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课件第十一章 性别与社会分层.pptx

上传人(卖家):momomo 文档编号:4419090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39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课件第十一章 性别与社会分层.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课件第十一章 性别与社会分层.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课件第十一章 性别与社会分层.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课件第十一章 性别与社会分层.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课件第十一章 性别与社会分层.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二第十二章性别与社会分层章性别与社会分层第一节性别分层的基础:性与性别第二节教育领域的性别分层第三节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分层第四节家庭中的性别不平等2概 要3第一节性别分层的基础:性与性别第一节性别分层的基础:性与性别一、性与性别一些学者非常强调性别之间的生物学基础,认为这种生物学差异是性别不平 等的根源。最常见的解释就是女性因为生育而需要将更多精力用于家庭,故而花 在工作上的时间就比男性要少。类似的研究甚至深入神经与基因层面,例如,有 研究发现,大脑结构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的语言控制半球的细胞生长更快,而男 性的空间知觉半球的细胞生长更快,因此许多学者认为女性在语言能力上强于男 性,而男性在

2、数学、物理等与空间相关的能力上更胜一筹。大多数学者反对上述观点。如果说生物学差异是性别不平等的根源,由于生 物学差异是比较稳定的,那么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的性别不平等就应该差不多,这 显然与事实不一致。社会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社会文化形塑了人们的社会性别 角色,进而影响到男性与女性各自的社会行为、态度与资源占有。所谓性别角 色,主要是指“社会针对具有不同生物性别的人所制定的、足以确定其身份与地 位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表现的模式”。4性别角色是由社会文化所界定的,那么在不同社会文化的影响下,性别角色 肯定会有差异;但由于很多社会都流行父权制(),因而人们对男性与 女性的期望和要求也有很多

3、一致的地方。在父权制社会中,无论是公共领域还是 私人领域,男性都在规范与控制女性的生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体现就是性别 角色的界定。例如,“男主外,女主内”是父权制社会的主流性别分工,当男性 不出去工作而做“家庭主夫”时,甚至还会被认为是“吃软饭”。同样的,当男 性涂指甲油、做刺绣、在公共场合哭泣时,或者女性给男性送花、吸烟、文身 时,通常会引起人们不友好的反应。一种更激进的观点认为,不仅社会行为与 态度,人的身体本身也受到社会文化力量的形塑和改变,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女 性要减肥或整容,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的社会认为瘦才是美,“网红脸”才 是美。56对于哺乳动物来说,在原始社会,雄性从事狩猎和

4、战斗,雌性进行采集和养育子女。对人类来说,在农业社会,则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在封建社会,妇女受到礼教的约束,活动大多限制在家庭内,男性则有更多的社会交往自由,人们广为称道的是“贤妻良母”和“男儿志在四方”的行为模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妇女从封建家庭桎梏中解脱出来,参与较多的社会活动。但性别角色的传统观念仍然是男性应有事业心、进取心和独立性,行为粗犷豪爽、敢于竞争,即具有“男性气质”;女性则应富同情心和敏感性,善于理家和哺育子女、对人温柔体贴、举止文雅娴静,即具有“女性气质”。凡其行为模式与所期望的性别角色一致,便会受到社会的接纳和赞许;否则,会遭到周围人群的冷讽热嘲或排斥。对于其他动物来说

5、,其他哺乳动物的情况和人类原始社会时的情况基本类似,除了土狼是雌雄都要投入战斗以及猫科动物的雌性参与捕食活动等等。而非哺乳动物,举个典型的例子,昆虫中的蚂蚁蜜蜂之类的,则是雄性只参与繁衍活动,而雌性则被分为许多职业蜂王或蚁后、工蜂或工蚁以及兵蚁等,蜂后或蚁后只负责繁殖,工蜂或工蚁要照顾卵、幼虫、蛹、蜂王或蚁后、雄蜂或雄蚁、兵蚁以及同类,还要负责酿造食物,有些种类的工蚁还会种植植物和畜养牲畜(诸如蚜虫、蚧壳虫、菜粉蝶幼虫、蛱蝶幼虫等鳞翅目昆虫以及一些鞘翅目昆虫),工蜂还要保卫家园,兵蚁则只负责保卫家园。二、性别社会化与社会性别角色观念的变化等孩子长大以后,他们对角色模式的认同便成为社会化过程中越

6、来越重要的 一种形式。最有影响力的角色示范当然是孩子的父母,但在现代社会,大众 媒体尤其是电视所宣传的人物,其影响力也很重要。有研究发现,广告中的男 子的面部表情和行为总表现出一种有能力的样子,暗示着控制,而女性出现时 则常常像孩子一般顺从;男人专注于广告中的产品,女人则经常把注意力集中 于男人。经过一系列社会化媒介的长期熏陶,人们会自然地形成不同的性别角色观 念,当然,随着外在社会环境的变化,性别角色观念也会随之变化。现代化理 论认为,现代化发展通常会引起生育率下降,从而使得女性有更多机会获得教育 以及进入劳动力市场,进而减小两性间的权力不平等,并最终促使人们的性别角 色观念现代化、平等化。

7、然而,人们仍然可以看到,虽然西方工业化国家之 间现代化程度相似,但性别角色观念却不相同。这些差异难以用现代化发展程 度来解释,而更可能来源于各国特定的文化传统以及社会福利制度。例如,如 果一个社会对工作中的女性给予充分照顾,建立更多幼儿园、托儿所等机构,那么女性对男性的依赖程度将大大下降,人们的性别角色观念将会趋于平 等化。7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特殊的社会经济体制与意识形态,许多学者都对社会主义 国家中的性别角色观念感兴趣。一项关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的比较研究显示,由于前者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人们更加支持女性外出工作,这一差异即使在德国统一之后仍然很明显。中

8、国与 美国的比较也有类似发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妇女解放运动在很长一段 时间内将自己的主要任务确定为鼓励家庭妇女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为此国家创 造了大量具有鲜明特色的妇女解放话语,如世纪年代初期的“妇女翻身”“当家做主人”,“大跃进”时期的“走出家门”,“文革”时期的“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妇女能顶半边天”。而传统的性别分工观念,如“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则被认为是落后、“封建”,甚至是“反革命”的。正因为如 此,中国社会的性别分工平等意识始终强于美国。改革开放以后,一方面,国家试图延续改革开放前妇女解放运动的思路,努 力动员妇女投入现代化建设之中,如“双学双比”活动、“巾帼建功”

9、活动、“三 八红旗手”评比活动;另一方面,以“绩效主义”为核心的市场化大潮席卷整个 社会,这使得性别角色观念的变化更加模糊。有学者认为,随着国家的隐退与市 场的扩张,性别角色观念具有回归传统的趋势,尤其是在性别分工观念上。89第二节第二节 教育领域的性别分层教育领域的性别分层一、教育领域的性别分层及其变迁性别在教育领域的不平等体现在很多方面,如学业成绩、受教育年限、高等 教育获得乃至学习专业,学者们最常使用的指标还是受教育年限与入学率。图 汇总了西方个工业化国家的调查数据,分析了这些国家男性与女性平均 受教育年限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到,从出生于世纪年代中期的世代开始,女性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就超过了

10、男性,而且差距还有所扩大。大量研究都发现,从幼儿园到大学,这些国家的女生在校表现都比男生更强。中国也有类似的变化趋势,即教育获得的性别不平等持续下降,甚至开始出 现女性超过男性的现象。利用年调查数据,我们计算了不同世代的 男性与女性在平均受教育年限 与大学入学率 上的差异。可以看到,与女性相比,男性平均受教育年限与大学入学率相对更高,不过二者 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对于后而言,女性的大学入学率甚至高于男性。总体而 言,随着时间变化,男性在教育机会获得上的优势逐渐缩小乃至逆转。当然,这 不意味着女性在教育领域的所有方面都取得了绝对优势,研究发现,男大学生与 女大学生的专业选择仍然存在明显差异:男生多

11、集中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简称)等领域,而女 生多集中在人文社科等非 领域。1011二、教育领域的性别不平等的形成在研究者们看来,教育领域的性别不平等很大程度上是家庭选择的结果,由 于家庭资源禀赋是有限的,不可能向所有孩子提供充分的受教育机会,在这种情 况下,家庭通常会投资于男孩而放弃女孩,故而男孩的受教育机会要多于女孩。那么,家庭为什么会如此选择呢?首先,这可能是父权制文化影响的结果。在父权制社会,性别角色刻板化,父母不能正确认识女性角色,一方面,认为女性在家庭和社区生活中处于附属的 角色,主要任务是照顾男性成员的生活起居,因而无须接受教育,极端的说法便 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另一方面

12、,也可能认为女儿的能力不如儿子,从而减少 对女儿教育投资的热情。父母的这种偏好在子女社会化过程中也会传递给子 女,使得女孩对自己将来“女主内”的角色形成固定的认识,从而降低其自身的 教育期望,自愿放弃求学机会。其次,也有人认为家庭选择是一种理性选择,例如,在受教育程度相同的情 况下,如果女性劳动力收入低于男性,就意味着女孩教育投资的经济回报要低于 男孩,而这种情况往往是社会现实。虽然说教育上的性别不平等是由家庭根据资源禀赋而做出的选择,但不同家 庭的资源禀赋也不一样,那么性别不平等的程度可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里简 单讨论两个影响家庭资源禀赋的因素,一是家庭资源总量,二是家庭子女数量与 结构。

13、12三、教育领域的性别不平等变迁的原因(一)现代化因素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过程,为了实现现代化,社会经济结构都要随之发生变 化。就教育性别不平等来说,有多个现代化因素与之密切相关。第一,父权制文 化在现代化过程中逐渐式微,而男女平等的意识和观念则逐渐兴起,这种转变将 促进社会各领域的性别平等,包括教育领域的性别平等。第二,经济发展普遍提高了家庭收入,家庭资源的增加意味着能够承担更多 子女的教育,那么性别不平等会得到抑制。但是,经济发展与性别不平等的关系 可能不是线性的:在经济起飞初期,经济收入的限制以及重男轻女的倾向使得家 庭更可能投资于男孩而非女孩的教育,性别不平等由此扩大;随着经济的进一步

14、发展,家庭才能突破投资子女教育的资源瓶颈,在投资男孩的教育之余开始增加 对女孩教育的投资,性别不平等开始缩小。第三,劳动力市场中性别不平等的缩小激励了家庭向女孩的教育投资。西方 社会的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性别之间的工资收入也在逐 步缩小,女性向上晋升的机会增多,这些都激励更多家庭投资女性教育。但 是,这种状况可能不适合中国社会,有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性别收 入差距不仅未缩小,反而有所扩大。13(二)社会政策除了现代化以外,社会政策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已有研究显示,中国教 育机会的性别平等化趋势受教育政策的影响很大,在强调教育公平的时期,性别 差异缩小的速度较快;

15、而在强调效率的时期,性别差异缩小的速度较慢甚至会扩 大。改革开放以后,教育市场化政策的推行,使得教育费用中的很大一部分最 终转嫁给了家庭,与以往相比,中国父母需要投入更多的经济资源才能供养子女 上学,在这种情况下,处于弱势地位的女儿很有可能成为教育费用上升的牺 牲品。除了教育政策本身以外,我国特殊的生育政策也会产生间接影响。由于计划 生育政策的作用,中国仅用了年时间就完成了欧洲国家超过年时间才完 成的人口转型,人口总和生育率迅速下降,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正如上文所 说,子女数量越少,父母在子女教育投资上就越宽裕,而对于独生子女家庭而 言,父母也不需要采取重男轻女的教育投资策略,从而有利于缩小

16、男女之间的教 育机会差距。14(三)学校过程从上述讨论来看,我国教育机会的性别不平等的变化,与性别观念的平等 化、经济增长、教育扩张以及生育政策的推行密切相关,但是这些宏观因素并不 能完全解释性别不平等的逆转,因为就算家庭不再歧视女孩,但也不会歧视男 孩。那么在家庭给予同样条件的情况下,女孩的优势是如何形成的呢?这恐怕需 要从学校中的教育过程来寻找。一般而言,女孩的非认知能力()要强于男孩,如自我控制能力更强、上课注意力集中、计划性强、更有 毅力、有更强的组织与领导能力,这些非认知能力有助于提高女孩们的学习成 绩,在现有应试教育体制下也更受老师们的欢迎。正因为如此,一旦女孩获得 了进入学校的机

17、会,她们在课堂中的表现往往比男孩们更优秀。1516第三节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分层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分层一、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不平等17如何衡量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不平等呢?研究中最常用的指标有三个:劳动 参与率、劳动收入、权力分配。近四十年来,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中女性劳动力 占所有劳动力的比重逐渐增加,这意味着男女之间的劳动参与率差距在逐渐缩 小。图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美国劳动力市场中女性收入占男性收 入比重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到,年这年之间,女性占男性收入比 重呈现缓慢上升趋势,这一结果说明美国社会的性别收入差距也在不断缩小。总 的来说,从劳动参与率与劳动收入来看,西方工业化国家在

18、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 不平等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与西方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不平等又是如何变化的 呢?图 和图 分别分析了年中国城镇劳动参与率与工资收 入的性别差异变迁。从这两张图中可以看到,中国城镇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与工资 收入均要低于男性,而且这种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扩大。1819上述分析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为什么西方工业化国家在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 不平等在逐渐缩小,而中国却在扩大呢?首先需要知道的是在劳动力市场中性别 分层与不平等的形成机制,然后才能讨论何种因素影响了这种性别分层与不平等 的变化。二、劳动力市场中性别分层与不平等的形成(一)人力资本还是性别歧视为什么女性在劳

19、动力市场中的表现不如男性呢?在人力资本理论看来,这是 因为女性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积累不如男性劳动力,因为一个人的人力资本越多,生产效率越高,其工资收入自然就更高。然而,正如上文所说,在很长一段时期 内,女性受教育水平都不如男性,而且女性常常会因为生育子女或家庭责任而中 断工作,这也不利于她们工作资历或工作经验的积累,导致她们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收入不如男性。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虽然性别之间确实存在人力资本差异,但性别歧视才是 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劳动力市场中至少存在三种性别歧视,它们共同造成了性 别不平等的结果。第一种是“分配性”歧视()。正如 第七章所说的,劳动力市场结构存在分割,分为首要劳动力市场与

20、次要劳动力市 场,而女性通常会因为歧视被分配或被排挤到次要劳动力市场中。20(二)性别歧视的原因那么,性别歧视从何而来呢?在经济学看来,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不是 真正的歧视,而是雇员与雇主理性选择的结果。从雇员的角度来看,与男性相 比,女性需要承担更多家庭责任,因此她们在工作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就相应减 少,而且会经常离开劳动力市场,这种离开会损害她们的人力资本;为了减少间 断性就业带来的“惩罚”,女性会主动选择对人力资本要求较低的劳动力市场。而从雇主角度来看,当雇主无法评估求职者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时,往往遵循统计 学原则来雇人或安排岗位。从统计学原则看,女性劳动者往往比男性更容易退出 工作,进而

21、会增加雇佣及培训成本,因此雇主会倾向于将女性安排在一些对经验 或技能依赖程度相对低的职位或岗位上。经济学的上述观点已被许多研究否定。在大多数社会学家看来,性别歧 视主要是由社会和文化因素造成的,我们所处的社会在观念、规范甚至是制 度层面上对男女的性别角色存在不同的认知与定位,根深蒂固的性别角色观 念会让雇主有意或无意地反对女性进入“男性化”职业,或者认为女性的能 力和工作效率不如男性;而且,这些观念、规范与制度经过长期社会化,为 男女两性自身所内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职业期望,导致他(她)们选择了 不同的劳动力市场。21三、劳动力市场中性别分层与不平等的变迁中国的女性劳动者也受益于现代化,尤其体

22、现在职业性别隔离上。已有研 究发现,虽然经济改革初期,职业性别隔离水平有所上升,但从世纪年 代开始则出现了持续的下降。尽管如此,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不平等总 体上依然处于上升趋势,这又是为什么呢?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市场经济体 制转型所带来的后果。一方面,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有助于提高教育回报,而我们知道,在转型初期,男性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要远高于女性,故而教育回 报的提高无疑会扩大男女之间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收入差异。另一方面,随着经 济改革的推进,虽然男女受教育水平差距在逐渐缩小,但市场化的进程又会加 深性别歧视的影响,这是因为市场化的推进使得“绩效主义”取代了“平等主 义”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

23、态,雇主可以凭借着效率优先的旗号压低女性的雇佣 成本。总的来说,在改革初期,人力资本回报上升是劳动力市场中性别不平等 扩大的主要原因,随着市场化的深入,性别歧视的加深又加剧了女性的不利 地位。2223在人类当中,近代以来,随着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劳动方式的变化等更多原因,社会进一步开放,更多的成年妇女参与社会活动,从事过去男性传统的职业,而男性则分担常年由妇女包揽的一些家务劳动。不仅如此,在发式、服装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也起了显著变化。例如,一些男性蓄长发、着鲜艳服装,女性留短发、着男性服装、吸烟、饮酒等,使性别角色的行为规范有了急剧改变。这种改变又进一步融入当代社会,为人们所接受,成为当代

24、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就个体演化而言,性别角色经历了社会化的过程,甚至在孩子出生前,父母对不同性别子女的态度,便已显露出来。怀孕期间,父母常常推测胎儿的性别,对不同性别的孩子,赋予不同的期望。婴儿出生以后,父母通过衣着、环境布置、取名等活动,把男女婴儿区分开来。两三岁的幼儿,观察父母不同的服装和行为,对男性和女性的外表和性别角色开始有所认识。学龄前儿童的父母给不同性别的子女购买不同的服装和玩具,对男孩的某些顽皮和淘气采取容忍的态度,而对女孩的某些安静文雅则予以称赞。儿童通过玩具和游戏增强了性别角色的意识,使其行为向相应的性别角色转化。入学以后,图书和电视对儿童性别角色的意识将进一步发挥影响。24第

25、四节第四节 家庭中的性别不平等家庭中的性别不平等一、家庭权力结构家庭中的性别不平等主要体现在家庭权力结构()关 系上。所谓家庭权力结构,是指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相对权力的分布,在实际研究 中通常考察的是夫妻间的相对权力大小。学者们主要使用事务决策和家务分工 两个指标分析中国社会中家庭权力结构及其变化情况。首先来看家务分工的性别差异和变化。25其次来看家庭事务决策的性别差异和变化。根据另一项研究,相比于 年的调查,在年的调查中,丈夫掌握实权的比例未发生很大变化,而妻子 掌握实权的比例有所下降,主要是转移到了夫妻共同掌握实权的部分中从家务分工和实权掌握两个方面来看,家庭内仍然是丈夫掌握着更多权力,而且

26、这种权力结构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相对稳定。那么,众所周知,当代中国社 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但是为什么家庭权力结构却能保持相对稳定呢?这在一定 程度上是因为家庭权力结构的特定形成机制。2627青春期男女区别更明显,恰当的性别角色表现比儿童期更为重要。然而,所谓恰当的性别角色,人们的观念随着社会在变化;但传统的观念仍然有相当重要的影响。新旧观念的冲突反映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最常见到的是家庭矛盾的增加。一种新的社会现象是:“两性合一”(androgyny)行为模式的出现。本来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行为是男女两性共有的,只有少数行为对不同性别角色具有特征性。即使如此,纯粹只表现男性或女性行为特征的人也只是很少

27、数,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异性特征。所谓“两性合一”即融男性和女性行为特征于一体。androgyny一词来自两个希腊词根andro(男性)gyny(女性)。这种行为模式的传播,将有利于性别角色传统观念冲突的消除。对于所有动物来说,性别角色都是要从幼年期开始培养的,动物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性别角色(比如雄性动物在青春期时展现的竞争天性)。当然,对于昆虫来说,在幼虫期和蛹期,性别角色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这种影响是在它们羽化为成虫之后才开始的。28大多的争论存在于究竟性别角色是由于通常可以感觉到的来源于生物性别的行为特征还是来源于早期社会化的行为特征。随着争论的深入,很多研究人员都相信

28、这两个方面对性别角色均有影响。但是,这两者间的相互影响和每个因素究竟是如何具体起作用的仍在激烈的争论中。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发展是按一定顺序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的,只有达到一定的认知发展阶段才能产生性别认同和适宜角色行为。社会学习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指出,社会环境对塑造及强化学习者的性别角色有莫大影响,例如学习者会观察、模仿身边的角色模范(models)而形成对性别的理解(Mischel,1966,1993)。阿尔波特班杜拉(Bandura 1986)更清楚指出这些影响学习者的角色模范包括在家庭、学校、朋辈、书本及传媒中的角色模范。二、家庭权力结构的形成与变

29、化无论是物质资源、文化资源还是爱与需要资源,现代社会中的男 性依然具有更多优势,故而他们在家庭内部也掌握了更多权力。这种家庭权力结 构能保持稳定,可能与两个方向相反的变化有关:一方面,男性在劳动力市场中 的优势更加明显,从而使得他们的物质资源优势更多;另一方面,在现代化过程 中,父权制影响逐渐削弱,男性在择偶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浪漫爱情与精神因素,而女性更加重视物质因素,这使得男性在感情方面越来越依赖女性,进而在家庭 中让渡部分权力。从现有的研究来看,西方工业化国家中的性别分层与不平等有了较大改善,而在中国社会中,教育领域的性别不平等同样有所改善,但劳动力市场与家庭内 部的性别不平等并没有明显缩小

30、的趋势,甚至有所扩大。大多数研究者同意,虽 然性别间的生物学差异确实会影响两性之间的行为与态度,但这不是性别分层与 不平等的主要原因,歧视女性的社会制度与文化规范才是更根本的影响因素。29复习思考题 请简述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概念差异。请论述教育领域中性别不平等持续下降的原因。请论述为什么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不平等的变化趋势与西方工业化 国家不同。请简述家庭内夫妻权力结构的形成机制。30推荐阅读文献贺光烨,吴晓刚市场化,经济发展与中国城市中的性别收入不平等社会 学研究,()李春玲,李实市场竞争还是性别歧视收入性别差异扩大趋势及其原因 解释社会学研究,()李汪洋,谢宇中国职业性别隔离的趋势:社会,()王天夫,赖扬恩,李博柏城市性别收入差异及其演变:社会 学研究,()吴愈晓中国城乡居民教育获得的性别差异研究社会,()徐安琪夫妻权力和妇女家庭地位的评价指标:反思与检讨社会学研究,()叶华,吴晓刚 生育率下降与中国男女教育的平等化趋势 社会学研究,()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大学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课件第十一章 性别与社会分层.pptx)为本站会员(momomo)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