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第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第 2 单元测试卷单元测试卷(附答案附答案) 时间:100 分钟 满分:120 分 一、积累与运用(32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屏障 (zh n) 澎湃 (p i) 哺 育(f) 狂澜 (l n) B嗥 鸣(h o) 怪诞 (d n) 默契 (q ) 蚱 蜢(zh ) C祈 祷(q ) 哽 住(n) 崎岖 (q) 金柝 (tu ) D山巅 (din) 亘 古(n) 老叟 (su) 污秽 (hu )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3 分) A懊诲 字帖 回环曲折 B斑谰 戎尺 九曲连环 C田笼 镐头 扑朔迷离
2、D摩损 体魄 一泻万丈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他们二人配合默契 ,终于赢得了这场双打比赛的冠军。 B看到浩浩荡荡 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C古有替父从军,今有背母求学,孝顺的美德重蹈覆辙 ,引发了人们对传统 美德更深层的思考。 D虽然这个特大传销集团的案情扑朔迷离 ,但警察明察秋毫,终将传销团 伙一网打尽。 4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没有改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从 2017 年 5 月 10 日起,“蓝鲸一号”开始试采可燃冰。沉睡海底不知 多少年代的“冰”,穿透厚达 200 米的泥质粉砂地层,变为天然气被输送 到大约
3、1200 米以上的海平面上,这不但是全球首次,而且也是我国首次对 可燃冰成功实现试采。连续 187 个小时的稳定产气,让我国成为全球第一 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这是中国人民实现世 界科技高峰的又一标志性成就。 A句子删去“大约” B句子“全球”与“我国”互换位置 C句子在结尾处加“的国家” D句子把“实现”改为“推进” 2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 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流出了_,流 出了_。 A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灿若明珠的黄
4、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人的群落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6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 塑造黄河的形象,并表达了中华儿女向它学习的决心。 B 最后一课是德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 景, 表现了法国沦陷区人民的悲痛与抗议, 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眷恋深情。 C 木兰诗中,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精神,以及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D 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 20 世纪 40
5、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 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7名句默写。(6 分) (1)万里赴戎机, _。 _, 寒光照铁衣。 ( 木兰诗 ) (2)夜阑卧听风吹雨,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4)木兰诗中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 _。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8 分) 材料 1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人亲其亲,长其长, 而天下平。 材料 2 人家欲兴,必由家规严整始。人家欲败,必由家规颓废始。 材料 3 中国人历来重视门楣家风的教育和传承,讲求耕读为本,诗礼传 家,传统文化思想紧紧地凝固和塑造
6、了中国民众的固有家风,形成了明礼、 3 孝亲、忠厚、诚信、勤俭等“中国式”家风。传统家风对人的塑造和培养, 促进了人们的价值共识和道德形成,深刻地影响和培育着一个文明大国应有 的“国风”。 材料 4 “家训”不仅是每个家族的财富,也是社会的财富。“家教”不 仅关乎每个家族的子弟,也关乎社会整体。良好的“家风”非常有助于构建 和谐社会。 材料 5 材料 6 家住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街道的陈汝煌照顾体弱多病的父亲的事 迹,在全市被传为佳话。父亲多年身患高血压、冠心病,陈汝煌每天清晨五 点钟就起床陪父亲聊天、散步,一下班就回家陪护,经常为父亲收拾排泄物, 擦洗身子。父亲住院 37 天,他每天都尽心照料,
7、一天最多睡三个小时,父亲 行动不便,无法上街理发,他就自学理发。在陈汝煌的影响下,全家人悉心 照顾老人。 (1)阅读材料 1 到材料 4,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家庭和睦,国家自然就安定。 B是否建设优良家风事关一个家庭的兴衰成败。 C“家风”能够影响“国风”,但影响不大。 D构建和谐社会、培养高尚人格需要良好的“家风”。 (2)材料 5 是校刊中的一幅插图,请根据这幅图拟写一则公益广告语。(3 分) (3)请根据材料 6,为孝亲模范陈汝煌写一段颁奖词。(50 字左右)(3 分) 二、阅读探究(38 分) 4 (一)(10 分)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
8、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 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 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 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 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 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 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1)木兰当 户织_ (2)旦 辞爷娘去_ 10用现
9、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1回忆全文,思考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还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保家卫国 的巾帼英雄?(4 分) 5 (二)(7 分)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嫣红姹紫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砂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串串杜鹃花嫣红姹紫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砂粒 12诗歌的第二节,怎样写出了中国人民的美丽?(3 分)
10、 1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4 分) A“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一句表明了作者由三峡的神女峰联想到 帮助大禹治水的神女传说, 这既写出了祖国山川之美, 又自然地暗示出中 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古老。 B作者恰当地用“微风下的湖水”和“一泻千里”的“长江”这两个喻体, 概括了中国人民敦厚、顽强勇敢的性格。 C诗人以“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象征中国人民饱经历史沧桑,走向 幸福。 D这首诗主要赞颂了“中国的土地”的神奇,地大物博,风景如画。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1 分) 乡 宴 停刀落箸,乡宴至美。 在我的老家,管做乡宴的厨师叫“大师傅”,平日里,他们与土地为伍,
11、与粮食蔬菜相伴,并无异于常人之处。只有在喜事场上,他们才被主家以“天地 君亲师”中的“师”称呼,身份便有了些许特殊。 只见“大师傅”马步扎得稳当,一只炒锅盈握在手,翻炒之间尽显如虹气 势, “砧板”和“传菜”臂助左右,不敢怠慢。或许,他们不知“八珍”是何烹饪 之术,更叫不出几道“满汉全席”中的菜品名号,不论是批切锲斩,还是煎炒烹 6 炸,全靠代代传续,耳濡目染,他们用娴熟的烹饪技艺制作出富有地方风味的菜 肴,灵趣中透出憨鲁,粗粝中带着精细,一如他们性情的折射。 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一名做乡宴的 “大师傅” , 我们村也有, 是我的伯祖父, 也就是我的大爷。 二堂哥建春结婚的时候, 那十六桌酒席宴
12、就出自他老人家之手。 他是长辈,本应到外村请“大师傅”来伺厨的,他不允,说还是由自己做才放心。 家人拗不过他,只好答应。 随着建春哥婚期的临近,我似乎闻到了那股浓浓的菜香。 大爷常说,做宴席讲究五个字:质、色、香、味、器,缺一不可。对于食 材的质,大爷向来很在意。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做一方宴,要想做 出亲近唇齿的味道,就不能忽视本地食材,因为它们接了我们脚下的地气,还有 渗入我们肌体的水气。 按照本地风俗,不管谁家办喜事,本家族人和左邻右舍都要去帮忙。炉灶 锅台,杯碟碗筷,刷得纤尘不染,干货菜蔬,鸡鸭鱼肉,逐一备齐。大爷并不急 于过油、走红,而是先吊了一锅清汤。照他的话说,这叫“唱戏
13、的腔,厨师的汤” 。 厨师没了清汤,做出的菜肴就没有底味,不论是烧、扒,还是炖、焖、煨、汆、 涮、烩、熬,味道再好,终究是浮着的。为人处世亦是如此,没了人味,表面功 夫做得再好,也只不过是浮夸之辈。 炉膛中,松柴毕毕剥剥地燃烧着,酱锅里的汤汁上下翻涌,锅底箅丝上的 肉慢慢红润起来。大爷一声令下,大家抖擞起精神,火速“备宴” 。搅动鸡蛋的嘚 嘚声,切葱姜末发出的唰唰声,“粗斩细剁”肋条肉形成的马蹄声,给鲤鱼、光 鸡过油响起的噼里啪啦声各种声音融汇在一起,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小院 子的花花草草也被这气氛所感染,欢快地摇曳着。 薄暮时分,“备宴”收尾,建春哥和伯父送来糖茶,表示感谢。大家围坐 在八仙
14、桌旁,讲古说今,大爷话不多,深邃的眼神让人捉摸不透。晚九点左右, 大家散去,大爷斜躺在连椅上,不一会儿就响起了沉重混沌的鼾声。 第二天,阳光灿烂,天气晴好。唢呐声声,鞭炮齐鸣。建春哥迎来了堂嫂。 他们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空气中弥漫着鞭炮炸开花的呛味,非常好闻。 另一头,大爷将两碗宽心面下好了,由本家嫂子用红漆木盘端给两位新人。宽心 面,嫩香腆润,每碗一整根,代表一心一意,蕴含美好的寄托。这时, “传菜”的 7 伙计捎话过来,客人已经遵照安排入座,大爷将手勺一挥,宣布开席! 宴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从天刚破晓到日上中天,大爷在“砧板”的配合 下,忙而不乱,一口炒锅在手,或翻或转,动作流畅自然
15、。做完最后一道“四喜 丸子”,他长舒一口气,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脸膛泛红,让人感觉很温暖。 送走宾客,伯父安排大家会餐,再次表示感谢。我又尝到了大爷的手艺。 大爷多喝了两盅,他说,他记不清做过多少次乡宴了,但这次喜宴是他做得最满 意的一次。大家打趣他,说他之前故意留了一手。他摆摆手说,每次都很用心, 但这次感觉不一样,至于啥感觉,一时半会儿说不清。 许多年过后,我结婚了,“大师傅”是从外庄请来的,因为大爷再也不能 做喜宴了,或者说,我永远没有机会品尝他做的菜了。我陪客人入座,一道道菜 端上餐桌,菜品用了很多新式调料,客人推杯换盏,赞不绝口,我却停了一下筷 子,忆起大爷,还有他做的乡宴。 那滋味
16、,那么美,是浓浓的亲情,是家的味道。 (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 14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看法。(3 分) 15与第段“只见大师傅马步扎得稳当,一只炒锅盈握在手,翻炒之间尽 显如虹气势”相照应的句子是_。 (2 分) 16理解第段“为人处世亦是如此,没了人味,表面功夫做得再好,也只不过 是浮夸之辈”这个句子的含义。(3 分) 17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3 分) 18简要分析第段画线句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作用。(3 分) 8 19文章结尾段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 20文章的题目是“乡宴”,开篇却从做乡宴的“大师傅”写起,这离题吗?请 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4 分)
17、三、作文(50 分) 21家是一只船,载满成长的故事;国是浩瀚的海,托起点点的帆。家,展露了 国的文明与荣耀;国,汇集了家的幸福与期盼。 请以“家与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请围绕话题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 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不少于 500 字。 9 答案:答案: 第第二二单元过关卷单元过关卷 一、1.A 点拨:A 项中“哺”应读 b。 2B 点拨:A 项中“懊诲”应为“懊悔”;B 项中“斑谰”应为“斑斓”,“戎尺”应 为“戒尺”;C 项中“田笼”应为“田垄”;D 项中“摩损”应为“磨损”。 3C 点拨:“重蹈覆辙”指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
18、过去的 错误。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4D 点拨:把“实现”改为“勇攀”。 5D 6B 点拨:都德是法国作家。 7(1)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2)铁马冰河入梦来 (3)自古逢秋悲寂寥 (4)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8(1)C 点拨:材料 3 已说明“家风”对“国风”有着深刻的影响。 (2)示例:百善孝为先,忠厚传家久。 (3)示例:“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他是龙桥山水孕育出的普通人,也是道德 长空中让人敬仰的平民英雄。 他默默无闻, 用寸草之心、 绵薄之力, 悉心照料身患重症的父亲, 让父亲心有所依。他就是家住龙桥的普通市民陈汝煌。 二、(一)9.(1)对着。 (2)早晨。 10(1)
19、(木兰)跑遍东西南北的集市去购买骏马、鞍鞯、辔头、长鞭。 (2)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11勤劳勇敢、坚强质朴、淡泊名利、热爱家乡。穆桂英、梁红玉等。 (二)12.先写外貌之美,再写性格之美,最后写思想之美,并且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表 现。 13D 点拨:这首诗作者不仅赞颂了“ 中国的土地的神奇,地大物博,风景如画” , 还抒发了对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复兴与繁荣的热切呼唤。 (三)14.开篇点题,揭示文章的内容;统领全篇;奠定全文感情的基调;吸引读者阅读的兴 趣。 10 15一口炒锅在手,或翻或转,动作流畅自然。 16为人处世如做乡宴,注重本色底味;做人要有
20、人味,一个人如果只注重做表面功夫, 他只能是一个浮夸的人。(意思接近即可) 17运用排比、比喻,写出了婚宴“备宴”时的热闹、欢快景象,喜宴菜品的丰盛以及厨 师精湛、娴熟的烹饪技艺。 18运用神态、肖像描写,写出了大爷满意、放松的心理以及大爷的辛劳。 19不能。因为结尾段揭示了文章的主题,突出乡村喜宴的美,照应文章的开头;总结全 文,升华主题。(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20不离题。开篇大量写做乡宴的“大师傅”,为下文写大爷做乡宴做铺垫;使文章内容 更充实,突出主题。 三、21.思路点拨:“家与国”是关系型话题作文,具有明显的思辨色彩,既体现了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同时贴近时事热点。首先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家是最小国,国 是千万家。国与家密不可分,水乳交融。据此可以写由家见证国的变迁,可以写由国引领家的 发展只要围绕二者之间的关系,写出真情实感即可。示例:选材:家的幸福与国的安康 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电视媒体讲述着家庭中的琐事,不仅仅代表着家庭 的美满,还展现着国家的安康。立意:家的幸福展现国的安康。选材:随着社会的进步,国 家制度的发展完善,我们对待垃圾的态度也随之转变,从原来的随手丢弃垃圾到垃圾分类丢弃 到指定地点,反映出国人素质的提升。立意:小垃圾,大文明。小家反映大家国家的变化。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