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点灸单点灸双手双点灸双手双点灸单手双点灸单手双点灸12/3/2022三三 角角 灸灸T 型型 灸灸12/3/2022方法一:热敏穴位的粗定位(依据经验)方法一:热敏穴位的粗定位(依据经验)方法二:热敏穴位的细定位方法二:热敏穴位的细定位热敏穴的探查热敏穴的探查回旋灸回旋灸循经往返灸循经往返灸雀啄灸雀啄灸热敏灸感热敏灸感热敏穴热敏穴探探 查查 方方 法法12/3/2022热热 敏敏 灸灸 感感12/3/20221 1、透热:皮肤表面皮肤表面深层组织深层组织12/3/2022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12/3/20222、扩热:、扩热:施灸点中心施灸点中心周
2、围周围12/3/202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片状扩散例:艾灸患者双肺俞,患者感觉艾热扩散整个背部。12/3/20223、传热:、传热:从施灸点沿某一方向传导从施灸点沿某一方向传导12/3/2022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某一方向传导例:1.艾灸双侧三焦俞,患者感觉热感向脊柱中间汇聚,并向下传导。2.落枕患者,艾灸肩井,艾热向颈部传导12/3/20224、局部不热远部热、局部不热远部热12/3/2022局部不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的部位感觉甚热;例:艾灸患者左侧肺俞,患者感觉左前臂外侧下段发热12/3/20225、表面不热深部热、表面不热深部热12/3/2022表面不热深
3、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12/3/20226、其他非热感觉、其他非热感觉酸、胀、压、酸、胀、压、重、痛、麻、重、痛、麻、冷等冷等12/3/2022其他非热感觉施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例:艾灸患者双侧肺俞,患者觉双手发胀感,仪器显示双手温度升高。非热敏化腧穴艾灸的红外显示说明:艾灸左侧肾俞,患者感觉局部热感。12/3/2022灸灸 量量特点:特点:因人而异因人而异衡量标准:衡量标准:饱和消敏灸量,即饱和消敏灸量,即热敏态热敏态到到消消敏态敏态所需灸量所需灸量灸量要求:灸量要求: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个体化的饱和消
4、敏灸量12/3/2022规律一人体腧穴存在静息态与敏化态两种状态;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腧穴会发生敏化,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小刺激大反应”;12/3/2022规律二腧穴敏化的类型多种多样,而腧穴热敏化是一种新类型12/3/2022规律三腧穴热敏化具有普遍性.腧穴热敏化的普遍性普查:健康人群的结果显示,腧穴热敏化出现率约10,而对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20 种疾病进行艾灸腧穴观察,腧穴热敏化的出现率平均可达70 左右。寒证、湿证、瘀证、虚证中居多,急性病和慢性病均可出现。疾病痊愈后,腧穴热敏化出现率下降至15 左右。12/3/2022规律四腧穴热敏化的类型
5、、部位、面积、强度具有动态性,腧穴热敏化类型、部位、面积、强度的动态性腧穴热敏化作为一种疾病的病理反应,出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但它可以经穴为参照坐标系来定位。结果表明,热敏化腧穴与经穴的重合率为43.50%,与压痛点的重合率为34.75%,二者有显著差异,热敏化腧穴与经穴重合率较高。12/3/2022规律五腧穴热敏化的分布具有证侯相关性腧穴热敏化的分布腧穴热敏化有其自身的分布规律,研究腧穴热敏化的分布规律对于临床推广辨敏取穴新灸法及阐述其产生机制有重要意义。我们多年来已研究了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20 种疾病,初步掌握了这些疾病的腧穴热敏化分布部位的高发区
6、,如面瘫在翳风、感冒在风府和上印堂、盆腔疾病在三阴交、眼科疾病在耳垂区耳穴等。12/3/2022规律六艾灸热敏化腧穴极易激发经脉感传(90 的出现率)乃至气至病所。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发生经脉感传,甚至直达病所12/3/2022规律七基于上述腧穴热敏化新规律,发明了探敏取穴、辨敏施灸的新灸法。新灸法是基于热敏化腧穴热刺激以激发经气运行的一种新疗法:12/3/2022热敏灸的适应症总的来说寒证、湿证、瘀证、虚证,具体而言如下: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原发性痛经、盆腔炎症、阳痿、偏头痛、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枕神经痛、疱疹后神经痛、脑梗塞、失眠、过敏性鼻炎、荨麻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网球肘12/3/2022热敏灸经验集(1)悬灸风门穴,热胀感向肩部传导,多年肩痛立即缓解;(2)悬灸阳陵泉穴,热胀感向腰部传导,多年腰部困重紧痛感立即缓解;(3)悬灸三阴交,热流传至下腹部,几次治疗后盆腔积液明显改善;(4)悬灸天枢穴,热流直透腹腔,几次治疗后,多年紊乱的肠功能明显改善。12/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