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短文文两两篇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识记重点生字读音、字形,积累词语,理清文章思路。2.掌握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3.理解两篇课文的读书观点,提高对读书目的、方法、作用的认识。谈谈读书读书弗朗西斯培根作者介绍作者介绍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他的主要著作有随笔新工具培根论人生 等。(1 1)订正字音)订正字音 怡情(y)傅彩(f)藻饰(zo)矫(jio)狡黠(xi)诘难(ji)蒸馏(li)滞碍(zh)睾肾(o)吹毛求疵(c)阐证(chn)检查预习检查预习(2 2)词语释义)词语释义怡情
2、:怡情:使心情愉快。傅彩:傅彩:(给言辞)增添光彩。文采藻饰:文采藻饰:修饰言辞,使之富有文采。学究:学究:指迂腐的读书人。诘难:诘难:诘问、为难。寻章摘句: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滞碍:滞碍:不通畅。吹毛求疵:吹毛求疵: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1.1.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味同嚼蜡矣”):阐述读书的方法。第三层(从“读书使人充实”到结尾):阐述读书的作用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2.2.文
3、中告诉我们读书有哪三种方法?文中告诉我们读书有哪三种方法?摘要、浏览、精读。1.1.作者认为读书的目的有那些?读书的三种偏向是作者认为读书的目的有那些?读书的三种偏向是什么?用的是哪些论证方法?什么?用的是哪些论证方法?内容探究内容探究 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2.2.本文第一层中何处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本文第一层中何处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作用?“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被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自然花草”比喻人天生的才干,“修剪移
4、接”比喻读书学习可以“补天然之不足”,这样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比喻论证的作用是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具体事物来比喻不易理解和较深的事理,具有形象性,能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而更有说服力。答题模式一般为: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将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从而更具有说服力。3.3.本文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请举例并分本文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请举例并分析其作用。析其作用。如“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5、等。排比使文章条理分明;有节奏感,朗朗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朗朗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4.4.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主旨说说这篇短文的中心主旨。本文就读书的问题发表了种种看法,正面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具体的读书方法,同时归纳了读书的重要作用,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以此鼓励人们多读书。1.“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
6、长才”中的中的“怡情怡情”“”“傅彩傅彩”“”“长才长才”三个词语可以颠倒位置吗?三个词语可以颠倒位置吗?为什么?为什么?不能颠倒位置。这三个词语是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排列的,形象地写出了读书的作用之大、之多,所以不能颠倒位置。品味赏析品味赏析 2 2.“.“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用读书”中的中的“鄙鄙”“”“羡羡”“”“用用”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作用?“鄙”“羡”“用”这三个字极为准确地分析了不同人对读书的不同态度,通过对比突出了正确的读书目的用书。3.3.如何理解如何理解“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
7、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馏,味同嚼蜡矣”这句话?这句话?这句话运用了比喻论证,说明书经提炼后易丧失大量精华,使读者获得的价值与乐趣降低,形象地说明了“代读”的弊端。4.4.理解理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准确”这句话。这句话。这句话论述了“读书”“讨论”“作用”在培养人的素养中的作用。写法探究写法探究多用比喻说理、排比说理和对比说理。多用比喻说理、排比说理和对比说理。本文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辟,比喻、排比、对比的修辞手法运用恰当。运用比喻说理。
8、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运用排比说理。例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排比的运用使所说的道理十分显豁,读起来富于气势,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运用对比说理。正面说了以后,再从反面来说,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例如,文章的最后一个层次,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鉴赏评价鉴赏评价 说说作者介绍了哪些读书的方法?并就此谈一谈说说作者介绍了哪些读书的方法?并就此谈一谈你的看法。你的看法。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
9、,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对不同的书,要有不同的读法。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和读书有关的名言和读书有关的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 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谈读书就读书的问题发表了种种看法,正面阐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具体的读书方法,同时归纳推断读书的重要作用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以此鼓舞人们多读书。本文观点丰富,
10、见解独到,通过学习本文,我们认识到了读书的方法和益处。开卷有益,让我们徜徉在书海之中,快乐阅读吧!总总 结结结构图示结构图示 读书的目的:怡情、傅彩、长才 谈读书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塑造性格、弥补缺陷反复推敲思考不同的书读法不同端正态度、正确读书不不求求甚甚解解马南邨作者介绍作者介绍 马南邨(19121966),邓拓的笔名,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作家。60年代初,以“马南邨”等笔名,创作了一批引人入胜、启人心智的杂文。主要著作有燕山夜话邓拓诗词选等。不求甚解是燕山夜话中的一篇代表作。(1 1)订正字音)订正字音 不求甚甚解(shn)狂妄妄自大(wn)王粲粲(cn)死抠抠(ku)检查预习检查预
11、习豁豁然开朗(hu)豁豁口(hu)(2 2)词语释义)词语释义咬文嚼字: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重实质内容)。因小失大:因小失大:为了小的利益而造成大的损失。豁然贯通:豁然贯通:一下子完全搞通了。豁然,开阔或通达的样子。整体感知整体感知 1.1.通读课文,划分层次,写出大意。通读课文,划分层次,写出大意。第一部分(1):摆出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第二部分(28):用具体事例阐释“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第一层(24):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第二层(5、6):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并以古人事例证明。第三层(
12、7、8):全面解释“不求甚解”,指出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因某一局部而放弃整体。第三部分(9):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2.2.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全面阐述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指出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和会意,提倡重要的书要反复地读,以领会其实质。1.1.“不必提倡不必提倡”的是什么样的的是什么样的“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内容探究内容探究 “不必提倡”的“不求甚解”是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2.2.不能不能“盲目地反对盲目地反对”的又是什么样的的又是什么样的“不求甚不求甚解解”?不能“盲目反对”的“不求甚解”是指只求领会要旨,不在字句上花太大的功夫。3.3.说说陶渊明式说
13、说陶渊明式“不求甚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含义。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虚心,戒“自负”;二是前后贯通,戒“固执”。4.4.“好读书好读书”和和“不求甚解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有什么关系?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5.5.第第5 5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论证。以普列汉诺夫读书为反面事例,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
14、解。今天我们读经典著作,一定要虚心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6.6.第第6 6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论证。以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为例,从正面论证“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高明的。7.7.第第8 8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道理论证。引用陆象山的话作为道理论据,巩固己方观点,使论证更严密。1.1.第第1 1自然段中自然段中“其实也不尽然其实也不尽然”里的里的“然然”指指的是什么?的是什么?“也不尽然也不尽然”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然”是指“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也不尽然”
15、是指也不完全是这样,也不能说得这么绝对,即不能把话说死。品味赏析品味赏析 2 2.如何理解陶渊明的如何理解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喜欢读书,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3.3.“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中中“观其大观其大略略”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观其大略”是指“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4.4.如何理解如何理解“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太滞”这句话?这句话
16、?“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是指“不因小失大”,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写法探究写法探究边驳边立,条理分明。边驳边立,条理分明。本文的作者在树立批驳的靶子后,从“不求甚解”的出处,指出陶渊明此话的两层含义,提倡“不求甚解”的虚心的读书态度,如此,便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之后,作者又从“会意”的角度入手,举例指出古人读书就是“不求甚解”,进而阐明自己的观点读书不要死抠字眼儿,为某一局部放弃了整体,而在于会意。在文末,作者强调了重要的书要反复读。作者便是如此在批驳别人的观点的过程中,逐步阐明自己的主张的。全文思路清晰,条理分明。鉴赏评价鉴赏评价 比较本文与谈读书一文在语言上的不同特点。比较
17、本文与谈读书一文在语言上的不同特点。本文语言平易亲切,娓娓而谈,用语简约,生动形象。谈读书语言风格平易流畅,灵活地穿插比喻、排比、类比的修辞手法,具有随意的特点。拓展延伸拓展延伸观书有感观书有感 朱 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赏析】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与一个人在读书中理解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所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通过学习本文,我们认识到了读书的正确方法和态度。最后,我想把王国维的一段话送给每一位读书人,让我们一起共勉:“读书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为阑珊处。”同学们,好好读书吧!知识就是力量!总总 结结结构图示结构图示 提出对方论点树立批驳的靶子 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 “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不求甚解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 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读得出结论驳论点谢谢谢谢观看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