂恂吾恂恂而而起,视其缶起,视其缶 熙熙熙熙而而乐乐 呼尔呼尔而而与之与之/蹴尔蹴尔而而与之与之 朝朝而而往,暮往
34、,暮而而归归 (二)用作副词。常依附在表示时间(二)用作副词。常依附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无实意,一般不译。如:的词语后面,无实意,一般不译。如:既既而而儿醒,大啼(儿醒,大啼(口技口技)俄俄而而百千儿哭,百千犬吠(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口技口技)。)。注意:注意:初中语文中出现的初中语文中出现的“而而”都作都作连词连词。表示表示并列、递进、承接、转折并列、递进、承接、转折等关系。等关系。典型例题典型例题解释句中解释句中“而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字的意义和用法:1.1.环环而而攻之攻之而而不胜(第一个不胜(第一个“而而”表示承接,第二个表示承接,第二个“而而”表示转折)表示转折)2.2.弛然弛然而
35、而卧(表修饰)卧(表修饰)3.3.一鼓作气,再一鼓作气,再而而衰(表承接)衰(表承接)4.4.起坐起坐而而喧哗者(表并列)喧哗者(表并列)5.5.佣者笑佣者笑而而应曰(表修饰)应曰(表修饰)练习:练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吾恂恂而起,视其缶。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转折关系,却)(转折关系,却)(并列关系,不译)(并列关系,不译)(承接关系,不译)(承接关系,不译)(修饰关系,地)(修饰关系,地)八、复习“则”(一一)用作连词,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用作连词,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表示承接
36、关系。说明两件事情在时间表示承接关系。说明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就”“”“便便”,或译为,或译为“原来是原来是”“”“已经已经是是”。如:。如:学而不思学而不思则则罔,思而不学罔,思而不学则则殆(殆(十二则十二则)。2.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假使”“”“如果如果”;有的用;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那么”“”“就就”。如:。如:入入则则无法家拂士,出无法家拂士,出则则无敌国外患者,国
37、恒亡。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向吾不为斯役,向吾不为斯役,则则久已病矣久已病矣。3.表示转折、让步关系。可译为表示转折、让步关系。可译为“可可是是”“”“却却”。如:。如:余余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缊袍敝衣处其间。问之,问之,则则曰:曰:“吾祖死于是吾祖死于是”至至则则无可用(无可用(黔之驴黔之驴)(二)二)“则则”用作副词。用在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作“是是”“”“就是就是”。如:。如:此此则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岳阳楼记楼记)解释句中解释句中“则则”字的意义和用法:字的意义和用法:1.非死非死则则徙尔徙尔(副词,就是
38、)(副词,就是)2.向吾不为斯役,向吾不为斯役,则则久已病矣(连词,久已病矣(连词,那么)那么)3.欲速欲速则则不达不达(连词,但是)(连词,但是)4.万钟万钟则则不辩礼仪而受之(连词,如果)不辩礼仪而受之(连词,如果)典型例题典型例题 (一一)“乃乃”用作副词。用作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可译为“就就”“”“于是于是”等等。如:。如:乃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诈称公子扶苏、项燕。刿曰: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乃入见。入见。2.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
39、相背的,可译为“却却”“”“竟(然)竟(然)”“”“反而反而”等等。如:。如:问今是何世,问今是何世,乃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记)。3.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才”“”“仅仅”等。如:等。如:久而久而乃乃和和乃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九、复习“乃”(二)(二)“乃乃”用作代词,译为用作代词,译为“你、你你、你的的”。如:。如: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乃翁。翁。(示儿示儿)(三)(三)“乃乃”用于判断动词,相当于用于判断动词,相当于“是是”“”“就是就是”。如:。如:当
40、立者当立者乃乃公子扶苏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陈涉世家)。解释句中解释句中“乃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字的意义和用法:1.断其喉,尽其肉,断其喉,尽其肉,乃乃去去(副词,才)(副词,才)2.乃乃大惊大惊(副词,竟然)(副词,竟然)3.太祖太祖乃乃悟,卒用其人(副词,才)悟,卒用其人(副词,才)4.乃乃重修岳阳楼(副词,于是)重修岳阳楼(副词,于是)5.陈涉陈涉乃乃立为王立为王(副词,于是,就)(副词,于是,就)典型例题 1.“1.“若若”用作代词。表示第二人称,相用作代词。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当于“你你”“”“你们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作定语时则译为“你你的的”。如:。如:若若毒之乎?(你)毒之乎?
41、(你)捕蛇者说捕蛇者说更更若若役,复役,复若若赋赋 (你的)(你的)捕蛇者说捕蛇者说。2.“若若”有时表示假设,相当于有时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如果”“”“假设假设”等。如:等。如:上善上善若若水,厚德载物。水,厚德载物。十、复习十、复习“若若”3.3.复音虚词复音虚词 “若夫、至若若夫、至若”为句首语气词。为句首语气词。用于引起下文,意思近似用于引起下文,意思近似“像那像那”“”“至至于于”“”“又如又如”。如:。如:若夫若夫霪雨霏霏霪雨霏霏至若至若春和景明春和景明(岳阳楼记岳阳楼记)4.“4.“若若”有时用作动词,译为有时用作动词,译为“如同如同”、“像像”。如:如:海内存知己,天涯海内存
42、知己,天涯若若比邻比邻 。(。(送杜少府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任蜀川)5.“5.“若若”有时相当于有时相当于“如如”、“比得上比得上”,如:,如:曾不曾不若若孀妻弱子(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愚公移山)。(一)(一)“且且”用作连词。主要有三种情况:用作连词。主要有三种情况:1.表递进关系,译为“况且、而且”。如: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表并列关系,如:河汉清且浅(古诗十九首);3.表让步关系,译为“尚且”,如: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十一、复习十一、复习“且且”(二)(二)“且且”用作副词,主要有两种情用作副词,主要有两种情况:况:1.译为译为“将要将要”“将近将近”,如:,如:年年且且九十(
43、九十(愚公移山愚公移山。虎大骇,以为虎大骇,以为且且噬己也。(噬己也。(黔之驴黔之驴)2.译为译为“姑且、暂且姑且、暂且”,如:,如:存者存者且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石壕吏)“虽虽”用作连词,主要有两种用法:用作连词,主要有两种用法:1.1.表示假设,可译为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即使”。如:。如:虽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人有百手,手有百指。(口技口技)虽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三峡)虽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愚公移山)。)。2.“2.“虽虽”表示转折,可译为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虽然”。如:。如:故余故余虽虽愚,卒
44、获有所闻。(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虽虽不能察不能察,必以情。(,必以情。(曹刿论战曹刿论战)十二、复习十二、复习“虽虽”1.“1.“然然”用作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用作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这样”“”“如此如此”。如:。如:父利其父利其然然也(也(伤仲永伤仲永)然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然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后知是山之特立(始得西山宴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2.“2.“然然”用作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用作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然而而”“”“但是但是”等。如:等。如:然然足下卜之鬼乎足下卜之鬼乎 然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然然
45、文不可以学而能文不可以学而能 十三、复习十三、复习“然然”3.“3.“然然”作词尾作词尾,译作,译作“的样子的样子”。如:。如:望之蔚望之蔚然然而深秀者而深秀者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然 颓颓然然乎其间者乎其间者 满目萧满目萧然然 我善养吾浩我善养吾浩然然之气之气 4.“4.“然然”还可译为还可译为“对的对的”“”“正确的正确的”。如:。如:吴广以为吴广以为然然 不以为不以为然然1.“1.“乎乎”用作语气助词用作语气助词 。可表示各种语气。可表示各种语气。如: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乎(表示疑问语气(表示疑问语气 )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呜呼!熟
46、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乎(表示(表示感叹语气)感叹语气)王侯将相宁有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乎(表示反问语气)(表示反问语气)死国可死国可乎乎(表示商量语气)(表示商量语气)2.“乎乎”还可用在形容词词尾,译作还可用在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的样子子”。如:。如:颓然颓然乎乎其间者其间者 悠悠悠悠乎乎与灏气俱与灏气俱 洋洋洋洋乎乎与造物者游与造物者游 十四、复习十四、复习“乎乎”3.“3.“乎乎”用作介词,相当于用作介词,相当于“于于”,可译为可译为“在在”“”“对对”“”“对于对于”。如:。如:今虽死今虽死乎乎此此叫嚣叫嚣乎乎东西东西吾尝吾尝疑疑乎乎是。(是。(捕蛇者说捕蛇者说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4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醉翁亭记)1.焉焉”用作疑问代词,可译为用作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哪里”。如:。如:且且焉焉置土石(置土石(愚公移山愚公移山)割鸡割鸡焉焉用牛刀(用牛刀(论语论语)未知生,未知生,焉焉知死(知死(论语论语)十五、复习十五、复习“焉焉”2.“2.“焉焉”用作句末语气助词,可译为用作句末语气助词,可译为“呢呢”。如:。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焉?(?(疑问语气疑问语气)曹刿论战曹刿论战 寒暑易节,始一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焉。(。(肯定语气肯定语气)愚愚公移山公移山 3.“3.“焉焉”用作代词,相当于用作代词,相当于“之之”。
48、如。如:以俟夫观人风者得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捕蛇者说捕蛇者说(它,(它,代这篇文章)代这篇文章)时而献时而献焉焉。捕蛇者说捕蛇者说(它,代蛇)(它,代蛇)4.“4.“焉焉”用作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用作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做之后,做“于之(在那里)于之(在那里)”讲,即兼有介讲,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从这里从这里”“”“在那在那里里”。如:。如:不复出不复出焉焉(桃花源记桃花源记)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焉(曹判曹判论战论战)。)。练习:练习:又何间又何间焉焉?今其室十无一今其室十无一焉焉。以俟夫观人风者得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焉。(
49、语气助词,呢(语气助词,呢)(表示感叹语气)(表示感叹语气)(兼词,从这里)(兼词,从这里)1.下列四项中,加横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下列四项中,加横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项是()A何何以以战战 /不不以以物喜,不物喜,不以以己悲。己悲。B小大小大之之狱狱/四时四时之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C战战于于长勺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求于我也。于我也。D登轼登轼而而望之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而死于安乐也。死于安乐也。参考答案参考答案BA句中第一个句中第一个“以以”译作译作“凭借凭借”,第二个译作,第二个译作“因为因为”;B句中两个
50、句中两个“之之”均是结构助词。译作均是结构助词。译作“的的”;C句中的第一个句中的第一个“于于”用作介词,译作用作介词,译作“在在”;第二个译;第二个译作作“向向”;D句中的第一个句中的第一个“而而“表顺承,第二个表转折。表顺承,第二个表转折。中考例题分析中考例题分析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一项是()A.皆皆以以美于徐公美于徐公/不不以以千里称也千里称也 B.四境之内莫不有求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于王王/胜晋胜晋于于河雍河雍C.子释子释之之,不谷知之矣,不谷知之矣/闻寡人闻寡人之之耳者耳者 D.虽虽无飞,飞必冲天无飞,飞必冲天/虽虽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