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 液 Blood,南方医科大学 组织胚胎学教研室,闫 媛,yyuanmm,日常生活中的 “血”,血液的组成,血液的功能,血液的来源,血液:循环流动在心血管内,又称外周血。健康成人约有5 L,占体重的7。 从血管抽取少量血液,抗凝、离心,血液分出为3层:,血液概述,血液,血细胞,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血浆 (细胞间质),水,血浆蛋白,糖,维生素,激素,代谢产物及无机盐等,血液的组成:,血象: 血细胞的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结果。 患病时,血像常有显著变化,故检查血像对疾病的诊断十分重要。,血涂片:观察血细胞形态最常用的方法,血涂片的制作 常用Wright或Giemsa染色,采血
2、,涂片,染色后,血细胞分类和计数的正常值 血细胞 正常值 红细胞 男:(4.05.5)1012/ L 女:(3.55.0)1012/ L 白细胞 (4.010)109/L 白细胞分类 中性粒细胞 5070 嗜酸性粒细胞 0.53 嗜碱性粒细胞 01 单核细胞 38 淋巴细胞 2530 血小板 (100300)109/ L,一、红细胞 (Red Blood Cell,RBC),红细胞的形状 双凹圆盘状直径7.5m, 周边厚2.0m,中央厚1m。 利于增加细胞的表面积。,红细胞的结构 胞核:无 胞质:无细胞器,充满血红蛋白 (hemoglobin, Hb 血色素)故呈红色。,CO与Hb之间的亲和力
3、要比O2与Hb的亲和力大200300倍,可导致煤气中毒。,红细胞的功能: 结合、运输O2和CO2 Hb结合与运输O2和CO2,即供给全身细胞所需的O2,并带走细胞所产生的大部分CO2,RBC和Hb正常参考值,男:4.05.51012/L,Hb:120150g/L 女:3.55.01012/L,Hb:110140g/L,红细胞膜骨架 血影蛋白和肌动蛋白,红细胞具有形态可变性,遗传性球形红细胞症,遗传性球形红细胞症的血影蛋白分子结构异常,变形性差,易被脾巨噬细胞吞噬清除,导致先天性溶血性贫血,17,血型抗原A 血型抗原B,ABO血型抗原系统,网织红细胞,正常值: 成人0.5%-1.5% 婴幼儿3%
4、-6%,临床意义:,骨髓造血功能、贫血疗效的评价,残留部分核糖体 煌焦油蓝染色,二、白细胞,(leukocyte, white blood cell),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5070%,形状: 球形,直径1012 m,胞质:极浅的粉红色 浅紫色、浅红色细小、均 匀的颗粒,胞核:杆状或分叶状,5叶 核左移 杆状或叶核增多 核右移 叶核增多,人血涂片示中性粒细胞(2叶核;油镜),中性粒细胞的超微结构,嗜天青颗粒(20%) 体积大 溶酶体: 酸性磷酸酶 髓过氧化物酶,特殊颗粒(80%) 体积小 分泌颗粒:溶菌酶 防御素,中性性粒细胞电镜图 (1细胞核 2特殊颗粒 3糖原颗粒 *嗜天青颗
5、粒 ),中性粒细胞的功能 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 以吞噬细菌为主, 也吞噬异物,脓细胞,中性粒细胞吞噬 细菌后自身死亡,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形状: 直径1012 m,胞核: 分叶状、“S”形或不规则形 着色浅,数量最少 01%,胞质 :含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 嗜碱性颗粒,染成蓝紫色,可遮盖胞核,人血涂片示嗜碱性粒细胞(油镜),嗜碱性粒颗粒: 内含肝素、组胺、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嗜碱性粒细胞 超微结构模式图,嗜碱性粒细胞的超微结构,启动炎症反应 肝素 抗凝血 合成白三烯参与过敏反应,嗜碱性粒细胞的功能,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形状:直径 1015
6、 m,胞核: 两叶核多见,胞质:粗大、均匀的鲜红色的嗜酸性颗粒 为特殊溶酶体 含芳基硫酸酯酶、组胺酶、 阳离子蛋白,0.53%,图13 人血涂片示嗜酸性粒细胞(左;油镜),嗜酸性粒细胞的超微结构,嗜酸性粒细胞 超微结构模式图,嗜酸性颗粒: 为特殊溶酶体 含芳基硫酸酯酶、 组胺酶、 阳离子蛋白,嗜酸性粒细胞电镜图 (1细胞核 5溶酶体),变形运动,趋化性,受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作用到达病原体或过敏反应的部位 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释放多种溶酶体酶有杀菌作用:阳离子蛋白杀灭寄生虫 抑制过敏反应:组胺酶灭活组胺;芳基硫酸酯酶灭活白三烯,嗜酸性粒细胞的功能,2020年4月6日,34,单核细胞(mono
7、cyte),3 8%,胞核: 肾形、马蹄铁形或不规则形, 着色浅,胞质: 弱嗜碱性 灰蓝色细小嗜天青颗粒(溶酶体),形状:直径 14 20m,功能: 血液中停留12-48h进入结缔组织, 分化成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功能。,淋巴细胞 (lymphocyte),形状:圆形或椭圆形 6 8 m小淋巴细胞 9 12 m中淋巴细胞 13 20 m大淋巴细胞,胞核:小淋巴细胞核大而圆,染色深。 一侧常有小凹陷。,胞质:胞质少,嗜碱性,晴空样蔚蓝色,人血涂片示中淋巴细胞(左)和小淋巴细胞(右),淋巴细胞的分类,根据发生来源,形态特点和免疫功能分为:, 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hymus dependent lym
8、phocyte, T细胞)约占75%,体积小,胞质中含少量溶酶体,参与细胞免疫。, 骨髓依赖淋巴细胞(bone marrow dependent lymphocyte, B细胞), 约占10-15%,体积略大。 不含溶酶体。分化为浆细胞,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细胞),为中淋巴细胞,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淋巴细胞光镜与电镜结构模式图,淋巴细胞的功能,免疫细胞,在机体防御疾病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40,形状:双凸圆盘状,直径 2 4m; 受刺激后伸出突起; 在血涂片上常聚集成群; 分中央颗粒区(紫蓝色血小板颗粒)和 周边透明区
9、(均质浅蓝色),三、血小板 (blood platelet),来源:骨髓巨核细胞脱落的胞质小块,血小板的超微结构,透明区 微管和微丝-参与形态维持和变形 颗粒区 特殊颗粒(颗粒)-血小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等 致密颗粒-5羟色胺、钙离子、ADP、ATP等 少量溶酶体 开放小管系和致密小管系 开放小管系统-利于摄取血浆物质和释放颗粒内容物 致密小管系统-收集钙离子和合成前列腺素等,参与止血和凝血,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修复血管,血小板的功能,四、淋巴 (lymph),淋巴管系统内流动的液体 组成:淋巴浆 + 淋巴细胞 淋巴浆:血浆在毛细血管动脉端的部分渗出液,淋巴是血浆循环的旁路 小
10、肠的淋巴中常含乳糜微粒; 肝的淋巴内含大量血浆蛋白 淋巴细胞:主要源于淋巴结,淋巴管内有淋巴细胞 (内皮细胞 V微静脉 A微动脉),血细胞寿命:RBC 120d;血小板10d;WBC长短不一,几小时数年。 死亡后细胞的补充来自骨髓 骨髓中的造血细胞来自于: 胚胎时期(第3周)卵黄囊壁的血岛肝脏(第6周) 脾脏(第12周) 骨髓(胚胎后期至出生后)。,五、骨髓和血细胞发生,红骨髓:为造血组织,分布在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骺端的松质骨中 黄骨髓:为脂肪组织,分布于长骨骨髓腔,有造血潜能,骨髓的分类与分布,造血组织组成:网状组织 + 造血细胞 + 基质细胞 造血诱导微环境:造血细胞赖以生长发育的环境
11、基质细胞:包括巨噬细胞、血窦内皮细胞、网状细胞等,分泌体液 因子,调节造血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幼红细胞岛:发育中的幼稚红细胞常位于血窦附近,成群嵌附在巨 噬细胞表面,构成幼红细胞岛,血窦:管腔大、形状不规则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较大,内皮基膜不完整,呈断续状,有利于成熟血细胞进入血液,骨髓的结构,图22 红骨髓结构模式图,骨髓幼红细胞岛超微结构模式图,红骨髓切片 1血窦 2巨核细胞 3脂肪细胞,adipocytes (FC), hematopoietic cells (He), and venous sinusoids (VS) bony trabeculae (Bo). Megakaryo
12、cytes (arrows),造血干细胞,起源:卵黄囊等处的血岛,出生后主要位于红骨髓、脾和淋巴结,少量于外周血 形态:类似小淋巴细胞,即细胞体积小,核相对较大,胞质富含核糖体 特性:强增殖潜能 多向分化 自我复制,终身保持数量恒定,证明了造血干细胞的存在 每个集落的细胞来自同一个原始血细胞 存在不同分化等级的原始血细胞: 多能造血干细胞髓性造血干细胞、淋巴性造血干细胞定向干细胞(造血祖细胞),小鼠脾集落生成实验,造血祖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分化方向确定的干细胞,又称定向干细胞。 造血祖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作用于造血祖细胞,分化
13、为各种血细胞。: 红细胞系造血祖细胞:在红细胞生成素(EPO)作用下生成红细胞 粒细胞单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在GM-CSF作用下生成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巨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在血小板生成素(TOP)作用下生成巨核细胞集落,原始阶段 幼稚阶段(分早、中、晚三期) 成熟阶段,形态演变规律:,1. 细胞体积由大到小(巨核细胞:小大),2. 胞核:大小丢失(RBC) 圆形杆状分叶(WBC) 染色质:细疏粗密 核仁: 多少消失,3. 细胞质由少到多,嗜碱性由强到弱,Hb、特殊颗粒由无到有,4. 细胞分裂能力从有到无,血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原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血红蛋白出现 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14、脱去细胞核 网织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1. 红细胞系的发生,原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 出现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 中幼粒细胞 晚幼粒细胞 成熟粒细胞,2. 粒细胞系的发生,原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幼单核细胞增殖力很强,约38%的幼单核细胞处于增殖状态 炎症或免疫功能活跃时,幼单核细胞加速分裂增殖,提供足量的单核细胞,原单核细胞 幼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3. 单核细胞系的发生,部分淋巴性造血干细胞经血流进入胸腺皮质,增殖分化为T细胞 部分停留在骨髓内发育为B细胞和NK细胞 淋巴细胞的发育主要表现为细胞膜蛋白和功能状态的变化,形态结构的演变不明显,故很难从形态上划分淋巴细胞的发生和分化阶段,4. 淋巴细胞系的发生,原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巨核细胞(megakaryocyte)血小板,血小板的发生,5.巨核细胞-血小板系的发生,巨核细胞为832倍体,直径50100 m ,核巨大分叶,胞质含大量血小板颗粒。胞质内形成分隔小管,将胞质分隔成许多小区,每个小区即1个血小板 巨核细胞突起从血窦内皮细胞间隙伸入窦腔,胞质末端脱落成为血小板;每个细胞可生成20008000个血小板,骨髓涂片示血小板从巨核细胞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