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书的注解古书的注解 一、古书注解的重要性一、古书注解的重要性 二、古注的源流与发展及历代名家注。二、古注的源流与发展及历代名家注。三、古注的体例、内容三、古注的体例、内容 四、古注的名称、术语四、古注的名称、术语一、古书注解的重要性一、古书注解的重要性1 1、古注是我们读懂古书的重要途径、古注是我们读懂古书的重要途径寤言不寐,愿言则寤言不寐,愿言则嚏嚏 。(。(诗经诗经邶风邶风终终风风)汉汉郑玄郑玄毛诗笺毛诗笺:“言,我;愿,思言,我;愿,思也。当读为不敢嚏咳之嚏。我其忧悼而不也。当读为不敢嚏咳之嚏。我其忧悼而不能寐,汝思我心如是,我则嚏也。今俗,人能寐,汝思我心如是,我则嚏也。今俗,人嚏云
2、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嚏云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2 2、古注是重新注释古书和检、古注是重新注释古书和检验新注是否正确的重要依据验新注是否正确的重要依据(1 1)左传)左传隐公元年: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庄公寤生,惊姜氏。”杜预杜预注:注:“寐寤而庄公已生,故惊寐寤而庄公已生,故惊而恶之。而恶之。”“寤生寤生”之之“寤寤”实是实是“牾牾”的通假字,本是逆的意思,杜的通假字,本是逆的意思,杜预释预释“寤寤”为为“寐寤寐寤”显然是显然是不合情理的。不合情理的。(2 2)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前驱射而杀之。公知其无罪也,出,前驱射而杀之。公知其无罪也,
3、枕之股而哭之。(左传枕之股而哭之。(左传僖公二十僖公二十八年)八年)左传全译左传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1990年版)译文:年版)译文:“把头枕在尸体的大腿把头枕在尸体的大腿上而哭他。上而哭他。”晋晋杜预杜预春秋左氏传集解春秋左氏传集解:“公公以叔武尸枕其股以叔武尸枕其股(卫成公将叔武的尸体卫成公将叔武的尸体枕在自己的大腿上)。枕在自己的大腿上)。”(BACK)3 3、古注中包含着许多语、古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言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1 1)既见君子,不我遐)既见君子,不我遐弃。(弃。(诗经诗经周周南南汝坟汝坟)唐唐孔颖达孔颖达毛诗正毛诗正义义:“不我遐弃不我
4、遐弃者,犹云者,犹云不遐弃我不遐弃我也。古人之语多倒,也。古人之语多倒,诗诗之此类众矣。之此类众矣。”(BACK)二、古注的源流概述二、古注的源流概述1 1、注释古书的工作起始、注释古书的工作起始于汉代。于汉代。(1 1)两汉注释兴盛的原)两汉注释兴盛的原因因语言的发展演变(客观语言的发展演变(客观因素)因素)封建政府的提倡(人为封建政府的提倡(人为因素)因素)(BACK)(2 2)两汉注释的特点)两汉注释的特点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以注释儒家经书为主 重视字、词、句的解释重视字、词、句的解释本期出现的主要的注释家:本期出现的主要的注释家:西汉西汉 毛毛 亨亨 毛诗故训传毛诗故训传西汉西汉 孔安国
5、孔安国 古文尚书传古文尚书传东汉东汉 马马 融融 注注 周易周易、尚书尚书、毛诗毛诗、论语论语、周礼周礼、仪礼仪礼、礼记礼记等等 东汉东汉 郑郑 玄玄 毛诗笺毛诗笺、周礼注周礼注、仪礼仪礼注注、礼记注礼记注东汉东汉 何何 休休 春秋公羊解诂春秋公羊解诂东汉东汉 高高 诱诱 战国策注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吕氏春秋注、淮南淮南子注子注东汉东汉 王王 逸逸 楚辞章句楚辞章句(赞)(赞)马融帐暖马融帐暖东汉著名经学家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马融弟子郑玄,马融弟子郑玄书屋郑玄书屋逸与屈原,同土同国逸与屈原,同土同国 。2 2、古注的发展、古注的发展魏晋至隋唐魏晋至隋唐特点特点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注释范围进一步扩
6、大 从唐代开始出现了从唐代开始出现了“经注兼注经注兼注”的的“疏疏”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三国三国 魏魏 王王 弼弼 老子注老子注西晋西晋 郭郭 象象 庄子注庄子注三国三国 吴吴 韦韦 昭昭 春秋外传国语注春秋外传国语注唐唐 孔颖达孔颖达 五经正义五经正义(易易书书诗诗礼礼左左)唐唐 贾公彦贾公彦 周礼疏周礼疏、仪礼疏仪礼疏唐唐 徐徐 彦彦 春秋公羊传疏春秋公羊传疏唐唐 杨士勋杨士勋 春秋谷梁传疏春秋谷梁传疏 宋宋 邢邢 昺昺 论语疏论语疏、孝经孝经 疏疏、尔雅疏尔雅疏宋宋 孙孙 奭奭 孟子疏孟子疏唐唐 陆德明陆德明 经典释文经典释文唐唐 杨杨 倞倞 荀子注荀子注 唐
7、唐 尹知章尹知章 管子注管子注唐唐 张守节张守节 史记正义史记正义唐唐 司马贞司马贞 史记索隐史记索隐宋宋 裴裴 骃骃 史记集解史记集解唐唐 颜师古颜师古 汉书集注汉书集注唐唐 李李 善善 文选注文选注史记史记三家注三家注3 3、古注的中落、古注的中落宋、元、明宋、元、明原因: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常常是借六经来发原因:注释家受理学的影响,常常是借六经来发挥自己的政治、哲学主张,后人称其为挥自己的政治、哲学主张,后人称其为“六经注六经注我我”。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南宋南宋 朱熹朱熹 四书集注四书集注(大学章句大学章句中庸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孟子集注)
8、周周易本义易本义、诗集传诗集传、楚辞集注楚辞集注4 4、古注的复兴、古注的复兴清(近代)清(近代)三、古注的体例三、古注的体例 传:传:是是“传述传述”的意思,本指老师讲经,弟的意思,本指老师讲经,弟子原原本本的记下来,整理成书,这就是传。子原原本本的记下来,整理成书,这就是传。后来后来“传传”、“注注”无疑,即阐明经义。无疑,即阐明经义。相传相传孔子作孔子作春秋春秋称为称为“经经”,左丘明、公羊高、,左丘明、公羊高、谷梁赤给谷梁赤给春秋春秋作解释,就叫作作解释,就叫作“传传”,即,即春秋左氏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春秋穀梁传梁传。再如:再如:汉代毛亨的汉代毛亨的毛诗诂训传毛
9、诗诂训传(毛传:毛亨对(毛传:毛亨对诗经诗经的注释。)的注释。)注注:是注释的通称,取义于灌注。意思是古代经书意是注释的通称,取义于灌注。意思是古代经书意义难懂,需要训解才通晓,象水道阻塞,必灌注而后畅义难懂,需要训解才通晓,象水道阻塞,必灌注而后畅通。大约从东汉开始,对古书的注解一般不称通。大约从东汉开始,对古书的注解一般不称“传传”而而称称“注注”。笺笺:本指小竹片。古人读书时,随手将心得记在竹片:本指小竹片。古人读书时,随手将心得记在竹片上,夹在经卷中相应的位置,这就是上,夹在经卷中相应的位置,这就是“笺笺”。本指读书。本指读书时有所领会用笔标记在原文一侧的文字,后来演变为注时有所领会用
10、笔标记在原文一侧的文字,后来演变为注释的一种。如东汉郑玄给释的一种。如东汉郑玄给毛诗毛诗作注,自称为笺。郑作注,自称为笺。郑笺就是郑玄以笺就是郑玄以毛诗毛诗为依据、对为依据、对毛传毛传进行补充和进行补充和订正的注释,即对毛传隐晦简略之处,加以申明补充;订正的注释,即对毛传隐晦简略之处,加以申明补充;另一方面把不同于毛传的意见写出来,表示与己注释不另一方面把不同于毛传的意见写出来,表示与己注释不同。同。v疏:疏:先秦古书到了汉代,人们已经不很容易看先秦古书到了汉代,人们已经不很容易看懂了,于是就出现了一批注释家为之作注。可是懂了,于是就出现了一批注释家为之作注。可是到了隋唐时期,一般人不但看不懂
11、先秦古书原文,到了隋唐时期,一般人不但看不懂先秦古书原文,连连汉代注文也读不懂了,于是就出现了一种既连连汉代注文也读不懂了,于是就出现了一种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注释。这种注释方式就叫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注释。这种注释方式就叫作作“疏疏”,又叫,又叫“正义正义”,是疏通的意思。,是疏通的意思。如:如:唐唐 孔颖达对孔颖达对诗经诗经原文以及毛传、郑笺等的原文以及毛传、郑笺等的注释。注释。唐代进行义疏的著作主要有:唐代进行义疏的著作主要有:尚书尚书 汉孔安国传汉孔安国传 唐孔颖达正义唐孔颖达正义周易周易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魏王弼、晋韩康伯注 唐孔唐孔颖达正义颖达正义诗经诗经 汉毛亨传汉毛亨传 郑玄
12、笺郑玄笺 唐孔唐孔颖达正义颖达正义周礼周礼 汉郑玄注汉郑玄注 唐贾公彦疏唐贾公彦疏仪礼仪礼 汉郑玄注汉郑玄注 唐贾公彦疏唐贾公彦疏礼记礼记 汉郑玄注汉郑玄注 唐孔颖达正义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晋杜预注春秋左传晋杜预注 唐孔颖达正义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春秋公羊传 汉何休注汉何休注 唐徐彦唐徐彦疏疏春秋穀梁传春秋穀梁传 晋范宁注晋范宁注 唐杨士唐杨士勋疏勋疏宋代所作义疏的著作主要有:宋代所作义疏的著作主要有:孝经孝经 唐李隆基注唐李隆基注 宋邢昺疏宋邢昺疏论语论语 魏何晏注魏何晏注 宋邢昺疏宋邢昺疏尔雅尔雅 晋郭璞注晋郭璞注 宋邢昺疏宋邢昺疏孟子孟子 汉赵歧注汉赵歧注 宋邢昺疏宋邢昺疏 后人将以上
13、这些注疏加上后人将以上这些注疏加上唐陆唐陆德明德明经典释文经典释文的注音的注音合成一部合成一部书,称作书,称作十三经注疏十三经注疏。章句:章句:就是就是“离章析句离章析句”的意思。除了解释原著的意思。除了解释原著中的字词以外,还要说明句意和全章大意。如:中的字词以外,还要说明句意和全章大意。如:东汉东汉 王逸的王逸的楚辞章句楚辞章句。集解:集解:是汇集众说的一种体例。把各家对一部书是汇集众说的一种体例。把各家对一部书的注解按一定的顺序汇集一起,然后再加上汇释的注解按一定的顺序汇集一起,然后再加上汇释者自己对诸说是非短长的按断,阐明汇释者的见者自己对诸说是非短长的按断,阐明汇释者的见解。如三国解
14、。如三国 魏魏 何晏的何晏的论语集解论语集解。相鼠刺无礼也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相鼠刺无礼也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无礼仪也相息亮反篇内同相息亮反篇内同疏疏相鼠三章章四句至礼仪正义曰相鼠三章章四句至礼仪正义曰作相鼠作相鼠诗者刺无礼也由卫文公能正其群臣使有礼仪故刺其在位有承先君之化无礼仪诗者刺无礼也由卫文公能正其群臣使有礼仪故刺其在位有承先君之化无礼仪者由文公能化之使有礼而刺其无礼者所以美文公也凯风美孝子而反以刺君此者由文公能化之使有礼而刺其无礼者所以美文公也凯风美孝子而反以刺君此刺无礼而反以美君作者之本意然也在位无礼仪文公不黜之者以其承先君之化刺无礼而反以美君作者
15、之本意然也在位无礼仪文公不黜之者以其承先君之化弊风未革身无大罪不可人废之故也弊风未革身无大罪不可人废之故也相鼠有皮人而无仪相鼠有皮人而无仪相视也无礼仪者相视也无礼仪者虽居尊位犹为暗昧之行虽居尊位犹为暗昧之行笺云仪威仪也视鼠有皮虽处高显之处偷食苟得不知廉笺云仪威仪也视鼠有皮虽处高显之处偷食苟得不知廉耻亦与人无威仪者同耻亦与人无威仪者同行下孟反之处昌虑反行下孟反之处昌虑反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笺云人笺云人以有威仪为贵今反无之伤化败俗不如其死无所害也以有威仪为贵今反无之伤化败俗不如其死无所害也疏疏相鼠至何为相鼠至何为正义正义曰曰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在位犹有无礼者故刺之相鼠有皮犹人之无仪何则人有
16、皮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在位犹有无礼者故刺之相鼠有皮犹人之无仪何则人有皮鼠亦有皮鼠犹无仪故可耻也人无礼仪何异于鼠乎人以有威仪为贵人无礼仪则鼠亦有皮鼠犹无仪故可耻也人无礼仪何异于鼠乎人以有威仪为贵人无礼仪则伤化败俗此人不死何为若死则无害也伤化败俗此人不死何为若死则无害也笺视鼠至者同笺视鼠至者同正义正义曰大夫虽居尊位曰大夫虽居尊位为暗昧之行无礼仪而可恶犹鼠处高显之居偷食苟得不知廉耻鼠无廉耻与人无为暗昧之行无礼仪而可恶犹鼠处高显之居偷食苟得不知廉耻鼠无廉耻与人无威仪者同故喻焉以传曰虽居尊位故笺言虽处高显之居以对之威仪者同故喻焉以传曰虽居尊位故笺言虽处高显之居以对之相鼠有齿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而无止止所止息也
17、笺云止容止孝经曰容止可观无止韩诗止节无礼节也止所止息也笺云止容止孝经曰容止可观无止韩诗止节无礼节也人人而无止不死何俟而无止不死何俟俟待也俟待也相鼠有体相鼠有体体支体也体支体也疏疏传体支体传体支体正义正义曰上云有皮有齿已指体言之明此言体非徧体也故为支体曰上云有皮有齿已指体言之明此言体非徧体也故为支体人而无礼人而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无礼胡不遄死遄速也遄速也遄市专反遄市专反v相鼠相鼠,刺无礼也。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刺无礼也。卫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刺在位承先君之化无礼仪也。先君之化无礼仪也。相,息亮反。篇内同。相,息亮反。篇内同。疏疏“相鼠相鼠三章,三章,章四句章四句”至至“礼仪礼仪”。正
18、义曰。正义曰:作:作相鼠相鼠诗者,刺无礼也。由卫文公能正诗者,刺无礼也。由卫文公能正其群臣,使有礼仪,故刺其在位有承先君之化无礼仪者。由文公能化之,使其群臣,使有礼仪,故刺其在位有承先君之化无礼仪者。由文公能化之,使有礼,而刺其无礼者,所以美文公也。有礼,而刺其无礼者,所以美文公也。凯风凯风美孝子而反以刺君,此刺无美孝子而反以刺君,此刺无礼而反以美君,作者之本意然也。在位无礼仪,文公不黜之者,以其承先君礼而反以美君,作者之本意然也。在位无礼仪,文公不黜之者,以其承先君之化,弊风未革,身无大罪,不可废之故也。之化,弊风未革,身无大罪,不可废之故也。相鼠有皮,人而无仪。相鼠有皮,人而无仪。(相,视
19、也。无礼仪者,虽居尊位,犹为暗昧之行。相,视也。无礼仪者,虽居尊位,犹为暗昧之行。笺云:仪,威仪也。视笺云:仪,威仪也。视鼠有皮,虽处高显之处,偷食苟得,不知廉耻,亦与人无威仪者同鼠有皮,虽处高显之处,偷食苟得,不知廉耻,亦与人无威仪者同。行,行,下孟反。之处,昌虑反。下孟反。之处,昌虑反。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笺云:人以有威(笺云:人以有威仪为贵,今反无之,伤化败俗,不如其死,无所害也。)仪为贵,今反无之,伤化败俗,不如其死,无所害也。)疏疏“相鼠相鼠”至至“何何为为”。正义曰正义曰: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在位犹有无礼者,故刺之。视鼠有皮,文公能正其群臣,而在位犹有无礼者,故
20、刺之。视鼠有皮,犹人之无仪,何则?人有皮,鼠亦有皮,鼠犹无仪,故可耻也,人无礼仪,犹人之无仪,何则?人有皮,鼠亦有皮,鼠犹无仪,故可耻也,人无礼仪,何异於鼠乎?人以有威仪为贵。人而无仪,则伤化败俗,此人不死何为?若何异於鼠乎?人以有威仪为贵。人而无仪,则伤化败俗,此人不死何为?若死,则无害也。死,则无害也。笺笺“视鼠视鼠”至至“者同者同”。正义正义曰:大夫虽居尊位,为曰:大夫虽居尊位,为昧之行,无礼仪而可恶,犹鼠处高显之居,偷食苟得,不知廉耻。鼠无廉耻,昧之行,无礼仪而可恶,犹鼠处高显之居,偷食苟得,不知廉耻。鼠无廉耻,与人无礼仪者同,故喻焉。以传曰与人无礼仪者同,故喻焉。以传曰“虽居尊位虽居
21、尊位”,故笺言,故笺言“虽处高显之居虽处高显之居”以对之以对之。相鼠有齿,人而无止。相鼠有齿,人而无止。止,所止息也。笺云:止,容止。止,所止息也。笺云:止,容止。孝经孝经曰:曰:“容止可观。容止可观。”无止,则虽居尊,无礼节也。无止,则虽居尊,无礼节也。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不死何俟。俟,待也。俟,待也。相鼠有体相鼠有体,体,支体也。,体,支体也。疏疏传传“体,支体体,支体”。正义曰正义曰:上云:上云“有皮有齿有皮有齿”,己指体言之,明此言体,非遍体也,故为支,己指体言之,明此言体,非遍体也,故为支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遄,速也。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遄,速也
22、。遄,市专反。遄,市专反。释义术语释义术语1、曰、为、谓之:、曰、为、谓之:这三个术语的意义和作用相同,相当于现代这三个术语的意义和作用相同,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汉语的“叫,叫做叫,叫做”。使用这几个术语时,被释的词总是放在。使用这几个术语时,被释的词总是放在“曰曰”“”“为为”“”“谓之谓之”的后面。它们既用于一般的释义,同时,的后面。它们既用于一般的释义,同时,这三个术语也用来分辨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这三个术语也用来分辨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论语论语学而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郑玄注:郑玄注:“同门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曰朋,同志曰友。”2、谓
23、:、谓:“谓谓”和和“谓之谓之”不同,使用不同,使用“谓之谓之”时,被释的词总放在时,被释的词总放在“谓之谓之”的后面,使用的后面,使用“谓谓”时,被释词都放在时,被释词都放在“谓谓”的前面。的前面。“谓谓”这个术这个术语,往往是在以具体释抽象,以一般释特殊的情语,往往是在以具体释抽象,以一般释特殊的情况下使用,相当于现代汉语况下使用,相当于现代汉语“指指”。例如:。例如:诗经诗经鄘风鄘风柏舟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毛传:毛传:“天谓父也。天谓父也。”论语论语子罕子罕:“后生可畏。后生可畏。”何晏注:何晏注:“后后生谓少年。生谓少年。”貌、之貌:貌、之貌:这两个术语一
24、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相当于这两个术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相当于“的样子的样子”。说明被释词往往是表示某种状态或性质的形。说明被释词往往是表示某种状态或性质的形容词。容词。例:例:庄子庄子逍遥游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郭象郭象注:注:“泠然,轻妙之貌。泠然,轻妙之貌。”犹:犹:一般是用近义词作注,或者是引申义训解本义。相当于现代一般是用近义词作注,或者是引申义训解本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汉语的“等于等于”或或“等于说等于说”。例:例: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幼。”赵岐注:老
25、,犹敬也;幼犹爱也。赵岐注:老,犹敬也;幼犹爱也。”声训术语声训术语1、之言、之为言:、之言、之为言:使用这两个术使用这两个术语时,一般指释词与被释词音义相语时,一般指释词与被释词音义相同,即所谓同,即所谓“声训声训”(依据读音依据读音线索来探求词语的含义)。线索来探求词语的含义)。论语论语季氏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也。”郑玄注:郑玄注:“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注音术语注音术语1、读为、读曰:、读为、读曰: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通
26、假字,点明通假现象一般是用本字来说明通假字,点明通假现象。如:如:庄子庄子逍遥游逍遥游:“而御六气之辩。而御六气之辩。”郭庆藩注:郭庆藩注:“辩辩读为变。读为变。”读若、读如:读若、读如:主要是用来注音的,但主要是用来注音的,但有时也用来注明假借字。有时也用来注明假借字。如:如:楚辞楚辞离骚离骚:“又重之又重之以修能。以修能。”洪兴祖注:洪兴祖注:“故有绝故有绝才者谓之能,此读若耐。才者谓之能,此读若耐。”如字:如字:这个术语常用来为一些多音多义的字注音,它强调的是在特这个术语常用来为一些多音多义的字注音,它强调的是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被释的字要按它通常的、本来的读音来读。定的上下文里被释的字要按它通常的、本来的读音来读。礼记礼记大学大学:如恶恶臭: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如好好色 。经典释文经典释文:恶恶,上: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好好,上呼报反,下如字。乌路反,下如字。好好,上呼报反,下如字。校勘术语校勘术语“衍文衍文”也叫也叫“衍字衍字”,也简称,也简称“衍衍”:指古籍在传抄刊指古籍在传抄刊刻中误加的字。刻中误加的字。“脱文脱文”也叫也叫“夺字夺字”,也简称,也简称“脱脱”:指古籍在传抄刊指古籍在传抄刊刻中漏掉的字。刻中漏掉的字。辞、词辞、词 :古人把虚词叫做古人把虚词叫做“辞辞”或或“词词”,在注解中使,在注解中使用这两个术语,就是指明虚词。用这两个术语,就是指明虚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