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纪录片的审美特性概要1审美功能与审美特征2自然美大巧若拙3和谐美艺术同化 4意境美揭示技巧5丑内容的审美处理第一节 审美功能与审美特征有人反对讨论纪录片的美学问题,理由有二:纪录片不是一个独立艺术门类,谈美学会把纪录片视为艺术,而导致创作中的“失实因素”;美是生活,纪录片和新闻一样真实地反映生活,只具有“社会美”和“新闻美”,不应“受艺术美学的诱惑”。(一)记录片是否有审美功能的不同认识一、纪录片的美学功能新闻片与报刊、广播和网络新闻同属新闻学范畴。在影视传播领域中,纪录片具有双栖品格以真实特性和传播信息功能与新闻品格重叠,具有新闻审美特征是当然的。但是,纪录片的真实含义已不仅是事实真实
2、,纪录片的功能也远不止传播信息。它兼有教育、认识、舆论多种社会功能,又以审美功能为基础。(二)新闻片与纪录片的定性与异同一、纪录片的美学功能审美本能是人人都有的,审美功能是各种艺术普遍具备的。肯定纪录片是艺术并讨论其美学问题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我国学者将其审美特性归纳为纪实美、崇高美、悲剧美、造型美、过程美、结构美、写意美、综合美、和谐美,等等,这些都是值 得探讨的影视纪实艺术范畴。(三)审美功能是艺术普遍具备的一、纪录片的美学功能马克思强调人的各种活动对客观世界的依赖关系,认为没有自然界,没有外部的感性世界,劳动者就什么也不能创造。这里的创造自然也包括艺术创造。我国古代唯物色彩的艺术观既强调艺
3、术对客观生活的反映,要求艺术作品“显现真实”“不参虚妄”,又强调主观对艺术的作用,如王夫之所说的“即景会心”、“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一)主客观统一性二、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唐人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西方艺术大师培根则说:“艺术是人与自然相乘。”艺术美“乃是灵魂与自然一致所产生的结果”。(一)主客观统一性二、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柳宗元:“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叶燮说:“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间皆是也,然必待人之神明才慧而见。”“境一而触景之人心不一。“(二)主体的作用二、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4、纪录片的审美特性表现于它的纪实本体性视听形象纪实美。作为审美对象整体,它的教育和认识作用乃至娱乐和舆论作用在审美中融为一体。缺乏审美价值的作品必然是拙劣的、速朽的,其认识、教育和舆论的作用也必然是微弱的、无力的。纪录片审美活动的使命和各种艺术一致,即充分利用人类一切认识成果,在发挥德育、智育、美育的基础上有益社会。三、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第二节 自然美大巧若拙平实感来自选材和记录方法两方面,都显现着创作者的审美追求。凡人小事入画卷,乃是当今纪录片主体和受众共同认可的平实感。平实感绝非只盯住凡人小事。二、祛矫饰幼儿园 的总体风貌是消化地吸收“直接电影”某些技巧和策略(同时又扬弃某些不科学的理论、手法
5、)的成功例子,是大有意义的借鉴。二、祛矫饰https:/ 和谐美艺术同化 一、艺术手段的综合性 纪录片是综合性影视纪实艺术,是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的产物。多种手段和谐共存是以诸艺术形式不完整为条件的。各种艺术手段如何使用应根据主题内容和作者的艺术追求而定。和谐原则排斥诸艺术元素各自完整,各自突出,不允许某个元素争夺视听。艺术手段互相包容、互为元素的现象并非纪录片所独有。二、多种艺术元素的非独立性著名美学理论家苏珊朗格把这种现象称为艺术“互换”“交叉”“吞并”,也叫“同化原则”。二、多种艺术元素的非独立性苏珊朗格(Susanne K.Langer,18951982)德裔美国人,著名哲学家、符号论美
6、学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哲学新解情感与形式艺术问题等。感受与形式是20世纪西方符号学美学的代表作,分艺术符号、符号的创造、符号的力量三个部分探讨了作为感情表现符号的艺术问题。作者把艺术问题、艺术符号上升到哲学的角度,着重探讨了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等艺术符号、艺术符号的表现力以及作品与观众的联系等问题。二、多种艺术元素的非独立性解说词、访谈、音乐、音响等诸声音,是纪录片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一部分不仅允许相对“残缺”,而且应自觉以其各自的“残缺”营造整体的完美。三、残缺美营造和谐美解说词、访谈、音乐、音响等诸声音,是纪录片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一部分不仅允许相对“残缺”,而且应自
7、觉以其各自的“残缺”营造整体的完美。推崇解说词残缺美不是否定文采,更不是鼓励破坏语法修辞规范,而是说明影视纪实艺术已经孕育产生了一种特殊文体纪录片解说词体。音乐与作品整体的关系属同样道理。纪录片的音乐是形式,也是内容,是构成作品的元素,不允许完整和突出。三、残缺美营造和谐美第四节意境美揭示技巧梁启超说:“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 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情感的作用固然神圣,但它的本质不能说都是善的都是美的艺术家认清自己的地位,就该知道,最要紧的功夫是要修养自己的情感,极力往高洁纯挚的方面、向上提、向里体验。“一、纪录片的情感(一)情感
8、的作用纪录片的寄情、寓理,一靠思想品德造诣,二靠技艺娴熟。我国电视播出的纪录片中“很恶”和“很丑”的情感固然罕见,但问题在于常见抒情寄理的简单化和浮浅化。一、纪录片的情感(二)纪录片中的情感纪录片情与理的寓寄的最佳传递方式莫过于意境濡染,而意境则主要靠生活细节和影视语言揭示技巧来营造。人们常对优秀之作褒以“深入”“细腻”之誉,就 是指通过对有意义的生活细枝末节成功记录和描写而形成的特定境界,摒弃“啊式抒情”却能饱含激情;不用“理性灌输”却能寓理其中生活真理和艺术真理的折射和凝聚,通过视听感觉作用于人们的心灵。一、纪录片的意境(一)意境的作用被广为称道的 沙与海中的“女童戏沙”,是典型的多意含蓄
9、的境界:长长的跟摇镜头里,一个女童在金黄的沙丘上奔跑;然 后驻足于丘巅,把两只小鞋扔向陡坡,击动流沙滑动,十分有趣。突然,她倾身扑向沙坡,头朝下脚朝上,与沙流、小鞋一起滑下。景象奇异,妙不可言。一、纪录片的意境(二)案例意境之营造是对有趣、细微情景的敏锐捕捉、记录,贵在抢拍和隐蔽拍摄(录音),贵在对景别、构图、光线恰如其分的使用,尤其是长镜头和特写的妙用。纪录片意境多以直观景物细节构成,长镜头和特写镜头及其同期声是最有效的营造手段,解说词和音乐是间或用之的重要辅助手段。一、纪录片的意境(三)意境的营造第五节丑内容的审美处理 对立统一的世界本是阴阳合成。丑是一种客观存在,广义而言,丑是生活、事物
10、多面性的一个侧面。作为具有直观再现特性的影视,描写刺激受众感官和心灵的阴暗面,长期存在争议,褒贬各自成理。迄今为止,纪录片涉及丑的问题多在新闻伦理和传播规约、禁忌范围内探讨,与传统艺术丑的审美经验形成鲜明对照。究其原因,一是它作为新闻姊妹的某些特性的关系,二是它的美学课题还待立论。一、审美不避丑纪录片遵守新闻伦理和传播法理的规范也是理所当然的。当今世界各国大都有自己的 影视法规、禁忌。联合国主持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对表现暴力、种族歧视和色情 节目进行限制。美国国会曾多次通过限制电视表现暴力的法案。英国的禁忌具体到不得显示死尸、血污,连展示打斗的器械都有限制。加拿大电视节目分为六级制。代表等级
11、的符号表示节目内容的性、暴力和亵渎言行的 程度。二、揭丑为扬美(一)各国对于影视作品的限制纪录片遵守新闻伦理和传播法理的规范也是理所当然的。当今世界各国大都有自己的 影视法规、禁忌。由亚太地区“通信研究与信息中心”策划,亚洲八个国家参加了有关减少电视暴力描写的计划,并制定了相应的国内法规。印度的节目标准禁止播出猥亵性广告、煽 动暴力行为的广告,禁止播出在学校、寺院厮杀的场景。新加坡的节目准则禁止播出有煽动性的暴力内容,禁止播出描写色情、裸体、同性恋内容的节目。二、揭丑为扬美(一)各国对于影视作品的限制纪录片遵守新闻伦理和传播法理的规范也是理所当然的。当今世界各国大都有自己的 影视法规、禁忌。马
12、来西亚为限制电视播放暴力、恐怖、色情等内容,对所有的节目都实行严格的播前审查。日本的都道府县各自制定 青少年保护条例,禁止在未成年人节目中播出暴力行为和色情内容,禁止播出赞美战争的内容。我国有限制影视暴力、淫秽内容的规章。二、揭丑为扬美(一)各国对于影视作品的限制与其说诸多规禁是对写丑的限制,不如说是伦理、道德和传播、艺术的通约。暴露既是对丑恶的震慑,也是为了让人们正视现实、增强免疫力;打击丑恶才能伸张正义、廓清人类生存环境,这是历史和民心赋予艺术的使命,是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面对丑的内容,纪录片有理由从消极地在禁忌边缘揣度转向接受美学的积极思考。二、揭丑为扬美(二)纪录片丑的审美处理接受美学
13、的重要特点在于审美无定式(即情感无定式)。原因是受众个体因年龄、社会地位、所处环境、文化素养、生活经验和心理性情等方面天然的千差万别。接受美学另一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人性好奇。三、审美无定式与负效果(一)审美无定式传播不当对人(尤其对无邪青少年)会产生不良心理冲击和情感濡染作 用,以致对广大善良群体产生不良影响、悲剧结果。有鉴于此,把现有适当的规约禁忌视为美学准则亦不为过。法规行政管理不能代替审美引导;审美理想的追求却大有助于法规行政管理。三、审美无定式与负效果(二)审美无定式的负效果1.纪录片的审美特征有哪些?自然美大巧若拙和谐美艺术同化 意境美揭示技巧丑内容的审美处理 思考题2.如何理解和谐美与综合手段?纪录片是综合性影视纪实艺术,是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的产物。多种手段和谐共存是以诸艺术形式不完整为条件的。各种艺术手段如何使用应根据主题内容和作者的艺术追求而定。思考题3纪录片对丑内容应如何处理?审美不避丑揭丑为扬美 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