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七 律律 长长 征征 长征的原因: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注:(1)“围剿”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的说法和行为,所以带有引号,还以为包围剿灭。(2)里的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人。1932年到上海,后来到苏区担任军事顾问,备受博古信任。他名义上是顾问,实际上独揽了红军的指挥大权。(3)1933年10月,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敌人采取碉堡推进、步步为营的堡垒政策,把红军严密的封锁包围起来,从四面向根据地压缩
2、。根据当时情况,如果采用毛泽东的战略战术,仍有粉碎“围剿”的可能。由于中央临时中央负责人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根本不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开始时命令红军进攻敌人手被坚固的据点,犯了进攻中冒险主义的错误。红军久攻不下,被迫撤出战斗,转而采取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同敌人打阵地战。由于兵力分散,红军处处被动挨打。红军奋战一年,伤亡惨重,却没能打退敌人的“围剿”,反而使自己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红军第五次反红军第五次反“围围剿剿”的失败的失败 王明的左倾冒险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主义错误路线在党中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抛弃央占统治地位,抛弃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使红军处处挨打
3、使红军处处挨打。王明瑞金遵义金沙江大渡河大雪山水草地吴起镇会宁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红军长征(红军长征(1934年年10月月1936年年10月),月),共产党共产党领导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国民党称此为称此为“流窜流窜”。1934年年10月月10日晚日晚6点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
4、力五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进行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转移时经过:瑞金出发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转移时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火线冲破四道封火线改向贵州改向贵州渡渡过乌江过乌江夺取遵义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飞夺泸定桥翻雪山翻雪山过草地过草地到达陕北
5、吴起镇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的标志:甘肃会宁(长征胜利的标志: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年10月,月,红军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和和工农红军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是红军战士悲壮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的力量。是红军战士悲壮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毛泽东毛泽东,字润之,字润之,1893 年年12 月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农民家庭。1976 年年9 月月9 日在北
6、京日在北京逝世。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书法家。1934年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月,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围剿”,被迫实行,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战略大转移,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其间经过其间经过11个省,翻过个省,翻过18座大山,跨座大山,跨过过24条大河,爬雪山,过草地,行程条
7、大河,爬雪山,过草地,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约二万五千里其间他们历经无数其间他们历经无数次生死考验,由开始时的八万多人到次生死考验,由开始时的八万多人到长征胜利时,只剩下了六千多人。终长征胜利时,只剩下了六千多人。终于,于,1935年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毛月,长征即将胜利,毛主席回顾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激动地主席回顾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激动地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长征路线图瑞金-占领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过大草地-进入甘肃、陕西,在吴起镇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我读长征自由朗读,读准自由朗读,读
8、准字音字音,把握把握节奏节奏,读出,读出感情感情,读出读出气势气势。红军红军/不怕不怕/远征远征/难,万水难,万水/千山千山/只只/等闲。等闲。五岭五岭/逶迤逶迤/腾腾/细浪,乌蒙细浪,乌蒙/磅礴磅礴/走走/泥丸。泥丸。金沙金沙/水拍水拍/云崖云崖/暖,大渡暖,大渡/桥横桥横/铁索铁索/寒。寒。更喜更喜/岷山岷山/千里千里/雪,三军雪,三军/过后过后/尽尽/开颜。开颜。wi ypngbmn七律知识知多少?七律知识知多少?结构结构:首联首联颔联颔联颈联颈联尾联尾联押韵押韵七律七律 七言律诗的简称。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
9、句末一字押平声韵,句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包括四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包括四联。联。七律七律长征长征毛泽东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万水千山只等闲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乌蒙磅礴走泥丸丸。金沙水拍云崖暖,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大渡桥横铁索寒寒。更喜岷山千里雪,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三军过后尽开颜颜。首首联联颔颔联联颈颈联联尾尾联联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
10、逶迤腾细浪,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三军过后尽开颜。哪两句是全诗的哪两句是全诗的总总纲,它们体现了红纲,它们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军怎样的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万水千山只等闲。哪两句是全诗的哪两句是全诗的总总纲,它们体现了红纲,它们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军怎样的精神?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万水千山只等闲。“远征难远征难”三三个字怎么理解个字怎么理解?远征:行程之远,远征:行程之远,时日之长时日之长难
11、:牺牲之大,难:牺牲之大,经历之苦经历之苦红军不怕万里长征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看得极为平常。远征难远征难:总括了红军: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切困难。理 解理 解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颔 联五岭五岭逶迤逶迤腾腾细浪,细浪,乌蒙乌蒙磅礴磅礴走走泥丸。泥丸。形容绵延不断形容绵延不断形容巍峨高大形容巍峨高大对偶对偶五岭逶迤腾五
12、岭逶迤腾,乌蒙磅礴走乌蒙磅礴走。比喻、夸张反衬手法,突反衬手法,突出表现红军敢出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概。和伟大气概。细浪细浪 泥丸泥丸 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于深山狭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于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有被敌人压
13、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认定红军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恍然大悟,认定红军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1935年年4 4月月2828日,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19351935年年5 5月月3 3日,红军翻山越岭,日夜兼程日,红军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180里,当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里,当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
14、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从船,从5 5月月3 3日至日至9 9日,在日,在7 7天天7 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力就靠这7 7只小船从容地渡过了金沙江。两
15、天以后,只小船从容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金金沙沙 水水 拍拍 云崖云崖 暖暖,大渡大渡 桥桥 横横 铁索铁索 寒寒。上承“万水”二字名词名词 名词名词 动词动词 名词名词 形容词形容词名词名词名词名词动词动词 名词名词 形容词形容词颈联 既写出了既写出了5 5月春暖的金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一片沸腾的景象。暖:“大渡桥横铁大渡桥
16、横铁寒寒”:1、“寒寒”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字烘托出战斗的紧张激烈,寄托着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寄托着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2、“寒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飞夺泸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3 3、“寒寒”字用来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字用来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形象。更喜更喜岷山千里雪,岷山千里雪,承上启下承上启下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17、;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尾联尾联三军:三军: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想念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东希望并想念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利会师。所以,所以,“三军三军”一词,充分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
18、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过后尽开颜过后尽开颜红红一方面军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互动分析结构互动分析结构 小结小结 首首联:开宗明义,提出全篇的中联:开宗明义,提出全篇的中 心思想。心思想。颔联:承颔联:承“千山千山”,以五岭、乌,以五岭、乌蒙蒙 为代表。为代表。颈联:承颈联:承“万水万水”,以金沙、大,以金沙、大渡为典型。渡为典型。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 的喜悦。的
19、喜悦。感悟远征难感悟远征难1 1、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画,你能一一概括吗?用动画,你能一一概括吗?用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2 2、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幅,、选其中最喜欢的一幅,说说感受。说说感受。小结:小结:这首诗生动形象地这首诗生动形象地 红军红军 的光辉战斗的光辉战斗 ,热情洋溢地,热情洋溢地 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的 和和 ,充分充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力量无比顽强的 和和 。艺术特色:艺术特色: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2、夸张手法的运用、夸张手法的运用概括了概括了长征长征历程历程歌颂了歌颂了革命英雄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显示了显示了生命力生命力 战斗力战斗力v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v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v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v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v长征长征是什么?是什么?搜集毛泽东搜集毛泽东评述评述长征的文长征的文章和描绘长征的诗词。章和描绘长征的诗词。课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