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点透视(One-point Perspective)所谓一点透视是指一个立方体与画面、地现平行,并与视线成垂直状态者。亦即立方体的三组棱线中的两组与画面、地面平行,另一组棱线则消失于视心,此种图法称为一点透视,一点透视又称平行透视。一点透视一点透视在只有一个物体时,一点透视图所能表现的范围,如图所示:由A面和B面来看,视点在物体的左方、右方、中间三种不同的位置时,这种透视图可以被画出来;若再依眼睛的高度来看一个面,所能描绘的透视图,则共有九种,如图图中1是视点在物体的中心位置,这是一点透视图的基本构图。这种构图可以表示五个面,因此建筑物的室内透视图常使用此一方式。图中2、3、9是视点在物体下
2、方的例子,要描画比眼睛更高位置的物体时,这种构图最实用。而图中4、8、1,视点位在眼睛的高度,当物体往左或往右移动时,这种构图最适合使用。袖点在物体上方,即物体在眼睛高度下方时,最适用的构图为图中5、6、7。一点透视足线法一点透视足线法连接物体与立点在地面上的投影点,此连接线称为足线。而利用足线绘成透视图的方法,称为足线法。物体各图面的关系,如图1所示,从这些图面可以描画出透视图。而从图2可知,各图面的长、宽、深尺寸是相同的。一般而言,描画透视图时,就依这些图面(正面图、侧面图、平面图)而导出物体的形状。图3为说明图,描画顺序如图所示 图4在纸面上画出相当于物体底部的基线,然后从基线测出眼睛高
3、度的缩小尺寸,再画出一条和基线平行的水平线。再从基线测物体高度加余白部分(随意尺寸),画出一条和基线平行的线,这就是画面线。图5:以平面图的一边和画面线成平行的状态,将平面图配置于画面线(P.L)上方。并以和基线(G.L)相接的状态描绘出物体的侧面图。把平面图的深度线AD.BC延长到基线,再从侧面图水平移动物体的高度,如此可求出abba的物体正面图。图6:先决定视点(E.P)。对物体平面图的AB面来说,中心视线(EE)呈垂直,所以物体平面视点位置最好决定在作图者视野60度的范围内。而中心视线和基线的交点就是基点(G.P)。基点到视点的距离,即为物体和作图者间的距离。连接视点(E.P)和平面图的
4、ABCD.图7:中心视线(EE)和水平线(H.L)的交点为消点(V.P),如果是一点透视图,就会和视心相叠。把正面图点abba,和消点连结。图8:平面图点ABCD和视点的连结线,能和画面线(P.L)相交ABCD,从ABCD向基线画垂直线,又能和正面图点abba和消点的连结线,产生交点ABCD,此图形为物体的平面透视图。图9:将画出来的平面透视图,移动到物体的高度线ab,则可得ABCD的透视图。图10:实际上从平面图和侧面图所求出来的透视图,就是夹在ABCD和ABCD平面透视图间的立体图形。如果平面图的一边和画面线相接,所画出来的透视图就会和基线相接,如果放置平面图的时候,离开画面线,所描画出的
5、透视图也会离开基线。因此,以下介绍其他不同的情况:A图:由于配置时平面图的一边AB与画面线相接,因此,所画出来的透视图一边AB就会和基线相接。B图:平面图部分在画面线下方的情况。在作透视图时,无论时画面线上方或下方的点,在和视点连接时,都必须先求得投影在画面线上得点,再作垂直线,以求得透视图。若欲求得更大得透视图,可将平面图配置于画面线下方,其高度可由基线放大来求出。C图:这是利用足线法完成得室内透视图。其宽度、深度可由视点(E.P)连接平面图上的点求出,而高度则须由基线上的立面图延伸线条求出。2量点法:量点法:一点求法:已知:平面、立面及En点位置,求立方体透视。作法:1)作OY0=OY,即
6、YY0与PP成45。2)作OY的消失点Vy,YY0的消失点My(量点)。3)在GL上量OX0=OX,OY0=OY,连接OVy、X0Vy,连接Y0My与OVy相交Y点,求得平面透视。4)自O点作垂线TH,为量高线,量OZ0=ZZ为立方体真高,求得立方体透视。实际求法:1)若视高较低,在GL下任意距离作GL。2)在HL上量VyMy=D,自Vy向右量F,得O点,作透视平面。自各角点引垂线到GL上,同上述方法求得立方体透视(图21)。作图框架由空间转为平面 作业作业1 桌子或椅子的一点透视桌子或椅子的一点透视1张张要求:要求:1、A42、铅笔手绘、铅笔手绘3、保留重要连接线、保留重要连接线4、角度及大
7、小自定、角度及大小自定二点透视二点透视(Two-point Perspective)二点透视二点透视就一个立方体而言,它与地面平行但不平行于画面,亦即对立方体的三组棱线而言,一组棱线与画面平行,其他两组棱线不与画面平行,并形成夹角,以45、45、15、75、30、60或任意角度分别消失于左右消点的透视图法,称为二点透视,亦称为(成角透视)。1原理分析 特点:有两个消失点(左消失点VL,右消失点VR,VL和VR在CV的左右两边)。方形体中,平行于基面但不平行也不垂直于画面的棱消失于左右两个消失点。方形体中,平行于画面(PP)且又垂直于基面(GP)的棱均不消失于任何点。方形体中只有一条棱距离观察者
8、最近。二点透视的范围二点透视的范围二点透视图是常用的作图法,它能表现物体的立体效果和各种变化。使用此图法时,由于要描画物体的宽度面和深度面的关系,使各面称为透视面,所以,需要宽度线的消点和深度线的消点。作图时可以考虑如图2所示的范围,但其中以连接V.P1和V.P2的水平线为直径,形成的圆之内侧范围所构成之透视图,才是自然的构图。视点(E.P)在圆周上移动时,宽度面和深度面的比率会有所变化,虽然水平线的高度一定,但由于物体高低位置的变化,物体上方和下方的视觉就会产生变化;如果把物体放置在圆的外侧来作圆,则宽度面和深度面成直角的物体,在视觉上就没有直角感;看起来时歪斜的。图2中,最自然的构图时1、
9、2、3,也是维持自然构图的界限。倘若物体的宽度面或深度面作图者的中心视线垂直时,物体线就不会产生消点,而变成平行线,如此就变成一点透视图了。因此,二点透视图的物体必须和视点位置呈非垂直的条件下才能成立。为了固定二点透视图的自然角度,通常以消点的水平线和视点的视线所产生的角度45度.45度、60度.30度、75度.15度的情况下来作图。以图2所示的范围来描画透视图时,物体和作图者的平面位置关系,就如图1所示。二点透视足线法二点透视足线法图:先配置平面图的位置和角度(3060),再画出画面线(PL)、水平线(HL)及基线(GL)。决定中心视线和视点(EP)。自视点(EP)作出与AD、AB平行的线,
10、和PL相交于EF两点,再从E、F向HL画垂直线,相交的点即左右消点(VL、VR)。图:平面图A点与中心视线相交,因此,中心视线与基线(GL)的交点,即透视图中的A点。视点(EP)连接D、B,其和画面线(PL)相交的两点向GL作垂直线,垂直线与A的两消线相交于B、D、B,连接左消点(VL),D连接右消点(VR),两线相交于C,连接A、B、C、D,即可得平面透视图ABCD。图:以基线(GL)上侧面图的高度作平行线,可得与中心视线相交的点A,由A作消线,可得B、D,B连接VL,D连接VR,得交点C。最后连接各点立体透视图即完成。A图:正立方体的位置离开了画面线的情况。作图时,先自视点(EP)作出与B
11、A、DA平行的线,并相交PL于E、F,再自E、F向水平线画垂直线,相交的两点即左右消点。延长DA、BA和画面线相交点G、H,自G、H作垂直线与基线相交i、j,i、j连接左右消点,即产生A。D、B连接EP与画面线相交点再作垂直线,则可与i、j之消线相交D,ABCD即平面透视图。从基线上的侧面图高度作平行线,可以与GH垂直线相交两点,这两点连接左右消点可得另一点A,则正立方体透视图即可得之。B图:平面图部份配置在画面线下方的情况。在画面线下方的平面图各点连接EP并延长,而投影在画面线上的交点再作垂直线,如此,才可以求得透视图。二点透视消失点法二点透视消失点法(1)消失点法先确定双联方形体的平面图A
12、BCD和DEFG。画出画面(PP)、视平线(HL)、基线(GL)及足点(SP)的位置。由SP画左右两线(两线保持直角)交于PP上两点S1和S2,再由这两点下垂交HL得左消失点(VL)及右消失点(VR)。将两方形体的平面图ABCDEFG置于PP之上,A点与PP相重合。使线段AB、CG、EF平行于S2SP,线段FG、EA、CB平行于 S1SP。延长线段CB交PP于X点,延长线段CG交PP于Y点,延长EF交PP于Z点,延长FG交PP于Q点。然后由点XA、Q、Y、Z下垂交与GL于X、A、Q、Y、Z点。由A点向VL、VR引消失线,由点X、Q向VL引消失线,由Y、Z点向VR引消失线,各消失线相交得出平面图
13、ABCDEFG的透视图。点A上垂至H点,AH为大方形体的高度;Y上垂至P点,YP为小方形体的高度。由H点向VL、VR引消失线与空间上的B点、D点上垂相交于L、K两点,连结I-VL、KVR交于J点,大方形体ABCDHIJK得出。然后由P点向VR引消失点,与G、D两点的上垂线相交于P、L两点,连结P-VL与F点的上垂线交于N点,再连结NVR,L-VL两线相交于M点,小方形体DEFGLMNP即得。双联方形体的透视图得到。二点透视测点法二点透视测点法垂直两直线的测点、灭点间的关系垂直两直线的测点、灭点间的关系m1m2f1f2eaabbfxFxfyFyABDCeSabcdgfhggMyMx一、利用测点法
14、绘制平面图步骤:画平面图、求灭点、求测点、度量尺寸、完成图形步骤:画平面图、求灭点、求测点、度量尺寸、完成图形HLPLGL量点法:量点法:二点求法:已知:平面,立面及En点的位置,求立方体透视。作法:1)作 OX、OY方向直线透视消失点Vx、Vy。2)以Vx、Vy为圆心,VxEn、VyEn各为半径作圆与PP相交求得Mx、My。3)连接 OVx、OVy,分别为 OX、OY方向直线的透视方向。4)在GL上量OX0=OX,OY0=OY,X0、Y0分别与Mx、My连接,相交于X、Y点。5)X、Y分别与 Vy、Vx连接求得透视平面。6)在GL上由0作TH垂线,量OZ0=ZZ,由Z0分别连接Vx、Vy求得
15、立方体透视。若视高较低,可在GL下任作GL,先求透视平面。然后由平面上各点引垂线到GL上,作出透视图(图22)。平面图平面图(三)测点法 确定双联方形体的平面图、立面图的大小及尺寸。画出PP、HL、GL三线及SP的位置。由SP画左右两线(两线保持直角)交PP于Z、Z两点,由这两点下垂交HL于VL和VR两消失点,然后以Z点为圆心、以Z-SP为半径画圆,交PP上一点再下垂交HL于ML(左测点);以Z点为圆心、以Z一SP为半径画圆,交PP上一点再下垂交HL于MR(右测点)。在平面图上可将大小双联方形体的平面图的空缺以虚线补充为一完整矩形BCEP。将P点置于GL上,在P点左边量出A点及B点,在P点右边
16、量出E点、F点。然后、连结PVL、PVR。连结AML与PVL交于A点;连结B一ML与P一VL交于B点,连结F-MR、EMR与PVR交于F、E两点。然后再连结BVR、FVL、EVL,它们相交得点CG、D。双联方形体的平面图ABCD和DEPG的透视图得出。由P点上垂至H点,PH为大方形体的高度。连结H一VL与过A、B点的上垂线交于H、I两点。连结H一VR与D点的上垂线交于K点连结K一VL,I一VR相交于J点、顶面HIJK即得,大方形体透视图得出。由P点上垂至N点,连结N一VR与FE两点的上垂线交于 N、M两点,连结NVL与G点的上垂线交于P点,连结MVL与D点的上垂线交于L,小方形体的顶面LMNP
17、即得,小方形体的透视图得出。双联方形体的透视图得出。FxfxMyMxFyfypphhggAsA已知物体的投影图画出透视图注意画面前的点的求法1、选定画面的位置、偏角,尽量将一个特殊点A放在画面上以便于测量。2、定出视点位置及透视图中A点的位置。求出x和y方向的灭点,量点。3、连AFx,AFy。4、以A点为基准点将X、Y方向的的距离量在透视图 中A点左侧和右侧,注意花面前的点应该向相反方向度量。连两点求出对应点的透视。6、擦去不必要的图线,描深上色。5、以A处的竖直线来度量高度求出各点的透视高读。一、辨错辨错与欣赏要求:要求:1、铅笔手绘、铅笔手绘2、保留所有连接线保留所有连接线 3、角度及大小自定角度及大小自定练习练习1、画一方形体和一把椅子的一点透视图。、画一方形体和一把椅子的一点透视图。2、运用三种方法画一连方体的两点透视图。、运用三种方法画一连方体的两点透视图。立面图立面图 平面图平面图(18)三点透视)三点透视(Three-point Perspective)一个立方体的任何一组棱线或面不平行于画面或地面时,其三组棱线会分别消失于VP1、VP2、VP3,此种透视图法称为三点透视。三点透视三点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