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达标测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第卷(选择题 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该选项字母代号填在答题表内。1自北魏以来,南北边境上的民间贸易很多。南北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结束分裂局面。实现了南北双方这一迫切要求的是A隋文帝 B唐高祖 C宋太宗 D元世祖2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A.郡县制 B. 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3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
2、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由此可见,“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之一是A优秀人才的辅佐 B互相借鉴经验C统治者的励精图治 D社会的统一安定4. 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农业生产发展 B.商业经济繁荣C.对外贸易活跃 D.经济重心南移5. 某同学举办“中国盛唐气象主题内容展览。下列内容可以入选 “盛唐气象”的是曲辕犁和筒车唐三彩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A. B. C. D. 6. 下列选项中
3、,不属于安史之乱的重要影响是 A. 安史之乱使北方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B. 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了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 C. 安史之乱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D. 安史之乱的爆发,标志着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覆灭7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可能出现在A西周 B汉 C唐朝 D北宋8. 袁腾飞曾在百家讲坛中讲塞北三朝,指的是与两宋政权并立的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它们分别是A辽、西夏、清 B大理、金、元 C金、西夏、元 D辽、西夏、金9.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4、。”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与宋代哪一国策有密切关联A. 创设科举 B. 发展手工业 C. 重文轻武 D. 鼓励海外贸易10. 著名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的繁盛期。”下列各项成就中不能说明宋朝是“创新的繁盛期”的是A. 发明雕版印刷术 B. 发明活字印刷术C. 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D. 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1. 中国古代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痛斥当局忘记国恨家仇,把偷安杭州当作故都汴州。该“当局”是指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12. 汉代时“ (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 ,至宋代则有“苏湖熟,天
5、下足”的谚语。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B.大运河贯通南北C.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D.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13.“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细腻清秀,感情真挚。其作者应是A苏轼B辛弃疾C白居易D李清照14. 历史文献蒙古秘史记载,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描述,“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结束这一局面、建立蒙古政权的历史人物是A. 成吉思汗 B. 元世祖 C. 阿保机 D. 元昊15.“历史很精彩,我要去读读。”小丽读了马可波罗行纪。此书记载的是马可波罗在中
6、国元代的所见所闻。元代在下图中的位置是A. B. C. D. 16元世祖时期,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好坏的标准。这一举措A消除了游牧民族特色 B有利于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C使大批农田变为牧场 D导致了经济重心南移17. 宋朝时期,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明朝时期,从外国引进了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这些举措产生的共同作用是A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B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C加强了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D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8. 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郑和下西洋的课笔记,其中出现错误的一项是目的时间远航次数影响提高明朝威望1405-14337次开创了西太平洋
7、与印度洋之间的亚欧海上交通线A. 目的 B. 时间 C. 远航次数 D. 影响19.“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A. 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B. 隋朝时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C. 唐朝时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内容D. 明清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20.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到之处,得到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护。其根本原因是A. 明末土地兼并严重,赋税沉重B. 农民觉悟高,拥护起义军C. 陕西北部一带连年自然灾害D.“均田免赋”口号的提出21.“他很幸运,因为
8、他有两个很不错,或者说是很优秀的儿子皇太极和多尔衮。”这是帝国政界往事中的一句话。文中的他是A努尔哈赤 B. 忽必烈 C. 元昊 D. 铁木真22.“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这段话反映了我国明末清初时期,台湾曾经被西方殖民者占据。话中“贵国”指的是 A. 西班牙 B. 葡萄牙 C. 荷兰 D. 英国来23. 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清前期人口增加的原因是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社会秩序安定 城镇商品经济发展A. B. C. D. 24. 山西
9、人擅长经商。有人说,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迹,晋商的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远到外蒙、俄国、日本。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晋商形成于明清时期B. 晋商资本雄厚,经营的物品齐全C. 晋商经营的范围广泛,远至海外D.“晋商精神”是开拓创业,讲究诚信25. 据史料记载,凡有紧急事务,雍正则命(张)廷玉立刻入宫,自己口授大意,张廷玉则于御前伏地书写,或是隔着门帘在案几书写,文稿书写完毕即呈雍正预览,随即颁行。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上述材料反映出军机处实质上A. 是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B. 军机大臣的主要工作是撰写文稿C. 军机大臣与皇帝关系十分密切 D.
10、 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第卷(非选择题 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8分,第27小题16分,第28小题16分,共50分。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创新篇: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富有创新精神。材料一 中国古代发明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提供了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1)材料一提到的“第五大发明”指的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种措施带来了什么积极影响?(2分)【交流篇:文化贸易发展】材料二
11、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一(佛法),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郭沫若诗(2)材料二鉴真东渡去了哪里?(1分)造成了什么影响?(2分)材料三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3)材料三的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1分)他去哪里“求知”? (1分)材料四 宋代,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在海上贸易中占主导地位。泉州、广州、明州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进行管理。中国同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南宋高宗末年
12、,市舶收入是北宋治平年间收入的三倍。(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原因(2分)及表现。(4分)【科技篇:科学技术发展】材料五 北宋时期,我国印刷术的发展出现了新飞跃。据考古发现,当时采用新印刷术印制的书籍,字体工整,装订精美,但也出现了个别文字方向颠倒的现象,这可能由于排版疏忽所致。(5)材料五中印刷术的新飞跃是指什么?(1分)为这一新飞跃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谁?(1分)材料六 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写出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成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
13、书”。(6)根据材料六,指出明代科技成就的共同特征。(2分)27(16分)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蜿蜒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版图上从容铺开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辟的?(1分)根据材料指出往来于丝绸之路上
14、的物品种类。(2分)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原因。(4分)材料三 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
15、地区。(1分)郑和的远航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4分)材料四 2015年3月,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演讲,再次谈及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丝路崭新的时代内涵。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丝路崭新的时代内涵”的理解。(4分)28.(16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大城市瓦子勾栏里的文娱活动是适应中下阶层百姓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基本上能满足这一阶层人们的趣味和爱好,以至有“勾栏不闲,终日团圆”的说法。中华
16、书局(1)材料一反映了勾栏瓦子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它的出现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2分)材料二16611766年耕地面积年代耕地面积(顷)1661年(顺治十八年)5493576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60784301724年(雍正二年)6837914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7414495(2)材料二中1661年1766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现这种变化的因素有哪些?(2分)材料三 18世纪时,西方国家进行了工业革命,轰鸣的机器把西方社会带入了工业化时代。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新的更大的市场成了英国资产阶级的边切需求。英国殖民者在控制了印度
17、等地以后,更加垂涎富饶的中国,因此他们积极要求开放中国的市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活动。而当时的中国,仍处在封闭的状态中,以农业为主的传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在东西文明的冲撞中,此消彼长,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材料二、三摘自于七年级下册部编教材(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从中国方面分析一下, “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4) 综上所述,归纳影响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5 ACCBA 610 DDDCA 1115 DADAC 1620 BADDD 2125 ACACD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8分,
18、第27小题16分,第28小题16分, 共50分。26.(18分)答案要点:(1)科举制;(1分)影响: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科举制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有利于提升社会的文化素养等。(2分,答出两点即可)(2)日本。(1分)促进了中日经济文化交流。(2分)(3)玄奘。(1分)天竺。(1分)(4)原因: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2分)表现:在重要港口设蕃坊、蕃学。政府专门设立市舶司来管理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出现了泉州、广州等大商港。(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5)从雕版印
19、刷术到活字印刷书的飞跃。(1分)毕昇。(1分)(6)都属于传统科技领域总结性的,集大成著作。(2分)27.(16分)答案要点:(1)汉武帝;(1分)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物品种类有:手工业品、农产品等。(2分)(2)陆上丝绸之路不畅;经济重心南移;政府支持海外贸易,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市舶司进行管理;海路运输便捷,量大、安全;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等。(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3)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1分)意义: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4)古代丝绸之路曾搭起
20、古代中国与世界友好交流的桥梁,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深化合作,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繁荣发展。(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28.(16分)答案要点:(1)原因:市民阶层对业余生活需求的多样化,推动瓦子出现。(2分)关系: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贸易繁荣,为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1分)同时,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社会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以满足市民的文化生活要求。(1分)(2)变化:1661到1766年,耕地面积大大增加。(2分)因素: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2分,答出一点即可)(3)原因:君主专制集权的封建国家;以农业为主的传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4分,答出两点即可)(4)因素:技术的革新,统治者的政策,耕地面积的增加,城市的发展等。(4分,答出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评分说明】非选择题的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表述,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总分不能超过该题的赋分。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